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细胞遗传

细胞遗传

细胞遗传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23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肿瘤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0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13987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遗传、临床儿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2年第五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研讨会、第七届全国难治性白血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难治病淋巴瘤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学术研讨会等;细胞遗传的相关文献由50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子先、理查德·哈伯特、袁季广等。

细胞遗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0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3987 占比:99.83%

总计:114180篇

细胞遗传—发文趋势图

细胞遗传

-研究学者

  • 李子先
  • 理查德·哈伯特
  • 袁季广
  • 马蒂亚斯·博扎
  • C·塔耶布瓦
  • C·斯托尔茨
  • E·布罗德
  • S·杜蒙特
  • U·西万
  • 乔海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遗传中心秉承“强强联合,院所共建”宗旨,正式成立于2019年,由孙锟院长、蔡威所长任中心主任,余永国任执行主任,中心前身为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遗传室,包括细胞遗传、分子遗传平台以及遗传咨询门诊。其中细胞遗传室创建于1978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检测平台之一。1981年开设临床遗传咨询门诊,是上海市最早开展临床遗传咨询的单位。分子遗传平台自1991年陆续开展遗传代谢病基因检测,是国内最早开展遗传病基因检测和产前诊断的实验室之一。
    • 摘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遗传中心秉承“强强联合,院所共建”宗旨,正式成立于2019年,由孙锟院长、蔡威所长任中心主任,余永国任执行主任,中心前身为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遗传室,是卫生部成立的三个“中国遗传医学中心”之一,包括细胞遗传、分子遗传平台以及遗传咨询门诊。其中细胞遗传室创建于1978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检测平台之一。1981年开设临床遗传咨询门诊,是上海市最早开展临床遗传咨询的单位。分子遗传平台自1991年陆续开展遗传代谢病基因检测,是国内最早开展遗传病基因检测和产前诊断的实验室之一。
    • 摘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遗传中心秉承“强强联合,院所共建”宗旨,正式成立于2019年,由孙锟院长、蔡威所长任中心主任,余永国任执行主任,中心前身为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遗传室,是卫生部成立的三个“中国遗传医学中心”之一,包括细胞遗传、分子遗传平台以及遗传咨询门诊。其中细胞遗传室创建于1978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检测平台之一。1981年开设临床遗传咨询门诊,是上海市最早开展临床遗传咨询的单位。
    • 冯森磊; 任国梁; 甘树胜; 梁夏菲; 段海宝; 葛红星; 董志国
    • 摘要: 彩虹明樱蛤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小型经济贝类,有关彩虹明樱蛤遗传关系和种质资源状况的研究还鲜有报道,因此对其染色体组型的研究就变得十分重要。为探究彩虹明樱蛤细胞遗传学特征,以彩虹明樱蛤成贝鳃组织为材料,采用热滴片法制片,经秋水仙素浸泡、低渗处理后,采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滴片后用吉姆萨染液染色镜检拍照,利用Nikon NIS-Elements BR 3.1软件测量染色体绝对长度,利用Photoshop软件提取每条染色体,首次获得了彩虹明樱蛤分裂相理想的染色体,统计染色体数目并进行核型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彩虹明樱蛤的染色体数为36条。18对染色体可以分为3种不同类型,即4对中着丝粒染色体(m),8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m),6对亚端着丝粒染色体(st)。彩虹明樱蛤的核型公式为2n=8m+16sm+12st,染色体臂数NF=72,未见性染色体和随体。本试验结果可为彩虹明樱蛤的遗传育种、种质鉴定和资源保护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摘要: 1976年广东省计划生育科研所成立时设置了优生科。1993年经省计生委批准扩大为“优生研究中心”,国务委员彭佩云亲自给予题匾。1995年,作为科研所转型升级改造项目,由省科委、省计委成立“优生技术中心”。逐步建立成为功能较齐全、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职能单位,担负全省计生系统优生技术的科研、服务、培训工作。2020年,医院资源重新整合后更名为“优生遗传科”,开展优生遗传咨询、孕前优生、产前筛查、细胞遗传、分子遗传诊断、病理诊断、亲子鉴定等临床服务,并围绕生殖遗传、出生缺陷干预开展相关研究,加强全省出生缺陷防治,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和减少残疾,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发展。
    • 刘敏; 陈虹; 李萌佳; 傅海龙; 高选
    • 摘要: 目的:探索ISO 15189质量管理体系对细胞遗传人员培训模式的影响与作用.方法:贯彻ISO 15189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开展岗前培训、 分岗位分阶段培训及在职人员年度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提供了更规范高效的细胞遗传人员培训模式.结论:ISO 15189质量管理体系下的人员培训,规范了带教活动,提高了技术人员知识层次及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是促进科室建设及学科发展的高效规范的人员培训模式.
    • 朱永生; 李汉仁; 陈纪鹏
    • 摘要: 芸薹属包括多种蔬菜和油料作物,是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属.为了研究白菜型油菜与其近缘种间的杂交亲和性及杂种后代的遗传特征,采用剥蕾去雄和人工授粉方法进行小白菜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AACC×Ac Ac以及小白菜与黄芽白不同栽培种间杂交Ac Ac×Ah Ah,并分析杂种后代的表型、花粉育性和细胞学等遗传特征.结果表明,AACC×Ac Ac杂交组合杂交授粉亲和性差,在授粉后出现胚发育夭亡现象,以较低的比例获得了杂种后代,杂种后代表现出生物产量高、生命力旺盛、生长势较强等特点.杂交组合Ac Ac×Ah Ah获得杂种后代的比例较高,杂种后代植株较矮小.AACC×Ac Ac杂种后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单价体、不均等分离等异常现象出现,与之相应其花粉育性和结实率也较差.Ac Ac×Ah Ah杂种后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正常,所有染色体都形成二价体,后期I染色体也是均等分离,因此花粉育性好,结实率高.芸薹属杂种后代合成及其遗传特征研究有助于芸薹属栽培植物遗传资源拓展和新品种培育.
    • 谷前伟; 邢荣威
    • 摘要: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病人与性染色体异常细胞遗传学关系和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75例男性不育患者,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培养技术制备染色体标本,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 75例性染色体异常的核型中,性染色中数目异常的有27例,占总异常核型的36%;性染色体结构异常的13例,占总异常数的17.3%,结构和数目都异常的2例,占总异常数的2.7%;Y染色体异常的有33例,占总异常数的44%。结论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是性染色体异常,对患者性染色体进行检查有助于对男性不育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 涂伟凤; 张洋; 汤洁; 涂玉琴; 辛佳佳; 姬红利; 张南峰; 张弢
    • 摘要: 印度蔊菜(Rorippa indica)与无瓣蔊菜(R.dubia)的分类关系仍存在较大争议,为阐明二者的分类学关系,本研究综合利用形态指标测量、DNA相对含量检测、体细胞染色体观察和基于SSR分子标记的遗传距离分析等方法,系统地比较了二者的分类学特征和细胞遗传学差异.结果 表明:印度蔊菜(2n=48)为六倍体,无瓣蔊菜(2n=32)为四倍体.同时,前者DNA相对含量约为150,是后者的1.5倍.通过45对SSR分子标记的遗传距离分析得出,相对于球果蔊菜(R.globosa)与欧亚蔊菜(R.sylvestris),二者亲缘关系较近,独立聚类为一支,但在遗传距离为0.23处可以明确划分为两个种.同时,利用角果长度和结籽密度两个形态指标可以将二者明显区分为两个种.另外,二者存在明显的生殖障碍,通过正反交授粉实验得出:印度蔊菜与无瓣蔊菜自花授粉的结实率分别为97.73%和95.65%,而以印度蔊菜为母本的杂交处理结实率为0,以无瓣蔊菜为母本的杂交处理结实率为47.06%,但其种子萌发率为0.综上所述,印度蔊菜与无瓣蔊菜为两个种.
    • 张振华; 李瑞; 赵鼎; 张耀东
    • 摘要: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cidence of chromosomal abnormal karyotype in children with chronic myeloidleukemia. Methods Bone marrow culture, cell harvesting, production and R banding were performed in children, and karyotypeanalysis was performed under chromosome workstation. Results In 64 children with CML, 4 cases (6.3%) were detected and 60 cases (93.7%) of Ph (+) chromosome were found, and they were found in the chronic period of disease development, the period ofdisease acceleration and the period of rapid disease. In 60 children with Ph (+) chromosome, 46 cases (76.7%) were children withPh (+) cell ratio of 100%, 10 cases (16.7%) with Ph (+) cell ratio from 45% to 96%, and 4 cases (6.7%) with Ph (+) cells ratio from20% to 45%. Conclusion The karyotype analysis of children with CML can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ondition of the children, and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and judge the prognosis.%目的 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 CML) 患儿染色体异常核型的发生率.方法 对患儿骨髓进行培养、细胞收获、制片及R显带, 染色体工作站下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64例CML患儿中, 检出Ph (-) 4例 (6.3%);Ph (+) 染色体60例 (93.7%).60例Ph (+) 染色体患儿中, Ph (+) 细胞比例为100%的患儿46例 (76.7%), Ph (+) 细胞比例为45%-96%的患儿10例 (16.7%), Ph (+) 细胞比例为20-45%患儿4例 (6.7%).结论 对CML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可对患儿病情有进一步的了解, 同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并判断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