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模式生物

模式生物

模式生物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343篇,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学、动物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5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407215篇;相关期刊154种,包括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生物学教学、生物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6中国毒理学会神经毒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2015全国小儿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中国北方第十三届实验动物科技年会等;模式生物的相关文献由79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琼、白云飞、韦英杰等。

模式生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5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07215 占比:99.94%

总计:407471篇

模式生物—发文趋势图

模式生物

-研究学者

  • 张琼
  • 白云飞
  • 韦英杰
  • 赵理
  • 严清平
  • 何安頔
  • 刘勇
  • 刘建宇
  • 刘志邦
  • 奚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莫东灿; 刘柳余; 李肖玲; 李建立; 罗曼
    • 摘要: 动物模型为探索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演变及药物研发提供了必要工具。斑马鱼(zebrafish,Danio rerio)是一种理想的脊椎模式生物,具有体型小、繁殖能力强、可视性好、实验周期短、成本低、遗传序列与人类高度相近等特点,在活体血管研究方面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卒中相关的研究当中。本文概括介绍了斑马鱼模型的特点及其在卒中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 明邦发; 王欢; 陈柳蓉; 贾海波; 王雅琴
    • 摘要: 血液细胞发育受到造血干细胞和微环境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严格调控,使得在模式生物中的体内研究成为必要。因此针对血液疾病的关键致病因子构建动物模型,对于人类疾病机制研究、治疗及药物评价至关重要。
    • 王欣宇; 姜兰
    • 摘要: 模型动物、动物模型和模式生物的概念,形式上有相似之处,内涵却有所不同。在比较这3个概念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动物模型的意义、分类和一些典型应用。
    • 隋思强; 崔双斌; 武金霞; 刘浦
    • 摘要: 红曲米是红曲霉(Momascus)在大米中发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易溶于乙醇。果蝇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常见的模式生物,因为它与人类在代谢系统、生理功能、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机制都有相通之处。由于果蝇具有生殖周期短、试验操作简便等特点,可以用于抗衰老的试验研究中。本研究以果蝇为试验对象,探究红曲发酵提取物延长寿命的能力,为红曲的保健功能研究提供依据。
    • 赵悦; 卞倩
    • 摘要: 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最经典的模式生物之一,具有生长周期短、易于繁殖培养、遗传背景清晰、进化高度保守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毒理学的各个领域。本文总结了秀丽隐杆线虫在毒理学应用中的一些优势,并结合具体实例重点对其在环境毒理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刘旭; 常德; 王俊锋
    • 摘要: 筛选和鉴定功能基因是研究各种生物学表型发生分子机制的关键步骤,也是人类后基因组时代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传统遗传学、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表达谱差异、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学等基于正向遗传学的筛选方法和cDNA文库、RNA干扰、CRISPR/Cas9技术、插入突变、模式生物等基于反向遗传学的筛选策略已被应用于筛选和鉴定功能基因,各种技术方法均具备各自的优势和缺陷,但可相互结合使用,发挥各自优点。
    • 谢和平; 刘吉峰; 高明忠; 王领; 文巧; 刘飞; 吴江
    • 摘要: 世界主要矿业大国相继进入深部开采,我国的深部资源开采也已经成为新常态。然而,深地作业环境,尤其是1000 m以下,对矿业工人等深地作业人群的生理、心理以及病理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基本处于空白。基于前期的调研、初步研究成果,提出深地医学新概念;即系统研究深地环境因素对人的生理、病理以及心理影响程度及其潜在机制,也即深地的物质和空间健康效应,并探索对深地有害影响因素的防护措施,有益环境因素开发利用的专门学科。从医学视角深入分析了深井矿业工程作业环境的基本特征,本底辐射随深度逐渐下降、温度湿度随深度增加、氡气浓度尚在安全范围之内。发现矿井深部低本底辐射环境可以明显抑制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生长速度,如喉癌细胞在地表培养2 d后细胞增加37.73%,而地下组仅增长7.53%,深部低本底辐射环境对癌细胞的生长速度抑制更胜正常细胞,且发现核糖体、线粒体可能是细胞应答深地低本底辐射环境主要细胞器。剖析了深部矿井矿工心理和作业环境的相关关系,深井矿作业工人的状态差于健康常人,约2/3的人群伴有睡眠问题,且其不佳的心理状况与井下的不良作业环境有关。提出深地医学未来迫切需要开展的前瞻性研究课题,为今后深地医学及相关生物学、生命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蔡英娟
    • 摘要: 文章以“模式生物果蝇的科学研究进展”的教学为例,探讨基于单元教学的二轮复习微专题教学策略。二轮复习可与单元教学有机结合,聚焦微专题教学,巧妙借用鲜明的主题情境来贯穿教学活动。教师可科学设置微专题的框架内容,调动学生小组协同进阶完成一系列的思维任务。教师设置的微专题教学活动应具备相对的独立性与系统性,能联结若干个微专题,深入架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逐步实现大单元教学目标,有效提高二轮复习效果。
    • 王迪; 赵曼; 陈杰; 汤枭; 李君
    • 摘要: 与哺乳动物相比,东方蝾螈具有较强的脊髓组织再生能力.成功构建了东方蝾螈脊髓损伤的模型,对其再生过程进行行为学评估,确定蝾螈脊髓损伤手术后受损的脊髓可以再生,为神经再生的研究提供基础.实验使用10月龄的东方蝾螈,剥离脊椎骨,对脊髓进行直接横断,观察其恢复过程并对第0、2、4、7、14、21天的后肢运动和游泳情况进行行为学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对其修复过程4、10天的组织进行染色观察.结果表明:东方蝾螈经脊髓横断后后肢虽失去运动功能,但短期内其受损脊髓可以自主恢复.第7天开始出现运动和游泳功能恢复,第10天部分细胞呈现规则排列,三周左右基本恢复行动力.本研究将为研究脊髓损伤再生相关的细胞和分子通路提供重要的动物模型,为实现哺乳动物脊髓损伤的修复提供必要的实验基础.
    • 王瑞; 李亮
    • 摘要: 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s)是一类共价闭合环状非编码RNA,具有进化上保守、结构上稳定、组织特异性表达等特点.CircRNAs可作为miRNAs海绵影响其对基因的调控,还可与RNA结合蛋白(RNA binding proteins,RBPs)相互作用,也有研究表明某些circRNAs还具有被翻译成蛋白质的潜能.CircRNAs已被证实对某些疾病具有特异性、稳定性和调节功能,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其可作为潜在的诊断、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最近,有研究发现circRNAs参与了环境化学污染物诱导的毒性效应发生及发展的过程.目前,生态毒理学研究中评价环境化学污染物和毒效应之间关系的毒性终点通常会受遗传多态性和表观遗传学影响,考虑到经环境化学污染物暴露后生物体内circRNAs差异性表达的现象,或许在生态毒理学研究中circRNAs也有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基于此,对circRNAs的生物合成与降解、生物学功能、分析方法及其目前在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展开综述,并对其作为分子生物标志物在环境污染物暴露早期诊断和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态毒理学研究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