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粉末冶金法

粉末冶金法

粉末冶金法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9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篇、会议论文76篇、专利文献162533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材料导报、材料科学与工艺等; 相关会议63种,包括2015年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暨海峡两岸粉末冶金技术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耐磨材料大会、第十三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5中国铸造活动周等;粉末冶金法的相关文献由719位作者贡献,包括姚广春、罗洪杰、张晓明等。

粉末冶金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2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76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62533 占比:99.87%

总计:162751篇

粉末冶金法—发文趋势图

粉末冶金法

-研究学者

  • 姚广春
  • 罗洪杰
  • 张晓明
  • 魏莉
  • 李玲玲
  • 郭志强
  • 丁毅
  • 吕振林
  • 国秀花
  • 宋克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芳; 崔力立; 肖菲
    • 摘要: 为了探究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热变形行为,本文采用湿混球磨结合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备了0.5wt.%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微观组织观察、成分和物相分析,用Gleeble 3800热模拟机对复合材料进行等温压缩试验,建立了材料的本构方程并分析其热变形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的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基体和增强相未发生明显的界面反应,在热变形过程中呈现稳态流变特征,其软化机制以动态回复为主。基于Arrhenius双曲正弦模型建立了该材料的本构方程,计算得到应力指数n=5.503765,表明材料的变形机制为位错攀移;热变激活能Q为130.43 kJ/mol,相比其他的碳基增强体(碳纳米管、碳纤维)更低,表明材料在热变形时克服变形抗力所需要的能量越低,则更易于复合材料的塑性成形加工。
    • 邓名洋
    • 摘要: 从材料颗粒含量的设计、制备与热处理3个方面探讨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各种工艺设计及特点,以及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同时阐述了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该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 吴靓; 段震; 张汭; 杨格; 肖逸锋; 钱锦文; 张乾坤; 张明华
    • 摘要: 目的 研究稀土金属Y对Ni-Cr-Al多孔材料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探讨镍基多孔材料的应用原理.方法 以Ni,Cr,Al元素粉末为原材料,通过添加稀土金属Y,使用粉末冶金方法 制备多孔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温度时间段氧化后的氧化动力学曲线以及稀土金属Y在氧化过程的作用.结果 相比Ni-Cr-Al多孔材料,Ni-Cr-Al-Y组的氧化增重在前期(0~40 h)更高,在中期(40~220 h)基本持平,但后期却(220~400 h)低于Ni-Cr-Al组;2Y组的开孔隙率在1000°C下氧化400 h后减少率约为40.22%,其余组的下降幅度均在25%附近;Ni-Cr-Al-Y多孔材料的初始物相组织中出现了(Ni,Y)固溶体,β-NiAl物相衍射峰减小.结论 稀土金属Y的主要作用为前期降低贫Al相生成Al2O3的浓度,中期起"钉扎"作用,后期隔绝空气.
    • 夏朋昭; 许莹; 赵思坛; 蔡艳青
    • 摘要: 介绍了Ti-Mg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粉末冶金法、铸造法、热旋转锻造法、离子注入法和分离熔体沉积法(DMD)等,分析了这些制备方法制备复合材料的特点,总结了这些制备方法在最佳实验参数下所对应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重点介绍了粉末冶金法和铸造法制备Ti-Mg复合材料原理和优缺点,最后总结并展望了医用Ti-Mg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前景.
    • 王思佳; 成小乐; 邓文举; 彭耀; 侯梦楠
    • 摘要: 为了提高铝基复合材料的稳定力学性能,避免发生失效,课题组通过粉末冶金法和搅拌铸造法分别制备了6061Al合金和碳化硼(B4C)质量分数为10%的B4C/6061Al铝基复合材料,然后通过T6工艺对其进行热处理(535°C保温5 h后温水淬,165°C时效4.5 h).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2种材料的微观组织形态,并运用万能拉伸试验机测试其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6061Al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为204和210 MPa;而经过热处理的B4 C/6061Al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为221和246 MPa,相对于热处理前的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66%和62%,但热处理对2种材料的延伸率影响不明显.热处理后的复合材料断裂形态显示出6061 Al合金的延性断裂,基体与碳化硼颗粒之间存在界面脱粘以及颗粒产生的断裂现象.
    • 侯领; 沈维霞; 房超; 张壮飞; 张跃文; 王倩倩; 陈良超; 贾晓鹏
    • 摘要: 以纯铝为基体,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200μm镀钛金刚石为填充材料,利用高温高压粉末冶金法在压力3 GPa、温度700°C条件下烧结10 min得到热导率为529 W/(m·K)的高导热金刚石/铝复合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对镀钛金刚石的形貌和物性进行表征,并利用激光导热仪、扫描电镜和热膨胀仪对制备的金刚石/铝复合材料进行性能测试.研究发现,使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的镀钛金刚石镀层成分主要是单质钛,并伴有少量碳化钛生成.通过对比在相同制备条件下没有经过镀覆处理的金刚石发现,使用镀钛金刚石能够有效提高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同时,高温高压法能够制备全密度的金刚石/铝复合材料,有效提高铝基体与金刚石的界面结合,减少界面空隙,进而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相比真空热压、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气压熔渗等常规方式,高温高压粉末冶金制备方式具有样品制备周期短(数分钟)的特点.此项研究有助于拓宽高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式,同时能够扩大国内六面顶压机的产品种类,为其他金属基体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技术支持.
    • 姜越; 周广泰; 程思梦; 李秀明
    • 摘要: 为了研究Ti含量对高熵合金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CrFe-CoNiTix高熵合金.采用XRD、SEM、EDS、金相显微镜等测试技术,分析高熵合金显微组织,用硬度计测试了显微维氏硬度,并研究了CrFeCoNiTix高熵合金在3.5wt%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性能.结果表明:CrFeCoNiTix高熵合金主要为FCC相,随Ti元素添加量的增加,高熵合金的晶格畸变严重,枝晶间处的固溶相(B相、L相)逐渐增多;同时,随着Ti元素添加量的增加,高熵合金由单相组织转变为枝晶和枝晶间两相组织;合金的枝晶区域富含Fe、Co、Ni元素,枝晶间区域富含Ti元素,Cr元素较为均匀的分布在基体上.合金的维氏硬度值随Ti含量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当x=1.0时合金的硬度最高,为643.8 HV;CrFeCoNiTi0.6高熵合金具有最佳耐腐蚀性能.
    • 任峰岩; 许磊; 历长云; 米国发; 王有超
    • 摘要: 概述了粉末冶金法制备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常用基体和微米级、纳米级增强体。重点阐述了粉末冶金法制备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工艺,包括增强体预处理工艺、混合粉体成形工艺及烧结工艺。总结了粉末冶金制备工艺对复合材料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包括增强体–基体界面结合情况的研究和颗粒增强体强化机制的探究。最后,对粉末冶金法制备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改进措施。
    • 庞秋; 胡志力; 谷万里; 吉国强; 孙东立
    • 摘要: 为增加碳纳米管(CNTs)在铝基体中的分散性,利用机械球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碳纳米管/铝(CNTs/Al)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万能试验机和万能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了CNTs质量分数对CNTs/Al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经超声波预先分散后分散性增加;当CNTs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中CNTs与Al粉之间表现出较好的相容性;随着CNTs含量进一步增加,CNTs团聚现象严重;热压烧结温度600°C时,随着CNTs添加量的增加,铝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呈现出明显的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同时,CNTs/Al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随CNTs含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加;CNTs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最大值为116 MPa,抗拉强度最大值为245 MPa,与纯Al基体相比,分别提高了78%和1.9倍.2.0%CNTs/Al复合材料可获得较好的摩擦磨损性能,其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呈现平缓趋势,复合材料的磨痕最浅.%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dispersion of carbon nanotubes (CNTs) in aluminum matrix,CNTs/Al composites wer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ball-milling and the vacuum sintering. The effects of CNTs contents on the microstructure,mechanical properties,and friction-wear performance of CNTs/Al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electronic universal testing and friction,and wear testing machin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persion of CNTs increased after ultrasonic dispersion. When the content of CNTs was 2wt. %,the CNTs and Al matrix composites showed better compatibility. However,with further increase of CNTs contents,the phenomenon of CNTs reunion was intense. When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was 600 °C,the tensile and yield strengths of CNTs/Al composites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NTs contents. Simultaneously,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wear rate of CNTs/Al composites first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NTs contents. When the content of CNTs was 2.0 wt. %,the tensile and yield strengths of CNTs/Al composites reached the maximum of 245 MPa and 116 MPa,which was improved by 1.9 times and 78% compared with pure Al matrix,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the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the 2wt. % CNTs/Al composites were better.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wear rate curves of the 2wt. % CNTs/Al composite had a better wear performance and showed a steady state. The grinding marks of the 2wt. % CNTs/Al composite became smoother.
    • 王海涛; 王连峥; 王子相
    • 摘要: 为了探究触点配对方式对汽车继电器电接触性能的影响,选取AgMeO型触头材料进行实验,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AgSnO2,AgCuO和AgZnO 3种触头材料,并测量其物理性能,采用JF04C电接触触点材料测试系统,按5种不同触点配对方式进行电接触实验,并对实验前后的阴阳极触点进行称量,实验结果表明:触点配对方式对接触电阻,材料转移和损耗影响较大,对燃弧能量的影响较小,通过对触点进行不对称配对可以明显降低接触电阻和材料转移和损耗,明显改善汽车继电器的接触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