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Cockett综合征

Cockett综合征

Cockett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9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98889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3年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第四届微创血管外科国际研讨会、第三届全国血管外科和组织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下肢血管疾病论坛等;Cockett综合征的相关文献由31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晓强、段鹏飞、宋燕等。

Cockett综合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8889 占比:99.91%

总计:98983篇

Cockett综合征—发文趋势图

Cockett综合征

-研究学者

  • 李晓强
  • 段鹏飞
  • 宋燕
  • 周为民
  • 孟庆友
  • 戎建杰
  • 杜丽苹
  • 梁德安
  • 温志国
  • 王孝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靳振伟
    • 摘要: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Cockett综合征合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6例Cockett综合征伴左LEDVT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43例,对照组采用外周系统溶栓治疗,观察组则实施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下肢静脉功能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不良反应、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PTS)以及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72%),且差异显著(P0.05),但观察组的PT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在治疗后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对Cockett综合征伴左LEDVT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静脉功能,降低其PTS的发生风险,对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 林圣美; 程章波; 张玮; 殷磊; 苏家威; 马明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T1 SPACE技术诊断Cockett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患有慢性下肢静脉疾病且临床考虑Cockett综合征的患者96例,在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前2 d内行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检查。在T1 SPACE序列上测量患侧髂总静脉受压狭窄处前后径和健侧髂总静脉远端分叉处前后径,并计算出狭窄率,观察盆腔内侧支血管显影情况。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最大约登指数下对应的狭窄率,采用ROC曲线评估最大约登指数下单独运用髂总静脉狭窄率及狭窄率联合侧支血管对Cockett综合征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T1 SPACE图像上髂总静脉平均狭窄率为(47.77±21.16)%。以狭窄率作为诊断Cockett综合征的标准,ROC曲线下面积为0.738,取最大约登指数对应狭窄率43.85%作为诊断截点,敏感性为63.90%,特异性为83.30%,诊断符合率为68.75%;以髂静脉狭窄率≥43.85%联合侧支血管显像作为诊断标准,ROC曲线下面积为0.867,敏感性为90.10%,特异性为83.30%,诊断符合率87.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1 SPACE技术检查中,髂静脉受压狭窄率对Cockett综合征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狭窄率联合侧支血管能进一步提高磁共振对Cockett综合征的诊断效能,T1 SPACE技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吴鸿飞; 肖占祥; 曾昭凡; 戚悠飞
    • 摘要: 目的探讨髂静脉支架应用于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的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86例Cockett综合征合并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导管接触性溶栓是否接受髂静脉支架植入而分为支架组(213例)和对照组(173例),比较并发症、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发生率和生活质量CIVID-2评分。结果支架组术后12个月的累积一期通畅率为76.5%,一期辅助通畅率为79.1%,二期通畅率为84.7%,术后12个月瓣膜反流(P=0.013)和下肢DVT复发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37)。支架组的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的PT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2个月:P=0.026;24个月:P=0.014),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12个月:P=0.033;24个月:P=0.006)。结论髂静脉支架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DVT安全性高,瓣膜反流发生率低,支架通畅率高等优点,且能降低中期的PTS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 郑夏; 刘展; 刘晓鹏; 甄雅南; 林凡; 叶志东; 刘鹏
    • 摘要: Cockett综合征又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可引起左下肢静脉回流障碍、静脉压力升高,表现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也可出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1]。股青肿是下肢DVT的特殊类型,严重影响下肢静脉回流,甚至引起微循环障碍及下肢动脉灌注障碍,可能造成静脉性坏疽[2]。本文报道1例杂交手术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股青肿病例,旨在为Cockett综合征合并股青肿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
    • 王沆; 严骏; 雷云宏; 林君垚; 林隆辉; 黄烽
    • 摘要: 目的:对比不同抗凝时长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Cockett综合征支架植入术后的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诊治的1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Cockett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根据术后抗凝时间分为常规抗凝组(对照组,n=75,抗凝时间6个月)和延长抗凝组(观察组,n=75,抗凝时间>6个月),对比两组支架畅通率、血栓清除率、Villalta评分和肢体周径差,以及凝血功能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6、12个月支架畅通率和血栓清除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两组小腿周径差和大腿周径差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治疗后6、12个月,两组症状、体征和Villalta总评分、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均延长,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Cockett综合征支架植入患者术后抗凝时间,可减轻临床症状,对支架畅通度、血栓清除效果和肢体周径差无明显改善,且未增加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 利峰; 杨孔武; 穆茂媛; 石荣书
    •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综合治疗Cockett综合征伴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Cockett综合征伴左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导管接触溶栓(CDT)、手动抽吸血栓清除(MAT)、球囊扩张术,部分患者接受支架植入.观察记录术中失血量、血栓清除率、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肢周径差及髂静脉远期通畅率.结果 7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滤器并回收.单纯球囊扩张重建髂静脉48例,球囊扩张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22例.所有患者血栓清除均获临床成功(血栓清除达Ⅱ级以上).术中平均失血量(165.2±9.5)mL,平均住院时间(8.4±1.4)d.术后出现血尿1例,穿刺处血肿3例,无症状性肺栓塞和死亡患者.术后患肢周径差与术前相比显著减小[(4.21±2.45)cm对(8.11±2.02)cm,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3(6~36)个月,单纯球囊扩张组、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组分别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8例(16.7%)、1例(4.5%)(P=0.153),闭塞/狭窄3例(6.3%)、1例(4.5%)(P=0.62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死亡患者.结论 介入综合治疗Cockett综合征伴急性左下肢DVT患者微创安全,疗效满意,可推广应用.
    • 郑世宾; 郭衍; 秦金保; 吴超; 李维敏; 张宏中; 沈建东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联合治疗方法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Cockett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左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Cockett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A组(n=60)单纯行大隐静脉(GSV)高位结扎+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硬化剂治疗,B组(n=60)行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后再行GSV高扎+EVLT+硬化剂治疗.结果 A、B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A组19例(31.7%)有不同程度患肢肿胀,7例(11.7%)色素沉着,4例(6.7%)足踝区溃疡形成,2例(3.3%)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B组有2例(3.3%)患肢轻度肿胀,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 GSV高位结扎+EVLT+硬化剂注射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Cockett综合征效果确切,微创安全.
    • 吾布力卡斯木·吾拉木; 王浴锋; 陈秋梨; 李海磊; 崔东哲; 陈燿志; 郑永强
    • 摘要: 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IVC)在无症状人群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无血管疾病而行全腹增强CT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于不同水平面测量髂静脉前后径,并根据公式计算出髂静脉受压程度。以受压程度50%为界分狭窄组与非狭窄组,分析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和凝血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共有692例患者纳入该研究,男性351例(50.7%),年龄(38.76±10.90)岁(范围:18~71岁),BMI(22.79±3.72)kg/m^(2)。IVC总体受压百分比中位数为43(19,65)%,不同受压程度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5%者74例(10.7%),≥25%且<50%者368例(53.2%),≥50%且<75%者196例(28.3%),≥75%者54例(7.8%)。狭窄组与非狭窄组相比,性别、年龄、BMI、凝血酶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髂静脉受压程度≥50%者在无症状人群中较为多见。男性、高龄、肥胖可能与髂静脉受压的发生相关。
    • 黄天安; 赵佳; 金泳海; 丁文彬; 樊宝瑞; 印于; 俞靖凡
    • 摘要: 目的 总结一站式介入治疗在处理Cockett综合征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8年12月采用一站式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入选标准:(1)临床症状发生时间不超过7 d.(2)造影明确为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髂股静脉血栓.所有患者均尝试一站式介入治疗,方案为:球囊扩张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同期滤器回收,同期髂静脉支架置入.无溶栓禁忌患者,术后常规尿激酶溶栓24 h后造影复查.结果 62例患者,平均病程(3.52±2.33)d,(6 h~7 d);50例成功完成一站式介入治疗,占80.64%(50/62);另12例至少行二次介入治疗.不同就诊途径之间,一站式介入治疗成功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住院对比门急诊病例;(93.3%,28/30)比(68.8%,22/32),P=0.023].所有患者围手术期间,无肺栓塞、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一站式介入治疗在处理Cockett综合征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尤其针对发病时间不超过7 d的已住院患者,但受静脉血栓实际形成时间的影响.
    • 许振新; 代远斌
    • 摘要: 目的 观察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接受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安全性,并探索其综合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9年7月~2020年3月收治的39例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接受腔内治疗前后下肢周径变化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栓清除情况,随访支架通畅率、静脉通畅率、PTS发生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16个月,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下肢肿胀、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溶栓期间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治疗前后患肢与健肢周径差比较:膝上15 cm术后为(1.17±0.77)cm,小于术前的(8.15±3.3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下10cm术后为(1.59±1.85)cm,小于术前的(6.45±2.4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9个月支架内总体通畅率均为100.00%,下肢静脉通畅率分别为(81.31±16.09)%、(80.21+17.06)%,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5.13%、17.95%;术后9个月评估临床疗效,治愈20.51%,好转79.49%.结论 腔内综合治疗安全性可靠,术后短中期静脉通畅率、支架通畅率高,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PTS发生率,整体疗效显著,推荐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