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潮流能

潮流能

潮流能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4537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6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4167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海洋开发与管理、海洋通报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第四届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年会暨论坛、第五届全国海洋能学术讨论会、第三届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年会暨论坛等;潮流能的相关文献由9935位作者贡献,包括卫志农、孙国强、张亮等。

潮流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6 占比:6.96%

会议论文>

论文:54 占比:1.19%

专利文献>

论文:4167 占比:91.84%

总计:4537篇

潮流能—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唐成虹; 余良辉; 孙树敏; 于芃; 赵紫璇; 秦川
    • 摘要: 为了充分利用波浪、潮流等海洋可再生能源,针对海洋能资源丰富的海岛电网,文中提出了以消纳率最优为目标的海洋能发电资源优化配置方法。首先,采用高斯混合模型(GMM)描述海洋能发电的随机波动性,并生成出力场景;其次,以海洋能消纳率最优为目标构建了海岛电网的海洋能发电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然后,对渗透率、消纳率及源荷匹配度3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获得最优配置方案;最后,基于实际海岛负荷、波浪和潮流数据构建了海洋能发电资源优化配置算例,并重点分析了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渗透率约束的取值范围。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渗透率约束下,源荷匹配度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最优渗透率约束取值范围内,GMM出力场景与实测数据场景的优化配置结果相差不大且趋势一致,验证了GMM生成海洋能出力场景的有效性。
    • 朱善强; 李广年; 李振琦; 郭海鹏
    • 摘要: 文章以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方法对水轮机的尾流特性进行分析。通过网格无关性验证与已发表文献的比对,验证了CFD方法的精度。通过不同叶尖速比下的水轮机性能曲线,进一步分析了水轮机的尾流场速度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尾流场中轴向、径向和切向速度的分布特点,研究了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尾流的微观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尾流横向影响范围在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1D范围内;在近尾流处,尾流速度具有周期性,轴向速度随着尾流下移而逐渐减小;在尾流旋转过程中,径向速度向外扩散并逐渐衰减,切向速度分量沿轴向逐渐衰减。
    • 吴亚楠; 武贺; 吴国伟; 王红星
    • 摘要: 为解决多参数、多约束条件的潮流能涡轮机阵列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离散量子粒子群(quantum discrete particle swarm,QDPS)算法。该算法将计算区域离散化,每个粒子代表一种涡轮机阵列布局,并以发电量为目标函数,利用更新公式进行迭代优化。基于舟山普陀山岛—葫芦岛水道涨急和落急时刻的流场数据进行算法验证,分析了涡轮机阵列优化效果。结果表明:离散量子粒子群算法能够实现自主智能优化,优化速度快,与传统交错布局相比,涨急时刻涡轮机阵列总发电量提高了28.9%,落急时刻涡轮机阵列总发电量提高了41.8%,阵列优化布局结果与潮流能功率密度分布是一致的。离散量子粒子群算法可为潮流能发电场涡轮机阵列布局优化研究提供科学工具。
    • 朱仰顺; 刘臻; 曲恒良
    • 摘要: 全被动式振荡水翼是振荡水翼式潮流能装置的主要型式之一。对全被动式振荡水翼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构建了二维数值模型,研究了雷诺数及升沉刚度对全被动式振荡水翼水动力性能的影响。通过流场结构及水动力性能分析研究了典型参量对全被动式振荡水翼获能性能的影响机理,确定了维持其良好水动力性能的参数范围。研究发现,水翼的水动力性能对雷诺数及升沉刚度的变化较为敏感。雷诺数增大,水翼所需升沉刚度随之增加,且水翼可以在更大的参数范围下获得较优的水动力性能。另外,水翼可以在没有升沉刚度的情况下实现周期性运动,其获能甚至优于一些有升沉刚度的情况。最优工况下,平均功率系数和能量转换效率分别为1.07和27.48%。
    • 宋科; 杨邦成
    • 摘要: 为了探究潮流能无轴轮缘导管涡轮机在波流相互作用下的非定常性能,文章依据斋堂岛海域的潮流条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顺流和偏流对其水动力特性与尾流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顺流条件下,随着叶尖速比(TSR)的增大,无轴轮缘导管涡轮机的功率系数(CP)和推力系数(CT)的波动幅度也逐渐增大;在偏流条件下,随着偏流角的增大,无轴轮缘导管涡轮机的平均CP和CT逐渐降低,而偏流也将导致CP和CT在一个波流周期内出现额外的波动,且额外波动的振幅随偏流角的增大而增大;受TSR和偏流角的影响,无轴轮缘导管涡轮机的尾流在向下游传播的过程中将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形态,一部分来流将通过轴心处的开放缺口泄流而出形成射流涡,而随着TSR和偏流角的增大,该射流涡的范围将有所减小。
    • 张洁; 纪棋严; 左军成; 彭腾腾; 苏毓; 孙永钊
    • 摘要: 利用海洋模式FVCOM(Finite Volume,primitive equation Community Ocean Model)建立了一个高分辨率的舟山附近海域潮汐潮流模型,通过与历史实测资料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模拟结果的可靠性,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舟山附近海域潮汐潮流运动状况。基于模型的模拟结果,估算与分析了舟山西堠门水道的潮流能资源,结果表明,西堠门水道的潮流以往复流为主,年平均流速和年最大流速分别超过1.2 m/s和2.6 m/s,年平均能流密度和年最大能流密度分别超过1.2 kW/m^(2)和6.5 kW/m^(2);西堠门水道的平均流速和平均能流密度存在3处峰值区,其值大小由西北向东南递增;西堠门水道流速和能流密度的季节分布特征相似,1月(冬季)的流速和能流密度最大,4月(春季)和10月(秋季)次之,7月(夏季)最小。结合潮流能发电站选址原则,本文认为册子岛西北岬角处海域可选为西堠门水道潮流能发电站的最佳场址,其总平均功率和有效功率分别为30.0 MW和4.5 MW,与当前已经运行的潮流能发电站相比较,该选址区域的发电能力较为可观,具有极大开发潜力。
    • 方志辉; 林珊; 赵仕波
    • 摘要: 合理开发利用潮流能有利于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不足问题。介绍了潮流能发电系统基本原理及结构组成,通过对5种常用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策略分析比较,设计变步长的扰动控制算法,省去复杂的潮流能发电系统数学模型的推导过程。提出以秀山灌门水道为对象的潮流能发电系统,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依据设计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所设计的控制策略有效性,确保潮流能发电系统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行。
    • 刘燕; 陈淑玲; 韩长志; 仲亚
    • 摘要: 为探索仿生叶片对潮流能水轮机性能的影响,本文利用STAR-CCM+软件对具有仿生叶片的潮流能水轮机进行数值模拟,与传统水轮机的压力和流场特征进行对比,以探讨仿生水轮机和传统水轮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水动力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仿生水轮机主要作用在低尖速比范围内而叶片失速的情况下,在高尖速比区,仿生水轮机的性能提升不太显著。此外,前缘结节可以产生较大的转矩,仿生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启动流速也较低。
    • 宋科; 杨邦成; 段维华
    • 摘要: 部署在开阔水域的潮流能水平轴水轮机经常不可避免处于偏流中并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研究其在偏流条件下的熵产及水力特点,通过求解雷诺平均(RANS)方程并结合熵产理论对一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偏流角的增大,涡轮机的输出功率及推力逐渐减小,最高点所对应的尖速比(TSR)逐渐向低位移动,同时输出功率及推力的波动幅度变大。在相同的偏流角下,熵产随TSR的增大而增大。在不同的偏流角下,熵产在较低的TSR下随偏流角的增大而减小,而在较高的TSR下随偏流角的增大而增大。增加偏流角同样也会导致熵产波动幅度的变大。此外,流场分析表明偏流角决定了下游尾迹的偏转方向并显著改变了尾迹形状。大部分的熵产出现在水轮机的叶尖和轮毂后方,这是因为此处形成了较大范围的流动分离和涡流,这也是导致水轮机出现高熵产的主要诱因。研究结果揭示了水平轴水轮机在偏流条件下的熵产和水力特点并准确定位了熵产集中区域,为水平轴水轮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 张鑫; 李国富
    • 摘要: 由于水流在双向导流装置的中间段管道内流动时流速分布不均匀,导致水平轴水轮机发电效率受到影响。通过研究导流装置内部水轮机的叶片半径和安装位置,提高双向导流装置内部水轮机在双向水流中的发电效率。首先通过Fluent获取导流装置中心垂直截面的流速分布曲线,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建立流速分布数学模型,计算得到最优的叶片半径。再通过研究竖直方向上流速分布变化规律,得到最优的叶片安装位置。最后通过拖拽实验,获得双向水流下的周期发电功率。研究结果表明,当叶片半径位于流速分布的直线范围内时,水轮机叶片旋转面的流速较大,随着叶片安装位置下降,水轮机的叶片旋转面的流速明显增加。在水流流速为1 m/s时,调整水轮机叶片半径和安装位置后水轮机的发电功率较之前提高72%,较裸叶片的发电功率提高150%。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