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戊唑醇

戊唑醇

戊唑醇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987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5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95486篇;相关期刊188种,包括江苏农村经济:品牌农资、植物保护、农药科学与管理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5全国土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十三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华东地区色谱、质谱学术报告会等;戊唑醇的相关文献由201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刚、张少武、范昆等。

戊唑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5 占比:0.68%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95486 占比:99.28%

总计:96176篇

戊唑醇—发文趋势图

戊唑醇

-研究学者

  • 刘刚
  • 张少武
  • 范昆
  • 曹巧利
  • 郑庆伟
  • 周明国
  • 孙景文
  • 曲健禄
  • 王开运
  • 王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大田问:小麦黄花叶病用什么药防治?答:目前没有特效药防治小麦黄花叶病。可以考虑结合防治赤霉病,使用麦甜氟唑菌酰羟胺或吡唑醚菌酯等,加戊唑醇或戊唑·多菌灵等防治。问:什么是无效分蘖?答:在生长条件十分良好的条件下,每株麦子能长出很多分蘖,这同时会造成主茎与小分蘖生育进程相差很大,穗形大小也会有较大差异。在栽培条件下,一般每株成穗3个左右比较适宜,有利于高产。
    • 聂忠扬; 林松; 祖庆学; 饶陈; 张翼飞; 康耀文
    • 摘要: 为了准确鉴定贵州烟区靶斑病的病原,明确其融合群划分,初步测定低毒杀菌剂戊唑醇的室内毒力;从贵州开阳暴发靶斑病严重的烟田分离纯化病原菌菌株,开展显微镜形态观察和ITS分子标记测序,进行回接致病力分析,然后根据贵州菌株与参考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融合群划分,最后开展7个浓度的戊唑醇培养基抑制菌丝生长的试验,并根据抑制率计算半致死率(EC_(50));共在贵州开阳烟区获得靶斑病病原菌纯培养菌株15株,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看到菌丝的“T”型分枝结构,菌株长度约700 bp的ITS基因片段与GenBank数据库上的立枯丝核菌参考序列存在高相似性,回接健康烟苗也可以产生症状相似的坏死病斑,贵州菌株全部与融合群AG-3的参考序列聚集在一起,戊唑醇对15株立枯丝核菌菌株的EC_(50)均小于0.003 mg/mL。由此可知,开阳等贵州烟区近年暴发的叶斑类病害确定为靶斑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属于国内大多数烟区报道的融合群AG-3,戊唑醇对其具有良好的防效,可以开展后续大田试验。
    • 摘要: 问:腈菌·三唑酮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怎么样?答:三唑酮曾是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和赤霉病的优良药剂,在生产上大面积使用很多年。近年检测发现,已有对该药抗性强的赤霉病和白粉病菌株大量出现。据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多年系统监测,白粉病病菌已有对三唑酮抗性倍数达20~40倍的种群且其数量很大。从近年大面积生产上的情况看,三唑酮对小麦白粉病、赤霉病防治效果差,戊唑醇、腈菌唑对白粉病防效也不太好。
    • 孙雪梅; 凤舞剑
    • 摘要: 1.纹枯病小麦田间病株率达10%以上时要及时采取化学防控措施。以三哩类药剂为主,如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三唑酮等单剂,注意药剂轮换使用。药液量应不低于750公斤/公顷,用药时间选择上午10时前或下午3时后,喷药时注意靶标,正确的姿势是压低喷头,施药器械压力要大,这样能增强雾滴的穿透力,对准茎基部施药可添加助剂。
    • 杨双昱; 何志强; 曾全; 肖银波; 王新; 杨莉
    • 摘要: 戊唑醇、肟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是青花椒生产中常用的杀菌剂,为评价这3种杀菌剂在青花椒中的残留消解行为,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残留分析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青花椒叶片和果实中戊唑醇、肟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0.01~0.5 mg/L范围内,戊唑醇、肟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在0.02~1.00 mg/kg添加水平下,3种杀菌剂的平均回收率为89.1%~95.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5.1%,定量限(LOQ)均为0.02 mg/kg。戊唑醇、肟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3.4~4.4 d,且在果实中的残留水平低于在叶片中。在本研究施药剂量下,青花椒果实中戊唑醇、肟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均达到最低定量限,普通人群可安全食用。以上结果可为制定青花椒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 刘焕; 张兆欣; 谢守江; 张涛; 张丽敏
    • 摘要: 为了高效、环保、安全地防治核桃黑斑病,以“辽核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中生菌素和戊唑醇2种杀菌剂,设计10种处理,分别在两块试验田进行试验,测定不同浓度的药物对核桃黑斑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的中生菌素500倍液和3%的中生菌素1000倍液2种处理对核桃黑斑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田间防效达到了90%左右,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从经济、环保、安全方面考虑,选用浓度较低的3%的中生菌素1000倍液更好。
    • 摘要: 近三年来,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40%丙硫菌唑·戊唑醇(乐麦宝®)在江苏、安徽等七个省、自治区推广应用的实践证明,该产品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等病害的超高效药剂,在小麦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等病害防治效果、提质增产及降毒素作用上,其应用价值已充分显现。
    • 付岩; 张亮; 王全胜; 凌淑萍; 吴银良
    • 摘要: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研究了戊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水平,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在0.01、0.10、1.00和2.00 mg/kg添加水平下,戊唑醇在猕猴桃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9%~114%,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0.6%~8.2%,定量限为0.01 mg/kg。消解动态结果表明,戊唑醇在猕猴桃上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2.6~6.3 d。在安全间隔期14 d时,猕猴桃中戊唑醇残留中值为0.510 mg/kg,结合我国戊唑醇登记情况和居民膳食结构,计算得到一般人群戊唑醇的估算日摄入量是0.38748 mg,占ADI的20.5%。不同年龄段人群中长期膳食摄入风险随年龄的升高呈下降趋势。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按有效成分62.5~100 mg/kg剂量,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14 d时,戊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残留不会对我国不同年龄段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 刘希玲; 张黎辉; 李长红; 马俊欢
    • 摘要: 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以及消泡剂等助剂的筛选,获得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的优化配方:丙硫菌唑20%,戊唑醇20%,A788 2%,CF20S 2%,1020P 1%,T-80 1%,黄原胶0.1%,硅酸镁铝1%,柠檬酸0.2%,丙二醇3%,消泡剂0.5%,卡松0.1%,水补足100%。采用转速为2 000 rpm/min的立式砂磨机经过2h的研磨其质量技术指标为:该制剂在pH为6.0~7.0条件下热贮和冷贮,均无析水、分层及结块等现象,悬浮率达到98%以上,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的质量技术指标要求。
    • 谢志娟; 王律; 杜晓君; 马丽云; 王兴涛; 张海燕; 陶红娟; 吴冬乾
    • 摘要: 近年来,江苏省靖江市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增加、危害性加重。为筛选出适宜靖江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新型药剂,特进行了几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65 mL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好,病穗率防效为93.75%、病指防效为96.97%;常规戊唑醇类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也较好,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均在60%以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