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下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581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37篇、会议论文155篇、专利文献216140篇;相关期刊904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肺科杂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等; 相关会议109种,包括山东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大会暨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医学医师分会第四届学术大会、2013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第六届全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术会议等;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文献由10304位作者贡献,包括等、何礼贤、葛庚芝等。

下呼吸道感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37 占比:2.54%

会议论文>

论文:155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216140 占比:97.39%

总计:221932篇

下呼吸道感染—发文趋势图

下呼吸道感染

-研究学者

  • 何礼贤
  • 葛庚芝
  • 李敏
  • 刘又宁
  • 张杰
  • 王燕
  • 修清玉
  • 刘慧
  • 罗文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贾西中; 蒋蕾; 许东风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及高分辨扫描对矽肺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80例矽肺疑似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设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对患者分别行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及高分辨扫描,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入组患者中73例确诊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确诊患者痰液培养出病原菌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3株,占55.13%,革兰阳性菌33株,占42.31%,真菌2株,占2.56%。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对矽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敏感度为71.23%,特异度为28.57%,诊断符合率为67.50%;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对矽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敏感度为94.52%,特异度为85.71%,诊断符合率为93.75%。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诊断矽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常规扫描(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引起矽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对矽肺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较高,对病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张银波
    • 摘要: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2例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肺总量(TLC)、每分钟静息通气量(VE)、用力肺活量(FVC)]水平、炎性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47/51),高于对照组的76.47%(3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肺通气功能指标水平,降低炎性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
    • 王艳纷; 唐苏予
    •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气管切开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方法:选择198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是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将其分为观察组(n=77)和对照组(n=121)。对比两组临床特征,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肺气肿、呼吸衰竭、入住ICU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气道开放时间、侵入性操作及多人ICU均与ICU气管切开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有关(P<0.05)。同时以上有关因素是ICU气管切开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ICU气管切开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诸多。临床应针对相应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此预防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 安晓彤; 周笳
    •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血液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感染发生率、流行病学特征及抗生素耐药性分析。方法选取确诊为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60例,收集其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期间所做的细菌培养及针对培养出来的细菌做的药物敏感度测定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不同的季节与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后5个月中的革兰阴性菌中KNP和E.coli对氨苄西林和头孢拉定的耐药性明显增高(P0.05)。单独真菌感染时对血常规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毒和真菌病毒混合感染时对血常规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病原菌是造成血液病患者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且此类患者因疾病原因需长期服用抗生素药物且不止服用1种,因此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药物,降低耐药的发生率。
    • 刘佳佳; 孙静娜; 闫海洋; 韩振刚; 陈静; 赵帅
    • 摘要: 目的探究环介导恒温扩增芯片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6月90例新转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及重症监护室行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合并通气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泡灌洗液标本,行细菌培养及药敏鉴定,同时采用环介导恒温扩增芯片法进行病原菌核酸检测,对检测到病原菌的标本进行耐药基因芯片检测,分析患者病原体及耐药基因检出情况。结果共检测标本90例,环介导恒温扩增芯片法检测阳性标本69例,标本阳性率为76.67%,细菌培养标本阳性31例,标本阳性率为34.44%,环介导恒温扩增芯片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对阳性菌株进行耐药实验,以每个样本为单独整体,环介导恒温扩增芯片法在mecA、OXA-48、OXA-23等耐药基因的检测上具有较高检出率,且与耐药检测“金标准”符合率高。结论环介导恒温扩增芯片法病原体及耐药基因检出率均高于传统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且其耐药基因检测符合率高,用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张淑丽; 许俊红; 马冰
    • 摘要: 目的分析肺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非发酵菌耐药性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共122例肺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收集痰液标本后送检,对送检标本开展病原菌分离,观察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分析非发酵菌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有关危险因素。结果122例患者的122份痰液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6株,占71.64%(50例患者分离出非发酵菌55株,包含铜绿假单胞菌25株,鲍氏不动杆菌18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2株,占41.04%);革兰阳性菌14株,占10.45%;真菌24株,占17.91%。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四环素、氯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占100.00%、92.00%、84.00%;对亚胺培南、多黏菌素E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占0.00%、0.00%、4.00%。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钠、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为100.00%,对阿米卡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性较低,为11.11%、5.56%。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四环素、氯霉素、头孢噻肟钠、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的耐药率均为100.00%;对左氧氟沙星、多黏菌素E、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性较低,为25.00%、33.00%、0.00%。入住ICU、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和前期采取碳青霉烯类药物均是非发酵菌多重耐药的影响因素。结论肺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非发酵菌在革兰阴性菌中占据一定比例,且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原因和患者入住ICU、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以及前期采取碳青霉烯类药物有关,需要临床结合药敏报告合理采取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提升患者的疗效。
    • 高静华; 宋晶; 薛桂阳; 刘明开
    • 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ICU病房院内感染的56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通过细菌培养,共分离出977株病原菌。检出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其中耐碳青酶烯的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比84.9%和37.6%,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MRSA)占比71.7%。结论ICU耐药形势比较严峻,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群,降低患者死亡率。
    • 章震花; 黄华; 谢娅超; 赵丽敏
    •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发下呼吸道感染(LRTI)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伴发LRTI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AECOPD并发LRTI)和对照组(48例,AECOPD未并发LRTI)。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水平[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前白蛋白(PA)],分析AECOPD并发LRTI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关因素在判断AECOPD并发LRTI风险中的临床价值。结果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AA、hs-CRP及CRP/PA是AECOPD并发LRTI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血清SAA、hs-CRP及CRP/PA 3项联合预测概率判断AECOPD并发LRTI的AUC为0.823,敏感度为0.813,特异度为0.792,优于独立检测。结论血清SAA、hs-CRP及CRP/PA是AECOPD并发LRTI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SAA、hs-CRP及CRP/PA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AECOPD并发LRTI。
    • 杨守磊
    • 摘要: 目的:探讨某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选择药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5年内的NICU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749株,革兰阴性杆菌占74.63%,革兰阳性球菌占18.83%,真菌占6.54%,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离出的前五位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04株)、鲍曼不动杆菌(1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4株)、铜绿假单胞菌(72株)、大肠埃希菌(42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为68.1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33.65%,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23.61%,耐碳氢霉烯类肠杆菌科检出率为1.16%,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的检出率为11.27%,大肠埃希菌产ESBL的检出率为21.43%。结论:NICU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以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比例相对较高,临床应根据微生物出具的药敏报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同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李萌
    • 摘要: 目的分析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中,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联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1年8月在该科接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使用单一药物左氧氟沙星干预的2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的2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用药方案下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P0.05)。结论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中,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联合干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