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沥青结合料

沥青结合料

沥青结合料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514228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石油沥青、天津市政工程、公路交通技术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公路学会筑路机械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2010城市道桥与防洪第五届全国(国际)技术高峰论坛、中国公路学会道路工程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等;沥青结合料的相关文献由396位作者贡献,包括丹尼尔·格雷夫斯、克里斯汀·雷德麦彻、蒂莫西·里斯等。

沥青结合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3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14228 占比:99.97%

总计:514395篇

沥青结合料—发文趋势图

沥青结合料

-研究学者

  • 丹尼尔·格雷夫斯
  • 克里斯汀·雷德麦彻
  • 蒂莫西·里斯
  • 李祖仲
  • 吕大春
  • 威廉·赫根洛泽
  • 彼得·波尔纳
  • 赫伯特·威斯尔
  • 任全
  • 周进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培峰; 任明凯; 李艺铭; 张展铭
    • 摘要: 沥青结合料的低温物理硬化特性对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能影响较大,研究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道路沥青结合料的低温硬化行为规律对保证寒冷地区路面结构的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改进弯曲梁流变(EBBR)及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对5种沥青结合料的低温物理硬化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改性剂、低温养护时间及温度对沥青结合料物理硬化行为的影响,并对硬化后沥青结合料的低温等级损失与DSR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与养护时间相比,养护温度对沥青结合料的物理硬化行为影响更加明显;低温条件下沥青结合料的物理硬化程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物理硬化速率会随养护时间的增长而逐渐下降;0°C养护温度下沥青结合料的低温等级损失与复数剪切模量、相位角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推荐采用0°C的DSR试验结果对沥青的物理硬化行为进行评价;与SBS、SBR及纳米CaCO;改性沥青相比,橡胶改性沥青受低温物理硬化行为的影响最小,可在较长时间的低温条件下保持较好的性能表现。对长时间处于恶劣低温环境下的沥青路面,推荐采用橡胶改性沥青铺筑。
    • 翁文艳
    • 摘要: 针对道路早期病害情况,通过纤维碎石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对道路已发生初步损坏和即将发生损坏的部位进行修复。某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原道路构造深度最小值由0.72 mm增大至0.84 mm,提升幅度高达16.47%,此外,同一点位水系数最大值由189 mL/min下降至103 mL/min,说明养护后道路抗滑、防水性能提升显著。
    • 谭华; 吕大春; 胡松山
    • 摘要: 为研究高黏改性沥青在动载和非线性区间下的流变特性,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分别对国内外2种高黏改性剂(国产S型和意大利I型)掺量分别为0%、6%、8%、10%和12%的高黏改性沥青进行动态力学试验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评价了2种高黏改性沥青基于时温等效原理得出的在宽域条件下动态力学性质和非线性区间下抵抗不可恢复变形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在动载和非线性区间,2种高黏改性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基质沥青的线性黏弹区间和弹性成分,改变了沥青对不同温度区间的敏感性、黏性成分转变速度及温度依赖性。随着应变、温度及频率的改变,都会影响沥青中黏弹性成分。同时,温度变化和应力变化对高黏改性沥青具有“等效效应”;在合理掺量范围内,2种高黏改性剂均能提高沥青不可恢复变形能力和交通量等级,其中国产S型高黏剂改性沥青改善效果更好,但改性剂掺量过高,会导致沥青应力敏感性过高。
    • 莫龙梅
    • 摘要: 文章通过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对不同掺量的SBS改性沥青和Hon7686改性沥青开展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对比研究了SBS改性沥青和Hon7686改性沥青高温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原样状态Hon7686改性沥青相位角变化规律相较SBS改性沥青复杂;不管是原样还是RTFOT状态,Hon7686改性沥青在各温度、掺量水平下车辙因子、复数模量均优于SBS改性沥青;各掺量水平下,Hon7686改性沥青J_(nr0.1)在52°C~70°C温度区间整体优于SBS改性沥青,而J_(nr3.2)在较低温度(52°C、58°C)、较高掺量(4%、5%)时才相对SBS改性沥青有优势;相同温度及相同掺量情况下,与SBS改性沥青相比,Hon7686改性沥青具有较大的应力敏感性。考虑到Hon7686改性沥青施工温度与基质沥青无异,可在交通量小而高温天气不极端的应用场景代替SBS改性沥青。
    • 赵永鑫; 倪佳玮
    • 摘要: 从沥青结合料宏观性质角度出发,结合流变学原理,研究了微胶囊掺量对沥青结合料自愈合性能和高低温流变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微胶囊的掺入能明显改善沥青结合料的自愈合性能,当微胶囊掺量超过15%(质量分数)时,对自愈合性能的改善不再显著;沥青结合料的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随微胶囊的掺入大幅提高,且掺入量越多提高幅度越大。因此,微胶囊的掺入有利于减少沥青路面裂缝,延长路面的服役寿命,结果有利于微胶囊在沥青路面中的推广及应用。
    • 赵振旺
    • 摘要: 为了探究应力吸收层沥青结合料的力学性能,选取壳牌沥青、通途沥青、Sk90号+4%SBS及Sk90号基质沥青进行对比试验;对4种沥青分别进行针入度试验、软化点试验、延度试验、旋转薄膜烘箱老化试验、压力老化试验、动态剪切试验、重复蠕变试验;对比分析了4种沥青的基本技术指标、抗老化性能、抗疲劳性能、高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4种沥青各项基本技术指标优良,具有较好的塑性、耐热性;沥青老化后所有基本技术指标均有所下降,其中延度指标出现大幅度下降;压力老化对于沥青性能的影响大于烘箱老化;壳牌沥青和通途沥青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抗疲劳、抗变形的能力。
    • 吕大春; 刘斌清; 田华; 王浩; 邓家喜; 李美华
    • 摘要: 为探讨国内外高黏改性沥青的流变特性,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和弯曲梁流变仪对3种高粘改性剂(国产S型、意大利I型和日本T PS)掺量分别为6% 和12% 的高黏改性沥青进行应变扫描试验、温度扫描试验、频率扫描试验及弯曲梁流变仪试验,采用复数模量、相位角、相位角正切值、劲度模量及其变化率等指标进行了不同高黏改性沥青的流变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种高黏改性剂的掺入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沥青的线黏弹性区间、高温性能及低温性能,但对沥青的抗疲劳性能影响效果不同,其中国产S型高黏改性剂会显著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但抗老化能力较弱,同时降低沥青的抗疲劳性能;意大利I型高黏剂改性沥青性能较为综合,低温性能更显著;日本T PS高黏剂改性沥青高温性能较弱,但抗疲劳性能突出,更适合于在车速变化大的地区使用.不同高黏改性剂改性效果不同,应根据实际工程需要作合理选择.
    • 李文克
    • 摘要: 北方地区全年低温期长、日温差大,沥青路面低温缩裂现象严重.为了改善沥青结合料的低温性能,将橡胶粉与SBS进行复合改性,通过常规物理性能试验和低温弯曲流变梁试验,研究了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流变特性,并与SBS改性沥青和SK90沥青进行性能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老化前后同一试验温度下,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的蠕变劲度模量和蠕变速率变化幅度最小,抗老化能力强,且能达到PG分级-24°C的使用性能要求,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 宣大发; 吕大春; 王鹏; 王秋敏
    • 摘要: 为了研究速溶型SBS聚合物对橡胶改性沥青黏滞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掺量0%、5%、10%、15%及20%的橡胶改性沥青与掺量8%的速溶型SBS改性剂进行复配,成功制备出不同掺量的RPCSBS改性沥青,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转速及不同橡胶粉掺量下的Brookfield黏度试验,并采用Brookfield黏度、施工温度及黏流活化能作为技术指标对不同掺量下RPCSBS改性沥青的黏滞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橡胶粉掺入,会增加RPCSBS改性沥青的黏度、黏流活化能及施工温度.当橡胶粉掺量达到15%时,RPCSBS改性沥青的黏度、黏流活化能及施工温度均达到最大,不利于RPCSBS改性沥青的现场施工,故实际现场复配时,应精确控制橡胶粉和干法SBS改性剂的掺量,避免使用15%CR+ 8%SBS掺量.
    • 王锐
    • 摘要: 通过动态剪切流变仪对沥青进行应变扫描以及温度扫描,分析在不同试验条件下不同沥青样品的高温流变性能,并通过比较老化前后沥青车辙因子的方式,分析沥青高温流变性能与其老化的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