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肩关节功能

肩关节功能

肩关节功能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88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8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073733篇;相关期刊318种,包括医疗装备、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国民康医学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七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2014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等;肩关节功能的相关文献由2005位作者贡献,包括梁琪、刘阳、吴晓鹏等。

肩关节功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8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73733 占比:99.92%

总计:1074589篇

肩关节功能—发文趋势图

肩关节功能

-研究学者

  • 梁琪
  • 刘阳
  • 吴晓鹏
  • 李军
  • 王宁
  • 贾斌
  • 钱丽芳
  • 丁晓磊
  • 于波波
  • 任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涛; 查明建; 柯荣军
    • 摘要: 背景:对于较为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临床中多采取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关于何种固定方式更有优势目前仍无定论。目的:比较第3代multiloc髓内针、普通弯型肱骨髓内针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Neer 3、4部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2年3月在镇江瑞康医院接受治疗且进行术后随访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Neer3、4部分)患者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57-74岁,其中13例接受第3代multiloc髓内针内固定治疗,12例接受普通弯型髓内针内固定治疗,13例接受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3组骨折愈合时间、目测类比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上肢功能障碍DASH评分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与结论:(1)38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3组间术后7 d的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3组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3组间术后1,3,6,12个月的患肩前屈上举、外旋、内旋、外展角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multiloc髓内针组术后3,6,12个月的肱骨颈干角大于普通弯型髓内针组、锁定钢板组(P <0.05),术后3,6,12个月的肱骨头内翻角、肱骨头高度丢失小于普通弯型髓内针组、锁定钢板组(P <0.05);(3)multiloc髓内针组术后1,3,6,12个月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高于普通弯型髓内针组、锁定钢板组(P <0.05),术后1,3,6,12个月的上肢功能障碍DASH评分低于普通弯型髓内针组、锁定钢板组(P <0.05);(4)结果表明,对于复杂肱骨近端骨折(Neer 3、4部分),第3代multiloc髓内针具有显著抗压缩、抗内翻及维持颈干角度的固定优势,并具有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特点。
    • 金玥
    •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的影响,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试验组予以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予以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ASES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前屈ROM以及体侧外旋ROM,同时随访患者术后6个月的F-36健康得分.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对照组优于试验组,对照术后6个月SF-36健康得分各项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以有效促进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长期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推广.
    • 叶超
    • 摘要: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乐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组,将采用解剖钢板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NRS评分、Ne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Neer评分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在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效果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利于肩关节功能的尽快恢复,临床疗效显著。
    • 陈高伟; 刘雪锋; 刘悦
    • 摘要: 目的:探索自拟温经逐瘀汤对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疼痛患者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107例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积极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53例给予中医针刺治疗,观察组54例增加自拟温经逐瘀汤治疗,治疗2月末对比两组肩关节功能,疼痛痉挛程度,微炎症状态。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肩关节功能,疼痛痉挛程度,微炎症状态均有所好转,且观察组改善更佳(P<0.05)。结论:自拟温经逐瘀汤辅助治疗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疼痛患者,可调节微炎症状态,改善疼痛痉挛程度,调控肩关节功能
    • 罗园园; 唐春容; 王玉凤; 刘晴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锻炼依从性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长沙市某医院收治的20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护理干预。采用自制锻炼依从性评价量表评估出院时2组患者锻炼依从性;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出院时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PS)及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锻炼时间、锻炼频率、锻炼准确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护理干预可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锻炼依从性,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袁松; 张廷玖; 陈国民; 曾凡伟
    • 摘要: 目的研究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修复技术对肩袖撕裂患者疼痛、关节功能及再撕裂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5例肩袖撕裂,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比2组肩关节前屈及外旋活动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功能[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表(UCLA)]及关节僵硬和肩袖再撕裂情况。结果术后2组肩关节前屈及外旋活动度均明显提升(P0.05)。术后2组VAS评分均下降,UCLA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升高,其中以研究组改善最为显著(P<0.05,P<0.01)。研究组术后1年关节僵硬、肩袖再撕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修复技术可有效缓解肩袖撕裂患者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减小术后肩袖撕裂再发风险。
    • 方永生; 盛炎炎
    • 摘要: 目的:探究中药外敷内服配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在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骨二科门诊的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予以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加外敷消瘀接骨散及颈椎活血胶囊口服,疗程为5周,对比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程度改善及综合疗效差别,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治疗前2组患者UCLA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肩关节功能改善程度及治疗效果较对照组优。结论:中药外敷内服配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在治疗肩周炎的过程中能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黄泳标
    • 摘要: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福建省老年医院收治的6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接受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肩、肘关节功能。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相比,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具有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并可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
    • 刘丽君; 岳慧玉; 刘文君; 王彩琴
    • 摘要: 肩周炎目前尚无确切病因,可能与软组织退行病变、肩部慢性损伤、肩部急性挫伤等因素有关,患者多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等症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临床治疗肩周炎以口服抗炎镇痛药物为主,难治愈、易复发,长期服药也易损伤患者肝肾功能和消化系统。祖国医学认为,肩周炎归属“痹证”范畴,多由年老久病、外邪入侵、劳逸不当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血运不畅,痹阻于关节经络,治疗应以祛风通络、除湿舒筋为主[1]。围刺针法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对病变周围进行包围针刺,起到通络镇痛的功效。鉴于此,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肩周炎患者的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
    • 黄朝荣; 黄政; 陈伟豪; 欧德阳
    •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6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0)、对照组(n=30)。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行微创小切口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6个月时肩关节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有效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