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掏槽爆破

掏槽爆破

掏槽爆破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1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公路运输、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2366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爆破、采矿技术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二届金属矿采矿科学技术前沿论坛、第八届全路工程爆破学术会议、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等;掏槽爆破的相关文献由553位作者贡献,包括杨仁树、宗琦、杨国梁等。

掏槽爆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 占比:1.04%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2366 占比:98.88%

总计:12506篇

掏槽爆破—发文趋势图

掏槽爆破

-研究学者

  • 杨仁树
  • 宗琦
  • 杨国梁
  • 王雁冰
  • 史秀志
  • 宋立新
  • 赵建
  • 刘元同
  • 孙文进
  • 孟继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万志; 徐帮树; 葛颜慧; 李嘉庚; 魏文义
    • 摘要: 硬岩隧道全断面掏槽开挖对控制掏槽腔体大小、掌子面平整度及拱底欠挖要求较高。依托寨山隧道洞身Ⅲ级硬岩全断面开挖,采用现场试验、问题分析和经验公式的方法,提出了掏槽眼爆破参数的优化方法。从扩展掏槽腔体积的角度,主掏槽面域内自上而下增设复式掏槽短眼4对,主掏槽眼深度扩展为3.8 m,主、复式掏槽短眼孔底间距减小为0.3 m;从岩石炸药单耗、爆破破岩负担体积的角度,确定了主掏槽眼最大单孔装药量为3.0 kg。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掏槽参数,爆后硬岩掌子面光滑、底面平整、岩堆块石尺寸合理。掏槽整体炸药单耗减小约4.5%。
    • 杨仁树; 鲍舟琦; 王雁冰; 胡少银; 谢平; 贺治浩
    • 摘要: 传统的电雷管只有5个段别,不能满足孔内分段技术对延期时间的要求。数码电子雷管采用电子控制模块,可任意设定爆破延期时间,最小延时时间可设为1 ms,满足瓦斯巷道130 ms内完成爆破过程的要求。另外,目前煤矿岩巷深孔爆破掘进中,由于炮孔底部岩石夹制作用增大导致出现炮眼利用率低等问题。基于数码电子雷管,应用孔内分段掏槽爆破技术,将原先掏槽孔内连续装药改为分段装药,实现了分段延时起爆。将新技术方案在淮南顾北煤矿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数码电子雷管,应用孔内分段技术,对比原方案单循环进尺提高了约0.7 m,炮孔利用率提高了约10%,平均块度减少了15%左右,且断面完整没有明显大块,为下一循环提供了良好条件。预估月进尺可由65 m提升至100 m,总体上提高了巷道掘进效率。作为数码电子雷管在井下岩巷掘进的先行试验,在高瓦斯情况下数码电子雷管仍可正常使用,可为今后类似岩巷的爆破掘进施工提供借鉴。
    • 蔡忠伟; 蒋楠; 胡宗耀; 赵晓明; 蒋亚东
    • 摘要: 掏槽爆破效果的优劣是影响隧洞掘进效率的关键因素。以秘鲁圣加旺(SanGabán)水电站的引水隧洞爆破开挖工程为依托,以减少施工干扰为前提,不改变掏槽形式及掏槽孔参数的条件下,设计了多种掏槽起爆网路方案,研究起爆网路对掏槽爆破效果的影响;结合LS-DYNA动力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建立掏槽爆破多孔起爆网路计算模型,计算分析掏槽爆破产生的损伤区域特征,并针对所提出的优化方案开展现场试验验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掏槽孔的起爆时间间隔对爆破损伤的范围存在一定影响,设置合理的时间间隔能有效提高掏槽孔的爆破质量,进而提高整体爆破效果;将中心掏槽孔设置成最后起爆的抛碴孔,改变起爆顺序后,爆破岩体的损伤范围并无明显改变。将优化后的爆破方案用于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爆破效果,说明根据岩石损伤演化规律对掏槽孔起爆网路进行优化是可行的。
    • 吴建兵; 杨招伟; 张文龙; 陈步高; 徐驰
    • 摘要: 白鹤滩水电站迁建集镇抗滑桩爆破施工期间,为确保周边民房等建筑物安全,减少因爆破振动导致的纠纷,开展了爆破振动监测和爆破对周边民房的影响研究。通过监测迁建集镇抗滑桩掏槽爆破时诱发的地表振动,探究在新建村方向的爆破振动传播衰减规律;基于回归分析研究了不同爆心距处不同类型房屋的振动响应,提出了爆破振动控制标准。
    • 李祥龙; 张志平; 王建国; 李强; 王子琛
    • 摘要: 为了探究空孔间距对巷道掘进掏槽爆破效果的影响,基于大红山铜矿某巷道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计算双大直径空孔不同布孔间距条件下的掏槽爆破成腔断面积,并对最优方案开展现场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空孔间距dv=15 cm时,槽腔断面积为0.1641 m^(2);当dv增加到dv=25 cm时,槽腔断面积为0.2116 m^(2),断面积增大28.94%;当dv增加到35 cm时,槽腔断面面积为0.2436 m^(2),断面积增大15.1%;但当dv增大到45 cm时,槽腔面积为0.1740 m^(2),断面积减小17.8%;当dv增大到55 cm时,槽腔面积为0.0951 m^(2),断面积减小45.3%。对成腔断面积最大的空孔间距dv=35 cm的布孔方案进行现场试验,2号现场试验测得槽腔断面宽度、高度及断面积分别比模拟结果小4.0%、3.4%和4.98%,多次试验与模拟结果误差均在5%以内,能够为地下巷道掏槽爆破成腔体积预测的数值方法构建提供数据参考。
    • 钟贵峰; 汤明才; 林海祥; 林金山; 林之岳
    • 摘要: 天井掘进是地下矿山生产中的重要施工工艺环节,利用中深孔爆破实现一次掘进切割天井可提高矿山生产的效率,同时保证天井掘进作业中的安全性。为探索适用于银山铅锌矿的中深孔一次成井工艺,选取银山矿4023采场2685 m分段与2700 m分段作为工业试验场地,根据所设计的一次成井掏槽爆破试验方案,开展了一次成井的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炮孔堵塞与炮孔跨塌是影响一次成井试验的主要影响因素,合理的炮孔布置与装药结构设计可增加一次成井的爆破质量。
    • 刘传阳; 杨年华; 张雷彪; 黄仕凯
    • 摘要: 为研究隧道分岔段控制爆破振动对相邻隧道的影响,根据大量现场振动监测数据,分析论证了掏槽爆破和预留光爆层爆破对前方相邻隧道和后方中隔岩墙的振动影响,发现后方中隔岩墙的爆破振动比前方放大1.4倍左右;并根据振动波形分析,论证了高段位雷管的延时误差和临空面条件对降低爆破振动的影响,从而提出了"尽量减小掏槽爆破的单段药量,MS7段以上雷管不需跳段使用,根据振动波形适当增大高段位雷管的炮孔数",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显著降低爆破振动、提高爆破进尺,可为同类爆破提供借鉴.
    • 张世安; 史秀志; 霍晓锋; 邱贤阳
    • 摘要: 对九孔掏槽和中心单空孔掏槽2种掏槽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由爆破损伤云图可知,当爆高3.5~5.5 m时,2种掏槽方式均表现出良好的掏槽效果;对比顶板充填体质点振动速度后发现,中心单空孔掏槽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爆破振动.综合考虑掏槽效果、振动控制和凿岩效率,回采低高度顶底柱时应选用九孔掏槽布孔形式,回采较高高度顶底柱时应选用中心单空孔掏槽方式.矿山工程实践达到了预期的爆破目标.
    • 王远来; 史秀志; 王发民; 邱贤阳
    • 摘要: 针对凡口铅锌矿目前直眼掏槽钻孔数量多、凿岩效率低等问题,开展了直眼掏槽爆破参数优化研究.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钻孔孔径以及装药孔与空孔间距的范围.运用LS-DYNA数值模拟软件对理论计算取值范围内不同孔径、装药孔与空孔间距等参数进行模拟研究,对各模拟方案下应力分布状态及关键单元的应力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孔具有导向及应力集中作用,在装药孔及空孔孔径相同条件下,当孔径为0.051 m和0.058 m时,孔间距均应取0.30 m;当孔径为0.064 m时,孔间距应取0.35 m.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这3种爆破参数方案均能达到预期爆破效果,综合爆破后矿石块度及凿岩效率,最终确定掏槽爆破参数为:孔径0.051 m,装药孔与空孔间距0.30 m.
    • 朱永学; 王丙坤; 谢丰泽; 徐帮树; 张万志; 张剑; 蒋勇
    • 摘要: 针对上软下硬岩体大断面隧道掏槽爆破开挖存在掌子面中底部欠挖和超大尺寸块石的问题,依托海螺峪隧道工程背景,应用现场调研和试验的手段,提出了隧道掏槽爆破技术的优化方法.基于掌子面上软下硬的岩体特征,从减小掏槽爆破孔口距和装药集中度的方面,提出了复式楔形掏槽方式、增加掏槽孔数量、减小掏槽孔最大单孔装药量和增设底孔等措施.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掏槽爆破技术,可消除掌子面中底部的欠挖,形成平整的开挖掌子面和底面;大大减小了爆后块石尺寸,最大边长减小60%;炮孔利用率提高3.4%,炸药单耗减小0.03 kg/m3.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