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学制度

文学制度

文学制度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专利文献4115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法制与社会、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等; 文学制度的相关文献由88位作者贡献,包括范国英、王尧、王本朝等。

文学制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2.42%

专利文献>

论文:4115 占比:97.58%

总计:4217篇

文学制度—发文趋势图

文学制度

-研究学者

  • 范国英
  • 王尧
  • 王本朝
  • 饶龙隼
  • 孙向阳
  • 傅其林
  • 张利群
  • 樊祥恩
  • 赵普光
  • 郭国昌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布莉莉
    • 摘要: 目前学界对中国当代报纸文学副刊研究所涉基础文献的整理和相关研究已取得相当实绩,研究的多元面向也已初步勾勒,但尚待拓展的空间仍然相对宽阔,呈现出较多可重新讨论的议题:一、倾斜失衡的研究格局;二、以个案研究为主,缺乏宏观把控和对文学制度的深入剖析;三、线性研究思路始终居于主导位置,而空间维度和地域性因素则经常处于被漠视状态。这些都需要我们重返当代文学生产现场,对其做进一步“历史化”的挖掘和清理。
    • 税路林; 傅宗洪
    • 摘要: 转载是文学生产的第二现场,是文学再传播的一种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报》作为全国性的文学评论报纸,承担着阐释文艺政策、发表文艺评论、推进文学运动的责任。《文艺报》转载国家刊物上的文章,将文学批评从“个体”推向“群体”。同时,《文艺报》也转载地方报刊上的文章,为全国各地文艺信息的交换提供了平台,推动了文学大众化。《文艺报》的转载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主流话语渠道,参与建构“十七年”时期的文学制度
    • 吴翔宇
    • 摘要: 探究新时期儿童文学的主体性问题,必须夯实于其与成人文学"一体化"的框架内,在当代文学整体谱系中确立其建构的机制和立场。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所开启的新征程具有同向性,其自身发展的动力源皆获致于这一时期思想解放的大潮。通过评奖、编纂、命名等一系列的文学制度的运作,以一种"倒置"机制确立了新时期儿童文学的经典化范式。对新时期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作"一体化"研究,不能遮蔽其自身的主体性,而要整体系统地融通"一体化"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 范国英; 汪家桐
    • 摘要: 文学制度是现代性带来的制度性分化的产物,文学评奖作为文学制度的重要方面,必然也会折射出现代性的困境。我国作为后发现代性国家,对现代性的诉求更为迫切,现代性的流变性和易变性对文学评奖的影响也就更为突出。因而,文学评奖如何通过具有某种超越性的价值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为不同语境中的文学活动提供某种方向,就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 赵涵; 邵部
    • 摘要: 在全国文联与作协尚未恢复活动之前,复刊与改组后的《人民文学》凭借自身在文学体制中的特殊地位,实际上承担起了文坛组织者的角色。通过“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在京文学工作者座谈会”以及“《文艺报》《人民文学》《诗刊》三刊编委联席会”等文学会议,《人民文学》在文艺队伍重组、文学观念革新、文学组织重建以及文学实践引导等层面上,推动了文学领域的拨乱反正。这些会议是第四次文代会真正意义上的“前奏”,为“新时期文学”的建构扫清了思想障碍,提供了制度保障,是新时期文艺制度重建的一个重要支点。
    • 孙向阳
    • 摘要: 文学会议不仅是文学秩序调整和转换的“风向标”,其本身也是国家和政党对文学进行“规约”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对作家培养而言,文学会议一样代表国家和政党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青创会”已经成为青年作家成长成才的“T型台”,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每一届“青创会”的会议主题都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通过这个会议来检阅和拔擢文坛新生力量,为文学队伍的新陈代谢提供“孵化”平台和展示舞台,让中国文学的星空更加灿烂。
    • 吴康茹
    • 摘要: 左拉研究发轫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大致经历了近现代、战后现代转型和当代左拉研究三个重要阶段.当代左拉研究的勃兴又是与学术期刊《自然主义手册》创办有关.该期刊自1955年创办以来,不断推动当代左拉研究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在该期刊推动下,以批评家个性化批评实践为代表的传统左拉研究模式解体,取而代之的是跨国、跨界的专业化左拉研究实践活动得以开展与持续.在学术研究制度化影响下,"左拉学"作为专门学问得以建构完成.本文通过对该期刊最初创办30年期间在左拉研究领域所开展的学术研究活动线索的梳理,从不同批评流派学术谱系、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以及不同研究模式转换等视角切入,并结合学术源流系统考证,尝试探究作为学科典范的"左拉学"建构之学术价值及影响力.
    • 李黎
    • 摘要: 清代边省文学发展迅猛,成为一种突出的文学现象,这与避籍制度有很大关系.避籍制度一方面促进了文人的地域流动,另一方面也迫使不愿外出就职的文人选择回避制度要求相对较弱的教职,为边省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具体说来,避籍制度对清代边省文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江山之助不仅促进边省本地外出文人的创作,而且边省风景与风俗也激发了入边省文人的创作,丰富了边省文坛.二是避籍制度扩大了边省文人外出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促进了文人的地域流动,增进了文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三是避籍增进了主流文坛对边省文学的了解和认同,促进了边省文学的传播.避籍促进了文人的互动.
    • 彭民权
    • 摘要: 北宋时期,朝廷发布一系列与文学艺术相关的诏令,对北宋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其中,宋真宗、仁宗与徽宗甚至直接下达多道与文学相关的诏令,对当时的文风直接进行干预。通过禁止某种内容的文学作品、拔擢某种类型的文臣、贬斥某种文风、科举选拔某类人才、规定教学内容、书籍审查等诸多举措,可以看出,北宋朝廷实际上一直坚持了某种文学制度。这种文学制度,在真宗、仁宗的诏令中即初步形成。
    • 尹林
    • 摘要: 自古以来,中国文学都有着文体和伦理的双重标准.正因如此,中国文学经历了文学概念和文体确认的"前标准化"阶段、文体细化和文学观念道德化的"标准化"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学在经历了人道主义主体论的扩大化、形式主义本体论的偏至化、日常生活美学的民粹化、消费主义的包装化以及媒介变革的感官化冲击后,无论是在体式还是伦理上都失去了辨识度,只有文学性不断在媒介之中传扬.中国文学的"后标准化"时代正式到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