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空间关联

空间关联

空间关联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481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3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95219篇;相关期刊279种,包括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华东经济管理、科技进步与对策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3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2013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博士生学术论坛、2013年中国空间经济学年会等;空间关联的相关文献由1183位作者贡献,包括余新晓、岳永杰、冯国强等。

空间关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3 占比:0.45%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5219 占比:99.53%

总计:95665篇

空间关联—发文趋势图

空间关联

-研究学者

  • 余新晓
  • 岳永杰
  • 冯国强
  • 蔡阳健
  • 刘传明
  • 赵秀海
  • 丁刚
  • 刘琳
  • 塔努·莫汉
  • 桑吉维·帕特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琼洁; 戴靓
    • 摘要: 基于江苏省高成长企业总部分支机构联系,通过链锁网络模型构建城市间的企业网络,从企业布局、网络指数、空间关联层面,分析2018—2020年江苏省高成长企业网络发展的空间格局与演化特征。结果显示:首先,江苏省高成长企业具有高度的空间集聚性,苏州和南京汇聚了超七成的总部,而分支分布于全国各大城市群且偏好省会城市。2018—2020年南京的总部数量涨势迅猛而苏州的增速放缓,苏北的总部经济崛起;企业分支布局由沿海向内陆城市拓展。其次,江苏省各城市的高成长企业指数层级梯度分异,苏州和南京稳居第一、二位,两者差距缩小。2018—2020年苏州的高成长企业指数呈倒U形发展;南京保持稳健涨势,城市首位度提升;镇江和盐城则断崖式下跌;疫情后江苏省省内差距增大,瞪羚企业受疫情冲击最大,而(培育)独角兽企业迎来新发展;贡献度最高的产业为信息技术服务业。最后,江苏省高成长企业网络呈现加密和拓展格局,由单核向双核、由沿海向内陆发展。但省内的网络关联较为稀疏且由南向北递减,全域一体化有待深化。针对此,研究从优化企业布局、统筹区域发展、加强省内联系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方永恒; 张娇
    • 摘要: 发挥文化产业集聚效应对于改善民生,实现文化富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沿线7省2013—2018年面板数据,利用Global Moran's I、赫芬达尔指数、地理加权回归等模型,系统分析了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的空间关联度、产业集聚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整体呈现较低的空间关联程度,集聚水平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总体具有“内热外冷”的分布格局;在行业间和地区间呈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聚的特点,且集聚水平在时间和空间上异质效应显著;影响因子对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作用各异,需求因子对行业集中程度和空间集聚水平皆具有抑制作用,传播因子和发展因子对前者具有抑制作用,对后者具有促进作用,消费因子则刚好相反.
    • 卢晶
    • 摘要: 文章基于2003—2018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了30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并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关联矩阵,在此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解析。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发展呈现空间非均衡性;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网络特征明显,网络连通效果较好且不存在等级结构,但空间关联的紧密度和稳定性有待加强;河南、山东、陕西等省份处于网络的中心,吉林、新疆、黑龙江等省份处于网络的边缘;新型城镇化发展可分为四个功能板块,且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俱乐部”现象,整体上表现出显著的马太效应;地理位置邻近、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规模的相似性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关联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 龚英; 何彦婷
    • 摘要: 根据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产品进出口数据,基于引力模型测算出省市间的空间关联作用强度,构建农产品对外贸易省际空间关联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省际空间结构和网络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省市间农产品对外贸易联系的密度低,溢出形式各异,有显著的非均衡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空间关联网络密度呈东密西疏的阶梯形特征;出口的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呈多核心发散形式、进口为海岸线带状扩展形式;但区域间关联缺乏,西北陷入和整体空间网络关联阻断的困境;进口网络的辐射带动作用未发挥,缺乏层级间和层级内的核心带动。最后提出加强溢出渠道建设、完善空间溢出传导机制、促进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优化和功能协同等建议。
    • 谢寿琼; 胡德; 韩健
    • 摘要: 新形势下,鼓励各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加强区域金融开放的联系,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在对国内外金融开放水平测度指标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我国实际的金融开放水平指标体系,对我国金融开放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对其空间关联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开放的空间关联性和非均衡性,体现了加快推进区域联动的重要性。因此,我国应在充分重视发挥区域优势的同时,加强地区之间金融开放的协调联动,以进一步促进地区间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
    • 李启军; 郭磊贤; 雷祎; 程情仪; 司马晓
    • 摘要: 文章收集了428份由公共部门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政策,根据政策主体拓扑关系测度城市间的大湾区协同政策供给强度,绘制基于协同发展政策关系的大湾区空间联系格局,结果发现:1)单向惠港惠澳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主要的政策供给方向;2)政策供给高度集中于公共服务与产业领域;3)区县及以下层级和地方专业部门尚未充分进入大湾区协同发展政策网络;4)港、澳、广、深四大中心城市与大湾区其他主体间的政策关系与空间联系方式各异;5)大湾区城市间的政策联系在都市圈尺度内互动频密,跨都市圈政策联系相对松散。最后,提出以下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可进一步加强邻域城市、邻域区县、专业部门间以及广深2个中心城市之间的双向政策联动,统筹对港、对澳政策,使得政策供给进一步适应大湾区的治理结构。
    • 植秋滢; 陈洁莹; 付迎春; 郭碧云
    • 摘要: 利用珞珈一号夜间灯光数据对夜光强度进行多尺度分割提取潜在中心范围,结合POI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识别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多中心分布,并从多角度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广佛、深莞、香港、澳珠、中山5个主中心和花都、增城、从化、惠城、端州、新会、石岐等14个副中心,5个主中心的功能结构均以混合功能区为主,14个副中心围绕主中心外围分布;2)基于珞珈一号夜间灯光数据计算的5个城市群主中心与9个城市+2个特别行政区的关联强度呈现“东强西弱”的特征,并形成“内强外弱”的圈层结构;3)基于城市群主中心分布及其空间关联强度特征,以及主中心服务的三个组团范围(广佛肇组团、港-深莞惠组团和澳-珠中江组团),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的规划要求,建议粤港澳大湾区通过构建“五心一带三组团四轴”的区域空间结构,实现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组团合作,促进湾区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城市群。
    • 安永景; 王爱花; 周泽奇
    • 摘要: 文章从“空间”视角出发,以2014-2018年珠江—西江经济带1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区位熵、自然断裂法、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考察珠江—西江经济带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态势和关联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垂直关联模型,运用3SLS探究两个产业间的协同定位关系,结果发现:(1)珠江—西江经济带制造业主导区域主要位于东部珠江流域;生产性服务业主导区域呈现“广州—南宁”两极化分布。(2)珠江—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正向空间关联效应逐步增强。肇庆和佛山表现为“高—高”集聚模式。(3)珠江—西江经济带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存在一定的协同定位关系并受城市规模和交易成本的影响。
    • 宋锋华; 常欢欢; 王茹茹
    • 摘要: 通过分析2020年1月23日—2月23日期间浙江省1169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数据,从确诊病例的总量、结构、来源等多个角度表征浙江省疫情的总体情况。利用空间探索性数据方法,探索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在各个地区之间的扩散特征和空间联系强度。研究表明,浙江省的疫情分布由浙东、浙南向浙西、浙北递减,出现了杭州等四个疫情中心城市。此外,疫情在县域空间呈现正相关性,但随着防控力度持续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减弱。强有力的防控政策有效地阻隔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使疫情在浙江省呈现小范围波动、大区域平稳的特征。
    • 潘北斗; 李宝; 王福臣; 徐剑波; 付雪明; 何雨栗
    • 摘要: 在具有较多已知矿床(点)的区域,从矿床(点)的空间分布模式中可以挖掘出成矿过程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认识区域成矿规律、指导区域找矿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矿床类型之间的空间关联,通常都是通过结合地质和成矿规律定性分析来研究,缺少定量、精确的研究方法。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定量分析不同矿床(点)类型之间空间关联的方法—基于ROC曲线的矿床空间关系挖掘方法。该方法采用数据分析中常用的ROC曲线,通过构建矿床空间点缓冲区,利用GIS软件计算得到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以及Youden指数等相关参数,利用ROC曲线和AUC等参数定量探讨不同矿床类型之间的空间关联。通过网络分析对不同矿床类型之间的空间关系定量指标进行可视化,通过社团检测算法找出众多不同矿床类型中存在较强关联关系的矿床类型群组。以中南半岛矿床点的空间分布为实例进行研究,挖掘出了该研究区9种主要矿床类型之间的空间关联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热液型Pb矿、热液型Cu矿、热液型Pb-Zn矿、砂矿型Au矿四种主要矿床类型之间存在较强空间关联(AUC值0.74~0.88),在空间上相互靠近,相伴产出。热液型Sn矿、砂矿型Sn两类之间关联关系强烈(AUC值0.62~0.79)。热液型Au矿、热液型Fe矿、热液型Sb矿的空间分布模式较为独立,与其他矿床类型之间关联较弱。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定量挖掘出区域上不同矿床类型之间的空间关联关系,为区域成矿研究和找矿实践提供重要信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