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荧光假单胞菌

荧光假单胞菌

荧光假单胞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33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微生物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5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52506篇;相关期刊184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五届中国乳业科技大会、第二届全国牛奶精细化管理高峰论坛暨“金宇保灵杯”奶牛养殖效益与牛奶品质安全提升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荧光假单胞菌的相关文献由1454位作者贡献,包括励建荣、李婷婷、张力群等。

荧光假单胞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5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2506 占比:99.76%

总计:152867篇

荧光假单胞菌—发文趋势图

荧光假单胞菌

-研究学者

  • 励建荣
  • 李婷婷
  • 张力群
  • 刘辉
  • 李荣贵
  • 谢晶
  • 任嘉红
  • 吴小芹
  • 孙文敬
  • 孙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颖; 张婷; 王洋; 杨芙莲
    • 摘要: 绿色合成的纳米硒颗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使用干酪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在厌氧条件下生物合成硒纳米颗粒(Selenium nanoparticles,SeNPs).利用溶菌酶和超声波对细菌细胞裂解,采用有机-水萃取体系提取胞内SeNPs并进行表征.分析表明,SeNPs在4°C下比较稳定,颗粒均匀,分散性好,带负电荷,呈非晶态结构.颗粒表面含有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等物质.此外,SeNPs对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模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0.1 mg/mL和0.2 mg/mL,对荧光假单胞菌野生菌的MIC都为0.2 mg/mL.硒纳米颗粒对供试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随着SeNPs浓度的增大,生物膜抑制率达到43.52±1.23%和55.83±1.14%.硒纳米颗粒有望成为一种安全环保、有效的抗菌剂,应用于冷藏食品中.
    • 孙薇; 荣娜; 简思杰; 晁嘉; 刘祥; 丁锐; 陈锐
    • 摘要: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lyB的理化性质,分子克隆表达纯化获得SlyB蛋白并免疫小鼠制备SlyB抗血清,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血清特异性与效价,免疫酶联法模拟SlyB抗血清对鱼类主要致病菌的体外免疫识别作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SlyB蛋白抵抗鱼血浆的杀菌作用。结果显示:SlyB蛋白在假单胞菌属和杆菌属间同源性较好;获得SlyB最佳诱导表达条件;验证SlyB抗血清特异性较好,效价达到1∶12800;ELISA显示SlyB抗血清对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溶藻弧菌存在免疫识别作用,Western blotting表明SlyB蛋白对细菌抵抗鱼血浆的杀菌作用呈下调趋势。表明SlyB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在蛋白亚单位疫苗上有应用前景。
    • 钱雄锋; 罗怡; 张岳玥; 李响; 鲁子铭; 刘梦月; 梁东武
    • 摘要: 该研究通过分析乙醛对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体细胞膜完整性、膜电位、总蛋白含量、Na+K+-ATP酶变化以及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探究乙醛对P. fluorescens的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乙醛对P. fluorescen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0.5μL/m L,最小杀菌浓度MBC值为1μL/m L;电导率和二乙酸荧光素染色实验发现乙醛处理可引起P. fluorescens细胞膜出现破裂;添加1×MIC、2×MIC、4×MIC乙醛3 h后降低菌体膜电位,平均荧光强度从72.10 AU分别下降至35.57、15.31和7.46 AU,影响细菌的代谢活力;不同浓度乙醛处理后胞内蛋白质的含量3 h内分别下降至0.40、0.35和0.34 mg/mL,3~12 h期间呈现平缓、略有下降,表示细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乙醛降低了Na^(+)K^(+)-ATP酶活性,导致胞内ATP代谢异常,不能正常为细胞活动供给能量,促使荧光假单胞菌的凋亡;0.25μL/m L的乙醛对生物被膜形成抑制率为30.11%,显著降低P. fluorescens生物被膜形成。由此可见,乙醛对P. fluorescens可能的抑菌机理是改变菌体细胞膜完整性,为拓展水产品的防腐保鲜提供新思路。
    • 耿一鸣; 李婷婷; 励建荣; 谢晶; 林洪; 王轰; 申照华; 郭晓华; 劳敏军; 周小敏; 于建洋
    • 摘要: 本实验通过测定最小抑菌剂量(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生长曲线,评价松油烯-4-醇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能力;随后通过碱性磷酸酶活力、电导率测定,二乙酸荧光素染色实验分析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评价松油烯-4-醇对细胞壁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最后通过测定DNA、总蛋白与胞内钠、钾离子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酶活力,来进一步探究松油烯-4-醇对细胞内大分子及细胞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油烯-4-醇对荧光假单胞菌的MIC为2μL/mL;松油烯-4-醇可有效破坏荧光假单胞菌的细胞壁,破坏程度随剂量的升高而增强;松油烯-4-醇会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导致细胞内离子的外渗;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松油烯-4-醇能对细胞膜产生不可逆的破坏;凝胶阻滞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松油烯-4-醇会使大分子的DNA泄露;通过测定总蛋白含量与Na+、K+-ATP酶活力可知,松油烯-4-醇能降低细胞内蛋白质的含量并能阻滞蛋白质的表达与ATP酶的合成,造成细胞凋亡。综上,松油烯-4-醇有望成为新型水产品保鲜剂,本实验可为拓展天然防腐剂在水产品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李玮玮; 蔡天舒; 冀霞; 潘锐; 黄晴; 谢艳慧
    • 摘要: 为探究香芹酚和月桂酰精氨酸乙酯盐酸盐(ethyl-N^(α)-lauroyl-L-arginate hydrochloride,LAE)联用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与机制,通过最小抑菌浓度法(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棋盘法和生长曲线的测定研究抑菌效应;利用蛋白质和核酸泄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胞内蛋白质电泳的方法分析抑菌机制;以生物被膜形成、群集和泳动为指标,测定群体感应活性。结果显示,香芹酚和LAE联用对荧光假单胞菌有相加抑菌作用。1/2 MIC香芹酚+1/16 MIC LAE抑菌效果最显著,24 h抑制率达97.9%。以上组合联用可使荧光假单胞菌的细胞膜通透性显著增强,蛋白质和核酸快速泄漏,1 h时OD280值和OD260值分别升高31.2倍和17.5倍;处理3 h后,菌体胞内电子密度下降,蛋白质浓度下降84.1%,且条带丰富度减弱。联合作用下,对生物膜形成、群集和泳动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7.0%、92.5%和65.0%。综上表明,香芹酚和LAE联用破坏荧光假单胞菌的细胞完整性,引起胞内物质泄漏,发挥强烈的抑菌作用。同时,二者联用表现出抑制群体感应活性的能力。
    • 罗鹏
    • 摘要: 目前,水产疾病治疗常用各类抗生素往往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水产品易产生大量的药物残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意识逐渐增强和对产品质量越来越重视,广谱低毒的兽药品质和健康环保的绿色食品备受青睐。发展对环境无公害、无残留、无污染、安全、可靠的绿色鱼药,生产绿色、环保、无公害水产品是摆在每个养殖户面前必然的课题。
    • 周彬静; 刘小花; 彭菁; 屠康; 潘磊庆; 武杰
    • 摘要: 为研究荧光假单胞菌和热杀索丝菌与猪肉品质变化的相关性,测定了在4°C下贮藏猪肉的微生物菌落数、pH值、色泽(L^(*)、a^(*)、b^(*)值)、质构特性、总糖含量、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以及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猪肉肌纤维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冷藏期间,微生物菌落数、pH值、TVB-N值、TBARS值等随着猪肉冷藏时间延长而上升,而总糖含量、L^(*)值、a^(*)值、硬度、咀嚼性均呈降低趋势。同时,研究发现猪肉冷藏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其肌纤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猪肉理化品质变化与微生物的种类和生长速率相关,热杀索丝菌的致腐败能力高于假单胞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菌落数、pH值、总糖含量、TVB-N值、TBARS值与冷藏时间密切相关,其中微生物菌落数与冷藏时间的相关性最高,可作为冷藏猪肉品质评价和货架期预测的监测指标。
    • 杨晓帆; 梁家慧; 于文英; 吴雪莲; 李艳艳; 肖元松; 彭福田
    • 摘要: 【目的】探究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的促生特性及其对桃树根区土壤环境和桃树生长的影响,明确荧光假单胞菌在桃树根系–土壤微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制,为荧光假单胞菌在桃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固体培养及液体发酵试验鉴定荧光假单胞菌的促生特性。以1年生盆栽毛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实生苗为试材进行预备试验,确定了荧光假单胞菌悬液的适宜施用浓度为4×10^(8) CFU/mL。以2年生‘瑞光39/毛桃’[P.persica(L.)Batsch]嫁接苗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试验设土施荧光假单胞菌悬液(4×10^(8) CFU/mL)(PF)和清水对照(CK)2个处理,在处理后1、2、4、6周,采集桃树根区土壤样品,测定荧光假单胞菌数量;在处理后40天采集根区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微生物结构、酶活性、养分状况和pH。在处理后20、40天取植株样进行光合指标、生物量、根系生长发育的测定。【结果】1)荧光假单胞菌具有以下促生特性:吲哚-3-乙酸(IAA)产量为6.17 mg/L,溶无机磷和有机磷量分别为45.98和18.52 mg/L,产铁载体和具有解钾能力。2)与对照相比,PF处理提高了桃树嫁接苗根区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Chao 1和Shannon指数,其中土壤真菌群落的Chao 1和Shannon指数分别显著提高了28.5%和8.5%(P<0.05);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中土壤细菌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23.4%、8.6%和8.0%,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46.7%和35.7%。与CK相比,PF处理根区土壤pH降低了0.19,土壤速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态铁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2.3%、15.9%、39.5%和6.6%(P<0.05);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4.3%、37.6%、34.2%和40.2%(P<0.05);根系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显著提高了67.3%和21.3%(P<0.05),增加了侧根数量。与CK相比,PF处理显著提高了桃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片和根系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并使桃树叶片的全铁含量提高了26.0%,使桃树株高、地下部和地上部干重分别显著提高了14.8%、19.3%和19.9%(P<0.05)。【结论】荧光假单胞菌具有产IAA和铁载体,溶解无机磷和有机磷,降解难溶性钾的促生特性。土壤施用荧光假单胞菌悬液可以显著改善根区土壤环境,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从而促进桃树嫁接苗侧根的形成和生长,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养分含量,进而促进桃树生长。
    • 申悦; 劳敏军; 王当丰; 崔方超; 林洪; 李婷婷; 励建荣
    • 摘要: 水产品腐败菌的群体感应现象是加速水产品腐败的原因之一。近年来,由于化学保鲜剂的使用导致许多腐败菌产生抗性,并且其安全性也令消费者担忧,因此研究安全、高效的生物保鲜剂是水产保鲜中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用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来抑制水产品优势腐败菌——荧光假单胞菌的群体感应现象。利用CV026验证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对荧光假单胞菌AHLs的淬灭作用;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酶对生物被膜的影响;利用牛奶琼脂平板验证胞外蛋白酶的活性;通过分子对接预测酶与不同AHLs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能够降低荧光假单胞菌AHLs的含量,从而减少紫色杆菌CV026紫色菌素的生成,减缓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和胞外聚合物的形成。同时也干预了胞外蛋白酶的产生,当酶质量浓度为15 mg/mL时无法观察到明显的蛋白抑制圈。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该酶与短链和长链的信号分子都能成功对接,然而,更偏向于长链AHLs。3D对接结果显示,C14-HSL被活性中心周围的氨基酸残基全部包裹,相互以氢键连接,氢键的数量较多,结合作用更强。由此说明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具有良好的群体感应淬灭活性,可作为新型保鲜剂应用于水产品保鲜。
    • 王洋; 赵瑜玲; 陈孟涵; 张锦锦; 臧明伍; 赵紫华; 郝建雄; 韩俊华
    • 摘要: 为探讨姜黄素对荧光假单胞菌的光动力灭活(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PDI)作用,提高光动力杀菌效果,本研究以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为协同剂,对PDI的应用条件进行优化,探讨姜黄素联合EDTA对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膜的PDI作用,并进一步将姜黄素联合EDTA应用于新鲜猪肉的保鲜。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0.5%(质量分数,下同)EDTA与75μmol/L姜黄素经光照(功率密度200 mW/cm^(2)、波长460 nm、光照时间20 min),荧光假单胞菌的菌落数对数值减小了6.40(lg(CFU/mL)),玻璃及丙烯腈二乙烯丁二烯树脂(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ABS)板表面生物膜中荧光假单胞菌菌落数对数值分别减小4.57、6.60(lg(CFU/mL)),均显著高于单独使用姜黄素组的灭活效果(P<0.05)。新鲜猪肉经75μmol/L姜黄素和0.5%EDTA处理并光照后(功率密度100 mW/cm^(2)、波长460 nm、光照时间20 min),与空白组相比,保存到第10天其表面荧光假单胞菌菌落数对数值减小3.05(lg(CFU/mL)),质量损失率为2.14%,色差ΔE随姜黄素浓度增加而增大;且处理后的猪肉随贮藏时间的延长pH值变化缓慢。说明PDI处理对猪肉的感官品质影响较小,能较好地维持猪肉pH值,对猪肉表面荧光假单胞菌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姜黄素联合EDTA的PDI处理显著延长了猪肉的保鲜期,本研究可为光动力技术在食品杀菌及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提供新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