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田间防效

田间防效

田间防效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782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化学工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6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555394篇;相关期刊200种,包括植物保护、中国植保导刊、农药科学与管理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第三十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会暨农药械交易会、第29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等;田间防效的相关文献由268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刚、邢家华、陈杰等。

田间防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6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4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55394 占比:99.86%

总计:556176篇

田间防效—发文趋势图

田间防效

-研究学者

  • 刘刚
  • 邢家华
  • 陈杰
  • 吉沐祥
  • 王英姿
  • 时春喜
  • 李霞
  • 杨凤丽
  • 郑庆伟
  • 王文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文豪; 李世民; 陈莉; 侯艳红; 刘迪; 陈琦; 范志业; 李雷雷; 沈海龙; 杜梦园
    • 摘要: 在室内采用浸卵法、 浸叶法分别对草地贪夜蛾卵、 幼虫进行毒力测定,并开展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田间药效防治试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药后对草地贪夜蛾卵孵化率影响较小,但对卵孵化成活率影响较大,0.0223 mg·L-1(商品药稀释126万倍)以上用量即可使卵孵化成活率为0,比对照高效氯氟氰菊酯的39.8647 mg·L-1高1016倍;田间防效试验发现,在商品推荐剂量下,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比对照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高4~5倍.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草地贪夜蛾卵期、幼虫期具有极高的活性,低浓度甲维盐即对草地贪夜蛾卵及幼虫具有快速、高效、持续的防治效果,田间喷药最佳时间可以提前到产卵盛期.
    • 许世洋; 刘梅金; 李敏权; 郭建炜; 漆永红; 胡再青; 李雪萍
    • 摘要: 为筛选安全高效、经济适用的青稞根腐病防治药剂,选取12种常用低毒药剂,对青稞品种藏青2000采用拌种或浸种处理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合不同处理物候期、倒伏率、发病率、农艺性状及产量等指标,并基于千粒重、产量及根腐病发生率进行Topsis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均能有效降低根腐病发生率,其中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2.40 kg/hm^(2)拌种处理综合评价最优,施用后青稞未发生倒伏,根腐病发生率为5.00%,适宜于根腐病发病严重区域推广使用。1亿活芽孢/g的枯草芽孢杆菌微囊粒剂和50%吲唑磺菌胺水分散粒剂拌种处理的青稞根腐病发病率均为6.67%,折合产量分别5900、5190 kg/hm^(2)。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微囊粒剂拌种处理的增产率最高,为8.19%,更适宜于大面积推广。
    • 许艳云; 黄朝炎; 石磊; 刘尚友; 张晋; 陈新兵; 熊元秀
    • 摘要: 为明确15%丙唑·戊唑醇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收获时籽粒呕吐毒素含量的影响,笔者开展了15%丙唑·戊唑醇SC、430g/L戊唑醇SC、480g/L丙硫菌唑SC、30%肟菌·戊唑醇SC、1%蛇床子素EW、250g/L吡唑醚菌酯EC不同施药浓度、不同施药次数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始期喷一次和小麦扬花始期、小麦灌浆初期每667m^(2)喷施两次15%丙唑·戊唑醇SC 25mL对小麦赤霉病的穗防效分别为56.8%和73.36%、病指防效分别为66.05%和77.93%,明显优于常规药剂430g/L戊唑醇SC 20mL/667m^(2)处理。15%丙唑·戊唑醇25mL/667m^(2)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喷两次较空白对照增产37.1%,比喷两次430g/L戊唑醇20mL增产9.5%。建议在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年份,在小麦扬花初期、灌浆初期分两次每667m^(2)喷一次15%丙唑·戊唑醇SC 25mL,在小麦赤霉病一般发生年份在小麦扬花初期喷一次。
    • 陈力; 任杰群; 向苹苇; 牟虹霖; 李丽; 乔兴华; 周天云
    • 摘要: 花椒是我国一种特色经济树种,因其药食价值较高而被广泛种植。当前,花椒锈病对花椒生产有较大影响,严重影响花椒产量和品质,急需探索高效安全的田间防控措施。采用不同的农业防治措施、不同的防治药剂进行花椒锈病田间防效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更高效、更安全的花椒锈病防治模式用于生产实际。结果:加强椒园的清理和水肥管理,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花椒锈病的发病率;生物防治的防效较好,防效为48.98%~45.39%;化学防治效果最好,防效最高可达97.79%;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效果最好,花椒锈病平均发病率由项目实施前的98.41%降低至10.73%,并在周边农户的椒园中得到验证,平均发病率仅为13.99%,防效显著。
    • 王家哲; 洪波; 郝哲; 谢毓芬; 付博; 李英梅; 张锋
    • 摘要: 为筛选防治枣园绿盲蝽的高效杀虫剂,在冬枣主产区大荔县分别采用药膜法、喷雾法测定了8种药剂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绿盲蝽3龄若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杀作用,24 h后LC_(50)值的大小顺序为:50%氟啶虫胺腈WG<40%毒死蜱EC<10%高效氯氰菊酯EC<20%呋虫胺SC<30%噻虫嗪SC<5%阿维菌素EC<25%吡虫啉WP<2%苦参碱AS;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7 d,50%氟啶虫胺腈WG防效最好,为90.7%,30%噻虫嗪SC、20%呋虫胺SC、10%高效氯氰菊酯EC和40%毒死蜱EC防效均在80%以上,这5种杀虫剂可作为防治枣园绿盲蝽的优选药剂,其它药剂可轮换使用。
    • 谭海文; 熊俏; 管欢; 秦莉; 宾波; 褚钟祺
    • 摘要: 研究了5种生物药剂和2种化学药剂对苦瓜棒孢叶斑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化学药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对苦瓜棒孢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效,第3次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86.4%和88.2%,显著高于生物药剂的防效。2亿活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1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万孢子/g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3亿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具有一定的防效,第3次药后14 d防效均高于60%,其中2亿活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防效为73.2%,显著高于其他4种生物药剂。
    • 刘勇; 曾华兰; 叶鹏盛; 何炼; 华丽霞; 孙小芳; 蒋秋平; 何晓敏; 王明娟; 张敏
    • 摘要: 为有效防治附子病毒病、霜霉病、白绢病和根腐病,筛选出高效、低毒、无公害的防治药剂,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亿cfu/g)、异菌脲悬浮剂(500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 g/L)、22.5%啶氧菌酯悬浮剂、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和吡唑醚菌酯乳油(250 g/L)8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寡糖·链蛋白WP对病毒病的田间防效最优,为71.03%~72.98%;250 g/L吡唑醚菌酯EC对霜霉病的防效最好,为70.97%~73.89%;500 g/L异菌脲SC对白绢病的防效最理想,为61.07%~69.80%;25 g/L咯菌腈FSC对根腐病的防效最佳,为61.26%~66.18%。试验筛选出防治附子主要病害的4种有效药剂,可在四川省附子种植区推广应用。
    • 杨帆; 望勇; 骆海波; 周利琳; 王攀; 司升云
    • 摘要: 比较13种化学杀虫剂对湖北省武汉地区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杀卵活性和田间防效,为指导草地贪夜蛾应急化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用浸卵法测定室内杀卵活性,药后72 h用体视解剖镜检查卵的孵化情况及初孵幼虫存活情况;采用常规喷雾法在玉米喇叭口期进行全株喷雾,于施药前及施药后1、3、7 d分别调查存活幼虫数。结果表明,在田间用药剂量下,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和敌敌畏虽然对卵的孵化抑制率没有影响,但可以降低初孵幼虫的存活率,致死率达98.44%~100.00%。13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田间防效表现为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溴氰虫酰胺>敌敌畏、甲氧虫酰肼、虱螨脲、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药后3 d分别在99.24%~100%、93.98%~95.05%、71.69%~88.95%、44.04%~52.11%之间,其中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虫螨腈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虫螨腈推荐作为湖北省草地贪夜蛾应急化学防控的首选药剂,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和溴氰虫酰胺推荐作为轮换用药的备选药剂,不建议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进行田间防控。
    • 盛桂林; 张志春; 朱龙粉; 周丹; 沈迎春
    • 摘要: 为明确月季茎蜂在江苏省常州市内的发生规律,探索防控药剂的应用技术。结合本地区物侯规律调查月季茎蜂发生动态并用常规喷雾法开展田间试验,明确各药剂防治效果。调查结果显示,月季茎蜂在江苏常州1年发生1代,4月上中旬为雌虫产卵高峰,18~26°C温度条件下,晴天卵历期5~6d,阴天6~8d。1~3龄幼虫较为活跃,3龄幼虫后移动性逐渐变差。高龄幼虫一般在茎秆地下部分或较老茎秆内作茧越冬。田间筛选试验和农药登记试验表明,月季初见折梢时(一般4月中上旬)施用噻虫嗪67.5~90g/hm^(2)1次,防效超过80%且对月季植株安全。噻虫嗪可作为防治月季茎蜂的优选药剂。
    • 谭海文; 管欢; 熊俏; 阳颖; 潘玲华
    • 摘要: 为解决苦瓜连作障碍,选择嫁接和生物制剂6种处理方式进行试验,比较各处理方式的田间防效及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本地丝瓜为砧木嫁接苦瓜、复合微生物肥处理可以有效防控青枯病,相对防效均达到100%,其中嫁接处理是6种处理中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每667 m^(2)利润较CK增加8148.83元,其次为复合微生物肥处理,较CK增加7635.51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