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脱轨

脱轨

脱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654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机械、仪表工业、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26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中国科技纵横、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届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研讨会、第八届国际交通新技术应用大会等;脱轨的相关文献由368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宝磊、刘凤伟、不公告发明人等。

脱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6 占比:19.7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326 占比:80.17%

总计:1654篇

脱轨—发文趋势图

脱轨

-研究学者

  • 王宝磊
  • 刘凤伟
  • 不公告发明人
  • 刘爱文
  • 姜瑞金
  • 张良威
  • 徐勇
  • 易军恩
  • 江荷燕
  • 神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司道林; 王猛; 王树国; 王璞
    • 摘要: 为防止6号对称道岔脱轨事故发生,阐述了迎轮护轨和新型防脱轨装置的结构特征及工作原理,并建立了车辆-道岔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迎轮护轨和防脱轨装置对道岔区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迎轮护轨和新型防脱装置均可明显有效约束轮对通过道岔时的横移量,改变轮对运动轨迹,分别使轮缘在距尖轨尖端0.493 m和0.705 m处接触尖轨,防止轮缘与尖轨尖端接触,成功避免不利轮轨接触状态的出现;当迎轮护轨双侧同时安装时,轮缘槽宽度增加对轮对约束效果降低,无法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新型防脱轨装置延伸至道岔内,可实现轨道两侧对称安装,保证对称道岔双方向的行车安全,从而有效避免对称道岔区脱轨事故的发生.
    • 王树国; 王璞; 葛晶; 司道林; 杨东升
    • 摘要: 采用现场监测方法,研究不同过岔条件下高速道岔尖轨的实际磨耗特征;通过脱轨风险分析和尖轨强度分析,研究高速道岔尖轨磨耗管理限值。结果表明:控制曲尖轨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是侧向磨耗,在逆向和顺向过岔条件下,高速道岔曲尖轨磨耗特征差异显著,顺向过岔时曲尖轨侧磨主要发生在前端较窄区段,而逆向过岔时曲尖轨侧磨主要发生在后端顶宽较宽区段;顺向过岔时的道岔下道尖轨最大侧磨发生在15 mm断面,侧磨量为3.9 mm,并未达到6 mm的规范限值,而逆向过岔时的道岔下道尖轨从35 mm断面至全断面区段侧磨量均在7.5 mm以上,超过规范限值。基于此,高速道岔尖轨磨耗除满足维修规则要求外,还应确保车轮抬升2 mm时,车轮廓形切线夹角小于43.6°的危险区域不与尖轨接触;曲尖轨5 mm断面位置侧磨限值由规范中的6 mm减为3.5 mm。
    • 毕陈帅; 戴光宇; 孙书成; 周蕊; 王乐; 杨昊
    • 摘要: 通过对一起观光小火车撞人致脱轨事故进行现场勘查、载荷试验和技术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推断并还原事故发生经过。调查分析表明,小火车类及其他类似游乐设施因设备本身“先天性缺陷”设计特征的视域盲区,加之为造型美观和可观赏性而设置的装饰物总成,导致驾驶室人员可观察的视域盲区进一步扩大。为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从技术角度、管理角度提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为切实提高小火车类游乐设施的安全运营管理水平提供应对策略与建议,同时也丰富了载人设备损伤与故障模式数据库及失效件实物库,为提升载人设备安全质量提供对策支撑。
    • 李德仓; 陈晓强; 孟建军; 胥如迅; 祁文哲; 张子建
    • 摘要: 强风沙、地震、泥石流等恶劣环境严重威胁列车的安全运行,研究和防治铁路自然灾害、确保列车安全运行、保障运输安全畅通已成为铁路科研的重大任务。为了避免恶劣环境导致列车脱轨和倾覆事故发生,针对恶劣环境下铁路行车安全性问题,综述了不同环境下列车脱轨机理和动力学特性、环境测量系统、调度系统、预警系统、控制系统、试验验证、防灾措施等关键环节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铁路恶劣环境的分类及特点,分析了不同恶劣环境对列车安全运行关键环节的影响,归纳了不同恶劣环境、路况和车型条件下车辆动力学特性及安全性能指标。梳理了复杂恶劣环境下的铁路行车安全控制方法和措施(如实施限速或紧急停车、道岔及受电弓除冰雪装置、挡风墙或风屏障、铁路监测预警与行车指挥系统等),及在实施相应控制方法和措施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如理论分析、数值计算、风洞试验、在线实车试验等)。展望了恶劣环境下铁路列车安全运行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
    • 李政磊; 邱博
    • 摘要: 为保水质、提水量、提高设备完好率,针对大吸泥机由于设计、制造存在的缺陷改造原有设备,解决该组设备经常脱轨、啃轨、损坏轴承等问题。加强设备刚度、消除大架与轮架结合不合理的情况,利用先进设备矫正钢轨,适当增加原轮架长度,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为类似设备改造提供借鉴。
    • 程宝康; 管秀洋; 李靖
    • 摘要: 山区工程建设中,由于其地势陡峭、地形复杂,大型临时设施建设过程中传统龙门吊布置存在跨度受限、能效降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山区平坦开阔地较少,多以沟壑山坡为主,若要保证其跨度,提高其使用能效,就需对原地貌进行挖填施工,跨度越大,挖方深度及填筑高度均增加,不仅经济投入大,并且挖填部位不均匀沉降量越大,随之而来的安全风险陡增。文章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在施公路国道208线一级公路新建工程预制梁场场站建设实际案例,论述在山区工程大临建设中传统龙门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着重阐述大跨径高低腿龙门吊的应用优势,以及易啃轨、脱轨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原理,对所采用的位移传感器+预警系统+中央控制器自动纠偏系统进行详细介绍,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山区工程中大临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 侯帅昌; 霍鑫龙; 张相宁; 卓天宇; 高广军
    • 摘要: 基于试验和仿真分析对横向限位装置在列车碰撞事故下的动力学响应特性以及结构强度进行研究.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横向限位装置结构可靠且能够对列车碰撞脱轨事故进行防治.建立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横向限位装置的工作模式进行分析,在碰撞引起脱轨的过程中横向限位装置可以有效地分担轮轨横向力并制止车轮的爬轨趋势.通过有限元分析对该装置的结构强度进行验证,与试验结果对比可知误差基本稳定在5%以内,证明了横向限位装置可以承受200 kN均布载荷的作用,能够应用于列车脱轨防治工作之中.
    • 司道林; 王树国; 王猛; 杨东升; 王璞
    • 摘要: 编组场内使用的主型6号对称道岔发生多起脱轨事故,其安全问题一致未得到有效解决.为探索脱轨原因、提出合理应对措施,首先基于准静态轮轨接触理论分析道岔区轮轨接触特征,进而建立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以车轮动态抬升量为评价指标分析车辆、轨道、道岔结构参数对爬轨性能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轮缘贴靠尖轨尖端时接触角仅为53°,脱轨系数临界值不足0.73,是导致6号对称道岔脱轨风险较高的根本原因;尖轨顶宽5 mm处降低值由14 mm减至10 mm、转辙角由1.1° 降至0.9°、无轨撑扣件的垫板刚度由150 kN/mm降至50 kN/mm等措施,均可使得车轮抬升量保持在3 mm以下;道岔前端设置长度不小于3 m直线段、保持良好的轴箱定位状态、尖轨侧面摩擦系数保持在0.3以下也有利于防止脱轨事故发生.
    • 赵跃
    • 摘要: 针对桥式偏轨箱形梁起重机使用时出现的小车脱轨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强度计算,在起重机小车上加装安全钩以防止小车脱轨.加装安全钩后的起重机运行正常,未发生干涉或影响起重机使用性能的情况,解决了小车脱轨安全隐患,为该类型的起重机整改提供参考.
    • 蔡文涛
    • 摘要: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车辆发生脱轨时,为保证线路快速恢复通车,不影响铁路运营,需要通过液压起复装置将脱轨车辆移开或复位.文章介绍了一种大型养路机械车辆自带的脱轨起复装置的研制,该脱轨起复装置操作迅捷、作业安全,针对现有液压起复装置的不足进行了完善,大大提高了车辆起复救援的效率和可靠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