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胸部创伤

胸部创伤

胸部创伤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26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1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6319篇;相关期刊407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创伤外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十一届全国院前急救学术大会等;胸部创伤的相关文献由2549位作者贡献,包括蒋耀光、石应康、都定元等。

胸部创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21 占比:16.10%

会议论文>

论文:44 占比:0.58%

专利文献>

论文:6319 占比:83.32%

总计:7584篇

胸部创伤—发文趋势图

胸部创伤

-研究学者

  • 蒋耀光
  • 石应康
  • 都定元
  • 闵家新
  • 吴秋平
  • 向小勇
  • 张连阳
  • 易云峰
  • 李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丁凯; 朱刚伟
    • 摘要: 胸部创伤是基层胸外科最常收治的疾病,也是急诊最常接诊的病种之一,大都有明确的致伤因素,多为急诊入院。目前,鲜见有就不同性别人群胸部创伤的致伤原因对比研究的文献资料,本文就我院胸外科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胸部创伤患者19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性别人群致伤因素对比分析,并就处理措施作一总结,现报告如下。
    • 韩朋
    • 摘要: 目的评价胸部创伤数字放射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疑似胸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立刻开展常规的放射性诊断,同时通过数字放射诊断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并且将最终的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数字放射诊断技术和常规放射诊断技术在诊断方面的差异性,并分析数字放射诊断技术和最终病理诊断结果的相符性和诊断价值。结果本文经过病理诊断,56例疑似胸部创伤患者确诊52例,而经过数字放射诊断技术诊断检出54例,经过常规的放射诊断技术检出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数字放射诊断技术诊断胸部创伤的图片质量要明显比传统的放射技术诊断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对胸部创伤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选择采用数字放射诊断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体的诊断准确率,可以发挥良好的诊断作用,且具有较高的影像学图片质量,值得推广。
    • 董伟灿
    • 摘要: 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结合胸腔镜辅助手术对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7月在牡丹人民医院进行常规开胸手术及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的胸部创伤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进行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结合精细化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精细化护理结合胸腔镜辅助手术方式可以降低胸部创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该技术结合精细化护理的治疗策略有临床应用价值。
    • 王鹤鹤
    • 摘要: 目的讨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ICU机械通气胸部创伤患者当中所发挥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96例ICU机械通气胸部创伤患者通过抽签(奇偶数)方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通过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进行干预,比较不同护理的效果。结果①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ICU滞留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②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25%vs.29.17%)(P<0.05)。③护理以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④护理以后观察组患者的炎性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⑤观察组(46例,占95.83%)患者经过护理之后的恢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9例,占81.25%)(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的ICU胸部创伤患者通过早期康复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缩短ICU滞留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优化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改善炎性指标,对提升恢复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易云峰; 张连阳
    • 摘要: 现代战伤中爆炸伤伤情复杂、危重,救治难度大,而胸部爆炸伤则是最常见也是致死率最高的伤类之一,能否及时、有效地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是关键。因和平时期少见等因素,医护人员常缺乏救治经验,从而导致救治不规范、效果不佳。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专家撰写发布了《胸部爆炸伤紧急救治临床指南》(简称“临床指南”),本文就“临床指南”的主要观点作一解读,供可能参与胸部爆炸伤救治的医护人员借鉴和参考。
    • 莫梅勋; 陈子敏; 谭毅贤; 陈涛; 潘文俊
    • 摘要: 目的 探讨胸部创伤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技术改进的方法,评估技术改进后胸部创伤的图像质量与诊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行胸部MSCT检查的341例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扫描技术分为常规组(n=148)和改进组(n=193)。常规组采用常规MSCT扫描技术,改进组采用改进后的MSCT扫描技术(改变体位摆放、反向扫描、选择大螺距及增大扫描范围)。应用4级图像分析法量化评估两组图像质量。以临床确诊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和病灶检出率。结果 两组1、2、3、4级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病灶检出率为99.29%,高于常规组的9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部创伤MSCT扫描在技术改进后,图像质量及病灶检出率明显提高,更适用于临床胸部创伤的诊断。
    • 陈玉丽
    • 摘要: 目的:调查胸部创伤患者护理服务感知现状及应对方式水平,分析影响患者感知护理服务质量的因素,为改进胸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6月于潜江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7例胸部创伤患者。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感知护理服务质量问卷评分、应对方式评分及自护能力。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护理服务质量感知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分析护理服务质量感知的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感知总得分为(94.69±4.37)分。性别、文化程度、自理能力是患者护理服务感知的影响因素(P<0.05),能够解释方差变异的32.60%;积极应对与感知护理服务质量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消极应对与感知护理服务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护理服务质量感知水平直接影响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而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感知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文化程度和自理能力,护理人员应该从患者的角度及时查找护理服务工作的薄弱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进。
    • 钟仕利; 伍正彬; 陈春燕; 陈浩; 蒋东坡
    • 摘要: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中不同致伤机制导致气管破裂的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1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不同致伤原因导致气管破裂患者5例,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4~59岁,平均42.2岁。分析患者致伤机制、临床诊断、诊断方法、气管破裂部位及破口大小、治疗方法、并发症、ICU住院时间、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5例创伤性气管破裂患者致伤原因为道路交通伤2例、重物砸伤1例、挤压伤1例、刀割伤1例;气管损伤部位及受损程度也不同,其中4例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1例肉眼可见刀割伤,通过手术明确气管破裂位置。5例中2例通过非手术治疗完全治愈,3例通过手术治疗后治愈。对5例患者出院3月内复查血气分析中的氧合指数进行随访,1例患者在第3个月时出现呼吸困难,入院后检查发现气管狭窄,予以气管扩张术后呼吸困难改善,1例患者在出院后2周时出现呼吸困难,入院后检查发现气管狭窄,其余3例患者氧合指数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通过评估患者致伤原因、伤后状态及伤情决定是否手术治疗,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后密切随访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及时干预治疗,以达治愈目的。
    • 潘学云
    • 摘要: 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模式在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胸部创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胸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的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的精细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PO2、PaO2、呼吸频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PO2、PaO2、呼吸频率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的患者采取精细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氧疗及舒适度,且增加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徐大岩
    • 摘要: 目的:就CT对胸部创伤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胸部创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全部患者X线片检查以及CT检查,对比检查用时、成像质量以及确诊率。结果:两种方法对比,检查用时和胸部骨折确诊率无意,但是CT成像质量较高,肺部损伤确诊率高。结论:在胸部创伤诊断中应用CT成像检查时间较短,并且成像质量较高,便于观察不同类型的损失,帮助医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