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教育决策

教育决策

教育决策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680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经济计划与管理、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9222篇;相关期刊361种,包括当代教育科学、上海教育科研、现代教育管理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2008'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等;教育决策的相关文献由669位作者贡献,包括袁振国、周洪宇、张力等。

教育决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0 占比:2.2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9222 占比:97.74%

总计:29899篇

教育决策—发文趋势图

教育决策

-研究学者

  • 袁振国
  • 周洪宇
  • 张力
  • 王妍
  • 于博
  • 黄忠敬
  • 于潇
  • 孟繁华
  • 朱永新
  • 刘月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航; 杨旸
    • 摘要: 深度学习评价是多领域交叉形成的一个新方向,通过采集并构建深度学习数据库创设深度学习评价分析模型以达到优化教育评价的目的.根据目前的研究基础和研究问题,深度学习数据库根据"脑—行为—认知—环境—技术"五种模态进行数据的采集、标注与分析;学习绩效预测利用运动预测指标与课堂预测指标,为分析和量化运动、课堂行为与学习绩效之间的关系提供有力的评价支撑;深度学习评价分析基于"四个基本要素""四个基本原则"这一前提,保证其遵循教育规律、教育现实与教育发展.未来基于多模态数据的深度学习评价可从数据采集自动化、整合预测模型、深化教育应用、统一机理、增强决策智慧化等方面实施和改进.
    • 袁振国; 黄忠敬
    • 摘要: 实证研究即基于事实和证据的研究。实证研究体现了以理性为基础,以怀疑、独立、公益、变革等为内涵的思想精神,具有客观性、可量化、有定论和可验证等鲜明特点。教育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一样,在知识积累方面有共同的条件和特点。这些共同之处表现为知识累积的曲折性、知识累积的竞争性、知识累积的循环性以及人的复杂性。教育研究的发现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教育学要加快教育科学知识增长,必须聚焦科学问题并不断深化问题,加强实证研究。教育科学知识的增长需要研究方法的突破与创新。教育实证研究对增长教育科学知识、认识教育规律和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面向未来,我国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习规律的研究,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研究,加强数字时代的教育治理研究,加强教育实证研究,加强因果推论研究,进而使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 储朝晖
    • 摘要: 坚持教育调查可以不断丰富教育研究资源,并在大量调查、实践和实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研究方法。教育研究体系类似于一个内部高度复杂的椭球体,不能仅用学科的视野去认识和研究其中的问题。在作教育决策之前,需要认识和遵循其中的个体特征及成长规律。实验和模拟实验是探索个体及微观教育奥秘的有效途径,可由此进行文理融合并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决策研究需要寻找真问题,做真研究,在一个更为宽广的视野中对教育加以改进,使更多的人通过教育获得幸福。
    • 何文萱; 柯政
    • 摘要: 教育决策的高利害性对其科学性提出了高要求,传统教育政策研究方法已难以满足教育决策发展需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可以前瞻性预测和分析政策实施效果的教育政策仿真成为可能。相较于“自上而下”的建模机制,以“自下而上”为取向的“基于主体的建模”更适用于教育政策仿真。其关注微观层面具有适应能力的主体,可通过主体的自主演化和主体间交互来预测教育政策实施效果,从而有助于解决教育决策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教育政策仿真能够实现教育政策实施效果预测和风险评估,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有助于深入认识教育系统的运行法则和内在规律。此外,教育政策仿真还可以丰富和改进教育政策理论研究,助力现实情境中真实问题的挖掘。在具体实施上,教育政策仿真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明确研究问题和建模目标、构建静态与动态概念模型、模型实现、模型检验、验证与校准、计算机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等环节。
    • 于潇; 汪晨
    • 摘要: 我国近代第一部官方编制通行全国的《幼稚园课程标准》颁行于1932年,其影响深远。该标准的起草、讨论与颁行,呈现了课程标准从无到有的运转逻辑,归结出在编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审慎作出决定,坚守正确立场,充分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重视组织与编审队伍的专业性与相对稳定,紧密结合国情,传承我国优秀文化教育传统,批判地借鉴国外经验,注重全国统一与地方弹性相结合,关注官方与民间的良性互动,完善拟定草案、审议、公布与实施等诸多环节的工作,这些经验对于当前编修学前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有较大启示。
    • 吴炜
    • 摘要: 教育公平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基于教育决策的理性行动理论发现,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低学费政策、大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就业促进政策、专项招生计划、免费义务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政策,稳定了高等教育回报,降低了高等教育的成本,提高了贫困学生和农村学生成功进入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的机会,这些措施有力地改变了弱势群体倾向于主动中断学业的教育选择,激发了他们继续求学的动力,这有效降低了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平等。
    • 吴婵
    • 摘要: 国际化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高校目前在国际化建设中存在缺乏面向全球的顶层谋划、缺乏高质量的国际合作、缺乏国际知名的一流声誉等问题.文章综合分析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高校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发现麻省理工学院所进行的全球化策略实践卓有成效且对中国高校来说最具借鉴意义.文章梳理了麻省理工学院策略的三大经验:一是远期规划引领发展;二是国际合作为纽带;三是核心价值融入策略.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三点启示:一是加强顶层谋划,构建面向世界的"一流格局";二是开展全面合作,探索面向未来的"中国智慧";三是根植中华文化,塑造凸显特色的"一流名望".
    • 杨玉春
    • 摘要: 新高考政策旨在扩大学生的选择权、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增加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实现高考政策从选拔到兼顾育人的价值转型.在公共政策的复杂实施系统中,"选科走班"在高中学校的实践中表现为"选科容易走班难"、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校招生实践中没有得到真正参考、部分省份放缓执行新高考政策的节奏.从高考政策变化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发现,政策影响利弊各有:其中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难度加大,执行效果亦受限于政策执行决策空间和专业模式;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取得突破,"专业+学校"招生模式给予高校专业化的空间;高中教师短期内工作难度、强度增大,但其专业发展将长远受益;高中学生成为新高考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其个性化发展需求得到满足.新高考政策需要明确中央与地方的决策权限、明晰分权合作共治框架;教育治理须尊重科学规律,纵向上健全国家公共教育决策机制;引入教育政策执行评价,逐步确立公共教育政策的决策与执行评价的平衡机制;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协同社会治理的机制,引导民众力量有序参与公共教育治理;顺应新公共管理发展趋势,引导新高考决策体系走向教育善治.
    • 蒋观丽; 文少保
    • 摘要: 智库在帮助政府提高决策有效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满足政府决策需求在智库影响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愈发紧迫.本研究从政策结构和过程的角度出发构建分析框架,选取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布朗教育政策中心为案例,探究世界一流智库研究成果满足政府教育决策需求的运行过程.研究发现,该智库积极参与政府教育政策制定的各个阶段,其不同阶段研究成果的知识属性分别表现为识别政策问题、设计政策方案以及监督政策实施和反馈政策意见.同时,该智库与不同的政策参与者建立互动关系并采取相应的行动策略,推进问题确认与议程设置、政策形成与采纳、政策实施与评估各个阶段研究成果获得政府决策者的认可和支持.鉴于此,为提升我国智库研究成果服务政府教育决策的能力,我国可以完善教育研究成果的供需对接机制,形成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服务需求的良性对接;加强智库与多方的互动,鼓励智库采取恰当的行动策略提高教育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建立健全智库优秀教育研究成果传播机制,提升其政策影响力.
    • 吴维煊
    • 摘要: 教代会是保障教职工权益,促使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的基本形式,是沟通党群关系及干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发挥好教代会的职能,特别是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及学校重大决策时的监督决策功能,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及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如何将教代会这一组织建设好,如何让教代会各项职能运行好,是教育管理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