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复杂山区

复杂山区

复杂山区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5038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地球、科技信息、科技视界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分会第六届线路专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2014年”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2014年湖南省地质学会学术年会等;复杂山区的相关文献由40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威、孟祥连、李伟等。

复杂山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40%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5038 占比:99.55%

总计:25152篇

复杂山区—发文趋势图

复杂山区

-研究学者

  • 刘威
  • 孟祥连
  • 李伟
  • 王雷
  • 蒲浩
  • 袁文辉
  • 郑晓强
  • 严基团
  • 张文忠
  • 李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黎明; 胡荣; 陈渤; 黄兵; 陈斌
    • 摘要: 针对复杂地形环境条件下,大跨度悬索桥所受风荷载、结构参数、运营期实时响应数据的随机性和变异性问题,本文依托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特大桥项目,从复杂山区的桥上安全行车预警系统的建立,以及山区峡谷风作用下的大跨悬索桥结构安全的评估体系两大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研究首先基于C/S与B/S框架构建,搭建了由现场数据采集站,预警系统中心服务器,WEB客户端等软、硬件构成的适用于复杂山区桥梁大风行车安全预警系统WINDINGS。其次结合ANSYS和结构动力特性分析,对脉动风场进行了相关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的脉动风模拟算法可行。
    • 周航; 陈仕阔; 刘彤; 李涵睿; 岳平超
    • 摘要: 杨家坪隧道施工过程中,软岩大变形不同程度地造成边墙内挤侵限、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严重变形破坏。为了揭示杨家坪隧道软岩大变形的成因机制,综合工程地质勘察、现场监控量测、室内岩石力学试验、数值模拟和微观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综合研究。现场监测结果显示发生大变形的区段与隧道渗水有关,室内物理力学试验表明,千枚岩的纵波波速随浸泡时间变化衰减了2.04%~5.85%,当充分浸泡28 d后,其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与天然状态相比分别降低了59.56%和69.68%,说明千枚岩遇水后结构产生了损伤劣化。通过X射线衍射进行矿物成分检测,进一步分析了水岩作用造成隧道围岩强度降低的微观原因。根据现场地应力测试及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分析可知,杨家坪隧道轴线92.08%的区域处于高到极高地应力状态。此外,高陡倾薄层状千枚岩地层的工程力学特性,以及水和千枚岩的相互耦合作用是杨家坪隧道围岩大变形的主要原因。
    • 胡莹
    • 摘要: 赵庄煤矿小断层、陷落柱发育,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较大威胁,查明小构造等地质异常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中之重。在三维地震勘探解释过程中采用常规及方差体、谱分解、混沌地震属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小构造进行控制。结果表明,该技术对小断层、较小陷落柱解释具有明显的优势,能解释出更小的地质构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地震勘探所获地质成果资料经矿方巷道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障。
    • 李亮
    • 摘要: 杭绍台铁路嵊州—天台区间线路行经天台玄武岩台地,山势起伏较大且局部夹杂深厚硅藻土,城市建设沿沟谷平台密集发展,设计从工程合理、环境共融、服务地方等角度开展综合选线,以充分发挥铁路建设投资效益。从经济据点多线引入站位选址为切入点,结合北段硅藻土玄武岩台地不良地质选线、南段低山丘陵区工程选线优化设计开展分段研究,提出“铁路通达、城规结合、安全可靠、工程合理、环境美化”的复杂山区勘察设计综合选线的思路和方法,解决了空间局促地区交叉铁路车站合理布置、大范围不良地质选线、穿越国家级风景区工程优化等系列技术问题,为类似复杂山区高铁项目提供系统性的选线思路。
    • 王月新
    • 摘要: 国内齿轨铁路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由于其采用齿轮传动力克服了轮轨黏着极限,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型城镇(社区)、山区旅游交通线路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以湖南省某工程为实例,创新性地利用低空机载LiDAR技术,提出一种复杂地形下现代齿轨铁路的线路设计方法:(1)齿轨铁路选线应首先根据自然特征和工程技术要求确定合理的技术标准,再结合功能定位及其他因素综合确定线路走向方案;(2)对于旅游交通,线路方案综合比选中要充分考虑旅游观光属性,满足旅游客流特点;(3)机载LiDAR技术通过区域点云采集、数据处理、点云融合及对植被、建筑物等非地表点的过滤后形成成果,可较为精准、直观地获取地形、断面数据,辅助局部方案的优化以及重难点方案的决策.
    • 余佳昕; 张明金; 李永乐
    • 摘要: 文章以西南深切峡谷山区大渡河上两座相邻的千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FLUENT对桥址区风场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桥位附近历史风向记录,设置了24个来流风向工况,明确了上下游两座大桥的特征位置的风速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桥梁的跨中和桥塔在所有工况下横桥向风速均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对于上下游桥梁,在排除个别特殊工况后,两桥的跨中依然保持良好的风速相关性;最后,研究发现桥塔风速变化规律与跨中基本一致,但相较跨中,桥塔处风速相关性较弱.
    • 李宏伟; 谭衢霖; 谢酬
    • 摘要: 有效监测西南地区输电线路的地表形变对我国电网的安全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特高压输电通道沿线为研究区域,基于时间序列卫星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利用2016年8月15日至2017年10月9日22景5 m分辨率升轨的ALOS-2 PALSAR雷达卫星数据,采用PS-InSAR处理方法,在植被覆盖茂密的西南地区对某输电通道滑坡灾害开展地表形变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在距离输电线杆塔约4.4 km的下沟坪村附近发现明显地表变形,最大的滑坡点形变速率达到了30 mm/year.监测结果与现场核查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基于时间序列ALOS-2 PALSAR数据在输电通道变形监测领域的可靠性,在复杂山区的形变监测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严基团
    • 摘要: 无备选站址条件下的客运站自动选址是线站协同优化的前提和基础,而不局限于车站选址的代价最小化,同时考虑连接车站间区间线路的代价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复杂山区铁路客运站自动选址模型,首先,建立综合地理信息模型,基于线站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实现单个车站选址,确定站心位置及站坪方向;其次,以公路线形优化模型的改进算法完成站—站间自动选线设计;最后,将车站选址代价与区间线路代价紧密结合起来,计算综合代价,实现站址方案的优选.以山区铁路为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高效生成山区铁路车站方案集,并辅助设计人员进行方案优化.
    • 文东
    • 摘要: 山区高速铁路桥隧比重高,受地形、地质等条件影响,站场工程复杂.本文结合多条山区高速铁路站场工程实例,分别从车站分布、车站规模及站址、站型、站坪等方面分析山区高速铁路站场工程系列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西南山区高速铁路平均站间距小于西北地区,但高于东部(京沪高速铁路除外)、南部及东北地区;(2)山区高速铁路以2个站台规模的小型客运站为主,约占65.8%,明显高于其他平原地区高速铁路;(3)山区高速铁路展线系数并不比平原地区高,车站分布及站址设置是影响山区高速铁路正线绕行长度的关键因素;(4)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车站站型和站坪应根据工程条件因地制宜创新设置.研究结论可为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站场工程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
    • 杨关; 舒中潘; 张军; 邓韧
    • 摘要: 滑坡地质灾害是山区常见的灾害类型.在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的西藏山区,受控于复杂的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等条件,滑坡灾害致灾能力极强,常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西藏边坝县某滑坡变形特征显著,滑坡失稳将对滑坡区居民、建筑设施、公路及山区河道构成危害,查明该滑坡的特征是进行滑坡科学防灾减灾的基础.本文采用现场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工程等多种研究手段,研究滑坡的基本特征,分析滑坡的影响因素,探讨滑坡形成机制及致灾效应,提出复杂山区人类工程活动开发与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