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进化论

社会进化论

社会进化论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1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社会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999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法制与社会、人民论坛、船山学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西史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学术研讨会等;社会进化论的相关文献由88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文杰、刘善龄、卢明玉等。

社会进化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2.1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999 占比:97.87%

总计:4086篇

社会进化论—发文趋势图

社会进化论

-研究学者

  • 于文杰
  • 刘善龄
  • 卢明玉
  • 史飓斌
  • 徐静
  • 成庆
  • 方永乾
  • 王天根
  • 王长汶
  • 金相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成庆
    • 摘要: 虽然严复、康有为以及章太炎都接受了社会进化论,但是随着时局的改变,社会进化论所带来的现实政治后果让他们产生怀疑,对于社会进化论的内涵也开始作出各自独特的阐释。严复强调的是一种以“自由”和“竞争”为核心价值的现代文明进化论;而康有为则对西方的民主制度有所怀疑,从而建立起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仁”的文明进化论;章太炎则从佛学思想中汲取成分,重新构建了种族革命的主体性概念,并且将佛教的轮回思想与菩萨道思想引入到社会进化论中,发展为具有虚无主义色彩的乌托邦蓝图——“五无世界”,从而完成了对历史进化论的重新构建。
    • 侯俊丹
    • 摘要: 本文将"社区研究"置于燕京社会学的学术生态体系中进行考察,辨析1935年前后燕京社会学人杨开道、吴文藻等人对"社区"概念的总体性意涵理解之差异,由此揭示出:燕京社会学对如何理解中国社会有其内在发展理路,体现在由20世纪初美国农村社会学中的基督教社会进化论下的社区分类学,向基于功能派人类学的比较社会学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实体论被扬弃,走向了祛历史化的、基于地方性的社区比较研究.这一方法论基调尚未在费孝通主持的云南三村研究中得到自觉的反思,却在几乎同一时期的赵承信的平郊村调查中被检讨,赵氏通过实验性地引入芝加哥学派的私人生活史研究法,将历史视角重新带回燕京社会学的社区研究视野中.
    • 王潇
    •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青少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奋进者和践行者。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尤其在当前国际国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之下,各种社会思潮对他们人生观、道德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十分重视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并在教育方法上不断创新,增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成庆
    • 摘要: 虽然严复、康有为以及章太炎都接受了社会进化论,但是随着时局的改变,社会进化论所带来的现实政治后果让他们产生怀疑,对于社会进化论的内涵也开始作出各自独特的阐释.严复强调的是一种以“自由”和“竞争”为核心价值的现代文明进化论;而康有为则对西方的民主制度有所怀疑,从而建立起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仁”的文明进化论;章太炎则从佛学思想中汲取成分,重新构建了种族革命的主体性概念,并且将佛教的轮回思想与菩萨道思想引入到社会进化论中,发展为具有虚无主义色彩的乌托邦蓝图——“五无世界”,从而完成了对历史进化论的重新构建.
    • 谢辉元
    • 摘要: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产生与演进过程中,社会进化论带来过重大影响.在历史主体论、历史动力论、历史过程论和历史规律论等多个方面,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都曾打上过社会进化论的烙印,直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苏联哲学广泛传播后,这种烙印才基本消除.这期间,人们历史哲学观念的递嬗是在不断扬弃进化史观的基础上前进的.
    • 谢文新
    • 摘要: 以自然选择为进化法则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在很长一段时期被美国人抵制.也许是历史的耦合或者时代的契合,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更多是以"社会进化论"的形式进入近代中国,并成为近代中国人从整体上观察、改造中国社会之理性思考的切入点,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某种程度上,它迎合了中国百姓改造社会的需求以及民族伦理道德的兴趣,作为一种科学伦理道德知识的阐释基点在近代中国社会中不断扩散.
  • 9. 基于交易视角的社会进化论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刘朝阳
    • 摘要: 交易的本质是人类共赢式合作,其受"获利"的内在动机驱动,交易主体运用"得失观念"量化获利程度.传统经济学只重视市场价格,忽略了成本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历史角度看,社会制度的嬗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沿着交易惠利与交易成本之间"楔"最大化路径演进.交易与分工并非一个硬币的两面,与企业内分工相比,通过交易实现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在提升效率方面更具优势.知识是产品中的基因,使产品能够被遗传式地生产出来,从而减少重复创造的成本;知识创新犹如基因突变,为社会进化提供可能;交易提供一种社会选择机制,在持续、长久的交易中,只有那些符合社会选择法则(即成本效益原则)的个体、企业和国家才能脱颖而出,被保留和遗传下去.因此,富裕社会除了要完善两种价格体系外,还要通过文化和制度建设,构建起利于交易的诚信体系.
    • 肖鹏飞
    • 摘要: 社会是进化发展的,法律也是进化发展.不同的社会时期,有不同的社会理念,也有不同的法律,法律不是自然规律,而是具有情怀的规则.针对同一社会现象,前后不同的历史时期法律规定不同,乃在于社会理念的不同,社会理念的不同影响了法的情怀的不同,反过来有时法的情怀也会影响社会的理念.法并不是和社会发展同步的,法的情怀和社会理念有时相符合,但是有时不相符合,这就要求法律人面对社会问题时站在历史的角度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去追求实质的正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