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惯量

惯量

惯量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2241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数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116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运筹与管理、职业、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机械传动年会、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年会、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等;惯量的相关文献由548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俊烨、王德民、张心明等。

惯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2 占比:5.4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2116 占比:94.42%

总计:2241篇

惯量—发文趋势图

惯量

-研究学者

  • 李俊烨
  • 王德民
  • 张心明
  • 张健
  • 张春巍
  • 李东东
  • 王昊
  • 孙勇
  • 李卫东
  • 刘建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涛; 蔡旭; 孙国歧; 魏晓宾; 曹云峰; 张玲艳
    • 摘要: 随着静止无功补偿器(SVG)代替传统的调相机,可以提供动态的无功补偿。然而相比于传统调相机,SVG缺少旋转惯量。传统的SVG研究主要集中在无功补偿和故障穿越,没有针对SVG在提高惯量上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具有动态无功补偿和动态惯量响应能力的电力电子调相机。首先,具体设计了不同电压等级下的拓扑结构;其次,从储能出发,选择超级电容器作为储能元件,同时设计了储能配置和储能元件的参数;然后,从惯量响应和无功补偿两个方面设计控制策略;之后,对比传统的调相机,推导了能量利用率以及惯量响应的对应关系。最后,通过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 王晨丞; 蒲丽娟; 杜斌; 万忠兵; 张君胜; 赵智辉
    • 摘要: 传统的恒输出校正因子模糊自适应惯量控制器的计算结果变化平缓,会导致在频率偏差接近许可值时无法提供足够的惯量以阻止频率进一步偏离。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模糊自适应惯量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技术抑制微网频率波动。其创新性体现在提出了频率偏差界限的概念,并将其融入至模糊控制器设计过程中,实现了当微网频率偏差小于偏差界限时,通过采用较小输出校正因子来获得实时惯量值,而当频率偏差大于界限值时,采用较大的输出校正因子为系统提供足够的惯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改进型模糊自适应惯量的VSG控制技术能在频率偏差较小时保证频率响应速度,而在频率偏差较大时提高系统安全性,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杨新海; 沈晓鹏; 赵继亮; 谢哲; 苑会领
    • 摘要: 为了实现某空间飞行器在空间低功耗平稳转动,从提高其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的角度,提出了基于缓冲阻尼的空间大惯量负载驱动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系统阻尼参数匹配设计,并利用弹簧阻尼技术,实现了驱动系统大惯量转动过程的快速启动和平稳制动,解决了其转角行程过冲较大的问题,满足了运动精度要求。采用SimulationX软件对该驱动系统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对传动刚度和阻尼特性对驱动系统启动和制动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最终通过实验验证了该驱动系统可以较平稳地启动和制动大惯量负载,且性能稳定,运动精度高,说明了驱动系统设计方法的合理性。研究结果为以小功率驱动大惯量负载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实现方法。
    • 谢学渊; 廖长风; 詹世军; 李勇; 陈杰
    • 摘要: 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通过逆变器并入电网,不具有惯量支撑能力,因此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网会降低系统的惯量水平。在N-K故障下,系统可能因惯量水平过低而频率失稳,导致电源脱网,给系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考虑N-K故障下系统频率稳定性的储能电站优化规划方法。首先,分析系统惯量与系统频率变化的关系,给出系统惯量需求约束。其次,充分考虑储能电站在系统中调频、调峰及潮流调度等应用场景,以储能电站建设成本及极端故障下切负荷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储能电站定容选址优化模型。最后,以IEEE 39节点系统为仿真算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所提方法的定容选址规划方案能够有效提升系统频率稳定性,缓解系统在极端故障下的大面积停电问题。
    • 吴丹丹; 葛强; 徐金; 徐逍帆; 仇宝云
    • 摘要: 为了提高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效率,解决逆变器并网中阻尼和惯性不足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可实现传统同步发电机功能的逆变器控制方法,即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技术.以锁相环在VSG的作用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功率的预同步控制方法.在功率环中模拟二次调频和二次调压功能,输出值经过惯性环节弥补有功和无功损耗,依据不同的功率等级灵活调节控制参数.针对VSG机端的电压和电流,利用PR控制方式增加对电气值的约束.分析了VSG的拓扑结构和数学模型,给出了改进VSG的控制方法.搭建了对应的仿真模型,从VSG的预同步并网和突变负载时并网的稳定性两方面验证VSG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改进后的VSG控制可降低逆变器并网的复杂性和输出功率的震荡频率,平抑网侧的电流冲击,使逆变器时刻跟随电网的动态变化过程.
    • 李玉倩; 张大庆; 黄胜绢
    • 摘要: 在层级模糊推理系统的实际应用中,经常会遇到数据维数较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递进式层级模糊推理系统建模方法,利用减法聚类构建列联表,通过独立性检验和惯量排序对每一层子系统的输入变量进行选择,当系统精度达到阈值时停止子系统的构建。该方法能够在保持系统精度的同时减少规则数。在层级模糊推理系统建模过程中,保持减法聚类对论域划分,避免建模过程中的重复聚类,降低计算复杂度。利用公测数据集进行仿真计算,并与已有算法进行比较,表明该方法精度良好,且规则数量大幅减少,具有普遍适用性。
    • 芮月晨; 肖国春; 何玉瑞; 高子鹏
    • 摘要: 负荷虚拟同步机(LVSM)技术可使电动汽车(EV)充电桩等负荷主动参与电网调频,但在EV两级式充电结构中,基于比例积分(PI)控制的后级DC/DC变换器的特性会削弱LVSM的调频性能。为此,提出一种虚拟电阻(VR)控制策略,通过重塑后级DC/DC变换器的输入阻抗为阻性,优化了LVSM的调频性能,充分发挥了LVSM的网荷互动能力。从理论上对比了采用传统PI控制和所提出的VR控制时,负荷扰动后电网频率偏差、各台LVSM直流母线电压和充电电流变化量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VR控制通过充电电流调节过程使电网频率稳定性有所提升,且未对LVSM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 李东东; 郭天洋; 刘庆飞; 张佳乐
    • 摘要: 电力系统中新能源的渗透率逐步提高导致系统惯量显著减少、频率响应特性发生较大变化,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和控制带来严峻的挑战.针对新一代含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分别从理论惯量和计算惯量的角度对系统各种惯量来源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一种新的计及光伏发电的系统惯量精确评估方法.而后在DIgSILENT PowerFactory中搭建电力系统仿真模型,对传统电力系统和计及光伏并网的场景下,分别对系统惯量进行精确评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传统电力系统及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惯量评估均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精确性.
    • 刘鹏翔; 贾燕冰; 罗宇恒
    • 摘要: 区域电网风电渗透率的提高使得电力系统的惯量降低,同时由于风电的随机波动性及不确定性增加,使得区域电网间联络线传输功率变动范围扩大,因此含风电区域电网低频振荡模态辨识方法及影响因素有待深入研究.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经验小波变换方法(EWT)与改进Prony方法相结合的低频振荡模式辨识方法;在扩展四机两区域系统中,分析了含风电区域电网惯量变化和风电功率波动对区域间振荡模态的影响,基于极限传输功率下分析了双馈风电机组虚拟惯量控制参数对振荡模式的影响,给出了抑制含风电区域电网低频振荡的虚拟惯量参数设定值.
    • 杨向真; 陶茹; 杜燕; 孙丽玲; 杨秋强
    • 摘要: 针对具有惯量特性的并网逆变器,提出了一种统一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模型和基于智能算法的惯量阻尼参数辨识方法,实现了对未知模型的商业化并网逆变器装置的数学建模和惯量评估.基于将具有惯量特性的并网逆变器装置等值为一台VSG的思想,总结了现有各种VSG的实现方法,归纳出一种包含锁相环和动稳态阻尼特性的统一VSG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实现了统一VSG模型惯量和阻尼参数的准确辨识,但锁相环的控制参数却无法准确辨识,为此,从系统闭环极点的角度详细分析了锁相环参数辨识的准确性与其带宽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选取高带宽锁相环的统一VSG模型进行并网逆变器等值惯量和阻尼辨识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辨识方法在多种不同VSG控制策略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