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置换术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200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3篇、会议论文77篇、专利文献148191篇;相关期刊479种,包括齐鲁护理杂志、护理研究、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55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4现代护理论坛、第七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等;膝关节置换术的相关文献由437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允才、刘宏建、周一新等。

膝关节置换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53 占比:1.17%

会议论文>

论文:77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48191 占比:98.78%

总计:150021篇

膝关节置换术—发文趋势图

膝关节置换术

-研究学者

  • 刘允才
  • 刘宏建
  • 周一新
  • 王敏
  • 陈虹
  • 代宇驰
  • 张利祥
  • 曾小燕
  • 蔡有军
  • 倪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柳银河; 崔孔蛟; 金文龙
    •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炎症因子对术后疼痛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上海瑞金医院古北分院因膝骨关节炎住院的76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组(35例)和非糖尿病组(41例),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FBG、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术前和术后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膝关节评分法(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进行膝关节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FBG、CRP、sICAM-1、IL-6水平与术后VAS、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组术后VAS评分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HSS评分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1).糖尿病组术后1、3、7d的CRP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均高于术前CR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组术前及术后1d、3d、1个月IL-6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组术后1、3d的IL-6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组术前、术后1、3、7d及1个月的sICAM-1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组术后1d的sICAM-1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术前FBG水平,术后1d的CRP、sICAM-1水平,术后3d的CRP水平,术后7d的IL-6水平与VAS评分显著相关(P<0.05);术前IL-6水平,术后1d的FBG、IL-6、sICAM-1水平与术后1个月的HSS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FBG和炎症因子IL-6、CRP、sICAM-1与术后VAS评分和HSS评分影响相关,可作为评估术后疼痛和功能恢复情况的指标.
    • 杨敏敏; 谢江凌; 简银菊
    • 摘要: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进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医院进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60例/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组患者实施细节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护理质量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96.67%(58/60)〕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86.67%(5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患者的器械准备情况、手术配合度、焦虑程度、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相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接受护理期间,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压疮,有2例患者发生留置针套管脱落,有2例患者发生器械螺丝脱落,有2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试验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留置针穿刺部位渗液。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的效果较好,能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何真强; 朱林; 庞静文; 尹秀娟; 焦建宝
    • 摘要: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骨关节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为关节置换术。目前,关节置换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由于关节置换术的术前因素可以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改善术前危险因素,为关节置换术患者提供最佳的手术机会,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介绍关节置换术的常见术前危险因素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希望对骨科医生在预防术后并发症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李瑾; 宋佳凝; 李健; 郄淑燕
    • 摘要: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与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将6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本体感觉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4例。2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膝关节评分(KS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主动关节角度重现偏差值进行评定,并评价术后6个月满意度。结果:治疗后,2组的KS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TUGT时间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的KSS评分明显高于本体感觉组(P<0.05),TUGT时间以及膝关节主动关节角度重现偏差值较本体感觉组明显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6个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本体感觉组(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可有效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与本体感觉功能,且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较单纯本体感觉训练效果更佳。
    • 卢秀萍; 王桂娜; 林霞
    • 摘要: 膝关节是身体最大的关节之一,也是全身发病率最高的关节,常发生骨性关节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半月板损伤、软组织损伤等病变[1].膝关节置换术(TKA)是临床治疗膝关节病变常用的手术方法[2],经TKA治疗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关节软骨破坏造成的关节疼痛,也可矫正关节畸形,使患者膝关节功能好转,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经TKA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常见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DVT的形成一般无临床症状表现,但是DVT可能出现栓子脱落,脱落的栓子易导致致命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3].有研究发现,欧、美洲的骨科大手术后DVT发生率为2.22%~3.29%[4].而国内一项研究发现,初次TKA后7d内进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见DVT的发生率高达23.9%[5].因此,预防TKA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意义重大.本研究以早期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护理策略干预预防TKA术后下肢DVT的形成取得较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 段于平; 赵华磊; 徐永升; 费学良; 唐永新; 李彪
    • 摘要: 目的比较后交叉韧带保留型膝关节假体(CR假体)和后方稳定型膝关节假体(PS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行TKA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假体不同分为CR组(采用CR假体,53例)和PS组(采用PS假体,52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膝关节活动度(ROM)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WOMAC评分、HS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28个月。手术时间PS组短于CR组(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ROM、HSS评分及WOMA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假体下沉、衬垫脱出等并发症发生,CR组有1例出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PS组1例出现踝关节背伸肌力减弱(肌力3级)。结论两种假体均能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及恢复下肢力线,但CR组出血量较少,膝关节本体感觉更好;PS组手术时间短,早期膝关节活动度较好。
    • 杨广杰; 殷保仓; 周炳康; 窦继元; 郑浩; 陈有
    • 摘要: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注射液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对假体周围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并给予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后第5天给予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遵循单盲原则,对照组给予等量的安慰剂,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量两组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的骨密度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假体周围骨密度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在术后3个月内下降最为明显,但对照组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假体周围的骨密度趋于平稳或有所回升,对照组则持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假体周围骨质,增加假体周围生物力学稳定性,降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生率,延长假体使用寿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邢路瑶; 胡娟娟; 周琦; 夏添; 孙墨然
    • 摘要: 目的 总结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对26例患者实施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配合包括对手术室护士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术中巡回护士重点做好机械设备布局,机器人不同机位调整,加强术中机械臂无菌管理;器械护士密切配合完成动力系统安装、截骨、胫骨平台打桩及假体置入。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完善的手术配合流程,合理的机器设备布局,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顺利实施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 黄小亮; 李军军; 李优春; 欧阳爱平
    • 摘要: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啶、七氟烷联合麻醉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6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异丙酚和咪达唑仑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麻醉后5 min(T1)、15 min(T2)、30 min(T3)及苏醒时(T4)]的MAP、HR水平、拔管30 min后口述评分法(VRS)评分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1、T4时,两组患者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患者MAP分别为(63.57±1.28)、(64.40±1.47)mm Hg(1 mm Hg=0.133 kPa),HR分别为(74.82±3.85)、(73.95±3.85)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69.75±1.52)、(69.92±1.20)mm Hg及(92.70±2.54)、(88.42±2.10)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中,选择右美托咪啶、七氟烷联合麻醉,对帮助患者保持血压平稳有重要作用,术后镇痛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 陈莹; 姜霞; 周洋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医学理论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无痛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将循证医学理论用于无痛康复护理干预中,对比2组患者疼痛评分情况、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7 d及术后2周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基于循证医学理论的早期无痛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使患者尽早恢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