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疾病预后

疾病预后

疾病预后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6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1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35146篇;相关期刊213种,包括中国卫生统计、中国社区医师、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论坛2015、2015中国心电学论坛等;疾病预后的相关文献由95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天舒、张岩波、张晓君等。

疾病预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1 占比:0.85%

会议论文>

论文:50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35146 占比:99.01%

总计:35497篇

疾病预后—发文趋势图

疾病预后

-研究学者

  • 周天舒
  • 张岩波
  • 张晓君
  • 戚晓昆
  • 李劲松
  • 李敏
  • 罗艳虹
  • TIAN Junping
  • WANG Hongxia
  • 何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晴晴; 王国权; 王丹凤; 史云霞
    • 摘要: 目的研究阶段性目标干预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术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的效果。方法纳入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术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内护理及院外延续护理,观察组给予阶段性目标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谵妄发生率,以及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术患者建立阶段性目标干预能够缩短机械通气与ICU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
    • 李琦; 李江涛
    • 摘要: 肝内胆管癌(IHCC)指发生于二级及以上胆管分支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该疾病预后较差且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升高。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愈IHCC的唯一方式,但IHCC本身起病隐匿,患者发现时多数已不能手术。近年来,IHCC治疗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涌现了一些研究热点,本文就国内外主流指南、诊疗经验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方骁杰; 缪晨韵; 褚卫建; 李岩岩; 郑晨果
    • 摘要: 目的阐述SEPT2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Oncomine数据库挖掘关于SEPT2的信息,并对挖掘的资料进行二次分析,对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荟萃分析,同时在TCGA数据中进行生存分析验证预后相关性。结果Oncomine数据库中共收集了438个不同类型的研究结果,共有13个研究涉及SEPT2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共1139个样本,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SEPT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P=2.45×10^(-4))。在TCGA CRC的研究中,SEPT2的mRNA表达量与结直肠癌总体生存率存在相关性,即在随访至313 d之前SEPT2表达情况与患者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3764),而313 d之后SEPT2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P=0.0414)。结论通过深入挖掘Oncomine数据库中关于结直肠癌相关基因芯片的信息发现,SEPT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为今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相关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陈婷女; 梁慕琼; 梁亮
    • 摘要: 目的对儿童重症肺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病原学分析及疾病预后的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并进行肺泡灌洗治疗的40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患儿在感染急性期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菌、真菌、肺炎支原体等进行病原学检查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了解台山地区儿童重症肺炎病原体情况及耐药性、T淋巴细胞亚群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评估的关系。结果BALF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中,肺炎支原体2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5例,肺炎支原体+中间葡萄球菌2例,肺炎支原体+铅黄肠球菌1例,肺炎支原体+嗜麦芽假单胞菌2例,病原菌阴性3例;本组病例血清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病例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CD3^(+)水平下降的有6例,CD4^(+)水平下降的有16例,CD8^(+)水平下降的有17例,CD4^(+)、CD8^(+)水平同时下降的有14例,CD3^(+)、CD4^(+)、CD8^(+)水平同时下降的有4例;BALF细胞总数(3673.1±377.9)×10^(6)/L,巨噬细胞比例(23.6±17.6)%,淋巴细胞(22.1±16.2)%,中性粒细胞(46.5±24.8)%。结论病原学分析儿童重症肺炎BALF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支原体,血清T细胞亚群检测大多表现为CD4^(+)、CD8^(+)水平下降。
    • 唐佳佳; 管义祥
    • 摘要: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重症脓毒症效果及对微循环指标、血浆多糖包被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20年1月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乌司他丁+CBP,n=78)和对照组(单纯CBP,n=52)。对比分析2组病情改善指标及治疗前后微循环指标、血浆多糖包被水平,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28d病死率以评价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表(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t=7.835,P<0.001)、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态Ⅱ评分(t=8.264,P<0.001)、舌下总血管密度(t=8.101,P<0.001)、舌下灌注血管密度(t=3.905,P<0.001)、血浆透明质酸(t=2.216,P=0.028)、血浆多配体蛋白聚糖-1(t=6.792,P<0.001)、血浆硫酸类肝素(t=3.457,P=0.001)、血清降钙素原(t=2.994,P=0.003)、血清白细胞介素-6(t=9.003,P<0.001)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7(t=6.414,P<0.001)均降低,观察组舌下灌注血管比例(t=4.739,P<0.001)和舌下流动指数(t=2.467,P=0.015)较高;观察组住院天数及28d病死率均短/低于对照组(t/χ^(2)=2.219,4.670;P=0.028,0.031)。结论在CBP治疗基础上对重症脓毒症患者使用乌司他丁可改善机体微循环状态、缓解机体炎症反应程度、抑制血浆多糖包被降解,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短期及长期预后。
    • 李昭霞; 路屹; 骆嵩
    •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水平与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血清HbA;水平分为HbA;低水平组、HbA;中水平组、HbA;高水平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改良的Rankin评分量表(mRS)评价入院30 d内预后。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HbA;水平与NIHSS评分、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HbA;低水平组神经功能缺损为轻度(NIHSS评分≤5分)23例、中重度(NIHSS评分>5分)8例;HbA;中水平组分别为15、18例;HbA;高水平组分别为7、29例;三组NIHSS评分比较,P均<0.05。HbA;低水平组mRS评分≤2分为20例、mRS评分≥3分为11例;HbA;中水平组分别为13、20例,HbA;高水平组分别为4、32例,3组mRS评分比较,P均<0.05。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患者血清HbA;水平与NIHSS评分、mRS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9、0.453,P均<0.05)。结论 血清HbA;水平与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相关,血清高水平HbA;的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预后差。
    • 喻莹; 石林林; 李佳怡; 马丽霞; 高社干
    • 摘要: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上消化道肿瘤之一,患者的营养状况较其他类型肿瘤更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不良饮食习惯和微量元素缺乏是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液中的一些指标可以间接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营养和免疫状态的好坏可显著影响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与增殖。肿瘤细胞对机体的免疫作用有双重性,既可以表达诱导免疫反应的分子,进而影响其侵袭和转移,也可以表达抑制免疫细胞活化和增殖的因子,从而避开免疫反应对肿瘤的制约。免疫逃逸在食管癌的侵袭中有重要作用,阐明免疫逃逸的机制对免疫靶向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营养、免疫状况与食管癌患者生存及预后相关的研究进展。
    • 丁庆林; 魏艳红; 胡康洪
    • 摘要: 对DNA引物酶亚基1(DNA primase polypeptide 1,PRIM1)与肝细胞癌(Live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LIHC)不良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生物信息学研究。作为关键的酶促成分,PRIM1对DNA的合成至关重要。在TIMER数据库中发现,PRIM1在多种癌症中失调,且在LIHC中显著上调,提示其可能参与人类癌症发生发展进程。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的LIHC相关数据集以及细胞系和组织证实了PRIM1高表达。经对UALCAN数据库亚组分析,不同种族和亚型的LIHC患者中PRIM1的表达均上调,可辅助判断患者临床病例特征。从cBioPortal数据库中发现PRIM1出现基因组改变,包括拷贝数扩增和意义不明的错义突变和截断突变可能与LIHC发展有关。对PRIM1共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结果揭示了其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功能。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PRIM1的预后价值表明,高PRIM1表达与LIHC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数据挖掘揭示了PRIM1在LIHC中表达和突变的数据,且与LIHC不良预后相关。
    • 茹美华; 刘迎博; 李建强
    • 摘要: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一类病因不明的的慢性进行性肺间质疾病,患病人数较多,疾病预后相对较差。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近来发现的一种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介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很多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在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肺纤维化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炎性小体等相关因素可通过诱导细胞焦亡的发生参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就细胞焦亡的作用机制及其参与肺纤维化发生发展及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杜亚君; 张童燕
    • 摘要: 中医学十分重视脉诊在诊病中的作用。“息脉”体现切脉以呼吸为准则,以探知疾病发生、发展。息脉对于疾病预后及死亡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息脉的分析、探讨,或可为危重患者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