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李大钊

李大钊

李大钊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419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88篇、会议论文6篇、相关期刊1400种,包括党史博采(理论版)、北京党史、齐鲁学刊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历史研究与历史知识社会化和社会进步”研讨会、“五四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五四”学术讨论会等;李大钊的相关文献由343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汉全、李继华、梁柱等。

李大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88 占比:99.8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14%

总计:4194篇

李大钊—发文趋势图

李大钊

-研究学者

  • 吴汉全
  • 李继华
  • 梁柱
  • 王艳萍
  • 张静如
  • 董宝瑞
  • 吕明灼
  • 侯且岸
  • 朱成甲
  • 刘国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德禄
    • 摘要: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为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时写的。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捕前后的情形,读来感人肺腑,令人泣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革命先驱者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无私,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强信心。我们永远难忘的是,革命先烈们血洒江山换来后辈的美好生活,赢得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这是一曲颂扬革命先烈的赞歌,是一篇闪耀革命光辉的红色经典。既有可供品鉴的文学价值,也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文章深深打动我们的不单是伟人形象的崇高,还在于作者饱含浓浓深情的抒写。
    • 冉庚文(文/图); 刑毅(文/图)
    • 摘要: 楚图南,1899年8月28日出生于云南省文山县城上条街。生前曾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友好协会会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是著名的翻译家、书法家、人民外交家、学者。于1994年4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学生时代,在文山舂过碓、推过磨,在昆明参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游行示威、参与列队欢送蔡锷将军等人策马扬鞭讨袁护国的出征仪式,在北京加入了蔡和森领导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经李大钊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 程蕊
    • 摘要: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通过系统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成立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学会,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运动相结合等途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新时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对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具有重要启示:第一,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第二,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第三,要发挥知识分子的主导作用;第四,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第五,要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
    • 张天浩
    • 摘要: 李大钊是坚守初心、为民造福的表率和英雄,他终生奋斗的革命历程,始终都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显现着奋斗、探索和牺牲的崇高精神。李大钊建党精神的生成有其内在的逻辑,其逻辑起点是以十月革命的“知运之鹃声唤醒读者”;其逻辑展开是逻辑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其一是阐述了“益进人类的幸福”的现实根据,其二是研究了“问题”与“主义”的现实需要;其逻辑归宿是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即在引导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 檀艳; 武春霞
    • 摘要: 爆发于1911年12月31日的滦州起义,是为策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而在北方采取的重大行动,是武昌起义“最得力之应援”。滦州起义动摇了清朝的军心,助长了南方革命势力的士气,加速了清朝的灭亡。1936年《国民政府令》中肯定了滦州起义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作用:“辛亥光复,发轫于武昌;而滦州一役,实促其成。”滦州起义爆发时,年轻的李大钊就读于天津北洋法政学堂。
    • 刘泠然; 杨艳秋
    • 摘要: 李大钊在阐述其史学思想的论著中,多次提及了历史学与文学、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关系。基于唯物辩证法,李大钊在对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和联系的论述中,说明了历史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李大钊不是就历史学而论历史学,而是将其置于近代科学的学科体系之中,这种用整体观点看待学术的思维,对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钟轩
    • 摘要: 张太雷(1898-1927),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冬,转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学习。1919年,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加入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赴莫斯科,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多次陪同共产国际代表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
    • 叶介甫
    • 摘要: 在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郊外一座长满苍松翠柏的山上,长眠着一位中国革命的先驱者——江浩。1880年11月13日,江浩出生于直隶省(今河北省)玉田县刘家桥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早年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十月革命后,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李大钊的帮助和影响下,从一个爱国民主主义革命家逐渐转变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 摘要: 李大钊的“简易生活”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始终坚持着“简易生活”的理念。李大钊常年穿着一件褪了色的灰布长袍和一双布鞋,每天步行十几公里去北京大学上班。他家里只有几件旧家具、一架半新不旧的风琴。家中没有佣人,夫人赵纫兰承包了全部家务,还时常要为柴米油盐发愁。孩子们的衣着打扮也十分俭朴,完全看不出是教授的孩子。
    • 孟成全; 王超
    • 摘要: 李大钊作为我国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是第一个在课堂上讲授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课的教授。在中国最积贫积弱的时候,李大钊的作品以及他所开设的课程对当时中国青年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生观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李大钊的一系列活动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