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
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

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银川
  • 出版时间: 2017-07-14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 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成都中医药大学于2013年开始招收营养本科专业学生,今年6月完成了第一届学生的培养.由于教育部批复该专业名称为"食品卫生与营养",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且目前尚未成立该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因此,我校同全国许多高校一样,在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思路上进行了一些艰难的探索.为了提高我校营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学习国内其他高校,如山东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的经验,现将初步体会总结如下:一、总体思路与培养模式探索成都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目前开设了预防医学(医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工学)和食品卫生与营养(理学)三个本科专业.为了充分整合利用学校和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确立了"一体两翼三结合"的中医药特色营养人才培养模式和总体思路.
  • 摘要:目的:应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构建临床营养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方法:在文献回顾和专家质性访谈的基础上,选择专家,经过征询归纳修改,形成专家问卷,进行两轮咨询并分析咨询结果.结果:两轮专家问卷回复率97.35%和96.51%,回复问卷有效率100%,两轮专家群体权威系数分别是0.91和0.93,第二轮专家咨询各条目的变异系数是0.0389~0.1218.通过两轮咨询,确定了临床营养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结论:通过德尔菲法(Delphi)法构建的临床营养专科护士培训体系,为建立营养专科护士培训机制,提升营养专业素质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摘要:目的:建立小鼠的便秘模型并对其结肠肌电生理变化的测定,探讨结肠传输功能障碍的机制. 方法: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建立便秘模型,然后测定其小肠结肠段的肌电,并分析其电生理活动变化. 结果:对照组小鼠结肠肌电频率(43.55±0.09次/min),便秘组小鼠结肠肌电频率(48.00±0.10次/min),便秘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结肠肌电相比,便秘组慢波肌电频率明显增快,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对照组小鼠结肠肌电频率的变异系数(2.17±0.36%),便秘组小鼠结肠肌电频率的变异系数(6.45±0.37%),两组相比较,便秘组结肠肌电慢波频率的变异系数明显增大,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对照组小鼠结肠肌电振幅(0.17±0.01mV),便秘组小鼠结肠肌电振幅(0.04±0.01mV),两组相比较,便秘组结肠肌电慢波振幅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小鼠结肠肌电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对照组结肠肌电振幅变异系数(11.03±0.68%),便秘组结肠肌电振幅变异系数(65.40±3.32%),两组相比较,便秘组结肠肌电慢波振幅变异系数明显增大,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 结论:便秘组小鼠结肠肌电慢波频率及振幅的异常改变可能是导致结肠传输减慢的重要原因.
  •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调节素1β(NRG1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RK5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 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抑制剂组、抑制剂+治疗组.经颈内动脉注射5μl(2μg/kg)NRG1β干预治疗.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大鼠神经行为功能;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缺血脑组织磷酸化的MEK5、ERK5、MEF2C表达. 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表现出神经行为功能障碍,凋亡细胞增多,pMEK5、pERK5、pMEF2C表达代偿性增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大鼠pMEK5、pERK5、pMEF2C表达进一步增强,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神经行为功能改善.抑制剂组皮质区神经细胞凋亡增多,pMEK5、pERK5、pMEF2C蛋白表达显著下降.抑制剂加治疗组大鼠pMEK5、pERK5、pMEF2C表达较抑制剂组明显增强,凋亡细胞数量较抑制剂组明显减少. 结论:NRG1β可以通过激活MEK5-ERK5-MEF2C信号通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摘要: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比例逐年提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以中医"治未病"产业为依托管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首先就要从营养干预着手,通过健康对症的食疗对老年人起到养生保健、延缓衰老的作用.
  • 摘要:目的:对照调查长寿区与非长寿区部分老人的营养状况及营养相关慢性病的现况,探讨永福长寿之乡的影响因素. 方法:对广西长寿区永福县与非长寿区全州县两地老人身体状况的现场检测、体成份分析、相关生化及血常规检测等指标的综合评价,对照调查两地老人的营养状况及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情况. 结果:观察组广西永福老人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全州老人(P<0.01);观察组营养不良患病率59.48%(69/11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MI(Body Mass Index)(20.54±3.57)、身高(147.72±8.21)与体重(45.05±9.76)、肥胖指数(95.95±17.25)、体脂百分比(25.85±9.89)、骨骼肌含量(0.84±0.10)、腰臀比(0.83±0.06)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的Inbody分(69.38±5.35)、达标率(56.03%)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化检查提示:观察组的球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3);而空腹血糖GLU、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CHO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无明显差异(P均>0.05).观察组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高血压(48.28%)、高血糖(38.79%)、高脂血症(39.66%)、低蛋白血症(13.79%)、肥胖症(1.72%)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高同型半胱氨酸症(79.31%)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消瘦与贫血患病率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总患病率分别为99.04%与98.28%;其中患1种慢性病分别占7.69%与12.93%,患2种慢性病的分别占17.31%与24.14%,患3种以上慢性病的占74.04%与62.07%. 结论:广西桂林永福县的长寿老人群体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老年人营养相关慢性病的发生率高.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与健康状态令人担忧,长寿老人的医疗保健应引起重视,长寿资源丞待保护.
  • 摘要:在医院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医院后勤社会化是其必然结果,引入分段经营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广中医药膳食疗,将使医院的后勤餐饮管理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就开展养生保健营养药膳食疗进行一个探讨.总结开展创新营养药膳食疗经验、成果,探讨承办药膳食疗培训班的方法及参加养生膳食大赛的经验使更多的人民受益,达到预防、保健、养生的目的.
  • 摘要: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在国际,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的标准,我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16年版《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指出,全世界人口的寿命都较以往有所增加,中国在此次报告中的人口预期寿命为76.1岁,而预期寿命最高的国家为日本83.7岁.人们的"寿命延长"而产生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水平提高的结果,如何通过营养调节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奶制品一直是人们生活中的常用食品,这里浅谈一下羊奶在老年人饮食营养中的作用.
  • 摘要:《规划纲要》是新时期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对于全面振兴发展中医药,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文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 摘要: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精准医疗本质上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亚分类.
  • 摘要:循证医学起源,PBL定义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创.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和引导下,围绕某一复杂的、多场景的、基于实际问题的专题或病例进行问题的提出、讨论和学习的过程.
  • 摘要:枸杞蛋白酶解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效果的研究2012年全球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概况(2016)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2000年高血压对全球死亡影响贡献中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中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合理膳食是防治ASCHD等NCDs重要基石不同饮食结构对高血压的影响。
  • 摘要:营养干预(nutritional intervention)亦称营养支持干预(nutrition supporting treatment),是对人们营养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改进的对策,目标是达到营养均衡,或改善具有营养风险患者的临床结局.但是,一些营养干预研究由于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不当,导致研究结论缺乏说服力,难以得到业界的认可.卡尔·皮尔逊(Karl Pearson,857~1936)指出,"形成科学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用来处理事实的方法."本文的目的旨在唤起营养研究工作者对正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关注.
  • 摘要:目的:传统中医中药砒霜,又称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是临床上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的一种有效的药物,但长期应用As2O3治疗可引起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orm,LQTS)等心脏疾病甚至猝死.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As2O3是否可以引起心肌纤维化并进一步探索诱导心肌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方法:给大鼠静脉注射As2O3(1mg/kg),监测心电,给药7天后分离心脏,应用Masson染色和电镜观察检测心肌间质是否发生纤维化,应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心室肌TGF-β1蛋白的变化.离体实验,分离乳鼠成纤维细胞,检测As2O3对成纤维细胞胶原含量的影响以及对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静脉注射As2O3(1mg/kg)导致大鼠心肌间质胶原含量增加,并诱导大鼠心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蛋白表达增加.As2O3(0.5μM)作用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可以促进细胞胶原含量增加,并导致TGF-β1的表达. 结论:ATO能够诱导心肌间质纤维化,并且是通过上调成纤维细胞TGF-β1蛋白的表达.
  •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在服用骨胶原肽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并对骨胶原肽的作用机制做初步探讨. 方法:随机抽取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社区老年人185例,按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分成骨质疏松症组(OP组)和非骨质疏松症组(非OP组),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及平行对照试验研究,并根据性别分层.于干预前后采集老年人桡骨远端骨质信息,测定其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Ca)和血清磷(P)的水平. 结果:经过一年的干预,男性OP组平均ALP下降了12.67U/L(P<0.05),平均血清钙升高了0.03mmol/L(P>0.05);非OP组平均ALP下降了9.14U/L(P<0.05),平均血清钙升高了0.03mmol/L(P<0.05).女性OP组干预后平均ALP下降了4.96U/L(P<0.05);非OP组干预后平均血清钙上升了0.03mmol/L,平均ALP下降了9.45U/L,平均PTH下降了6.74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男性还是女性,OP组和非OP组干预后骨密度T值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骨胶原肽可有效改善老年入骨质状况,使骨代谢趋于正向平衡.
  • 摘要: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不同群体以及群体中的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等方面存在的个体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着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围绕中医体质,基于"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中医理念,辨别体质、因人而异的进行中西医结合营养干预,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是健康预防保健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对于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现代医学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摘要:养生旅游是旅游与养生结合的新兴旅游形式,其目的就是促进健康.养生旅游的新内涵体现在:养生知识和技能学习掌握的长效性、旅游活动的参与体验性、开发设计系列养生旅游产品、强化"医养结合"服务老龄化社会,基于此,以养生旅游基地为例,示范了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
  • 摘要:女性在怀孕期间和产后,母体处于特殊生理阶段,饮食调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妊娠期,母体脏腑经络之血注于冲任经脉,以养胎元.中医学认为,"产后必虚".产妇多表现阴血亏虚,或瘀血内停等征象.孕妇产后,瘀血内停,不宜进食酸涩收敛类食物.
  • 摘要:目的:对照调查广西长寿之乡永福县与无明显长寿特征的全州县部分老人家庭的膳食结构模式及饮食行为特征,探讨膳食结构及饮食行为与长寿之间的关系. 方法:以广西永福县寿城镇与龙江乡长寿区为观察组,把全州县石塘镇乐中村和枧塘乡芳塘村作为对照组.膳食调查采用称重法,饮食行为调查采用问卷回顾法,分别在2016年的春、秋两季进行了两次. 结果:食物来源及摄入量方面,观察组细粮类、畜禽肉类、水产类、动物油脂、食盐、食糖等摄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而粗粮类、坚果豆类、蛋类、蔬菜类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薯类、乳类、鲜果类、植物油的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比较,两组膳食脂肪与膳食钠的摄入量超标,两组能量与其它营养素的摄入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观察组的总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胆固醇、维生素A、钠、铁、锌、硒的摄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膳食纤维、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E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钙的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两组膳食能量来源分布存在差异,脂肪供能占比均超标准,观察组膳食能量来源相对合理.两组蛋白质的来源也存在差异,观察组豆类蛋白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总蛋白、其它植物蛋白、优质蛋白、非优质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动物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观察组蛋白质的来源分布更合理.观察组的各种饮食习惯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鲜果类、禽畜肉类及蛋类食物消费频次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观察组更多人有饮茶习惯(P<0.01),但两组抽烟、饮酒及保健品消费行为习惯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低能量膳食是长寿区老人最显著的特点,低脂少盐低胆固醇饮食结构模式是长寿成因之一,但该饮食结构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长寿区较非长寿区有较好的饮食行为习惯,高盐饮食以及禽畜类食物的高消费频次是非长寿区的饮食特征.
  •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65岁以上老年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评价及营养支持情况. 方法:调查对象为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患者入院48小时内对患者进行调查.分别采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法(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NRS2002、卡氏评分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营养风险筛查和体能评估,并调查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情况. 结果:(1)共纳入年龄≥65岁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305例,其中男性224例,女性81例,年龄最大者115岁,年龄最小者65岁,平均年龄71.87±6.68岁.(2)BMI<18.5的共有57人,占18.7%.(3)NRS2002评分,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0.2%(≥3分).(4)PG-SGA评分,0-1分无营养风险的共96人,占31.5%,2-3分轻度营养不良的共37人,占12.1%,4-8分中度营养不良患者共100人,占32.8%,9分以上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共72人,占23.6%.其中消化道肿瘤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4分)的比例较高(71.4%),与非消化道肿瘤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46.8%)相比,两者具有差异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5)评估体能的卡氏评分显示,305名患者中得分90分的患者数最多,共115人,占37.7%,其次是80分和70分的患者,分别占21.6%和12.4%,60分及以下的患者共有36人,占11.8%.PG-SGA的得分越高,卡氏评分逐渐减低,两者具有相关性(r=-0.503,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6)所有患者调查前一周未接受营养支持的共有230人,占75.4%,接受营养支持的有75人,占24.6%,其中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支持率分别为16.1%和8.5%.按照PG-SGA评分划分的不同等级,无营养不良、轻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以及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其营养支持率分别是12.5%、18.9%、25%、45.8%. 结论:住院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但仍存在营养支持不足和滥用的情况.
  • 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西格列汀的短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患者的选择及提高疗效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住院并应用西格列汀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空腹C肽水平四分位数分为C肽水平最高组(n=12例)和C肽水平最低组(n=12例).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中影响血糖下降水平的因素. 结果:使用西格列汀后,C肽水平最高组与C肽水平最低组空腹血糖(FBG)下降值、餐后2h血糖(2h-PBG)下降值及百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文名称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影响FBG下降值及下降百分数的独立因素;用药前2h-PBG水平是影响2h-PBG下降值及其下降百分数的独立因素.患者使用西格列汀后,最大日内血糖波动值较使用前减小且低血糖发生显著减少(P<0.05). 结论:西格列汀可同时降低患者FBG和2h-PBG,且疗效相当;其对FBG和2h-PBG的疗效不完全依赖于C肽水平;可显著减少血糖波动和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 摘要: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定义WHO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美国NIH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 摘要:我国是高血压发生大国,约有2亿人患有高血压病,极大的危害人们健康.利用非药物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是目前治疗的趋势,通过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营养指导,可以有效的帮助高血压病人控制血压.
  • 摘要:我国新《食品安全法》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纳入"特殊食品"管理,笔者从医疗机构开展特医食品服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医疗机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任重道远.
  • 摘要: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学,理论核心是设计(design)、衡量(measur ement)、评价(evaluation),简称D M E研究对象是患者(个体)及其群体临床研究基本要素:实验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个案研究方法(case study)定义个案研究是一种完整的实证探究,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个案问题的历程,是一方法论屡面的研究方法.个案代表的是一事实.
  •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营养支持疗法辅助治疗呼吸衰竭的作用. 方法:选取自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入本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例患者根据病情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机械通气、抗感染等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所有患者连续治疗20d作为一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观察指标包括营养状态评价、治疗总有效率、肺功能评价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等. 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的疗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营养状态评价、总有效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以及肺功能评价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临床上营养支持辅助治疗呼吸衰竭的效果比单纯应用常规治疗的效果好,治疗总有效率高,死亡率有所降低,患者肺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运用.
  • 摘要:目的:观察"营养药膳粥"食疗干预法对慢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2组,食疗干预组28例食用营养药膳粥,对照组28例予五联复合益生菌,15d为1个疗程,观察6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食疗干预组89.3%,对照组7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药膳粥对慢性腹泻有较好的食疗效果,且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低血糖生成指数(GI)套餐联合餐后运动对晚餐后高血糖的2型肥胖糖尿病(T2DM)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 方法:研究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内分泌科、老年1和老年2科收治临床诊断的2型糖尿病初诊住院患者64例,根据入院顺序号采用奇偶数法分成对照组低GI饮食干预组、实验组低GI饮食联合运动干预组,干预时间为7天,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晚餐后2hPBG变化值、空腹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三天晚餐2小时后餐后血糖(2hPBG)差异的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天后两组在口服药物和未增加胰岛素的情况下,晚餐2hPBG的下降幅度有明显差异,且低GI饮食联合运动干预组下降幅度较低GI饮食干预组更大,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结论:肥胖的T2DM患者,低GI食物联合餐后运动降低餐后血糖的水平更加优于单纯进食低GI食物的患者.
  • 摘要:肿瘤营养不良,中医没有专门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多纳入"虚劳"范畴,《素问》中"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变,其气动行,期六月死……"的记载,即符合肿瘤晚期重度营养不良的表现.虚劳的病理性质主要为气、血、阴、阳亏耗,病损部位在五脏,而脾虚贯穿疾病始终,正如《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记载:"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治疗上以"虚则补之,损者益之"为治疗原则,健脾和胃法具有益气健脾、理气和胃之功,主治脾胃虚弱,胃失和降,症见面色萎黄,四肢乏力,纳呆食少,甚则恶心、呕吐,大便溏泻,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滑.适用于慢性胃肠炎、泄泻、营养不良等属脾胃虚弱、胃失和降者.现将健脾和胃法治疗肿瘤患者营养不良验案报告如下.
  •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养生法干预对特勤疗养员高尿酸血症人群血清尿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例特勤疗养员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中医养生学知识指导,包括中医辨证食疗、运动养生、情志养生等方面,对照组仅给予一般饮食指导.干预1年后对两组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评价指标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尿酸指标检测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对比,中医养生干预后实验组UA积分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养生干预高尿血症特勤疗养员血清尿酸代谢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
  • 摘要:颌骨骨折是口腔颌面部损伤中常见的病例,多伴有软组织的损伤,局部组织肿胀、疼痛、麻木,咬合关系紊乱,张口受限,加之活动时疼痛加剧,导致口腔咀嚼、吞咽功能障碍,影响机体营养摄入,体重和营养相关指标下降.颌面部解剖复杂,腔隙结构多,且与外界相通,外伤骨折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如何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成为每位颌面外科医生的关注焦点.下颌骨骨折颌间固定术后患者张口受限,正常的进食方式障碍,最好经鼻腔置一胃管以便喂食,但临床上许多患者都难以忍受插鼻饲管带来的痛苦,除病情急需外.基本上取消鼻胃管喂食这种进食方式.查阅大量文献均提到营养的重要性但没有具体实施方法,及时合理的匀浆膳营养治疗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是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健康的关键.
  • 摘要: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颜面、胸、背部毛囊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表现为粉刺(包括闭口及开口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临床上常伴有皮脂溢出增多,在中医中又名"肺风粉刺"、"面粉渣"、"酒刺"、"风刺"等,类似于西医的"寻常性痤疮",是一种困扰着许多年轻人的皮肤病,发病率为70%~87%.因此,针对痤疮的认识和研究是目前中西医学者普遍关注的重要领域.
  •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食疗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作用效果. 方法:将符合要求的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和指导,食疗组根据高血压中医辩证分型采用不同的食疗方案,研究过程中密切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血压变化和降压药服用情况,并进行疗效分析.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收缩压为(138.4±7.9)mmHg,食疗组为(123.3±6.4)mmHg,食疗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食疗组显效24例,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显效8例,总有效率为61.76%,食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服用降压药种类减少者10例,占29.41%,食疗组服用降压药种类减少者26例,占76.47%,服用降压药种类明显减少者食疗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食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有利于减少降压药服药种类,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 摘要:中西医结合营养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相关理论研究、业务工作开展还不尽广泛及成熟.本文通过对一些中西医结合营养现有的实践工作进行归纳总结,试探索出中西医结合营养实践的方式方法的一些理论,以便为日后更好地开展中西医结合营养工作做铺垫.
  • 摘要:目的:研究增味小承气汤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腹部切口愈合程度的影响.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中药组和梗阻性黄疸组,每组10只,梗阻性黄疸+中药组和梗阻性黄疸组大鼠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建模前1天至建模后第7天,梗阻性黄疸+中药组大鼠每日以增味小承气汤灌胃2次,同时给予其它各组大鼠等量蒸馏水灌胃.模型建立后第3、5、7天自大鼠尾静脉取血,测定直接胆红素水平;术后第8天处死大鼠,留取标本,行皮肤切口抗张力实验、腹壁切口抗张力实验,皮肤切口行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α-平滑肌激动蛋白. 结果:1.与OJ组相比,OJ+M组大鼠精神状态好转,活动量有所增加;建立模型后第3、5、7天留取的血清检查发现,OJ+M组和OJ组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较Control组、Sham组均明显升高,说明模型建立成功;2.与OJ组相比,梗阻性黄疸+中药组大鼠皮肤切口所抗张力明显提高(F=127.4,P<0.05),腹壁切口所抗张力明显提高(F=101.9,P<0.05);皮肤切口组织HE染色可见,与梗阻性黄疸组比较,梗阻性黄疸+中药组大鼠切口愈合较好,Masson染色可见梗阻性黄疸+中药组胶原纤维分布均匀紧密;各组皮下α-SMA表达量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6.59,P<0.05),且与梗阻性黄疸组相比,梗阻性黄疸+中药组皮下α-SMA表达量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t=5.245,P<0.05). 结论:增味小承气汤明显加快了切口纤维化的形成,促进了切口的愈合,减少了切口并发症,并增加了腹部切口的抗张力程度.
  •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民的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健康需从娃娃抓起,更要从孕期开始重视.妇幼营养关系到民族的人口素质和国家的兴衰,然现在妇女妊娠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亟待改善.
  • 摘要:合格的医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安全的医师,传统医师的成长和培养专注于责任心、医疗技术,知识和技术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发生医疗缺陷较多的指责个人,而忽视医疗行为中的思维方法问题.本院多年来用系统整体的风险思维引导和教育医务人员,探索用清单制的形式来表术风险的关键点.如:急诊思维清单、内外科急腹症思维清单、系统整体的诊疗思维风险清单.简洁清晰,一目了然,也是细节化管理的体现.目前首先应用在诊疗思维上,开拓了医务人员思维和方法的视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进一步扩展清单的应用在医院运行中的关键风险环节,就有可能大大提高医院的整体安全.
  • 摘要: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极高,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死亡和致残原因的第二位.FOOD Trial Collaboration从1996年到2001年的一项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约为9%,营养不良患者更易发展为肺炎、感染及消化道出血,对脑卒中的预后十分不利,营养不良脑卒中患者病死率约为37%.近年来国外一项研究显示,首发卒中患者发病2.5年后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47.9%.
  • 摘要: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包含Ⅰ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 mellitus,T1DM)、Ⅱ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T2DM)、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四大类.由于近年来我国饮食习惯逐步由以谷物、蔬菜为主的"传统膳食模式"转变为以肉类、油脂为主的"西方膳食模式",糖尿病患病人数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常见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WHO预测2025年将上升到3亿.按照目前的医疗水平,糖尿病还不能完全被治愈,临床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血糖,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非甲状腺病态综合征(NTIS,non-thyroidal illness syndrome)的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纳入符合观察条件的老年住院患者819名,进行人体测量、MNA-SF评分,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非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结果:本组观察对象NTIS发生率为17.7%.NTIS组年龄高于正常组(t=-5.422,P<0.001),而BMI、MNA-SF评分低于正常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315,P=0.001;t=-6.754,P<0.001);NTIS组血清白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低于正常组(t=-6.977,P<0.001;t=-3,039,P=0.003),而CRP和BNP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8.857,P<0.001;t=6.33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80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生NTIS的OR值为2.433(95%CI:1.357-4.361);营养不良者发生NTIS的OR值为1.946(95%CI:1.261-3.001);肾功能不全者发生NTIS的OR值为2.131(95%CI:1.367-3.322);CRP水平在10mg/l~50mg/l时发生NTIS的OR值为3.446(95%CI:2.117-5.611),CRP>50mg/1时发生NTIS的OR值为10.029(95%CI:4.693-21.432). 结论:老年住院患者NTIS的发生与高龄、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及应激有关,且应激是NTIS的强影响因素.
  • 摘要:目的:研究低氮低热量全合一肠外营养对消化道手术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择胃肠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在术后24-48h开始给予营养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低氮低热量全合一肠外营养;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肠外营养,即采用单瓶输注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剂.在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第7天,采取静脉血测定营养指标、血糖、血脂及肝肾心功能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研究组营养支持7天后,前白蛋白显著提高,血糖、尿素氮、肌酐明显下降,且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他指标营养支持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低氮低热量全合一肠外营养可提高消化道手术患者术后前白蛋白水平,降低血糖,改善肾功能,与传统肠外营养比较效果更佳,尤适用于术后患者.
  •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持续增长,这一趋势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明显.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的报告,2015年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已经高达9.7%,患病人数大概是1亿.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是36.1%,治疗率是33.4%.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等,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残疾或死亡.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综合征,且其并发症也日趋严重,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要长期综合性自主治疗.其措施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治疗、运动疗法、心理治疗、和糖尿病教育等多种措施,其中医学营养治疗(MNT)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旨在说明饮食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并探索其双向调节作用.
  • 摘要:高血压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在高血压治疗中,除药物治疗外,饮食因素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合理饮食及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可以控制患者血压水平.采取有效合理的中医食疗法对高血压病患者有预防和加速康复的作用.高血压的食疗原则应依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和功效,辨证施食,辨体施膳,依据食物的营养成分及患者的饮食习惯选择食物.高血压的饮食治疗要求控制总能量及钠盐摄入量,采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和能量饮食.中医食疗能控制及降低患者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中医食疗应成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方法,中医食疗的知识应成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一部分.
  • 摘要:通过近年来对国内临床医院、科室运营情况和医学营养企业的调研发现,国内营养科建设和专业营养产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缺乏自有标准体系,严重威胁民族企业崛起.医院营养科室、企业之间存在各自为营,封闭无序,导致新的产业行业标准(GB29922)沿用外企标准,明确封杀民族特色的药食同源的制剂通道,可以想象在不远的明天稚嫩的企业们在跨国巨头陷上阱前仆后继倒下的悲壮景象;近两年行业内均大呼行业春天来了,但实际行业情况自己知道这不过只是是走夜路吹口哨自己给自己壮胆而已,源头临床营养业务开展严重滞后局面并没有实质性改观,临床需求不明朗,是导致需求市场与生产供给没有形成良性的循环的主要原因;医院各科室临床医生对营养知识和认识重视不足并没有大的改观,是严重阻碍营养科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医院营养科营养师临床普遍专业经验欠缺,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多数处于初级阶段,与各科室的互动性低,难以传达营养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营养配套企业无法对接临床需求只能根据自身认知,盲目进行产品研发及相关产品的生产,是同质化和价格战主要前因;如何解决相关的问题.
  • 摘要:大千世界,食材的品种成千上万,颜色也是五彩缤纷.中医认为,每类颜色的食材都有其"一技之长",食材的颜色与人体五脏相互对应,合理搭配是饮食养生的基础.依据"五行学说"将食材按其天然颜色大致分为五大类:青(绿)、赤、黄、白、黑五色.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五行学说"是古人用这五种物质为代表,阐述自然界事物的属性及相互间的关系.
  • 摘要:肥胖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中医学对肥胖的认识早在《内经》中就有所记载.肥胖的分型主要以"脂人"、"膏人"、"肉人"等三型为主.肥胖的病机为胃强脾弱,酿生痰湿,导致气郁、血瘀、内热壅塞.肥胖的治疗当分型论治,膏人多见虚胖,治以健脾益气;肥人多为实胖,治以通滞化浊.肥胖的分型论治为后世中医学者研究肥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摘要:中医体质辨识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体制辨证的提出,纠正偏颇体质,结合食疗、运动、心理疏导综合调理体质,改善体质,从而来维护健康.
  •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医院"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的形成,回顾了营养科从成立至今,完成的两个五年规划以及在"五位一体"的建院理念下作出第三个五年规划.指出营养科在"五位一体"中的建设,需要有内涵建设,有政策安排,有举措方法,指明了营养科的发展方向.
  • 摘要:蒙药排毒是悠久历史的、纯绿色、自然、无毒副作用、排毒过程无创伤、对肾脏、胃肠道、电解质等都无伤害、不流失营养、不消耗体力,操作快速简便等优势的一种蒙医肠道排毒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肌体内毒外排、扶正祛邪达到保健及治疗疾病的蒙医传统外治疗法.促进肠蠕动、排毒、解热、解毒、保肝、利胆、改善脾胃功能,调节内分泌、对肝脏酶的异常、痛风、更年期、肥胖患者有显著效果.进行此疗法时饮食的调理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摘要:营养素类药物/营养素补充剂均能为机体提供营养素,且均属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管理.但两者也存在一些区别,如批号不同、剂型不同、每日摄入剂量不同等.近年来,由于中国人普遍相信养生的观念,加上近年来的各种不当宣传,营养素类药物过度使用和滥用等现象普遍存在,几乎出现了全民补钙、全民补铁、全民补维生素的现象.人们认为营养素类药物没有毒副作用,可以增加免疫力、对慢性疾病如有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另外,由于营养素类药物属于OTC药物,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得到,而且价格比同类保健食品便宜很多,所以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把服用营养素类药物作为一种养生方法.
  • 摘要:中西医要团结合作,为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而努力.一方面重视发挥中医的作用,一方面号召西医学习中医,办会理念,工作回顾,三年设想民主民主办会,尊重会员的民主权利,维护会员的正当利益,做好会员日常服务.在学会重要问题的决策上,领导成员互通情况,集体决定.
  • 摘要:精准营养模式,营养目的→维护健康和预防营养缺乏群体、个体饮食和营养指导,精准营养,个性化营养取决于遗传背景、生物、文化和环境变化间的相互作用,营养基因组学/营养遗传学,个性化营养-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精准营养领域的发展和挑战个性化营养的主要挑战。
  • 摘要:老年医养结合的内涵与基本模式医养结合基本内涵: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医养结合基本模式:养老机构内或社区增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或社区)与医疗机构联合.老年医养结合的内涵与基本模式存在的问题:上述三种医养结合形式从本质上讲只是强化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不管是机构养老还是居家养老,实际开展的工作仅限于疾病基本诊疗、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生活照料,而以临床营养为支撑的综合营养管理措施在老年医养结合中还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 摘要: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免疫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即食物蛋白引起的异常或过强免疫反应,可由IgE或非IgE介导.表现为一疾病群,症状累积皮肤、呼吸、笑话、心血管等系统.不断增加的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18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三大常见病过敏性疾病还是所有年龄段人群排名第五的慢性病欧洲每三个儿童中就有一个受到过敏性疾病的困扰。
  • 摘要: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由于良好的理化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导致人群暴露于铝环境.近年来全球阿兹海默症的发病及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严重威胁老年人群的健康.不良的环境暴露是阿兹海默症发生发展重要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铝可能影响阿兹海默症的进程.本文将从铝与阿兹海默症流行病学研究方面综述铝与阿兹海默症的研究现状.
  • 摘要:糖原累积症Ⅰ型是一种葡萄糖-6-磷酸酶代谢异常遗传代谢病.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低血糖、肝大、生长发育迟缓、骨质减少、肾脏增大、高乳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以及血脂异常.目前本病无特殊疗法,治疗的重点是维持血糖浓度使其在正常范围内进而改善继发的代谢改变和临床症状,营养治疗仍是有效地减轻和缓解临床症状的方法.本文综述了糖原累积症Ⅰ型的营养治疗的现状,包括玉米淀粉的应用和其它营养治疗内容.
  • 摘要:目的:研究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CytC/Caspase-3/Rock1信号通路的影响极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应用改良Longa法制备缺血2h再灌注24h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R)模型.以苍术苷(Atr)为CytC激动剂,环孢素(CsA)为CytC抑制剂,胡黄连苷Ⅱ(PIC)为治疗药物进行干预治疗.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CytC/Caspase-3/Rock1表达水平. 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明显,CytC/Caspase-3/Rock1表达增强.PIC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明显缩小,CytC/Caspase-3/Rock1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与Atr组相比,Atr+PIC组大鼠阳性细胞明显减少,CytC/Caspase-3/Rock1表达减弱(P<0.05). 结论:PIC可能通过抑制CytC/Caspase-3/Rock1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SV)防护糖尿病早期视损伤的分子机制. 方法:通过建立视网膜muller细胞(RMCs)体外高糖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qRT-PCR、western blot、Annexin V/PI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高糖和RSV对微小RNA-29b(miR-29b)、特异蛋白1(SP1)表达及RMCs凋亡的影响. 结果:高糖培养后,miR-29b和SP1表达明显改变,RMCs凋亡率明显增加,RSV干预可明显抑制高糖诱导的miR-29b和SP1异常表达和RMCs凋亡;通过预先在RMCs中转染miR-29b类似物和miR-29b抑制剂研究发现,RSV抑制凋亡作用受明显影响(p<0.05). 结论:RSV通过调节miR-29b表达发挥抗糖尿病早期视损伤作用.
  • 摘要: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广泛存在于骨髓和外周血,参与受损血管内皮的修复,对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血管发生尤为重要.DM患者EPCs的数量和功能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密切相关.番茄红素已被证实是一种能保护AGEs环境下内皮祖细胞免受损伤的天然抗氧化剂(Lycopene,Lyc).然而,其机制尚不清楚.为了研究Lyc对EPCs的作用,从DM大鼠骨髓分离EPCs,测定EPCs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该研究显示10μg/mlLyc能改善AGEs环境下细胞增殖,降低细胞毒性.而且,Lyc复苏S期细胞周期停滞,降低凋亡率,降低EPCs自噬反应,包括降低EPCs内ROS水平和降低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然而,Lyc联合自噬抑制剂,3-MA,有更好的保护作用.终上所述,我们的研究显示Lyc促进AGEs诱导下的EPCs存活,保护凋亡和氧化自噬,进而保护EPCs功能和数量.该研究为Lyc保护DM患者AGEs诱导下EPCs的氧化自噬提供新的视野,为DM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 摘要:我国正处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爆发期,饮食因素中食用油及食盐的摄入量与其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要减少相关慢性代谢性疾病的进一步发生与发展,在现实实践工作中医务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要不断完善有效的膳食行为干预方式,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健康的食用油、食盐饮食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 摘要:治未病,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通过饮食起居、情志调理、运动疗法及中草药等多种措施,调养体质,调理身体阴阳气血等平衡,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让人体少生病、不生病,纵使得病也能尽快痊愈,痊愈后少复发.中医治未病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并成为现代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代茶饮是中医治病调理、强身益寿的特殊中药剂型,在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医药膳食疗的应用能体现中医整体调节的科学精神,更能突出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治理念.通过两者的相结合,它们已在治未病中的应用中日益广泛,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影响.
  • 摘要:人的健康长寿不仅与先天遗传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还有赖于后天的社会因素、体力活动、居住环境、身心健康,特别是营养状况.充足的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膳食中所提供的营养成分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所以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医食同源","医"与"食"是不可分割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指出"谷肉果实,食养尽之".可见古人早已懂得从食物中摄取营养以强身壮体.食物中的营养素不仅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而且还能用于防病治病.
  • 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营养风险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指导中西医结合临床营养工作的开展. 方法:采用NRS2002量表对重庆市中医院2017年3月-2017年6月部分新入院患者,共计720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记录患者入院后首次病程中的西医疾病诊断和中医证型,并分别统计全院不同科室中医证型中实证和虚证证素出现的例数. 结果:存在营养风险组虚症比例高于无营养风险组,存在统计学差异(x2=6.640,p=0.036);实证和虚实夹杂与营养风险呈正相关,而虚证与营养风险无关. 结论:720例住院患者营养风险与其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临床营养治疗中,若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中药与中医理疗,标本兼治,改进临床营养治疗路径及方案,可能提高营养治疗效果.
  • 摘要: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伤后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处于负氮平衡,病死率和伤残率高.目前对此类患者多采用鼻胃管插管行胃肠内营养(EN).但此类患者病情危重,因而肠内营养引起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护士应掌握科学的鼻饲方法,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预防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欠缺患者,适时配合静脉营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摘要: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的范畴,是指人体对某些变应原敏感性增高而表现出的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病证.变应性鼻炎本于肺气虚,卫表不固,其病理变化也与脾肾有一定关系.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分二期——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以宣散风寒、改善局部症状为主;缓解期以扶助正气、调理体质为主.鉴于变应性鼻炎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且患者以儿童、青年居多,他们很难坚持长期打针服药,因此,在缓解期通过药膳调理以减少用药量、缩短疗程显得尤为必要.缓解期以正虚为主,治疗上重在扶助正气,调理体质,可分为肺气虚型、脾气虚型、肾虚型变应性鼻炎,分别进行药膳调理.
  • 摘要: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营养干预治疗对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方法:空肠营养管重力滴注肠内营养液和中药液.结果:单纯通过肠外输注卡文和白蛋白,患者腹痛、腹胀、腹水、小便短小、肢体肿胀、低蛋白血症未能得到改善;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空肠营养重力滴注营养液和中药液后患者上述症状逐渐缓解至消除.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营养干预治疗对重症胰腺炎引发的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摘要:目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且已成为CK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应用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SGAN)与临床常用营养指标对慢性肾脏病(CKD)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 方法:对82例住院CKD患者应用改良SGAN法进行营养评估,同时测定身高、体重、体质量(BMI)、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CA)、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等人体测量学指标和血常规、生化[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肌酐(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铁结合力(TIBC)]等实验室指标. 结果:75例患者改良SGAN法评分(MS)在7~25分之间,7~10分的患者占37.3%.实验室指标,贫血29例(男性<120g/L,女性<110g/L);低白蛋白血症48例(<35g/L);低体质指BMI数1例(<18.5);TSF>90%正常的患者66例占88%. 结论:改良SGAN法对早期营养不良较敏感,生化指标也可反应患者营养状况,BMI不适宜评价CKD患者.随访的CKD患者营养状况不容乐观.
  • 摘要:目的:探讨舌诊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能量供给量的影响.方法:观察舌苔、胃肠道及痰的变化,调整肠内营养治疗中能量供给量.结果:舌诊方法可以灵敏地反馈消化吸收状况,为调整营养治疗方案提供方向与思路.结论:在营养治疗过程中,需要一种无创,并且可以快速反应患者消化状态的手段,而舌诊则满足了这一临床需求.通过观看患者的舌苔变化可以得知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程度,调整能量及三大营养素的比例.但是在临床工作中,舌诊也存在局限性,如对无法张口、吐舌的病人无法使用.而且,舌诊只能反应患者对上一阶段营养治疗的耐受反应,依然无法明确指出患者的能量代谢量,需要进一步探索其他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加生活方式指导的综合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纳入2014年4月~2014年12月于本院门诊,孕24~28周初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接受营养综合治疗(个体化食谱的制定、称重膳食的讲解、交换份概念、运动指导等)及对照组(接受一次门诊食谱讲解)33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血糖、血糖达标比例、孕期体重增长及围产期母婴并发症情况. 结果:较对照组比,治疗组的血糖控制达标率明显更高(P<0.05);治疗组孕期增重、空腹及三餐后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营养干预加生活方式指导的综合治疗有助于GDM患者的血糖及孕期增重控制,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在日常诊疗中推广.
  • 摘要:目的:探索中医饮食调养治疗便秘的作用,方法:对便秘的病人进行辨证分型,给予不同的饮食和生活指导,跟综追寻疗效.结果:实施饮食调养治疗便秘的31例患者显效率为67.74%,有效率为93.55.%,复发率为27.59%;未予饮食调养的30例患者显效率53.33%,有效率86.66%,复发率为46.15%.二者差异明显,P<0.01.结论:中医饮食调养治疗便秘的作用明显.
  • 摘要:目的:探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患者的体液含量在围手术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6年3-8月入住我科的109例患者的人体成分分析资料,观察患者术后体液含量及分布的变化.按照术后第1天ECW/TBW的比值将患者分为3组,收集数据比较3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腹腔引流管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术后早期患者ICW、ECW、TBW均增加,而且以ECW增加为主,随后逐渐下降至术前水平.年龄高、低体重的患者术后第1天ECW/TBW增加明显;ECW/TBW增高的患者,术后腹腔引流管的引流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及白蛋白的含量低于患者术后ECW/TBW不增加的患者. 结论:人体成分分析仪是围手术期患者体液的含量及分布检测的有效手段,对指导患者的液体治疗有一定价值.
  • 摘要:目的:对低出生体重儿给予早期经肠道喂养,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促进低出生体重儿近期、远期健康和促进其生长发育.方法:根据低出生体重儿消化系统不够成熟的特点、采取最合理的喂养方法,并充分发挥早期经肠道喂养具有的优越性,使低出生体重儿体重顺利增长,以弥补胎龄不足所致的体重过低,建立正常菌群.同时尽可能防治和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中的并发症.结果:早期给予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与接近母乳的特别早产儿配方奶,不仅与出生早期的生长有关,而且与以后儿童期的发育相关.实行早期喂养,且营养充足的早产儿,其体重增加较为满意,追访发现智测分数亦高.结论: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道喂养优越性明显,且并发症可以积极防治.
  • 摘要:辅助生殖领域的肥胖症状,不但影响人的外观,高血压、糖尿病的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更是受孕率降低的主要因素质之一.现代医学表明,肥胖可对女性生殖功能产生影响,以不孕发病率最高.因此,对育龄肥胖女性进行体重管理尤为重要.但肥胖人群往往日常饮食不合理,并且饮食知识贫乏,故难以实现单次就诊后成功自行减重.通过手机进行健康教育是有效干预手段.
  • 摘要:目的:评估该院新入院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及营养状况,及其与年龄、性别、科室的关系,为住院患者合理营养支持提供依据. 方法:运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在重庆市中医院新入院720例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同时收集血液学检查结果,对720例住院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状况评估. 结果:该院720例新入院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7.6%,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8.9%(包括营养缺乏及营养过剩);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的发生率分别为34.6%、30.0%、14.4%及25.2%;低血清白蛋白(ALB)、低血清总蛋白(TP)、低血清前白蛋白(PA)发生率分别为43.8%、11.0%、37.4%.其中年龄和所属科室与患者营养状况相关. 结论:720例新入院患者中,老年患者发生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血脂异常的概率均较高,而内科患者营养状况差于外科患者.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合理运用营养宣教、营养支持等方式改善老年及内科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对患高尿酸血症的海勤官兵实施个性化健康管理并进行效果评价,为减少发病、改善海勤人员健康状况提供防治措施. 方法:选择来本院体检的患有高尿酸血症的海勤官兵24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21例和对照组125例.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干预方式,干预组从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两组均不进行任何药物治疗,持续1年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干预组血尿酸均值由干预前(541.71±11.38)μmol/L下降到干预后(481.92±9.0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干预组的血尿酸值分别为(539.27±10.15)μmol/L和(481.92±9.0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个性化健康管理对海勤官兵的高尿酸血症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 摘要:中医与西医营养在治疗手段以及理论体系上虽存在差异,但在目的、平衡理念、饮食禁忌等方面具有相通性,且中医的某些治疗手段对于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有很大辅助和推动作用.本文就在营养学实际应用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模式进行总结论述.
  •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肠内营养补充(Oral Nutrition Support,ONS)在小儿腹部外科手术后的应用.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小儿外科会诊腹部手术患儿30例,采用口服肠内营养补充,观察其临床症状、肝肾功和营养指标.方法:30例患儿在启动肠内营养后,使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少量、低浓度开始逐步过渡到饮食加口服肠内营养制剂补充14天.结果:患儿均无肝肾功能异常,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体重无一下降.结论:口服肠内营养补充未明显加重临床症状,能显著改善患儿营养状况,是安全、有效的.
  • 摘要:本文以中医妇科学的发展为线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医文献,对妊娠期食疗保健原则及目的进行整理归纳.妊娠期食疗的主要目的为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预防妊娠疾病,并助临盆易产.妊娠期食疗保健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且注重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 摘要:寒性体质的女性会引起宫寒,宫寒容易造成月经不调和痛经、容颜憔悴衰老、甚至不孕.所以,宫寒问题不仅仅是一件小事,需要引起广大女性朋友的注意,平时要注意调理自己的体质.本文介绍三种宫寒女性调理药膳,可以有效缓解宫寒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 摘要:探讨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载方药中对山药的运用,及其在食疗上的作用及特点,其内辩证施膳,重视食补的养生思想对现代养生学有指导意义.
  • 摘要: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于2013年根据国内外现有研究证据出台了《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专家共识》.该共识颁布3-4年来,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明显存在贯彻不力、不畅、不当的问题.
  • 摘要:目的:研究口服添加精氨酸对闭合性腹外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来本院住院的闭合性腹外伤患者75例,随机分为口服精氨酸剂量组A组(10g/d)、B组(20g/d)和对照组C组,采用等氮量、等热卡的营养方案,在患者术后排气后连续应用7天,测定患者第1天及第7天的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并记录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B组在第7天前白蛋白高于C组,C反应蛋白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补充精氨酸能促进闭合性腹外伤患者的术后恢复.
  • 摘要: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合理的临床营养治疗方案.方法:对患者进行人体测量、生化实验室指标检查、SGA评定、简易营养评价法(MNA)评价患者营养状况.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病率非常高.结论:营养状况是影响MHD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而评估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 摘要:近几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表明,在成年人中高血压疾病患病率约为8%~18%左右.在中医学中并无"高血压"的具体名称,通常将高血压归入"眩晕""头痛""中风"等病症范畴.作为一种心脑血管的威胁因素,高血压常与其他危险因素并存,可损及如心、脑、肾的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并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 摘要:目的:评价益气滋阴润肺食疗方配合化疗治疗肺癌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肺癌患者,并将其分为实验组(n=41)和对照组(n=41),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化疗治疗,实验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益气滋阴润肺食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癌因性疲劳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滋阴润肺食疗方配合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肠外营养(PN)使用情况,分析营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患者的PN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66例患者接受PN治疗共1383次,以消化道疾病患者为主,占27.18%,平均用药天数为5.2d;热氮比值为100-150∶1的处方1128张,糖脂比值为1-2∶1的处方889张,分别占总处方数的81.56%和64.28%,液体量基本≥1000ml,能量在800~2340kcal之间. 结论:住院患者PN处方设计基本合理,但处方存在能量、氮量不足的现象.临床营养支持小组(NST)严格掌握PN的适应证,根据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疾病特点、代谢情况等,制定个体化肠外营养方案,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 摘要:《本草纲目》著于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李时珍念本草一书历代注解者谬误亦多,遂考古证今,辨疑订误,广采博收群书,在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基础上编成此书.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在前代医家基础上,同时发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抗衰老和治疗老年病的医学思想.本文将以三种具有李时珍医学思想的代表性药物,结合现代研究成果,简要地概述《本草纲目》对抗衰老及老年病治疗的意义.
  • 摘要:粥又称为糜,"粥"字为象形文字,李时珍言其为米在釜中相属之形,意为经处理使米变得膨胀.粥是一种把稻米、小米或玉米豆类等粮食煮成的稠糊的食物.粥在四千年前主要为食用,2500年前始作药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西汉名医淳于意用"火齐粥"治疗齐王的痹病;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粥,以助药力的例证;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收录了55种粥,这证明自古就有用粥作为食疗的先例,本文简单阐述几种古代医书上粥在食疗中的应用.
  • 摘要:在医院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医院后勤社会化是其必然结果,引入分段经营的管理模式,将使医院的后勤餐饮管理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就医院后勤餐饮管理中引分段经营的管理模式进行一个探讨.总结开展创新营养药膳食疗经验、成果,探讨承办药膳食疗培训班的方法及参加养生膳食大赛的经验使更多的人民受益,达到预防、保健、养生的目的.
  • 摘要:中西医结合营养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相关理论研究、业务工作开展还不尽广泛及成熟.本文通过对一些中西医结合营养的实践试探索归纳出中西医结合营养理论的实施方式,以便为日后更好地开展中西医结合营养工作做铺垫.
  • 摘要:糖尿病是典型的慢性疾病,华人糖尿病的高发和高危已经被高度关注,目前估计超过1.4亿糖尿病病人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也使中国政府倍感压力.但是,根据笔者长期在临床一线的体会是华人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比起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其中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营养方面的误区最多,医务人员重治疗轻管理的状况还比较普遍……因此,笔者特别提出华人糖尿病综合营养及管理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概念交流如下.
  • 摘要:山药是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性味甘平,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功,它在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方面有很高的适用价值,通过本文使大家了解山药的功效、配伍和使用宜忌.
  • 摘要:现代糖尿病发病率呈年轻化,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积累着丰富的经验.本文运用祖国医学辩证方法,分析糖尿病的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内升,并将糖尿病分为燥热伤津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痰瘀阻络型四型,分别给予辩证用药和辩证食疗,同时通过饮食及相关调养,指导糖尿病日常养生与饮食.
  • 摘要:本文依据中医药院校教学现状,结合《临床营养学》课程特点,从教学模式、考核方法、教材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实施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进行了探讨.
  • 摘要:为解决临床营养中青年专业人才短板的实际问题,促进中青年营养科技人才的能力提升,济南营养学会推出"营养学科中青年人才培养(2014-2016)项目",在济南市科协支持下,列入市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重点项目》的"人才培养专项",启动实施了《济南营养学会遴选和培养营养学科优秀中青年人才的管理办法》,从济南市各高校、医院、疾控、健康管理等单位中遴选出10名营养学科优秀中青年进行为期三年的营养专业理论、技术及综合能力的系统培养,已初见成效.
  • 摘要:目的:研究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对受到氧化损伤的神经细胞的修复作用,探讨PQQ在因衰老产生机体氧化损伤的大鼠体内、脑内的抗氧化作用,以及该抗氧化作用对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产生的影响. 方法:使用H2O2诱导PC12神经细胞(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分化细胞株)氧化损伤,随后用噻唑兰(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PQQ对PC12的修复作用.用PQQ(0、10、20、40mg/kg)对18月龄雄性SD大鼠灌胃,4周后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测定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6周后测定血清和脑组织的氧化损伤水平和抗氧化能力. 结果:200nmol/L的PQQ使PC12细胞的存活率从59.1%增加到90.5%;与衰老模型组比较,PQQ剂量组大鼠在Morris水迷宫试验中的5d潜伏期缩短了11.63s,5d游泳总路程减少207.90cm,7d第一次平台穿越时间减少9.11s,7d穿越次数增加1.4次.同时PQQ剂量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丙二醛、脑组织中脂褐素水平降低,血清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脑组织中抗氧化能力增强. 结论:PQQ可修复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证实了PQQ能够在体内与大脑中同样发挥抗氧化作用,增加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 摘要:目的:探究槲寄生滴眼液对治疗围绝经期雌兔干眼症的效果. 方法:取健康雌兔36只将24只雌兔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处理后,将这24只受试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2只,均为右眼):对生理盐水组(A组)、槲寄生滴眼液组(B组),连续滴眼两个月,每日4次.剩余的12只雌兔(C组)打开腹腔,不切除卵巢,眼部不进行任何处理,作为假手术组.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1周、2周、1月及2月对受试兔行基础泪液分泌(SIT)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液蛋白测定及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扫描. 结果:A、B两组干预前SIT、F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两个月后,假手术组SIT、FL评分较干预前没有明显变化(P>0.05),而A、B组SIT、FL评分较干预前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两个月后,B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各时间点SIT、FL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干预两个月后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淀粉酶活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角膜共焦显微镜显示:B组角膜上皮下神经及角膜基质层神经干较直与正常雌兔上皮下神经比较数量稍有减少.而A组角膜上皮下神经及角膜基质层神经干弯曲,数量明显减少. 结论:槲寄生滴眼液可有效减轻围绝经期雌兔干眼症的症状和体征,应用于围绝经期女性干眼症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摘要:目的:对不同兵种官兵进行营养KAP及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并结合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军人营养知识普及情况、膳食营养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为在部队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官兵健康素养以促进其身体健康提供依据和方向.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4个军兵种10支基层部队4720名基层官兵进行营养KAP问卷调查,并对所属伙食单位采用称重法连续三天进行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同时进行健康体检. 结果:营养KAP调查结果:营养KAP满分50分,最高得35分,最低得29分,平均得分32.16±5.04分,有47.2%的被调查官兵存在不健康饮食行为.膳食营养调查结果:被调查伙食单位各类食物摄入量与军标比较,油脂类人均每天摄入量为119.30g,远超军标要求;牛奶制品摄入量除空勤人员达标外,其它所调查军兵种单位均未达标;能量和营养素摄入情况,各军兵种能量、蛋白质、钾、钠、镁、磷、铁、硒、烟酸和维生素C均达到或超过军标;海勤人员钙、锌、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不足.体检结果:被调查者体检结果有异常者占35.2%,其中超重、肥胖、高尿酸血症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14.51%、4.20%、4.71%,其中海勤人员和空勤人员超重检出率较高,海勤人员人员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较高. 结论:军人营养知识普及率不高,营养行为存在诸多不符合营养科学现象,伙食单位食谱设计不符合营养科学,营养素摄入不均衡,体检结果与营养相关的异常指标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对官兵营养知识的普及,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干预指导,提高官兵健康素养,促进其身体健康.
  • 摘要:目的:通过营养状况评价和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时了解驻石家庄军队离休干部营养状况和存在的营养问题,为早期进行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和营养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微型营养评价(MNA)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8家驻石家庄军队干休所居家休养的离休老干部进行营养评价,同时进行包括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总数(TLC)、血糖(Glu)、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等血液指标的测定. 结果:共有358人完成了调查,其中男性356人,女性2人,年龄80~98岁,平均(87.70±3.17)岁.身高146~187cm,平均(167.26±6.01)cm,体重45~96kg,平均(70.31±10.03)kg.(1)以MNA得分进行营养状况评价:营养正常者(NN)275人,占76.82%,有营养不良风险者(MR)74人,占20.67%,营养不良者(MN)9人,占2.51%;MR组和MN组的体重、BMI、Alb、Hb和TLC明显低于NN组(P<0.01),MN组也低于MR组(P<0.01),而MN组的TG显著高于MR组和NN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b、Hb、TLC、BUN、UA是MNA得分的影响因素.(2)以BMI进行营养状况评价:低体重者8人,占2.23%,正常体重者129人,占36.03%,超重者151人,占42.18%,肥胖者70人,占19.56%;各组体重相互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低体重组MNA得分、Alb和Hb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1),正常体重组MNA得分、Alb和Hb也明显低于超重和肥胖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有身高、体重是BMI的影响因素. 结论:驻石家庄军队离休干部都处于耄耋之年,存在着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足两方面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如进行膳食调查等,以便为今后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和营养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为了解社区家长和儿童医院住院患儿家长对营养健康教育需求、知晓情况,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对社区及住院患儿家长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1.住院患者:2016年11月1日-15日在儿童医院住院的患儿家长;2.社区区儿童:2016月11月1日-15日在济南市王官庄社区查体的儿童家长,调查方法设计调查表,内容分为3个部分.1.家长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情况:包括喂养与营养、常见问题、防病治病、保健护理、预防接种知识及健康教育的途径等10个问题.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