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通畅率

通畅率

通畅率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2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3020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透析与人工器官、中国血液净化、临床肾脏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0CIC中国介入治疗论坛(原中国管腔内支架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医科大学—美国DOTTER介入研究所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峰会、辽宁省第二届学术年会暨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全国组织移植与再植再造研讨会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华东地区手外科学术年会等;通畅率的相关文献由660位作者贡献,包括傅麒宁、刘杨东、胡良柱等。

通畅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3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3020 占比:99.74%

总计:83240篇

通畅率—发文趋势图

通畅率

-研究学者

  • 傅麒宁
  • 刘杨东
  • 胡良柱
  • 赵霞
  • 乔勇
  • 叶智明
  • 张丽红
  • 王玉柱
  • 肖光辉
  • 詹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双双; 周建芳; 胡婷
    • 摘要: 目的观察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随访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和通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通过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的4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专科护士主导的随访管理模式的3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及12、18、24个月的内瘘通畅率。结果观察组血栓发生率、内瘘失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2、18、24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及18、24个月的辅助初级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护士主导的随访管理模式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及提高内瘘通畅率
    • 朱家义
    • 摘要: 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是血液透析中首选的血管通路,其优点为透析效果好,它通畅率高,并发症少[1],感染发生率低,无异物排斥反应[2],且手术难度不大。一般选用非惯用手前臂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3],因该血管较为表浅,靠近身体外侧,利于护理穿刺,内瘘易于成熟。由于该手术要求高,成功的关键除与患者自身状况有关外,对医生术中操作、术后护理也密不可分。笔者从2020年来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有4例失败,现将失败原因作一分析。报道如下。
    • 朱锋; 阿力木江·沙吾提
    •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基于对切开取栓联合球囊扩张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行切开取栓联合球囊扩张的18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随访,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术后通畅率。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1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技术成功100%,随访率100%。术后6月、9月、12月通畅率为77.8%;术后18月通畅率为66.7%;术后24月通畅率为61.1%。结论 切开取栓联合球囊扩张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但此结论仍需循证研究进一步证实。
    • 汪涛; 范隆华; 刘坚军; 李旭; 陶悦; 王晓俊; 黎力梦; 董智慧
    • 摘要: 目的探索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患者中静脉支架的中期通畅率及高危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对2015年8月至2019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就诊的124例PTS患者随访2年,所有患者均接受髂股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术后根据指南行规范抗凝治疗。最终纳入102例PTS患者,统计术后支架通畅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支架通畅率的高危因素。结果植入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可临床缓解率93.1%。随访2年静脉支架通畅率为85.3%。肥胖(OR=1.999,95%CI:1.145~3.489)、未规范抗血小板治疗(OR=0.050,95%CI:0.003~0.932)、长段支架(OR=41.033,95%CI:1.346~1250.940)和未予弹力袜支持治疗(OR=0.018,95%CI:0.001~0.622)是影响PTS患者术后支架通畅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静脉支架植入是治疗下肢PTS的有效治疗措施,术中采用短支架、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弹力袜支持以及肥胖患者术后2年内减肥,可增加支架中期通畅率
    • 李强; 路平; 陈士新; 汤祥瑞; 吴光航
    • 摘要: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肝静脉闭塞伴代偿性肝短静脉布加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月汉中三二〇一医院32例接受腔内治疗的肝静脉梗阻伴肝短静脉代偿性扩张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肝短静脉情况,随访术后肝短静脉和下腔静脉的通畅情况。结果围术期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术后出现穿刺点血肿。肝短静脉压力由术前(30.0±10.0)cmH_(2)O降至术后(18.6±5.7)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17,P<0.001);其中,肝短静脉通畅患者的肝短静脉压力由术前(26.9±8.0)cmH_(2)O降至术后(17.8±4.5)cmH_(2)O(t=6.506,P<0.001),肝短静脉梗阻患者肝短静脉压力由术前(39.3±9.9)cmH_(2)O降至术后(21.1±8.1)cmH_(2)O(t=5.932,P=0.001)。患者随访12~38个月,平均(25.2±5.8)个月,术后1年、2年和3年的一期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3.8%、85.8%和78.0%,二期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6.9%、92.7%和92.7%。结论对于肝静脉广泛性闭塞伴代偿性肝短静脉布加综合征患者,腔内治疗维持肝短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通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帆; 佟铸; 郭连瑞; 武森森; 李常洲; 王辉; 张含宇; 胡乐凡; 谷涌泉
    • 摘要: 目的分析主髂动脉闭塞症(aortoiliac occlusive disease,AIOD)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7~2021年外科治疗的361例AIO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357例患者取得技术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8.89%。337例患者(93.35%)症状得到改善。围术期11例患者(3.05%)出现并发症,2例患者(0.55%)死亡。患者平均随访(22.74±16.18)个月,术后6、12和36个月的总体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8.87%、97.58%和83.18%,术后12个月和36个月免于靶血管重建率分别为99.01%和91.67%。结论外科治疗AIOD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低,短中期通畅率满意;所有类型的AIOD患者均可尝试首选使用腔内治疗。
    • 陈立洲; 姚立正; 李文会; 朱军; 万豪光
    • 摘要: 目的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VF)阻塞介入治疗疗效和术后通畅率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78例AVF阻塞患者,经引流静脉行血管成形术。观察技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术后随访AVF通畅情况,对AVF通畅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100.0%。单纯球囊扩张术64例(82.1%),球囊扩张联合置管溶栓术14例(17.9%)。未出现严重的手术相关并发症,2例(2.6%)扩张吻合口狭窄时出现血管破裂,未导致严重后果;4例(5.1%)出现穿刺点出血,经重新加压包扎后缓解。术后随访1~4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随访期间共有38例阻塞复发,其中20例再次接受介入治疗。患者6个月、1年、2年和3年一期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2.2%、81.3%、43.6%和33.1%,二期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7.4%、91.9%、52.5%和43.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组、无糖尿病组和单发狭窄组介入治疗术后AVF通畅率分别高于年龄>60岁组、糖尿病组和多发狭窄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是介入治疗术后AVF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VF阻塞行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糖尿病是AVF阻塞介入治疗术后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和平; 刘佳丽; 唐金城; 谢荣; 杨琨; 冯江超
    • 摘要: 目的分析法舒地尔对尿毒症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患者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内瘘通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治疗的95例尿毒症,根据术后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应用法舒地尔、阿司匹林治疗7 d。比较2组内瘘成熟率,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血流量、壁厚、内径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透析血流量、内瘘成熟后初次透析时间、内瘘通畅率。结果研究组内瘘成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PT、FIB、APTT较前缩短或降低,且研究组上述指标高于或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管血流量、壁厚、内径及NO、ET-1水平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血管血流量、壁厚、内径及NO水平更高,ET-1水平更低(P<0.05,P<0.01)。研究组透析血流量、初次透析时间及内瘘通畅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尿毒症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患者予法舒地尔干预,可有效促进内瘘成熟,且在不明显影响凝血功能基础上,对血管内皮起调节作用,提高内瘘通畅率
    • 唐吉海; 陈丽; 李芳; 吕亚茜; 万廷; 米翼; 周万洪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术式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后肿胀手综合征发生情况,了解不同手术方式对肿胀手发生率有无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慢性肾衰竭(5期)行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80例,根据不同手术吻合方式分为A组(端-侧吻合)和B组(侧-侧吻合),每组40例。观察2组患者术后瘘口直径大小、透析时血流量、肿胀手综合征发生率、内瘘术后1年通畅率等。结果2组患者术后瘘口直径大小、血流量、内瘘术后1年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肿胀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侧吻合较端-侧吻合更易发生肿胀手综合征。
    • 李超(综述); 胡鸿(审校)
    • 摘要: 慢性肾脏病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不可避免地需要行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所以,透析用血管通路被称为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但随着病情进展,血透通路可能出现狭窄、血栓、假性动脉瘤、中心静脉闭塞性病变等多种并发症。随着透析通路研究的深入,各种新技术及材料用于血透通路领域,其中覆膜支架具有支架及膜性材料的双重特性而显示出巨大优势。因此,该文将对覆膜支架在血液透析血透通路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