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腰椎间盘

腰椎间盘

腰椎间盘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48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0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7882篇;相关期刊419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西藏医药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第十四次推拿学术交流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第九次全国整脊学术交流大会、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骨缺损与骨坏死研讨会等;腰椎间盘的相关文献由4258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陈显贵、王向阳等。

腰椎间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0 占比:10.21%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33%

专利文献>

论文:7882 占比:89.46%

总计:8811篇

腰椎间盘—发文趋势图

腰椎间盘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陈显贵
  • 王向阳
  • 陈伟
  • 张英泽
  • 徐晖
  • 王胜
  • 倪文飞
  • 吴爱悯
  • 林仲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雁婷; 陈剑; 刘梦兰; 任蔓蔓; 仲卫红; 陈长兴
    • 摘要: 背景:南少林手法将武术精华运用于整骨理筋和按摩手法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骨伤治疗技术,研究发现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疗效。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倒盖金被手法作用于腰椎间盘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选择一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根据其CT扫描结果构建全腰椎(L_(1)-L_(5))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已验证有效性的全腰椎模型上模拟加载倒盖金被手法,计算不同顶推高度下腰椎间盘的应力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1)当L_(3)椎体被顶推10 cm总位移后,各椎间盘平均应力最值约9.2 MPa,其中L_(4-5)椎间盘存在部分单元的应力集中现象。(2)随着顶推高度的增加,各椎间盘的应力呈现近似线性增长的趋势,各椎间盘应力值范围分别为:L_(1-2)椎间盘1.36-7.36 MPa,L_(2-3)椎间盘1.64-7.82 MPa,L_(3-4)椎间盘1.52-9.20 MPa,L_(4-5)椎间盘1.25-8.71 MPa;应力分布情况为:L_(3-4)>L_(4-5)>L_(2-3)>L_(1-2)。(3)腰椎间盘应力变化以髓核为中心向边缘递增,应力最大处为纤维环前侧。(4)结果表明,倒盖金被手法操作时腰椎间盘总体应力分布规律前后一致、逐渐递增,提示手法操作应循序渐进,以确保其安全性。
    • 李雁婷; 陈剑; 刘梦兰; 任蔓蔓; 仲卫红; 陈长兴
    • 摘要: 背景:南少林手法将武术精华运用于整骨理筋和按摩手法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骨伤治疗技术,研究发现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疗效.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倒盖金被手法作用于腰椎间盘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选择一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根据其CT扫描结果构建全腰椎(L1-L5)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已验证有效性的全腰椎模型上模拟加载倒盖金被手法,计算不同顶推高度下腰椎间盘的应力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 与结论:①当L3椎体被顶推10 cm总位移后,各椎间盘平均应力最值约9.2 MPa,其中L4-5椎间盘存在部分单元的应力集中现象.②随着顶推高度的增加,各椎间盘的应力呈现近似线性增长的趋势,各椎间盘应力值范围分别为:L1-2椎间盘1.36-7.36 MPa,L2-3椎间盘1.64-7.82 MPa,L3-4椎间盘1.52-9.20 MPa,L4-5椎间盘1.25-8.71 MPa;应力分布情况为:L3-4>L4-5>L2-3>L1-2.③腰椎间盘应力变化以髓核为中心向边缘递增,应力最大处为纤维环前侧.④结果表明,倒盖金被手法操作时腰椎间盘总体应力分布规律前后一致、逐渐递增,提示手法操作应循序渐进,以确保其安全性.
    •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 张达颖
    • 摘要: 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病人身心健康[1]。腰椎间盘主要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构成。由于年龄、遗传、机械应力损伤、环境等因素导致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时,II型胶原蛋白减少而I型胶原蛋白增多,椎间盘弹性下降,缓冲外力能力下降,因而更容易受到损伤而最终发展为LDH[1-3]。
    • 韩玺铭; 朱兵兵; 刘凤霞; 马景旭; 王红
    • 摘要: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退变与血糖、血脂、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的相关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20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门诊或体检的328名受试者临床资料,根据MRI检查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腰椎间盘突出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组Pfirrmann分级情况,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firrmann分级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组年龄、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IL-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组共865个腰椎间盘,PfirrmannⅠ~Ⅴ级椎间盘数量依次为90、210、264、193、108个;磁共振T2WI矢位图像显示,部分腰椎间盘突出、椎间隙狭窄、信号低于脑脊液信号等影像表现;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firrmann分级与年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IL-6水平呈正相关(r=0.718、0.246、0.178、0.218、0.172、0.152、0.384,P0.05)。结论血糖、血脂、IL-6上调以及高密度脂蛋白下调将加重腰椎间盘退变等级,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
    • 刘曦; 孔凡君; 姚利兵
    • 摘要: 目的探讨Modic改变(modic changes,MCs)与下腰椎三关节复合体退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20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进行分析,观察MCs的发生率、椎间盘的Pfirmann分级和小关节退变分级(Weishaupt分级)的关系。结果MCs总发生率为45.31%(296/693),L_(3-4)、L_(4-5)、L_(5)-S_(1)节段MCs发生率分别为25.11%(58/231)、54.11%(125/231)和48.92%(113/231),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_(3-4)、L_(4-5)和L_(5)-S_(1)节段MCsⅠ型、Ⅱ型和Ⅲ型病变节段的椎间盘退变程度均高于无MCs病变节段(P<0.05)。L_(3-4)节段MCsⅢ型与无MCs患者的小关节退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_(4-5)和L_(5)-S_(1)节段MCsⅡ型患者与无MCs患者的小关节退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s与三关节复合体退变存在相关性,主要表现在MCs不同类型均与腰椎间盘退变分级相关,MCsⅡ型与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相关。
    • 摘要: 对腰椎来说,腰椎间盘与小关节突是最重要的位置.身体直立时由它们来承受重量,躺下时,它们并不能达到完全放松的状态,只有周围的肌肉得到放松,腰椎间盘与小关节突的压力才是最小的.
    • 何平; 田敏
    • 摘要: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腰椎间盘突出症越来越年轻化,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腰椎间盘为何“突出”,腰椎间盘组织部位无血管分布,依靠体内液体渗透进行新陈代谢。相比血液循环时的物质交换率,液体渗透时的物质交换率比较差。所以,长时间久坐,躯干运动过少就易让腰椎间盘出现“营养不良”,长此以往,腰椎间盘就会逐渐老化,就是我们所说的退行性病变。退行性病变会让腰椎间盘强度、弹性降低,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纤维环细胞破裂、松弛,致使腰椎间盘里面的组织移位,最终形成腰椎间盘突出。
    • 陆琳松; 孙治国; 徐阔; 王浩
    • 摘要: 目的探讨Avenue^(■)-L侧路腰椎椎间融合系统在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6月~2019年10月,使用Avenue^(■)-L侧路腰椎椎间融合系统治疗32例患者,男14例,女18例;年龄37~73,平均(57.2±12.3)岁。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10例,腰椎轻度滑脱伴或不伴节段性不稳22例;手术节段L_(3-4)8例,L_(4-5)24例。术后评估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融合器位置、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75.0±15.5)min;术中出血20~80 mL,平均(50.5±28.5)mL;术后住院时间3~6 d,平均(4.5±1.7)d;术后随访9~14个月,平均(12.3±1.9)个月。32例患者VAS评分由术前(7.1±2.3)分降低至术后3个月(2.1±1.9)分、末次随访时(1.6±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指数由术前(72.4±16.6)%降低至术后3个月(13.3±3.9)%、末次随访时(8.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融合器沉降1例,术侧大腿前侧疼痛1例,对侧屈髋疼痛1例,一过性术侧腰大肌无力1例,术侧交感链损伤症状1例;所有并发症在随访过程中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结论Avenue^(■)-L侧路腰椎椎间融合系统设计简单、操作简便,用于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具有术后即刻稳定性,可避免后方椎弓根钉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 王建伍
    • 摘要: 最近病区有一位王大爷,他的疾病看似没什么特别,但却很容易误诊。王大爷自述左臀部、大腿及小腿疼痛难忍,查体发现左下肢无法抬起,入院前腰椎核磁显示4/5腰椎间盘轻度后突出,我们再次为患者进行查体,将王大爷的左下肢被动抬至60°左右,出现下肢疼痛难忍的症状,超过60°时疼痛反而明显减弱。
    • 宋婵婵; 冉兵; 宗毅; 陈榕; 林志坚; 钟瑞丹; 魏俊
    • 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是腰痛的主要原因,临床发病率高。探索椎间盘突出的主要机制和根治方法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生物工程支架用于修复各类疾病的研究层出不穷,并在椎间盘退变修复方面展现出较大潜力。本文拟对腰椎间盘退变的主要机制进行总结以及对腰椎间盘退变修复相关生物工程支架进行综述,以为后续椎间盘退变研究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