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针入度

针入度

针入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566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石油、天然气工业、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6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237644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石化技术与应用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4年全国公路养护技术学术年会、2014全国建工建材检测实验室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2013年度全国乳化沥青学术交流会等;针入度的相关文献由142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毅姝、唐飞、杨开川等。

针入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6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37644 占比:99.87%

总计:237956篇

针入度—发文趋势图

针入度

-研究学者

  • 周毅姝
  • 唐飞
  • 杨开川
  • 王凯
  • 何成安
  • 唐兴泉
  • 孙璐盟
  • 孟雷
  • 张学利
  • 张金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勇; 王振华; 赵蔚
    • 摘要: 采用红外快速检测技术在国道242项目上对到场沥青进行宏观性能预测,试验结果表明,当进行软化点预测时,应先采用S-G导数对沥青样品的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留一法建立模型样品库,对于入库样品采用主成分分析—PLS方法建立软化点预测模型;当进行针入度和延度预测时,不进行预处理,直接采用留一法建库、主成分分析—PLS方法建模。对于国道242线工程现场单一来源样品,10个样品即可建模,软化点预测结果全部满足要求,针入度和延度仅有一个预测结果不满足要求。该技术在国道242线上的成功应用,缩短了沥青到场入库时间,减少人为干扰,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 张海生; 詹延辉; 蔡莹
    • 摘要: 通过测试软化点、针入度和延度对SBS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使用线型或星型SBS作为沥青改性剂可以显著提高沥青性能。当硫黄稳定剂质量分数为0.2%,SBS质量分数为4%时,改性沥青的软化点、针入度和延度趋于稳定。此外,相较于线型SBS改性,星型SBS改性沥青的软化点稍高,针入度和延度相对更小。
    • 李凯; 齐安乐; 胡运; 胡芃; 武昊翔; 王晓亮
    • 摘要: 基于相似相容、优化设计、成本控制原则,对传统低含量岩沥青成分、有效物质含量、性能指标进行稳定化控制,复合改性形成高性能岩沥青HBRA。将有效沥青物质含量稳定控制在45%,提高了岩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使动稳定度提高至6 000次/mm以上,达到规范要求。该方法并实现了较高沥青物质含量条件下岩沥青的干拌生产,拓宽了岩沥青工程应用范围。
    • 周盛树; 邱香港
    • 摘要: 为了提高雾封层预养护技术中沥青胶结料的技术性能,在改性乳化沥青中加入水性环氧树脂和轻质油制备一种黏附型沥青再生还原剂材料。通过室内试验发现,与老化的基质沥青相比,经过再生还原剂处理后的老化沥青的三大指标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针入度和延度增大,软化点和表观黏度降低。考虑到传统封层材料在施工后黏附性能和抗滑性能不足的缺点,采用沥青还原材料和抗磨砂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现场试验。通过施工前后沥青路面的抗滑摩擦系数、构造深度以及渗水系数的比较,结果表明:沥青还原剂施工成型后能与路面密实牢固地黏附在一起,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的抗滑能力,同时封闭路表微小裂缝,防止面层结构的渗水损坏。
    • 车金良; 杨亚龙; 张小英
    • 摘要: 很多文献研究针入度的对数与摄氏温度的线性关系用于评价沥青中温的温度敏感性的有效性,却鲜有人对其线性关系是否是表征针入度与温度关系的最优关系提出质疑。张小英最新研究得出针入度的对数与绝对温度对数之间的关联最适合表征针入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用10个沥青产品建立了针入度与温度之间的数学模型。本研究采用34个沥青产品不仅验证并证实了张小英最新研究的结论的正确性,而且证明了其数学模型的普遍适用性。研究得出用针入度的对数与温度对数的斜率或截距表征沥青材料中温的温度敏感性比针入度指数更准确更有效,且其与沥青产品一一对应,而目前的针入度指数与沥青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 毛三鹏; 郝亚苹; 刘梦迪
    • 摘要: 近年来,防水沥青已成为除道路沥青外用量最大的沥青品种。但因长期以来没有合适的标准指导防水沥青的生产及应用,各防水企业根据自身原料需求采购满足要求的沥青原料,造成国内防水卷材生产厂在使用沥青方面比较混乱。NB/SH/T 0981—2019《防水材料用沥青》的颁布实施,填补了我国石化行业在防水沥青标准领域的空白,让防水沥青及防水卷材的生产、市场销售及技术应用做到有标准可依。本文对该标准的编制目的、意义和主要技术内容进行浅析,旨在增强大家对该标准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指导沥青生产商生产防水沥青和沥青用户正确选择防水沥青。
    • 周玖庆
    • 摘要: 为对掺配不同比例植物沥青的混合沥青的老化性能进行比较,分别采用植物沥青掺配比例在0~20%间的混合沥青进行旋转薄膜加热试验、压力老化试验,并进行初期老化和长期老化试验分析,对针入度、软化点等技术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沥青的加入有效改善了沥青的针入度值,且软化点在15%掺量时最佳;RTFOT(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TFOT+PAV(压力老化试验)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针入度均呈现不断增大的变化规律,软化点变化规律不明显。RTFOT后针入度与RTFOT前针入度比值均大于60%;RTFOT+PAV后,当植物沥青掺配比例超过10%,混合沥青RTFOT+PAV后与RTFOT+PAV前比值均超过30%;RTFOT+PAV作用下,混合沥青软化点增量变化不显著,说明植物沥青的加入对沥青长期老化性能软化点的影响不大。
    • 张艳莉; 蔺习雄; 杨克红; 呂yygy姝
    • 摘要: 以克拉玛依环烷基稠油为原料,采用蒸馅-溶剂脱沥青-调合工艺,制备道路沥青。考察沥青针入度变化对沥青路用性能等级的影响,确定PG70-28道路沥青的针入度范围。结果表明,将沥青针入度控制在63~68(1/10 mm)之间,沥青路用性能达到PG70-28等级。
    • 郭留红; 张书建; 陈忠达; 宋勇; 牛小虎; 郭孟卓; 薛鹏涛; 古献军
    • 摘要: 受品种繁杂的影响,目前对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应用也不多。以针入度和延度为指标,以室内试验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固化条件以及水性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掺量对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以此确定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固化条件和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在120°C的温度条件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固化时间为6h;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最佳配方为乳化沥青85%、水性环氧树脂11.1%~11.5%、固化剂3.5%~3.9%,在此条件下,水性环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针入度(25°C)为88.0(0.1mm)、延度(5°C)为96mm、软化点为49.8°C。
    • 王丽
    • 摘要: 沥青路面是目前等级公路的首选,尤其是高速公路更是不二之选。作为建筑材料沥青本身的性能极其复杂,其化学成份多样,非单一物质组成。通常是由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等组分组成。沥青常温下存在状态分为固态、半固态、液态。来源上主要是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天然沥青等,除上述三种以外还有页岩沥青。沥青由多类分子混合组成,物理性质复杂,取决于各类组分的含量不同,而有巨大变化,笔者通过多年江苏地区高速公路用沥青质量检验过程的感悟,提出沥青试验过程中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结果控制细节的阐述。由于个人能力水平及分析能力,所述论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足之处,希望专家们指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