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6篇、会议论文69篇、专利文献48499篇;相关期刊422种,包括传染病信息、肝脏、临床肝胆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55种,包括第七届国际中医风湿病学术大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九届风湿病学术大会、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世界中联第六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等;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相关文献由2785位作者贡献,包括马雄、闫惠平、王邦茂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6 占比:2.40%

会议论文>

论文:69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48499 占比:97.46%

总计:49764篇

自身免疫性肝炎—发文趋势图

自身免疫性肝炎

-研究学者

  • 马雄
  • 闫惠平
  • 王邦茂
  • 贾继东
  • 邱德凯
  • 仲人前
  • 冯霞
  • 周璐
  • 王江滨
  • 王绮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艳; 于秉楠; 武剑
    • 摘要: 目的 调查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发病率情况.方法 2018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41例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45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或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或AMA-M2)、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和抗着丝点抗体(AC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包括IgG、IgM和γ-球蛋白.结果 在本组41例AIH患者中,合并HT患者12例,合并GD患者6例,在45例PBC患者中,合并HT患者8例,合并GD患者7例;AIH患者血清IgG水平为17.5(14.8,19.8)g/L,显著低于AIH合并HT组[21.6(17.5,29.0)g/L,P<0.05]或AIH合并GD组[22.4(20.2,26.4)g/L,P<0.05],血清γ-球蛋白为22.2(19.3,25.6)%,显著低于合并HT组[26.5(22.2,32.2)%,P<0.05]或合并GD组[27.1(24.3,32.0)%,P<0.05];PBC患者年龄为(55.2±1.1)岁,显著小于合并HT组[(62.4±1.6)岁,P<0.05]或合并GD组[(62.2±1.5)岁,P<0.05],血清IgG水平为15.4(12.2,18.0)g/L,显著低于合并HT组[20.3(16.8,24.7)g/L,P<0.05]或合并GD组[21.3(16.8,25.6)g/L,P<0.05],血清γ-球蛋白水平为21.2(17.8,25.6)%,显著低于合并HT组[26.7(21.7,30.4)%,P<0.05]或合并GD组[25.4(22.2,29.4)%,P<0.05].结论 AILD合并AITD的发病率较高,合并AITD患者血清IgG和γ-球蛋白水平较高,其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瞿献莉; 袁梅; 高红; 罗贤文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的MRI影像学表现,探讨MRI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2013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AIH患者50例,行上腹部T_(1)WI、T_(2)WI、DWI、MRCP及动态增强检查,分析其MR征象。结果:发现6例恶性肿瘤,其余病例60%见脂肪肝征象、93%显示肝实质炎症、65%显示汇管区炎性水肿、72%显示异常灌注,74%合并胆囊炎,78.8%可见腹膜后淋巴结明显增多、增大,65%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及腹腔积液。随访病例仅25%病情改善、余75%病情进展。结论:AIH的MRI征象没有特异性,但是能敏感地显示AIH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病变,是了解其病情变化的一个便捷、有效的途径,可以指导临床对AIH的诊断、治疗。
    • 支建博; 杨茜雅; 谢磊; 官艳东; 董强
    • 摘要: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由中性粒细胞在各种刺激作用下释放到胞外的一种网状结构。它不但是机体各组织炎症时的一种免疫防御机制,而且在其过量时也可以进一步加重疾病。目前关于NETs在肝脏炎症中的作用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医学研究。为总结NETs在肝脏炎症中的作用和为兽医研究提供思路,论文对NETs的生成机制,以及NETs在肝脏感染性炎症、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靳华; 李秀惠; 尹玲; 张丽丽; 勾春燕
    • 摘要: 本文从病因病机、临床思辨、常用方剂、擅用药物等方面阐述钱英教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经验。钱英教授认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基本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体质虚弱,因情志不遂、感受风邪、湿邪、毒邪等邪而发病;瘀血、痰浊、水饮等病理产物促进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复杂加重。治疗前应辨别体质,纠其偏颇,及早预防;治疗方法强调体用同调、肝肾同治,顾护中州、扶正祛邪。其中扶正以健脾胃、滋肾水、养肝阴、和肝血、柔肝体为主,祛邪以疏肝气、解肝郁、逐肝瘀、通肝络、调肝用为主。方药常选用一贯煎合四物汤加减,擅用金雀根调节免疫、保肝护肝。
    • 冯曲波; 顼国华; 李莉; 颜婷
    • 摘要: 目的:探讨多烯磷酯酰胆碱注射液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消化科就诊的84例AIH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多烯磷酯酰胆碱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清趋化因子水平(CF-2、CF-8、CF-9)、免疫球蛋白水平(Ig-A、Ig-M、Ig-G)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在治疗完成后随访半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9%、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74,P=0.01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F-2、CF-8、CF-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31.544、11.628、11.631,P=0.000、0.000、0.00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g-A、Ig-M、Ig-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965、11.386、4.325,P=0.000、0.000、0.000);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2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59,P=0.035);经半年随访调查,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感状态、生活满意度、工作表现与社会参与、躯体症状、认知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t=-5.485、-3.534、-10.091、-11.640、-11.479,P=0.000、0.001、0.000、0.000、0.000)。结论:多烯磷酯酰胆碱注射液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AIH的临床效果佳,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张亚玲; 王志毅
    • 摘要: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是一种病因不明、由免疫介导的、累及肝实质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以高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及组织学上有界面肝炎为主要特征。女性好发,女性与男性比例为4:1。近年来,全球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而在早期,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某些严重病例可快速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随着人们对该病的重视以及检验技术的提高,关于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AIH (Autoimmune hepatitis)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及血清学标志物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 周燕锋; 陈龙; 刘信禹
    • 摘要: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联合生化指标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68例AIH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自身抗体以及生化指标检测,比较两组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以及抗核抗体(ANA)阳性者核型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肝细胞胞质1型抗体(LC-1)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谷氨酰转肽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NA阳性核型以均质型(46.30%)、核仁型(27.78%)占比最高,对照组则以颗粒型(55.56%)占比最高;其中,观察组均质型占比高于对照组,颗粒型占比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抗体联合生化指标检测对AIH的诊断价值较高。
    • 曹蒙; 关锐
    • 摘要: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1年2月在本院进行检查的219例肝功能异常患者、116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纳入疾病组和正常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肝功能检查、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检测。比较各组的检测结果,包括肝功能指标(AST、ALT、ALP、GGT)、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AMA-M2、ANA、LKM-1、LC-1、gp-210、SP100、SLA/LP抗体阳性率及总阳性率);比较不同亚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抗体谱检测结果。结果疾病组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AST、ALT、ALP、GGT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免疫性肝炎组的AMA-M2、ANA、LKM-1、LC-1、gp-210、SP100、SLA/LP阳性率及总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组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组的ANA、LKM-1、LC-1、gp-210、SP100、SLA/LP阳性率及总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中,Ⅱ亚型的LKM-1阳性率高于Ⅰ、Ⅲ亚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亚型的LC-1阳性率高于Ⅱ、Ⅲ亚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亚型的gp-210、SLA/LP阳性率高于Ⅰ、Ⅱ亚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能够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 姚定康; 彭宇
    • 摘要: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相关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国内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虽然自身免疫性肝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是肝脏自身免疫耐受破坏,免疫效应细胞激活,导致具有炎症保护作用的调节性T细胞和B细胞减少或功能损伤,造成肝脏持续炎症发展是其共同发病机制。由于两种疾病损伤的靶细胞不一样,因此临床表现也有异同。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加深,新的治疗手段不断涌现,其中B细胞清除疗法对于某些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具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 李应; 庞源源; 陈虹余
    • 摘要: 目的探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临床特点及血清相关抗体检测水平。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5月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AIH患者106例设为研究组、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106例设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6例设为健康组。统计研究组基本情况、三组人口学特征,并抽取三组血液样本测定肝功能指标、免疫指标、相关抗体水平,并分析AIH发病影响因素。结果 AIH患者主要为女性,占比86.79%,饮食不规律占比47.17%,多伴有腹胀、腹痛、食欲减退、乏力、关节肿痛、肝大、脾大,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LP、GGT、AST水平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IgM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对照组>健康组,对照组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率>研究组>健康组,对照组ACA、抗核膜糖蛋白抗体(gp210)、SMA、ANA阳性率>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1、SLA、LKM-1、AMA、SMA、ANA、ACA、IgG、IgM均为AIH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AIH患者以女性为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者肝功能异常,血清IgG、IgM及相关抗体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肝组织学特征、免疫指标及相关抗体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