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岩作用

水岩作用

水岩作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矿业工程、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2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271038篇;相关期刊159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下水、中国岩溶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暨同位素地质应用成果学术讨论会、雅砻江虚拟研究中心2014年度学术年会、2014年第十二届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等;水岩作用的相关文献由976位作者贡献,包括邓华锋、史维浚、彭汉兴等。

水岩作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2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71038 占比:99.89%

总计:271329篇

水岩作用—发文趋势图

水岩作用

-研究学者

  • 邓华锋
  • 史维浚
  • 彭汉兴
  • 王广才
  • 付厚利
  • 冯波
  • 宋汉周
  • 廖昕
  • 张农
  • 李建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章钰桢; 姜兆霞; 李三忠; 王誉桦; 于雷
    • 摘要: 蛇纹石化是海底最重要的水岩相互作用之一,指基性岩和超基性岩中的橄榄石和辉石等镁铁质矿物在相对低温条件下发生水热蚀变产生蛇纹石等矿物的热液变质作用。蛇纹石族矿物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利蛇纹石、纤蛇纹石和叶蛇纹石。低温状态蛇纹石族矿物主要以利蛇纹石和纤蛇纹石的形式存在,高温状态下主要以叶蛇纹石的形式存在。影响大洋蛇纹石化过程的因素不容忽视,温度、氧化还原程度、pH值、水岩比(W/R)等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总的来说,地幔物质易出露在地壳减薄区域和断裂构造处,这有利于与流体充分接触反应,从而决定了大洋蛇纹石化作用发生的可能位置。对蛇纹石化程度的描述,当前人们大多通过岩石微观结构、地球化学指标来定性指示,磁学指标有望实现对蛇纹石化程度的定量解释。蛇纹石化作用对海底磁异常、地球生命演化进程、成矿作用等都有一定的贡献。此外,俯冲带脱水及弧岩浆的形成都与之有联系。总之,基性与超基性岩石蛇纹石化与俯冲带蛇纹岩脱水过程是地球水循环过程的重要机制,但未来揭示蛇纹岩的磁学性质和俯冲变质过程,仍需进一步探索。
    • 贾超; 王丛; 刘森; 杨霄; 刘文; 高帅; 朱恒华
    • 摘要: 以济南西部冲积平原孔隙水和岩溶水为研究对象,采用Gibbs图解法、饱和指数法、离子比值法、钠吸附比值法、离子相关性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水化学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旨在摸清济南西部冲积平原岩溶水和孔隙水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显示:济南西部冲积平原孔隙水和岩溶水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控制,既存在联系,也存在差异。孔隙水和岩溶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为主,孔隙水离子空间分布离散性大于岩溶水。根据Gibbs图,孔隙水与岩溶水的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主要受岩石风化控制,孔隙水还受到一定的蒸发浓缩作用。饱和指数、离子比例系数图和离子相关性分析显示,Ca^(2+)、Mg^(2+)和HCO_(3)^(-)大多来自于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溶解,蒸发岩的溶解对Na^(+)和Cl^(-)、Ca^(2+)和SO_(4)^(2-)有贡献,Cl^(-)、SO_(4)^(2-)、NO_(3)^(-)和Ca^(2+)存在人类活动造成的外源输入。因子分析显示孔隙水水化学组分受到岩溶水补给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岩溶水水化学组分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同时也受到一定的人类活动影响。目前济南西部孔隙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而岩溶水水化学组分主要受水岩作用控制。济南西部是济南市重要的水源地,今后应该重视对研究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监测和保护。
    • 颜晓龙; 马杰; 张玉洁; 白秀秀; 刘家乐
    • 摘要: 为进一步掌握乡镇区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状况,以皖北宿州某乡镇32组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运用Piper图、Gibbs图及多元统计分析,综合分析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岩作用;利用USSL和Wilcox图解法,结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浅层地下水卫生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周边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型为主,pH范围为7.41~7.96,属于中性偏弱碱性水,TDS值的范围为244.00~624.00 mg·L^(-1),平均值为358.72 mg·L^(-1),属于淡水。阴、阳离子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HCO_(3)^(-)>SO_(4)^(2-)>Cl^(-)和Na^(+)>Ca^(2+)>Mg^(2+)>K^(+)。离子来源与岩盐溶解、硫酸盐岩溶解、碳酸盐岩溶解、硅酸盐岩风化等作用有关。研究区水质均适于饮用或基本适于饮用,且基本符合灌溉要求,合理灌溉不会造成盐害与碱害。
    • 田硕; 康振兴
    • 摘要: 为明确司家营铁矿在开采条件下第四系水补给,水-岩作用的演化方式。通过对围岩矿相学分析,明确主要矿物为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石英、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和蚀变的黏土矿物。通过水岩浸泡实验,发现起主导的水岩作用为脱碳酸作用、氧化作用和硅酸盐岩矿物的水解作用。根据水化学模拟定量分析了每种矿物的转移量。为今后准确把握矿区地下水的演化,合理的开采利用地下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亚楠; 苏锐; 周志超; 季瑞利; 赵敬波
    • 摘要: 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过程中,放射性核素衰变可能产生大量的热量,释放到处置硐室周围环境中将影响深部地质环境局部的水岩作用。为探究温度对新场场址深部地下水化学环境的影响,使用新场场址原状地下水与BS34钻孔深部花岗岩岩样,开展了不同温度下室内水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BS34钻孔岩样与原状地下水反应后,水相的pH为6.4~8.5,总溶解固体(TDS)为1653.9~1759.6 mg/L。随着温度的升高,水溶液Na^(+)、K^(+)浓度增大,其中Na^(+)可能来源于钠长石溶解、阳离子交换作用,K^(+)可能来源于钾长石溶解;Ca^(2+)、Mg^(2+)、HCO_(3)^(-)浓度减少,主要以方解石和白云石的形式沉淀析出,反应温度越高,沉淀析出越多。
    • 李桂臣; 李菁华; 孙元田; 孙长伦; 许嘉徽; 荣浩宇; 杨森; 沃小芳; 卢忠诚
    • 摘要: 泥岩遇水软化特性制约着岩土工程与地下工程的发展,特别是在煤矿工程实践中,泥岩遇水泥化膨胀、承载性能劣化,往往诱发巷道围岩的失稳破坏。黏土矿物的遇水膨胀特性与泥质胶结的强度低、塑性强特性,是富黏土矿物(>50%)泥岩遇水大变形与承载失效的内在本质。工程实践研究中承载持续大变形与泥岩遇水渐进劣化是关键防控和调控过程。针对泥岩研究尺度广、大变形力学机制与水岩作用机理复杂的特点,首先基于工程防控/调控技术研究焦点界定了多尺度研究范畴,划分出宏观岩体(mm)、细观矿物(μm)、微观晶胞(nm)3个研究尺度;其次阐明了不同尺度下的泥岩物理、力学、化学研究模型,讨论了不同尺度泥岩物力化性质分析方法与手段,厘清了泥岩物理力学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多尺度特性,系统研究了不同尺度下的水岩作用机制,构建了考虑不同尺度相互作用关系的泥岩水岩作用多尺度关联体系;最后展望了泥岩多尺度研究中细观尺度研究的发展方向;指出多尺度水岩作用在多物理场耦合中的研究前景,提出基于多尺度分析的泥岩灾变防治技术研发体系,凝练人工智能方法辅助研究泥岩多尺度的关键科学问题。同时,开展多尺度研究有助于掌握与控制泥岩的物理、化学、力学响应特性,为解决泥岩灾变防治和核废料封存工程难题提供理论基础。
    • 赵凡; 姚雪; 谢振斌
    • 摘要: 水的长期作用是南方地区露天砂岩石质文物表层劣化的主因。该文以沈府君阙表层剥落为对象,通过病害特征和赋存水环境调查,结合新鲜岩样与表层剥落岩样微观结构、矿物成分、易溶盐等指标的对比分析,探讨了阙体水岩作用方式时空特征和表层剥落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表层剥落表现为壳状、片状和粉状,分布具有空间伴生性和时间连续性,该病害主要由阙体岩石表层在水或水汽运移直接驱动下发生成分改变和在含水率变化间接参与下产生结构破坏共同导致。各种剥落形式的区别在于岩石表层破坏方式不同,壳状剥落为表层内外两侧结构差异性破坏,片状和粉状剥落为表层结构密实度破坏,粉状剥落破坏程度更严重,主要体现在盐风化方面。根据阙体岩石表层劣化进程不同,阙身下部和阙楼表层剥落可分别概化为“阶段性”和“渐进性”2种模式。
    • 周航; 陈仕阔; 刘彤; 李涵睿; 岳平超
    • 摘要: 杨家坪隧道施工过程中,软岩大变形不同程度地造成边墙内挤侵限、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严重变形破坏。为了揭示杨家坪隧道软岩大变形的成因机制,综合工程地质勘察、现场监控量测、室内岩石力学试验、数值模拟和微观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综合研究。现场监测结果显示发生大变形的区段与隧道渗水有关,室内物理力学试验表明,千枚岩的纵波波速随浸泡时间变化衰减了2.04%~5.85%,当充分浸泡28 d后,其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与天然状态相比分别降低了59.56%和69.68%,说明千枚岩遇水后结构产生了损伤劣化。通过X射线衍射进行矿物成分检测,进一步分析了水岩作用造成隧道围岩强度降低的微观原因。根据现场地应力测试及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分析可知,杨家坪隧道轴线92.08%的区域处于高到极高地应力状态。此外,高陡倾薄层状千枚岩地层的工程力学特性,以及水和千枚岩的相互耦合作用是杨家坪隧道围岩大变形的主要原因。
    • 李果; 狄军贞; 吕情绪
    • 摘要: 为研究布尔台煤矿高氟地下水的来源及形成机制,采用数理统计、离子分析等手段,在矿物的溶解沉淀、蒸发浓缩、离子交换和竞争吸附等方面对高氟地下水中F^(-)质量浓度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布尔台煤矿地下水中C(F^(-))范围为0.31~11.15mg/L,平均值1.7mg/L。从空间分布上看,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1~5mg/L范围内,占总样品数的48.48%;从垂向分布上看,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于侏罗系含水层组,其主要补给水源为第四系与第三系孔隙水和侏罗系孔隙、裂隙水。含氟矿物的溶解是高氟地下水的主要控制因素。Ca^(2+)与固相中的Na^(+)、K^(+)发生强烈的离子交换反应,HCO^(-)_(3)的竞争吸附置换出吸附在黏土矿物表面的F^(-),促使F^(-)富集。
    • 王鑫; 李炳华; 潘兴瑶; 夏绮文; 郭敏丽
    • 摘要: 南水北调水源密云-怀柔-顺义(密怀顺)潮白河地下水回补工程,是密怀顺地下水源地可持续利用和河道生态恢复的重要保障.基于密怀顺回补河道区长期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综合运用水质评价、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回补时期的地下水水化学变化特征;同时,采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分析核心回补路线--小中河调水路线回补影响下的潮白河段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变化,结合聚类分析方法探究了地下水水化学变化成因.结果表明:①回补区地表水、地下水整体水质良好,南水北调水源及本地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Mg型.补水以来,地下水水质整体得到改善,补水区域地下水中的Na^(+)、Cl^(−)明显降低.②根据水化学模拟,2017年底,小中河调水回补河道附近的地下水中南水与本地地下水混合比例变为1∶10,但经过2018—2019年的回补,河道附近地下水中南水占主导地位,回补后所采集的地下水样中水化学成分基本与南水趋于一致.③根据水岩作用模拟,影响回补区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因素为南水-当地地下水混合作用、矿物溶解及阳离子交换作用.研究显示,南水回补改善了地下水水质,并通过混合与水岩相互作用影响地下水水化学演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