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皮肤癌

皮肤癌

皮肤癌的相关文献在197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预防医学、卫生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6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37901篇;相关期刊576种,包括百科知识、中老年保健、健康博览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第十三届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等;皮肤癌的相关文献由161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俊华、张刚、张广等。

皮肤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6 占比:2.91%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37901 占比:97.05%

总计:39054篇

皮肤癌—发文趋势图

皮肤癌

-研究学者

  • 吴俊华
  • 张刚
  • 张广
  • 江春平
  • 于波
  • 廖康煌
  • 张爱华
  • 李鑫
  • 林尧
  • 王宝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倩; 万品文; 李娟
    • 摘要: 目的探讨皮瓣修复术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皮肤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面部皮肤癌患者共7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容貌满意率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14%vs 82.86%),同时容貌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4.29%vs 8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修复联合光动力疗法能够有效提高面部皮肤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容貌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 赵志军
    • 摘要: 目的探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皮肤癌前病变及浅表皮肤肿瘤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32例皮肤癌前病变及浅表皮肤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皮肤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ALA-PDT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费用,治疗前后的血清胚胎成形素(Nodal)、转录中介因子-1(TIF-1)水平,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随访期间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88%,观察组为92.4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LA-PDT疗法在皮肤癌前病变及浅表皮肤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可在抑制肿瘤发展与避免复发的同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此外,其治疗费用更低,因此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 徐文英
    • 摘要: 78岁的李先生一年前头皮外伤,在当地医院经止血及外用药物等治疗后,溃疡逐渐好转,但仍未痊愈,后自行外用中草治疗长达半年,效果欠佳且溃疡逐渐增大,触碰即出血明显,到卫生院清创、静滴及口服抗生素治疗,均未见好转且出现头面部肿胀,遂来我院就诊。
    • 申树群; 陈欣; 廖月华; 林金雄
    • 摘要: 目的以某三级皮肤病专科医院为案例,分析皮肤癌患者住院费用构成特征及变动趋势,为优化住院费用结构及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收集某三级皮肤病专科医院2015—2019年所有诊断为皮肤癌的376例住院患者的就诊费用明细,采用灰色关联法和结构变动度法分析关联程度、住院费用结构和变动情况、各项费用对住院费用结构优化的贡献率和拉动力。结果皮肤癌患者住院费用呈波动式增长,手术治疗费、药费、一般医疗服务费是引起皮肤癌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变动的主要项目。与次均总费用关联度最高的是病理诊断费(0.9563),最低的是一般医疗服务费(0.6998),其余按关联度排序依次是实验室诊断费、手术治疗费、影像学诊断费、非手术治疗项目费、其他费用、护理费、临床诊断项目费、药费。药费和一般医疗服务费、其他费用、影像学诊断费的结构变动度呈负向变动,其余则呈正向变动,手术治疗费、药费、一般医疗服务费的结构贡献率和拉动力较高。结论药品零加成政策初见成效,但仍需进一步采取措施控制非智力性费用的占比,提高体现医护人员劳动价值的技术性操作项目的费用占比,从而优化住院费用结构,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对医疗费用的有效控制,有效减轻人民群众的疾病经济负担。
    • 杨子勋; 陈广新; 李长荣; 曹文超
    • 摘要: 皮肤癌实验中的皮肤性疾病,皮肤癌的早期筛查对于临床干预治疗至关重要.为提高皮肤癌的精准预测,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在残差网络迁移学习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一种皮肤癌良恶性判断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网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残差网络的预测模型,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的训练集预测精度为84%,测试集预测精度达到90%.基于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皮肤癌良恶性预测诊断模型为临床皮肤癌早期筛查提供借鉴.
    • 余惠文; 晏勇; 陈希林; 范惠珍; 易梦
    • 摘要: 目的研究皮肤癌患者采用血卟啉光动力技术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皮肤癌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刮除术、电干燥、手术、放疗等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血卟啉光动力技术实施治疗。对比两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皮肤创伤面积、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分、皮肤状态复常和住院总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皮肤创伤面积、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皮肤状态复常和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皮肤癌患者采用血卟啉光动力技术实施治疗,能够大幅度减小皮肤创伤面积,减少不良反应,帮助控制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缩短皮肤状态复常和住院总时间,使病情控制总有效率提高。
    • 林金雄; 陈欣; 廖月华; 申树群
    • 摘要: 目的研究皮肤癌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降低皮肤癌住院患者的经济负担、抑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某大型三级皮肤病专科医院的皮肤癌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376例,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影响皮肤癌患者住院费用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结果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天数是直接影响皮肤癌患者住院费用的首要因素;Bootstrap检验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是否手术、是否合并症,通过影响住院天数间接影响住院费用。结论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突破口,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控制皮肤癌患者住院费用可控因素,有助于抑制住院费用的过快上涨、减轻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 李彬彬; 孙培鸣; 孙宏伟; 崔彦
    • 摘要: 哺乳动物的表皮中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pSCs),EpSCs拥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潜能,在维持表皮组织结构稳定和皮肤创伤愈合及皮肤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EpSCs的特性、信号调节、在创伤愈合过程和抗衰老中的作用以及与皮肤癌的关系做一综述.
    • 李超
    • 摘要: 总结了1例左手背皮肤烫伤40年反复溃疡癌变行扩大清创截骨及显微镜下右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的护理配合.术前合理配置人员及手术间,相关护士将术中用物和设备准备到位,评估患者病情.术中实时监测患者体温,加强物品缝针管理,控制手术间温度,确保显微镜等仪器正常运转.患者顺利完成手术,物品清点正确,皮肤完好,人员协作良好.
    • 张杨琳; 肖燕标
    • 摘要: 目的 分析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前病变及浅表皮肤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皮肤癌前病变及浅表皮肤癌患者64例,包括鲍温病6例,疣状癌5例,日光性角化病5例,基底细胞癌22例,鳞状细胞癌18例,Paget病8例.所有患者均行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鲍温病、疣状癌、日光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患、Paget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100.00%、100.00%、95.45%、88.89%、87.50%;随访6个月,鲍温病、疣状癌、日光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患、Paget病复发率分别为16.67%、20.00%、20.00%、13.63%、11.11%、12.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治疗中,不良反应包括皮损周边轻度糜烂、红斑、水肿、疼痛感,但症状较轻.结论 皮肤癌前病变及浅表皮肤癌在临床上以光动力疗法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不良反应不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