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菌群结构

菌群结构

菌群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447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水产、渔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1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1852664篇;相关期刊186种,包括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动物营养学报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2015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德沼气合作论坛等;菌群结构的相关文献由1893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华、肖英平、赵立平等。

菌群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1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52664 占比:99.98%

总计:1853048篇

菌群结构—发文趋势图

菌群结构

-研究学者

  • 杨华
  • 肖英平
  • 赵立平
  • 朱伟云
  • 桂国弘
  • 张旭
  • 戴贤君
  • 王少坡
  • 邱春生
  • 于寒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柴晓昕; 甘奇超; 赵瑞亭; 史景彦; 郭平牯; 袁渊; 马莉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水源养殖的日本医蛭Hirudonipponica Whitman肌肉、肠道组织样本的细菌群落结构,分析除氯自来水养殖的可行性及日本医蛭相关的重要有益微生物。方法:分别在地下水和除氯自来水的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日本医蛭养殖,采用PacBio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水源养殖水蛭的肌肉和肠道组织样品进行菌种初步分类鉴定及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结果:与地下水养殖的水蛭相比,除氯自来水养殖的水蛭样本表现出更简单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且黏液菌属(Mucinivorans)、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拟杆菌属(Bacteroides)等有潜在致病风险的菌属相对丰度明显低于地下水养殖组。结论:采用除氯自来水开展水蛭养殖工作是可行的。与日本医蛭相关的共生菌(Aeromonas和Rikenella)及有益微生物在水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示可以利用环境或饵料中的有益微生物来提高日本医蛭的产量。
    • 莫祯妮; 邱树毅; 曾祥勇; 戴怡凤
    • 摘要: 为探究酱香型白酒大曲曲皮和曲心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某酱香型白酒大曲曲皮和曲心两个部位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及菌群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曲皮样品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高于曲心样品,但其物种丰富度低于曲心样品。曲皮和曲心样品中的细菌菌群归属于7个门、13个纲、19个目、29个科和55个属,共有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曲皮样品的特有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共有优势细菌属为枝芽孢杆菌属(Virgi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芽孢链菌属(Desmospor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除Desmospora外,其他优势细菌属在曲皮和曲心中的含量差异较大。曲皮样品的特有优势细菌属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片球菌属(Pediococcus);曲心样品的特有优势细菌属为火山渣芽孢杆菌属(Scopuli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 常尧枫; 郭萌蕾; 谢军祥; 谢嘉玮; 陈重军
    • 摘要: 为明确不同有机物浓度(50~150mg/L)和竹炭同时存在下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系统的脱氮除碳功能菌群结构及代谢途径差异,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其微生物分布规律和碳氮代谢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COD浓度为50,150mg/L,添加竹炭显著提升了厌氧氨氧化菌(AnAOB)的相对丰度,Candidatus_Kuenenia的相对丰度分别由2.0%和2.9%增加至1.8%和4.5%.与只添加有机物的对照组相比,添加竹炭的处理组显著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在炭存在下异化硝酸盐还原为铵(DNRA)细菌丰度下降,反硝化菌属和碳代谢相关菌属丰度增加,说明竹炭的投加有助于维持厌氧氨氧化、反硝化和DNRA3个氮代谢途径群落结构的稳定.微生物共现网络分析表明,不同脱氮菌群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总氮(TN)的去除率,竹炭可以通过Halomonas的富集提高Candidatus_Brocadia和Candidatus_Jettenia的抗逆性.通过KEGG数据库注释表明,有机物存在条件下竹炭提升了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系统的碳氮代谢效能,尤其促进了糖酵解途径(EMP)与三羧酸循环(TCA cycle)的衔接.
    • 孙美杰; 姜君; 徐诣轩; 李志鹏; 申军士; 朱伟云
    • 摘要: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日粮添加不同水平尿素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70只育肥公湖羊(23.6~26.0 kg)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以下日粮:正常豆粕(SBM,170 g·kg^(-1)),低豆粕(40 g·kg^(-1))基础上添加0、10、20和30 g·kg^(-1)尿素(U0、U10、U20、U30)。试验预饲期1周,正试期8周。采集瘤胃液测定发酵参数和功能菌群数量,同时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Illumina-MiSeq测序。[结果]与U10组相比,U20和U30组瘤胃液pH值显著升高(P0.05)。U10组Bacteroidetes的丰度显著高于SBM、U20和U30组(P<0.05),但Firmicutes却显著降低(P<0.05)。各组的主要优势菌属为Prevotella 1、Muribaculaceae norank、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和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U10组Prevotella 1的丰度显著高于U20和U30组(P<0.05),而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和Ruminococcaceae NK4A214 group显著低于U30组(P<0.05)。RDA结果显示pH值、NH_(3)-N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对瘤胃不同菌属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其中pH值的影响最显著(P<0.05)。[结论]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适量尿素(10 g·kg^(-1))可增加育肥湖羊瘤胃功能菌群数量,促进相关代谢产物的产生与利用,但日粮氮不足或尿素添加水平过高则会降低瘤胃功能菌群数量和改变细菌群落组成。
    • 陈援援; 刘文秀; 马凯华; 杨华; 马俪珍
    • 摘要: 为研究乳酸菌发酵剂对风干肠成熟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微生物多样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分别将SHI-59(木糖葡萄球菌+戊糖片球菌+植物乳杆菌)、WBL-45(木糖葡萄球菌+肉葡萄球菌+清酒乳杆菌)、PRO-MIX5(木糖葡萄球菌+清酒乳杆菌+类植物乳杆菌)复合型商业发酵剂接种到肉馅中,经过12 d的成熟过程生产发酵型风干肠,3个接种组分别用SHI、WBL、PRO表示,以不接种作为对照组(control check,CK)。分别在成熟0、3、6、9、12 d取样,测定乳酸菌数、菌落总数、肠杆菌科数、假单胞菌数和葡萄球菌数变化,对成熟6、12 d的样品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并对风干肠成品(成熟12 d)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随着成熟过程的进行,样品乳酸菌数、菌落总数、肠杆菌科数、假单胞菌数和葡萄球菌数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SHI、WBL组的乳酸菌在肉馅中能够快速生长繁殖,WBL组能显著降低风干肠的菌落总数、肠杆菌科数和假单胞菌数(P<0.05),有利于提高风干肠的安全品质;SHI、WBL、PRO组风干肠的葡萄球菌数均显著高于CK组(P<0.05),这对风干肠的发色和风味的形成有积极影响;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发现,风干肠在门水平主要有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其中厚壁菌门为4组风干肠的优势菌门,在WBL组中相对丰度最高,3个接种组中乳杆菌属和漫游球菌属相对丰度大于CK组;质构特性分析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剂和复配发酵牛骨调味基料复合抗氧化剂协同作用能提高风干肠的感官品质,WBL组具有风干肠特有的风味,感官品质好。
    • 李盼盼; 李润林; 吴佳庆; 雷铭康; 汪晶; 朱伟云
    •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橙皮苷和迷迭香酸组合对脂多糖(LPS)攻毒大鼠回肠形态、菌群结构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将32只21日龄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LPS组、Hes组、RA组、Hes×RA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大鼠(公母各占1/2)。各组大鼠均饲喂标准基础饲粮,Hes组大鼠每日灌胃300 mg/kg BW的橙皮苷,RA组大鼠每日灌胃20 mg/kg BW的迷迭香酸,Hes×RA组每日灌胃150 mg/kg BW橙皮苷+10 mg/kg BW迷迭香酸,LPS组每日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处理共进行14 d,在第13天,所有大鼠腹腔注射剂量为500μg/kg BW的LPS溶液,用于诱导急性肠道损伤模型。结果显示:与LPS组相比,Hes×RA组大鼠回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Hes×RA组大鼠回肠食糜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Hes×RA组大鼠回肠食糜微生物代谢产物乙酸、丙酸和总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Hes×RA组大鼠回肠黏膜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LPS组相比,Hes×RA组大鼠回肠黏膜中封闭蛋白-1(Claudin-1)和闭锁蛋白(Occludin)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mRNA相对表达量有增加的趋势(P=0.064)。与LPS组相比,Hes×RA组大鼠回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6(TRAF6)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可知,橙皮苷和迷迭香酸组合可以改善LPS攻毒引起的大鼠回肠形态损伤,通过调节菌群结构、降低炎症反应来提高大鼠肠道健康状况。
    • 吕小梅; 吴毅聪; 陈桂连; 徐剑晖; 刘鹏; 胡俊杰
    • 摘要: 研究了单质硫颗粒自养反硝化柱中表面和间隙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基因和代谢途径等生物信息学特征.结果表明,硫颗粒表面生物膜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低于间隙生物膜.氮代谢功能基因丰度差异较为显著,间隙生物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胞外转运蛋白基因丰度远高于表面生物膜,分别为0.0792%、0.109%与0.0157%、0.0314%.对于还原性反硝化代谢,表面生物膜的总基因丰度却明显低于间隙生物膜,分别为0.367%、0.406%.此外,参与反硝化过程的基因丰度明显不同,特别是将NO_(3)^(-)还原成NO_(2)^(-)以及将N_(2)O还原成N_(2)过程中的基因.对于硫代谢,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差异.APS(硫酸腺苷)氧化是将SO_(3)^(2-)氧化为SO_(4)^(2-)的主要途径,其基因丰度远远高于直接氧化途径,分别为0.137%与0.0005%(表面)、0.138%与0.0007%(间隙).结果表明,在单质硫自养反硝化过程中,间隙生物膜与表面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存在合作关系,协同促进硫自养反硝化脱氮过程.
    • 吴佳庆; 李润林; 李盼盼; 雷铭康; 杨雅杰; 汪晶; 朱伟云
    • 摘要: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百里香酚和迷迭香酸组合对脂多糖(LPS)攻毒大鼠盲肠的屏障功能、菌群结构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40只21日龄SD大鼠在适应性饲养7 d后,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攻毒对照组(LPS)、百里香酚组(Thy)、迷迭香酸组(RosA)、百里香酚×迷迭香酸组(Thy×RosA)。Thy组、RosA组和Thy×RosA组每天分别按照20 mg·kg^(-1)Thy、RosA、Thy×RosA(1∶1)的剂量灌胃大鼠,Con组和LPS组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正式试验期共14 d。在正式试验第13天,除Con组外,对LPS组、Thy组、RosA组和Thy×RosA组大鼠腹腔注射500μg·kg^(-1)的LPS溶液建立急性肠道炎症模型。在正式试验第14天,将4组大鼠处死,采集盲肠组织,观察肠道形态;采集盲肠黏膜,测定IL-1β、IL-6、IL-10、TNF-α、二胺氧化酶活性、D-乳酸含量和ZO-1、Claudin-1、Occludin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集盲肠食糜,测定盲肠菌群组成和短链脂肪酸的浓度。[结果]与Con组相比,LPS攻毒降低了盲肠D-乳酸含量,提高IL-1β水平;与LPS组相比,百里香酚和迷迭香酸组合提高了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且提高了乳酸杆菌、Romboutsia、Turicibacter和致狭窄梭状芽孢杆菌1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未定义的鼠杆菌科、未分类的毛螺菌科、罗斯氏菌属、Alistipes菌属的相对丰度;与LPS组相比,百里香酚和迷迭香酸组合提高了乙酸、丙酸、丁酸和总短链脂肪酸浓度;与LPS组相比,百里香酚和迷迭香酸组合提高了ZO-1、Occludin、Claudin-1基因mRNA表达量和IL-10水平,降低了D-乳酸含量、二胺氧化酶活性、IL-6和TNF-α水平。[结论]百里香酚和迷迭香酸组合改善了盲肠菌群结构,提高了短链脂肪酸的浓度,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从而缓解肠道炎症,促进盲肠健康。
    • 杨岚; 张佳明; 方梅飞; 黄玉晓; 蒋兰岚; 陶人川
    • 摘要: 目的通过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菌群结构及功能。方法选择2例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2例2型糖尿病不伴牙周炎患者、3例单纯牙周炎患者及3例健康志愿者,均采集龈下菌斑,提取龈下菌斑基因组DNA并进行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分析龈下菌斑的菌群结构及功能。结果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丰度最高的菌种为齿垢密螺旋体、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密螺旋体、福赛坦氏菌、文氏密螺旋体,单纯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丰度最高的菌种为牙龈卟啉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福赛坦氏菌、索氏密螺旋体、中间密螺旋体,同时与2型糖尿病不伴牙周炎患者、健康志愿者比较,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单纯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红色复合体丰度高(P均<0.05)。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2型糖尿病不伴牙周炎患者、单纯牙周炎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龈下菌斑中菌群基因组丰度差异明显基因有41个,其中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的菌群功能基因表达主要集中在双组分调节系统、碳代谢及ABC转运系统通路中。结论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的菌群结构与单纯牙周炎患者相似,两者的差异可能主要集中菌群功能方面。
    • 白培钿; 孔佳美; 裴婷; 程志学; 任玉红
    • 摘要: 【目的】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的添加比例及其替代抗生素后对仔猪的影响。【方法】选取80头日龄(28 d±2 d)、体重(9.31 kg±0.52 kg)接近,健康状况良好的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杜×长×大),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中、高剂量复合微生态制剂组(LOW、MED和HIG)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2%、0.3%复合微生态制剂(活菌数分别为1×1011、2×1011、3×1011 CFU/kg);抗生素组(ANT)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5 mg/kg金霉素。试验期为28 d。记录试验仔猪初始体重、终末体重、腹泻及采食情况。试验第28天采集仔猪前腔静脉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采集盲肠内容物,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①MED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显著上升(P0.05);MED和HIG组的料重比(F/G)均显著降低(P0.05);LOW和MED组的腹泻率均显著降低(P0.05)。②MED和HIG组仔猪胸腺指数及MED组脾脏指数均显著上升(P0.05)。⑤LOW、MED和ANT组仔猪盲肠菌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LOW和ANT组普雷沃氏菌属_1(Prevotella_1)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HIG和ANT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LOW、MED、HIG和ANT组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和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而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HIG组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MED、HIG和ANT组毛螺菌属(Lachnospira)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LOW、HIG和ANT组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相较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LOW和HIG组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LOW组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改善盲肠微生物的菌群丰度,降低肠道致病菌的丰度,降低腹泻率,其中添加0.2%复合微生态制剂(活菌数为2×1011 CFU/kg)的效果较好,能达到与添加抗生素相似的饲喂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