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活性测定

活性测定

活性测定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851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化学工业、生物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6篇、会议论文178篇、专利文献183795篇;相关期刊351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150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三届血液制品学术交流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等;活性测定的相关文献由2920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林川、D·D·霍奇斯、J·王等。

活性测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6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178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83795 占比:99.63%

总计:184479篇

活性测定—发文趋势图

活性测定

-研究学者

  • 赵林川
  • D·D·霍奇斯
  • J·王
  • 袁勤生
  • E·费尔南德斯-萨拉斯
  • 曹佳强
  • 李莉
  • 胡彦勇
  • 蔡晓霞
  • 赵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珏; 吴娜; 张育敏; 翟丽娟; 胡丽丽
    • 摘要: 目的:蒙古黄芪病程相关蛋白(Astragalus membranaceus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10,AmPR-10)具有核酸酶活性,对黄芪生长发育的抗病过程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野生型AmPR-10的活性,设计了相应突变体,并分析其表达量和活性较野生型的变化。方法:通过理性分析发现野生型AmPR-10的Ser(84)、Gly(140)、Glu(141)突变后会影响目标蛋白的空间结构、降低底物单核苷酸的对接自由能,据此设计合成了两个突变体M1:S84D+G140V、M2:S84D+G140V+E141M,并对野生型AmPR-10与M1、M2分别进行外源低温诱导表达,同时测定了他们的核酸酶活性和抗菌抑菌作用。结果:突变体M1、M2经诱导后表达量和核酸酶活性皆高于野生型,其中M1、M2核酸酶活性分别为野生型的1.46倍及1.45倍;突变体M1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抑菌作用,抑菌环大小约为5 mm。结论:AmPR-10突变体的活性较野生型有所提高,这一结果有利于深入探讨AmPR-10的相关活性机制,为抗病黄芪的育种奠定理论依据。
    • 蔺珂; 梁巧兰; 魏列新; 姜玉玲; 孟秀鹏; 岳阳; 陈应娥; 梁旭东
    • 摘要: 为了筛选高效低毒且对兰州百合3种病害具有较高防效的矿物源农药,本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黄瓜子叶法及喷雾、灌根法分别测定了5种矿物源农药对引起兰州百合病害病原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的抑菌作用、活性、离体防效和室内盆栽防效,明确了其防病持效期及对百合的安全性。结果表明,86.2%氧化亚铜WP对灰葡萄孢、交链格孢、裂褶菌的抑菌作用均最好,EC_(50)分别为286.52、203.17、39.42μg/mL,29%石硫合剂AS对灰葡萄孢、交链格孢的抑菌作用较好,EC_(50)分别为683.56、320.20μg/mL,46%氢氧化铜WG对裂褶菌的EC_(50)为89.60μg/mL;离体防效测定表明,86.2%氧化亚铜WP和29%石硫合剂AS对百合灰霉病、叶斑病防效均较好,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防效分别在78%和70%以上,86.2%氧化亚铜WP和46%氢氧化铜WG对百合鳞茎腐烂病防效较好,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防效分别在83%和76%以上;室内盆栽防效测定表明,86.2%氧化亚铜WP对兰州百合3种病害的防效最好,均在61%以上,但防效均低于各自对照化学药剂;86.2%氧化亚铜WP对百合灰霉病、29%石硫合剂AS对百合叶斑病、46%氢氧化铜WG对百合鳞茎腐烂病的防病效果均在第7天时最高,分别为71.75%、73.96%、75.00%,持效期为7 d,且对兰州百合安全。研究结果为利用矿物源农药有效防治兰州百合灰霉病、叶斑病和鳞茎腐烂病提供依据。
    • 刘耀东; 安佳; 陈梦; 李甜; 杨光; 侯晓月; 房耀维; 刘姝
    • 摘要: 几丁质脱乙酰酶参与真菌多种代谢过程而成为抗真菌药物靶标,但是鲜有其抑制剂的报道。本研究从从蒲公英、金银花、黄连等6种中药的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筛选几丁质脱乙酰酶抑制剂,并对其稳定性和抗真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连醇提取物对酶活的抑制率最高,达(61.5±1.51)%。黄连醇提取物在0~70°C,孵育24h,其相对抑制率均高于90.5%。在pH2.0~10.0孵育48h,其相对抑制率均超过92.5%。黄连醇提取物对常见植物致病真菌和食品腐败真菌构巢曲霉、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灰葡萄孢菌、米曲霉、禾谷镰刀菌、酿酒酵母菌有抑制作用,其中,0.5mg/mL对构巢曲霉产生抑菌圈直径最高,达到18.87±0.75mm。在室温放置30d,抑制活性下降6.2%。本研究为天然来源的几丁质脱乙酰酶抑制剂筛选及其开发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 李宏伟; 张扬; 郑斐; 贾云鹤; 周飞; 倪珏萍
    • 摘要: 针对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药筛选需求,建立科学的试验评价方法。以小麦赤霉病为靶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叶片法、盆栽法和田间小区试验5种方法,比较和评价了丙硫菌唑、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多菌灵5种不同结构类型的药剂的室内活性与田间防效。结果为5种试验方法下,同一杀菌剂表现出的活性有所不同。综合而言,5种杀菌剂中,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的活性最高,其次为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和多菌灵。通过比较5种试验方法在试验周期、用药量、反映的活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建议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用于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叶片法、盆栽法用于活性化合物的验证,田间小区试验用于高活性化合物的评价。
    • 于德涵; 黎莉; 杨景淇; 曲男; 徐喆; 孙悦
    • 摘要: 为优化低共熔溶剂提取的玉米芯总黄酮的纯化工艺和测定纯化黄酮的活性,本文首先对几种不同特性的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并优化了吸附纯化工艺,然后以对羟基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的清除性能为指标,评价玉米芯黄酮的抗氧化性;又通过体外抑制细菌生长实验来测定黄酮的抑菌性;最后通过体外抑制α-淀粉酶活性实验测定其降糖活性。结果表明,XAD-2树脂和D101树脂在纯化玉米芯黄酮时效果相当,浓度1 mg·mL^(-1)、pH 4.0的待吸附液以15 mL·h^(-1)的速度上样吸附,再用70 mL 70%乙醇洗脱液以60 mL·h^(-1)的速率对树脂进行洗脱,最终可将玉米芯黄酮分别纯化2.05和1.94倍。纯化后的玉米芯黄酮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虽弱于V C,但较之纯化前有所增强;玉米芯黄酮对实验细菌均有抑制性,纯化后的玉米芯黄酮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强于纯化前;玉米芯黄酮有降糖活性,较高浓度时其降糖能力接近阿卡波糖。可知低共熔溶剂提取的玉米芯黄酮有抗氧化、抑菌和降糖活性,XAD-2大孔树脂和D101大孔树脂皆可用于纯化玉米芯黄酮,纯化效果好。
    • 崔卉梅; 张婷; 杨博; 杨金柯; 赵登率; 袁兴国; 陈学辉; 郝雨; 闫文倩; 张克山; 刘霞; 郑海学; 刘湘涛
    • 摘要: 为测定非洲猪瘟病毒(ASFV)编码的D1133L蛋白的腺苷三磷酸酶活性,首先原核表达和纯化了D1133L蛋白。然后,利用Kinase-Glo Plus Luminescent Kinase Assay Platform试剂盒优化了反应条件,建立了D1133L蛋白腺苷三磷酸酶活性的测定方法,测定了D1133L蛋白腺苷三磷酸酶活性。结果显示,在25μL的反应体系中,当蛋白浓度为1.8μmol/L,Cu^(2+)浓度为10 mmol/L,37°C反应70 min时D1133L蛋白具有最佳腺苷三磷酸酶活性,可水解体系中40.04%的腺苷三磷酸。本结果为进一步明确D1133L功能,揭示其解旋机制和靶向D1133L解旋活性的高通量化学药物筛选奠定了基础。
    • 罗希帆; 周灵美; 谢晓东; 陈帅君; 杨红澎; 吴疆
    • 摘要: 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生物信息分子,其合成依赖于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因此NOS在动植物体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克隆海洋细菌Exiguobacterium aurantiacum JM-2的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利用Bam H Ⅰ和Hind Ⅲ对目的基因和载体进行双酶切和连接,然后用热激转化法将目的基因转到大肠杆菌Top10和BL-21中,使其成功表达,得到转化菌株,再利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并进行蛋白纯化,最后对该蛋白的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IPTG的最佳浓度为0.1 mmol/L、诱导时间为5 min时,NOS活性最大。
    • 朱瑜; 郭森林; 高婷; 王辂; 李端华; 李进军; 葛燕; 赵晨
    • 摘要: 为实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非特异性核酸酶(non-specific nuclease from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subsp.palearctica,Nucyep)的高水平分泌表达,研究从pET24a-nucyep中得到nucyep基因片段,插入穿梭质粒pBE-S得到重组载体pBE-S-nucyep,将其线性化后与枯草芽孢杆菌信号肽混合物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经测序验证共获得43个含正确信号肽序列的克隆。将以上重组载体分别转化枯草芽孢杆菌[JP+1](Bacillus subtilis,B.subtilis)RIK1285,通过比光密度法筛选得到Nucyep分泌水平最高的工程菌株B.subtilis RIK1285/pBE-S-nucyep-YoaW。对其进行培养条件优化,结果表明,采用工程菌B.subtilis RIK1285/pBE-S-nucyep-YoaW在培养基3×LB中以体积分数5%接种量接种,培养温度30°C,摇床220 r/min振荡培养48 h时,发酵上清液中重组Nucyep酶活达到(8.27±0.41)U/μL,较优化前提高了约20倍。结果表明,通过对信号肽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优化,重组Nucyep在B.subtilis中可获得高效分泌表达,为其进一步研究及应用奠定基础。
    • 潘章颖; 徐龙华; 刘小兰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活性测定法与质量测定法分别对小儿病毒性肠炎心肌损伤的判定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12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发生心肌损伤的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心肌损伤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50例未发生心肌损伤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肠炎组。查阅并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及CK-MB检查资料,分析CK-MB活性测定与质量测定在小儿病毒性肠炎中的检验结果。结果:心肌损伤组CK-MB活性测定和质量测定均高于肠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7,诊断效能较好;CK-MB质量测定对小儿病毒性肠炎心肌损伤诊断效能高于CK-MB活性测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63,P=0.031)。结论:CK-MB质量测定在小儿病毒性肠炎心肌损伤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更好指导临床小儿病毒性肠炎心肌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 马文君; 滕琳; 田顺利; 郭校燕; 王培培; 郑春阳; 卫宏远
    • 摘要: 为实现人源磷脂酶A2的原核异源可溶表达,并对其进行纯化和初步的酶学性质分析.通过检索NCBI确定人源PLA2(PLA2G10),并将其构建于载体pET28a+上,并以麦芽糖结合蛋白(MBP)为促溶标签,成功构建载体pET28a-MBP-PLA2,转化E.coli BL21(DE3)后,经PTG低温诱导表达,SDS-PAGE鉴定后,确认其在上清中大量表达.根据蛋白的性质建立了一整套蛋白纯化工艺,包括Q柱洗脱,硫酸铵盐析,Phenyl柱纯化,Amylose柱纯化,分离纯化获得重组酶,SDS-PAGE测定该酶纯度大于90%.以卵磷脂为底物,酸碱滴定法测定其比活为127.04 U/mg,纯化得率48.8%,纯化倍数为10.3倍.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的分子量为56.5 kDa,最适反应温度为40 °C,最适反应pH为8.0,是钙离子依赖酶,对PC亲和能力最强,Km值为12.2 mmol/LL,Vmax为0.19 mmol/L/min.本试验建立的磷脂酶A2的异源表达、纯化体系,为其进一步的理论和工业研究奠定了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