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无人艇

无人艇

无人艇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3年内共计1919篇,主要集中在水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1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28078篇;相关期刊161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6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MIS/S&A学术交流会议 、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等;无人艇的相关文献由3217位作者贡献,包括彭艳、罗均、谢少荣等。

无人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1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8078 占比:99.73%

总计:128422篇

无人艇—发文趋势图

无人艇

-研究学者

  • 彭艳
  • 罗均
  • 谢少荣
  • 蒲华燕
  • 李小毛
  • 廖煜雷
  • 杨毅
  • 张磊
  • 杨松林
  • 李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杨琛; 蒋鑫; 白波; 宋秋红
    • 摘要: 针对无人艇在路径跟踪过程中的环境扰动未知和模型参数难确定的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PID控制器的路径跟踪控制方案。首先建立状态空间型无人艇运动数学模型以及随机干扰数学模型,使无人艇的运动更逼近实际情况。其次,在传统的LOS(Line-of-Sight)制导算法引入积分项,实时补偿航向漂角的干扰,以此减小横向误差。然后,采用遗传算法优化PID控制器参数,使得参数的选取更加灵活有效,增强了无人艇的动态性能和自适应能力。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路径跟踪控制方案具备有效性和良好的控制性能。
    • 任国鹏; 李智
    • 摘要: 在多体多类型目标协同搜索场景中,目标具有类型多样性、信息分布不均匀性、以及突发性等特性,这些特性增大了协同搜索的难度。针对异构目标也需要异构智能体群体进行针对性搜索,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且对任务分配更加合理有序,但是这样会导致异构群体间缺乏协同性,降低搜索效率,异构群体间的重复覆盖率也会变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栅格图搜索算法(RMS,Raster Map Search),通过构造虚拟航点、局部观测、通信与动态阈值等方法实现异构群体间的有效协同,提高搜索效率,降低异构群体间的重复覆盖率。最后本文通过设计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 陈卓; 金建海; 周则兴; 张波
    • 摘要: 针对传统水质监测方法存在的取样效率低、覆盖率差、耗时费力等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自动水质监测无人艇及其岸基控制系统,以实现目标水域内的多点及区域自动、连续采样任务;结合水环境监测的任务要求和无人系统的组成架构,设计并搭建了监测无人艇测试平台及岸基控制系统;开展了无人艇多任务路径规划算法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安全性考虑的出入港路径规划方法(SIA*)和开阔水域下的区域遍历巡航路径规划算法;在算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水质监测的自动化需求开展了无人艇监测任务流程的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出入港路径规划在安全性上提升了约1.82倍,区域巡航规划实现了对任务水域的100%全覆盖,能够满足水质监测无人艇的实际采样要求。
    • 姬嗣愚; 王永生
    • 摘要: 在执行海上作战及训练任务时,利用无人艇上加装测距装置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目标的距离信息,对战场态势感知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详细介绍了基于单目视觉和激光雷达两种测距方法的原理,并设计实验进行了验证与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激光雷达测距精度更高,响应速度更快,但当目标在视场中占比较小时,激光雷达无法识别目标类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通过单目视觉的方法对目标进行识别,再利用激光雷达进行辅助定位。
    • 潘选任; 王冬姣; 叶家玮
    • 摘要: 搭载雷达的无人艇在水域中航行时,通过雷达扫描水域附近的环境以识别无人艇周围的障碍物,为了区分雷达图像中的障碍物,通常采用连通区域标记算法对不同障碍物进行标记。由于杂波对雷达成像的干扰,造成雷达图像中像素点增加,使用常见的算法处理图像时效果不佳,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算法,在常见算法的基础上增加去除杂波像素点的功能,并标记出图像中的最大障碍物。经过实验分析后可知,相比于改进前的算法,改进后的算法减少了标记的区域数量,处理后的雷达图像更加平滑,便于无人艇对最大障碍物进行预警以及采取合理的避碰措施。
    • 任兵; 陈卫国; 饶银辉; 崔彬; 洪晓斌
    • 摘要: 针对无人艇航行性能测试需求,设计基于移动式浮标的无人艇航行监测系统。首先以浮标-岸基交互为基础,三维激光雷达和DGPS等作为感知传感器,设计无人艇航行监测系统框架。然后对三维激光雷达点云滤波处理,结合欧式聚类分割法把点云数据分割成多簇,利用OBB包围盒计算每一簇点云的几何特征并检测识别出被测无人艇,从而计算无人艇相对浮标的坐标位置。信号处理及控制器利用ROS同步订阅话题机制,对DGPS和三维激光雷达发布的消息融合,解算无人艇航行过程的位置信息。最后进行无人艇位置监测实验,结果表明,平均误差为1.34 m,约为0.074个被测无人艇艇身长度,验证基于移动式浮标的无人艇航行监测系统有效性,为无人艇性能测试奠定基础。
    • 杨加力; 马赛男; 王丽业
    • 摘要: 针对小型无人艇减摇控制难的问题,在艇身增加减摇鳍和减摇螺旋桨,建立减摇鳍和减摇螺旋桨控制模型,结合遗传算法和PID控制两种算法,实现对减摇鳍和减摇螺旋桨参数精确控制。从船舶在低速和高速两种情况下进行减摇仿真分析,研究减摇鳍和减摇螺旋桨的减摇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船舶在减摇鳍和减摇螺旋桨联合控制下,能达到较好的减摇效果,能够满足船舶设备平台等减摇要求。
    • 杨少龙; 黄金; 向先波; 李伟超
    • 摘要: 为解决水上遇险目标搜寻存在搜寻区域过大、搜寻代价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置信椭圆的无人艇区域覆盖搜寻规划方法。首先,利用高斯混合模型聚类算法划分搜寻区域,再基于腐蚀膨胀的置信椭圆确定最佳搜寻区域边界,实现目标包含概率和单位面积粒子数全局最优。然后,构造适应椭圆搜寻区域边界特征的无人艇转向模型,优化非工作路径。最后,以搜寻探测概率和总路径为优化目标,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的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NSGA-II)优化得到最佳搜寻规划路径,实现无人艇高效区域搜寻规划。与常规矩形区域覆盖搜寻规划对比,能够在达到相同搜寻成功率下显著减少搜寻代价投入。
    • 刘志强; 叶曦; 钱同惠
    • 摘要: 模糊控制作为解决无人艇航向控制问题的有效方法,其固定的模糊规则和论域往往无法满足控制系统高精度要求。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变论域理论的无人艇航向模糊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无人艇非线性数学模型,设计了非线性控制器;其次,根据常规模糊控制理论利用伸缩因子调整论域,伸缩因子的确定结合了函数和模糊控制思想,提高了模糊规则的适用范围,达到了自适应效果;最后,分别在无环境干扰和有环境干扰两种情况下,对比分析了常规控制、模糊控制、变论域模糊控制3种控制策略的航向跟踪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将变论域模糊控制策略应用于无人艇的航向控制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和自适应能力。
    • 曾宏; 张伟斌; 张云飞; 胡建祥
    • 摘要: 针对小型水面无人艇编队的协同任务执行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多个体、多任务协同分配的编队控制方法。为解决编队在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时的成员自动分配问题,使用匈牙利算法进行最优分配计算,并设计一种距离与方位夹角耦合的任务耗费计算律;为了满足海洋测量任务中对梳子形编队转弯的功能需求,提出一种编队队形的自适应重构方法;针对无人艇编队成员的运动规划律问题,研究并设计一种适用于无人艇编队的期望航向与和航速规划律。最后通过编队航行仿真试验,对所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