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羧甲基淀粉

羧甲基淀粉

羧甲基淀粉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451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0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73867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技术与市场、精细石油化工、山东化工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十届全国浆料与浆纱应用技术研讨会、2010环保型钻井液技术及废弃钻井液处理技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等;羧甲基淀粉的相关文献由851位作者贡献,包括目仁更、张伟、李东芳等。

羧甲基淀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0 占比:0.38%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3867 占比:99.60%

总计:74167篇

羧甲基淀粉—发文趋势图

羧甲基淀粉

-研究学者

  • 目仁更
  • 张伟
  • 李东芳
  • 林波
  • 温国华
  • 邢建霞
  • 武宗文
  • 张媛
  • 张本山
  • 李敏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阳; 张庆; 赵祎; 邓利玲; 钟耕
    • 摘要: 以κ-卡拉胶、魔芋葡甘聚糖、羧甲基淀粉为成膜基材制备可降解复合膜,将混合胶(κ-卡拉胶与魔芋葡甘聚糖等质量混合)与羧甲基淀粉以不同配比复配制膜,测定不同配比复合膜的机械性能、阻隔性能和溶解性,利用透光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与扫描电镜评估复合膜的相容性。在此基础上,参照明胶胶囊生产工艺制备空心胶囊,并研究其溶出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适量的羧甲基淀粉能提高复合膜的机械性能、阻隔性能和溶解性,当混合胶与羧甲基淀粉质量比为6∶4和5∶5时,复合膜综合性能较好;透光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结果表明,复合膜各组分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自制的2种胶囊(6∶4胶囊与5∶5胶囊)符合国家药典标准,且在胶囊崩解性能中羧甲基淀粉起关键作用,羧甲基淀粉比例越高,胶囊崩解时限越短;以西咪替丁作为模型药物,在溶出时间为15 min时,自制的6∶4胶囊、5∶5胶囊中西咪替丁的累积溶出百分率分别达到了87.70%、89.45%;自制胶囊在高温后西咪替丁的溶出时间提前,但不影响最终溶出量,高温稳定性优于明胶胶囊。
    • 孙理; 杨梅; 吕秀君; 武宗文; 白濛; 夏建明
    • 摘要: 以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豌豆淀粉为原料,氯乙酸、氢氧化钠分别为醚化剂和催化剂,制备羧甲基豌豆淀粉(CMPS)。采用单一变量分析法,对影响反应效率的醚化温度、醚化时间、碱与氯乙酸(MCA)配比3个主要工艺因素进行探讨,并对制成的CMPS浆膜性能和CMPS用于纸纱的上浆增强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MPS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C,反应时间5.0 h,碱与氯乙酸的量比为2∶1。随着取代度的增加,浆液黏度热稳定性逐渐升高,浆膜强度在取代度为0.18~0.25范围内最大,超过0.25后随着取代度的增加而减少;且随着取代度的增加,浆膜的断裂伸长则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电镜照片显示纸纱原纱纵向平滑,CMPS对纸纱的上浆包覆渗透性好于醚化玉米淀粉,与聚乙烯醇(PVA)接近。CMPS、PVA和羧甲基玉米淀粉对纸纱上浆增强实验表明,CMPS浆纱的拉伸性能显著提高,其浆纱断裂增强率和耐磨增强率分别比羧甲基玉米淀粉(CMS)增加了14.15%和15.50%,而伸长增加率接近。研究认为羧甲基豌豆淀粉较适宜纸纱产品上浆增强。
    • 燕璐瑶; 目仁更; 董守英; 李心博; 徐勇; 杜帅; 李照辉; 孙元芹; 单硕; 闫友军; 杨永启
    • 摘要: 以羧甲基淀粉为原料作接枝聚合的母体,以丙烯酸为接枝聚合单体,氢氧化钠为丙烯酸中和剂,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70°C条件下通过自由基接枝聚合反应制备高吸水树脂,最佳吸水率为3040 g/g。详细探究了实验过程的母体与单体的质量比、单体的中和度、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用量、过硫酸钾的用量对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发现羧甲基淀粉、丙烯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过硫酸钾最佳质量配比为0.2∶1∶0.0014∶0.0028,丙烯酸中和度70%,同时对制备的高吸水树脂进行了结构表征。
    • 田富; 董守英; 杜帅; 燕璐瑶; 种浩天; 冀勋; 王学珺; 宋辉; 李满坤; 陈璇; 闫友军; 杨永启
    • 摘要: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在乙醇中溶解,然后分别与氢氧化钠和氯乙酸钠反应,经简单的乙醇清洗处理制备得到取代度高达0.52的羧甲基淀粉。对影响羧甲基淀粉取代度的因素进行探究,最佳制备条件为m(马铃薯淀粉)∶m(氢氧化钠)∶m(氯乙酸)=1∶0.62∶0.7,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和元素分析对所制备的羧甲基淀粉进行结构表征与研究。结果表明,羧甲基化反应不仅仅发生在马铃薯淀粉的结晶和非结晶区部分,同时发生在颗粒表面和淀粉颗粒内部。
    • 王宇霞; 马云翔; 苟丽娜; 李敏; 张盛贵
    • 摘要: 以马铃薯多孔淀粉(porous starch,PS)为材料,制备具有较好溶解性和吸附性的羧甲基多孔淀粉(carboxymethyl porous starch,CMPS),并应用于生物活性物质载体。实验通过N 2-吸/脱附、扫描电镜、液态核磁、吸附性能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制备样品CMPS的特性。结果表明,以PS为主体,成功制备了取代度为0.25~1.44的CMPS。PS的比表面积(42.88 m 2/g)最大,羧甲基化后CMPS的比表面积(12.06 m 2/g)减小,但较羧甲基淀粉(carboxymethyl starch,CMS)的比表面积(0.87 m 2/g)明显增加。多孔和羧甲基处理均使淀粉结晶消失,醚化反应降低了淀粉的热稳定性。CMPS吸附槲皮素(carboxymethyl porous starch@quercetin,CMPS@Q)的负载率为13.71%,较CMS吸附槲皮素(carboxymethyl starch@quercetin,CMS@Q)负载率(0.57%)提高了95.84%。与不溶于水的槲皮素对比,CMPS@Q的水溶性(34.00%)较CMS@Q水溶性(23.33%)提高了45.74%。制备的CMPS具备良好的多孔结构、比表面积、溶解性和吸附性能,可作为低水溶性功能性物质载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李昱辉; 崔建明
    • 摘要: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采用干法工艺制备了中低取代度的羧甲基淀粉,研究了各反应因素对羧甲基淀粉的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CH2ClCOOH与淀粉的摩尔比为0.15,NaOH与CH2ClCOOH的摩尔为4.0,反应体系中水的质量分数为20%,乙醇的质量分数为10%,反应温度为88~90°C,反应时间为2h。产物的取代度为0.25,反应效率为71%。
    • 钟露华; 谭艳君; 王继业; 刘帆; 李勇强
    • 摘要: 研究数码喷墨印花用增稠剂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CMC(DS=0.7)、羧甲基淀粉GS-3(DS=0.7)和SD-YR-2(自制,DS=1.0)的理化性能和印制性能,筛选粘胶织物喷墨印花增稠剂。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性能优异,但耐储存稳定性差,抱水性太强,印花织物得色量偏低;CMC化学品相容性差,印花织物得色量较高;GS-3抱水性差,印花织物得色量高;SD-YR-2性能较好,印花织物得色量较高,但手感稍逊于海藻酸钠。单一组分增稠剂都存在各自的缺陷,无法完全满足数码喷墨印花表面得色深、手感好、色牢度高的要求,建议结合不同增稠剂的性能进行复配,制备适合于数码喷墨印花的增稠剂。
    • 钟露华; 谭艳君; 王继业; 刘帆; 李勇强
    • 摘要: 研究数码喷墨印花用增稠剂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CMC(DS = 0.7)、羧甲基淀粉GS-3(DS = 0.7)和SD-YR-2(自制,DS= 1.0)的理化性能和印制性能,筛选粘胶织物喷墨印花增稠剂.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性能优异,但耐储存稳定性差,抱水性太强,印花织物得色量偏低;CMC化学品相容性差,印花织物得色量较高;GS-3抱水性差,印花织物得色量高;SD-YR-2性能较好,印花织物得色量较高,但手感稍逊于海藻酸钠.单一组分增稠剂都存在各自的缺陷,无法完全满足数码喷墨印花表面得色深、手感好、色牢度高的要求,建议结合不同增稠剂的性能进行复配,制备适合于数码喷墨印花的增稠剂.
    • 刘洁; 项宽宽; 炊宁玉; 刘亚伟
    • 摘要: 为了拓宽豌豆淀粉的应用,以豌豆淀粉为原料,氢氧化钠为催化剂,氯乙酸、环氧丙烷为醚化剂,采用乙醇溶剂法,通过分步连续反应制备具有较高取代度的羟丙基和羧甲基复合醚化豌豆淀粉。以羟丙基取代度、羧甲基取代度及羧甲基化反应效率作为优化指标进行单因素及正交优化试验。优化探究得到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羟丙基化反应体系中的淀粉乳质量分数为40%,氢氧化钠与淀粉干基的质量比为5.5%,环氧丙烷与淀粉干基的质量比为23%,反应温度为60°C,反应时间为16 h;羧甲基化反应的氢氧化钠与淀粉的物质的量比(n(NaOH)∶n(AGU))为3.25,氯乙酸(MCA)与淀粉的物质的量比(n(MCA)∶n(AGU))为1,反应温度为60°C,反应时间为5 h。通过优化工艺制备的复合醚化豌豆淀粉的羟丙基取代度为0.197 9,羧甲基取代度为0.780 2,羧甲基化反应效率为78.02%。此优化工艺具有产品取代度高、反应效率高、耗时短等特点,在工业化生产中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 杨召杰; 徐进; 陈彦霏; 梁兵; 张熙
    • 摘要: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_(4))为改性剂,分别采用玉米淀粉(S)、羧甲基淀粉(CMS)和羟丙基淀粉(HPS)制备了淀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材料,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差式扫描量热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共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BMIM]BF_(4)可破坏淀粉的原有氢键,降低淀粉/PBS的结晶度、提高淀粉与PBS的相容性。[BMIM]BF_(4)对采用不同结构淀粉制备的淀粉/PBS共混材料作用效果不同,淀粉中取代基的空间位阻及静电斥力有利于提高[BMIM]BF_(4)与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使[BMIM]BF_(4)的改性作用增强。[BMIM]BF_(4)对采用不同结构淀粉制备的淀粉/PBS共混材料改性作用强度为:CMS/PBS>HPS/PBS>S/PBS。在所研究的淀粉/PBS共混材料中,[BMIM]BF_(4)与CMS/PBS共混体系的相互作用最强,体系相容性最好,共混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最高,韧性最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