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热变形行为

热变形行为

热变形行为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08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冶金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会议论文61篇、专利文献300321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艺、精密成形工程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2015年全国塑性工程青年学术会议暨第九届泛珠江三角塑性工程年会、第10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暨中国热处理技术路线图论坛等;热变形行为的相关文献由85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勇、张毅、田保红等。

热变形行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5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6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00321 占比:99.93%

总计:300527篇

热变形行为—发文趋势图

热变形行为

-研究学者

  • 刘勇
  • 张毅
  • 田保红
  • 王克鲁
  • LIU Yong
  • ZHANG Yi
  • 刘新宽
  • 张奎
  • 张柯
  • 李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芳; 崔力立; 肖菲
    • 摘要: 为了探究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热变形行为,本文采用湿混球磨结合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备了0.5wt.%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微观组织观察、成分和物相分析,用Gleeble 3800热模拟机对复合材料进行等温压缩试验,建立了材料的本构方程并分析其热变形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的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基体和增强相未发生明显的界面反应,在热变形过程中呈现稳态流变特征,其软化机制以动态回复为主。基于Arrhenius双曲正弦模型建立了该材料的本构方程,计算得到应力指数n=5.503765,表明材料的变形机制为位错攀移;热变激活能Q为130.43 kJ/mol,相比其他的碳基增强体(碳纳米管、碳纤维)更低,表明材料在热变形时克服变形抗力所需要的能量越低,则更易于复合材料的塑性成形加工。
    • 崔传勇; 白英伯; 张瑞; 周子荐; 周亦胄; 孙晓峰
    • 摘要: 采用铸态直接包套热挤压和开坯+挤压两种工艺制备了GH4068合金管材,通过热压缩模拟试验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两种制备工艺条件下合金管材的成形及使用性能。结果表明,GH4068合金在γ′相完全固溶温度以下加工时具有良好的热变形能力,铸态合金经高温退火后晶粒组织粗大,变形协调性较差,直接挤压时最佳变形温度较高(1130°C);铸锭经开坯后得到的细晶组织有助于提高变形能力,降低热挤压加工温度,开坯合金在1090°C、0.1~1s^(–1)应变速率下变形后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达到95%以上。开坯+挤压得到的管材晶粒尺寸约为6.8μm,细晶组织与晶界处初生γ′相有助于合金拉伸性能的提高,其750°C屈服强度达到1088MPa。开坯挤压管材细晶组织中的大量晶界的存在影响了合金的高温持久性能,其持久寿命低于晶粒粗大(约35μm)的铸态挤压管材。
    • 张兵; 刘鹏茹; 陈韩锋; 杨艳; 赵芬芬; 党晓晗; 王快社
    • 摘要: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的热压缩实验,研究了铸态GH2132合金在变形温度为1173~1423 K和应变速率为0.001~10 s^(−1)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和微观组织演化规律,分析该合金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热变形激活能Q值、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值、温度敏感指数s值的变化规律,基于动态材料模型(DMM)建立热加工图,结合微观组织确定出最佳热加工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应变速率的降低,流变应力减小,GH2132合金为应变速率和温度敏感型材料。提高变形温度、降低应变速率有利于获得均匀分布的等轴晶粒。结合热加工图和高温变形微观组织确定,铸态GH2132合金合理的热变形参数所对应的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区间分别为1295~1418 K和3.07~10 s^(−1)。
    • 陈兆琦; 徐丽娟; 曹守臻; 杨建凯; 郑云飞; 肖树龙; 田竟; 陈玉勇
    • 摘要: 通过热压缩实验研究Ti-3.5Al-5Mo-6V-3Cr-2Sn-0.5Fe-0.1B-0.1C锻态合金在750~900°C温度范围和0.001~1 s^(-1)应变速率范围内的热变形特征。应力-应变曲线表明,流变应力随着温度的提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降低。显微组织对热变形参数十分敏感,当应变速率保持在0.001 s^(-1)不变,温度达到790°C或者温度保持在910°C不变,应变速率不高于0.1s^(-1)时合金显微组织中出现动态再结晶晶粒。计算出加工硬化率θ,并发现动态再结晶倾向于在较高温度和较低应变速率条件下发生。得到合金的本构方程和加工硬化图,平均热激活能为242.78 k J/mol,而且只有少量失稳区在热加工图中出现,说明合金具有良好的热加工性能。当应变速率为0.1s^(-1)时,应力-应变曲线呈现一种异常的形状,连续出现两个应力峰值,这一现象可以归因于连续动态再结晶和再结晶晶粒的转动所造成的硬化现象与动态软化机制的混合作用。
    • 脱臣德; 罗登; 肖大恒; 张勇伟; 武会宾
    • 摘要: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EH460钢进行热压缩试验以分析该钢的热变形行为,变形温度为900°C~1150°C,变形速率为0.01~10 s−1。结果表明:从EH460钢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可知:其主要变形机制有加工硬化、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且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变形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通过构建本构方程计算出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预测值与试验值的相关系数为0.994,平均相对误差为4.498%,相关性较好;通过分析热加工图得出EH460钢适合热加工的参数区间主要为950°C~1080°C、0.1~10 s−1、1040°C~1080°C、0.01~0.1 s−1和1130°C~1150°C、0.01~0.1 s−1。
    • 程静; 王克鲁
    • 摘要: 论文利用Thermecmaster-Z热模拟机对Ti_(3)Al基合金进行变形温度为950~1100°C、应变速率为0.01~1 s^(-1)的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试验,分析了该合金在α_(2)+β两相区的高温变形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Ti_(3)Al基合金的流动应力随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小,得出该合金变形激活能为707.64 kJ/mol,构建了基于Zener-Hollomon参数的双曲正弦本构方程,该本构模型的相关系数R和平均相对误差E分别为0.9619和0.1354,表明其对高温变形行为的预测与Ti_(3)Al基合金实际的高温变形行为吻合良好,研究结果可为Ti_(3)Al基合金的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宋广胜; 牛嘉维; 宋鸿武; 张士宏; 邓思瀛
    • 摘要: 采用Gleeble-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Zirlo合金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研究其在变形温度550~700°C,应变速率0.01~10 s^(-1)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并在Arrhenius型双曲正弦函数方程基础上引入应变量,构建了基于应变补偿的Arrhenius本构模型,同时构建了基于位错密度演化加工硬化模型和基于唯象型的软化模型的分段唯象型本构模型。结果表明:Zirlo合金的流变应力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提高而升高,低应变速率下流变应力呈现更高的温度敏感性,流变应力曲线在不同变形条件下分别呈现加工硬化、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特征。经过误差分析可知,基于应变补偿的Arrhenius本构模型大部分预测值的误差均在15%以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分段唯象型本构模型相对平均绝对误差最大值不超过3%,具有97%以上的准确率,可以很好地预测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并且可初步判断曲线类型,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 刘坚; 霍庆辉; 汪宏斌; 陈卓
    • 摘要: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圆盘剪用YC1钢进行等温单向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其在变形温度970~1050°C、应变速率0.01~1 s-1下的热变形行为,构建了试验钢的本构方程,并绘制了热加工图。结果表明:YC1钢的流变应力在变形初期随真应变增加迅速增加,达到峰值后,真应力趋于稳定或略微下降。YC1钢的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减小及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采用6次多项式拟合构建的YC1钢的流变应力本构方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采用该方程计算得到流变应力的试验值和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1%,相关系数为0.966。根据YC1钢的热加工图,该钢合适的热加工区间为变形温度1030~1050°C、应变速率0.01~0.13 s-1。
    • 柳木桐; 钟平; 刘大博; 王克鲁; 张开铭; 鲁世强
    • 摘要: 采用Thermecmaster-Z热模拟试验机对10Cr13Co13Mo5Ni3W1VE(S280)超高强度不锈钢进行变形温度800~1150°C、应变速率0.001~10 s^(−1)、压下率70%条件下的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分析其热变形行为,并构建基于Murty失稳准则的加工图。结果表明:S280超高强度不锈钢的流变应力对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较为敏感,随应变速率增加和变形温度降低,流变应力显著升高。通过加工图分析和变形微观组织观察,S280超高强度不锈钢的失稳变形工艺窗口为800~1040°C、0.06~10 s^(−1),对应的塑性变形机制主要为局部流动;较佳的变形工艺窗口为1095~1150°C、0.001~0.04 s^(−1);最佳变形工艺参数在1125°C、0.001 s^(−1)附近,对应的塑性变形机制主要为动态再结晶。
    • 刘颖; 王晓溪; 董兴兵; 张素梅; 秦吉
    • 摘要: 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TA2纯钛进行变形温度为800°C~950°C、应变速率为0.001~1s^(-1),压下量为50%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试验。采用一种考虑应变的改进摩擦修正模型对原始试验数据进行摩擦修正,在对TA2纯钛高温流变曲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其高温变形行为,构建TA2纯钛热变形本构方程。结果表明,在低应变条件下TA2纯钛流变应力迅速增加,达到峰值应力后流变曲线趋于稳态变化;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加;可采用包含Z参数在内的双曲正弦形式的本构方程来描述TA2纯钛高温热变形行为,材料热变形激活能为480.944kJ/mol;流变应力的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之间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R为0.964,表明本文基于改进摩擦修正模型所建立的本构方程具有较高的精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