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下颈椎

下颈椎

下颈椎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29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09994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中国骨伤、解剖与临床、颈腰痛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09年全国骨与关节用药学术研讨会、第九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学习班暨脊柱融合与新业务新技术学术研讨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三届灾害医学学术会议等;下颈椎的相关文献由905位作者贡献,包括贾连顺、赵刘军、徐荣明等。

下颈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1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9994 占比:99.78%

总计:110240篇

下颈椎—发文趋势图

下颈椎

-研究学者

  • 贾连顺
  • 赵刘军
  • 徐荣明
  • 侯黎升
  • 贺西京
  • 阮狄克
  • 何勍
  • 叶晓健
  • 徐成
  • 李家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敏山; 韩昶晓; 梁栋柱; 赵卫东; 尹逊路; 刘广伟; 朱立国
    • 摘要: 背景:明确手法操作时椎体位移有助于揭示其内在生物力学机制,目前尚无研究分析旋提手法时椎体位移情况。目的:观察旋提手法操作中下颈椎椎体位移情况以及不同扳动力对椎体位移的影响。方法:选取7具健康成年男性尸体颈椎标本,应用MTS材料机及夹具在标本上模拟预牵引与不同扳动力(50,150,250 N)的旋提手法操作,并应用运动捕捉系统对C_(4)-C_(7)椎体不同位置(右横突、椎体中点、左横突)进行运动学测量,明确预牵引及不同扳动力下的椎体位移。结果与结论:①预牵引时:椎体中点与右横突纵向位移量由C_(4)至C_(7)逐渐减少(P0.05);④结果表明:旋提手法具有调整下颈椎椎体位移的作用,其中旋转侧C_(4)横突位移量最大,且位移量与板动力大小相关。
    • 李路; 唐文
    • 摘要: 背景:下颈椎椎弓根钉因具有优良的生物力学优势而广泛用于创伤、肿瘤及畸形导致的多种颈椎疾病。如何提高置钉准确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一直是下颈椎椎弓根钉技术研究的热点。目的: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近年国内外有关下颈椎椎弓根钉技术的相关解剖形态学特点、下颈椎后路椎弓根钉生物力学特点及其置钉技术的研究,分析各置钉技术的优点与不足。方法:分别以"cervical,pedicle"及"颈椎,椎弓根"为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及CNKI、万方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近5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文献52篇,其中中文文献22篇,英文文献30篇。结果与结论:(1)对于椎弓根的皮质厚度与强度而言,内侧壁均高于外侧壁;从C_(3)-C_(7)椎弓根的外展角逐渐减小,而椎弓根的形态则类似于长圆形;椎弓根上缘距其上位神经根从C_(3)-C_(7)逐渐增大,椎弓根下缘距其下位神经根从C_(3)-C_(7)逐渐减小,而椎弓根前外侧壁紧贴椎动脉,椎弓根前内侧壁紧贴硬膜外窦;(2)椎弓根的上、下、外侧三侧壁的突破力均小于内侧壁;在抗拔出力方面,直接拔出力椎弓根钉优于椎间孔钉与侧块螺钉,疲劳拔出力椎弓根钉与椎间孔钉优于侧块螺钉;(3)目前下颈椎后路椎弓根钉置钉技术主要包括徒手置钉、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手术机器人辅助置钉等,但各种技术流派均有一定不足,今后一段时间内徒手置钉技术仍将是下颈椎椎弓根钉置钉技术的主流,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和配套人工智能辅助科技设备的完善,人工智能辅助置钉技术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李路; 唐文
    • 摘要: 背景:下颈椎椎弓根钉因具有优良的生物力学优势而广泛用于创伤、肿瘤及畸形导致的多种颈椎疾病.如何提高置钉准确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一直是下颈椎椎弓根钉技术研究的热点.目的: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近年国内外有关下颈椎椎弓根钉技术的相关解剖形态学特点、下颈椎后路椎弓根钉生物力学特点及其置钉技术的研究,分析各置钉技术的优点与不足.方法:分别以"cervical,pedicle"及"颈椎,椎弓根"为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及CNKI、万方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近5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文献52篇,其中中文文献22篇,英文文献30篇.结果 与结论:①对于椎弓根的皮质厚度与强度而言,内侧壁均高于外侧壁;从C3-C7椎弓根的外展角逐渐减小,而椎弓根的形态则类似于长圆形;椎弓根上缘距其上位神经根从C3-C7逐渐增大,椎弓根下缘距其下位神经根从C3-C7逐渐减小,而椎弓根前外侧壁紧贴椎动脉,椎弓根前内侧壁紧贴硬膜外窦;②椎弓根的上、下、外侧三侧壁的突破力均小于内侧壁;在抗拔出力方面,直接拔出力椎弓根钉优于椎间孔钉与侧块螺钉,疲劳拔出力椎弓根钉与椎间孔钉优于侧块螺钉;③目前下颈椎后路椎弓根钉置钉技术主要包括徒手置钉、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手术机器人辅助置钉等,但各种技术流派均有一定不足,今后一段时间内徒手置钉技术仍将是下颈椎椎弓根钉置钉技术的主流,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和配套人工智能辅助科技设备的完善,人工智能辅助置钉技术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王鹏涛; 张嘉男
    • 摘要: 由于我们的工作疏忽,导致发表在《骨科》杂志2021年5月第12卷第3期《3D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临床疗效》一文表1中的部分数据有误,特向《骨科》杂志编辑部及本文读者致以诚挚的歉意!现更正如下:原文中术前JOA评分:常规组“12.35±5.31”更正为“6.26±1.10”,3D显微镜组“13.72±4.66”更正为“6.25±1.26”,t值“1.974”更正为“0.026”,P值“0.070”更正为“0.979”。术前VAS评分:常规组“7.92±3.83”更正为“7.57±1.04”,3D显微镜组“7.36±2.45”更正为“7.40±1.22”,t值“1.974”更正为“1.016”,P值“0.237”更正为“0.311”。
    • 吴学元; 易智; 马宏伟; 凌鸣; 靳占奎; 孙正明
    • 摘要: 目的通过测量中老年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患者下颈椎椎间隙高度,观察椎间隙的影像学形态,明确大骨节病对下颈椎椎间隙高度及形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甘肃宁县第二人民医院检查的KBD患者(KBD组)92例,其中男38例,女54例;年龄47~70岁,平均(58.89±7.67)岁,以及非KBD人群(对照组)98例,其中男42例,女56例;年龄49~69岁,平均(58.35±7.38)岁。两组人群行颈椎侧位X线片检查,观察下颈椎间隙影像学表现;测量两组C_(2~7)椎间隙前缘、中间及后缘高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显示KBD组男、女C_(4~7)椎间隙中间高度均低于C_(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_(4~7)椎间隙中间高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椎间隙的高度及形态X线表现,可分为间隙正常型27例(29.35%)、增宽型11例(11.96%)、狭窄型42例(45.65%)及椭圆型12例(13.04%)。其特征性改变为部分椎体终板上下面凹陷、凹凸不平、硬化。结论KBD并不影响颈椎间盘发育,但KBD患者更倾向于发生椎间盘退变,高度丢失。本研究初步证实KBD与颈椎椎间盘退变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 张正丰; 刘科
    • 摘要: 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由屈曲牵张及旋转暴力引起的脊柱创伤,通常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众多,但目前对于最佳治疗策略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就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治疗的关键内容进行述评,以期提高其临床治疗水平。
    • 武建超; 师政伟; 潘亦欣; 李绍平; 周建伟; 汪玉良
    • 摘要: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比较颈前路融合手术中钢板偏离颈椎长轴与钢板标准摆放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一名健康女性志愿者并进行CT扫描(C1-T1),应用Mimics 19.0,Geomagic Studio 2015,Solidworks 2018,Ansys Workbench 17.2等软件建立下颈椎(C3-C7)模型进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随后置入不同角度、不同长度的颈前路钢板,从而建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fusion,ACDF)模型,在C3上施加73.6 N轴向压力及1 NM的纯力矩,使模型产生屈曲、后仰、侧弯及旋转活动,观察模型应力云图,记录器械最大应力值及椎间活动度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建立下颈椎(C3-C7)有限元模型,与已发表的关于颈椎活动度的文献相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钢板摆放偏移轴线对内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最大应力值及椎间活动度影响较小;单节段钢板相比于双节段钢板对钢板偏移的力学影响更小.结论:在颈椎前路钢板与颈椎长轴存在角度时对颈椎的力学稳定性影响不大.在临床手术钢板倾斜小于20°时,无须重新调整钢板位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