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诊断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442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13篇、会议论文812篇、专利文献120062篇;相关期刊770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相关会议400种,包括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第四届全国核素显像与核素治疗学术交流会议、第十二届全国腹部影像学学术会议等;影像学诊断的相关文献由8789位作者贡献,包括等、韩新巍、孙清荣等。

影像学诊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13 占比:2.90%

会议论文>

论文:812 占比:0.65%

专利文献>

论文:120062 占比:96.45%

总计:124487篇

影像学诊断—发文趋势图

影像学诊断

-研究学者

  • 韩新巍
  • 孙清荣
  • 陈星荣
  • 戚晓昆
  • 周康荣
  • 张雪林
  • 郭佑民
  • 陈克敏
  • 沈天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华山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接诊的180例肾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以手术病理检测作为诊断金标准对照分析。对患者的超声造影增强特征等分析,同时对比良性、恶性肾脏肿瘤患者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TIC)。结果: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为恶性肿瘤132例,良性肿瘤为48例;病理诊断显示肾脏恶性肿瘤患者136例,良性肿瘤患者44例。超声造影的真阳性为122例,真阴性为46例,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2.42%(122/132)、95.83%(46/48)。肾脏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在增强模式、增强强度、增强均匀度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透明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增强特征显示主要为快/同进,造影剂消退主要表现是快退,增强强度主要为高增强。肾脏良、恶性肿瘤在实性病灶TIC曲线定量参数在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IMAX)、上升时间(RT)、平均渡越时间(mTT)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超声造影的诊断方式对肾脏肿瘤良恶性进行鉴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实性病灶TIC曲线定量分析在肾脏良、恶性肿瘤呈现不同的特征参数,有助于肾脏肿瘤良恶性的定性。
    • 张倩; 牛猛; 姬健智; 陈梓娴; 王小云; 郭顺林
    • 摘要: 目的探讨肾外腹膜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RAML)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特点,从而提升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例病理证实为腹膜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2例ERAML均体积较大且不侵犯周围组织,其中1例发生于盆腔,缺乏脂肪成分,密度/信号均匀,增强呈均匀强化且具有完整包膜。1例发生于右侧腹膜后,体积巨大,富含脂肪成分,密度不均,内部可见条索样、结节样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见多根血管影穿行。结论ERAML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 齐欣
    • 摘要: 目的:探究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医师选择适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收治的51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螺旋CT平扫和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以二次复查(或临床手术结果)为标准,统计比较两种诊断方式检出率。结果: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出率为100.00%,高于螺旋CT平扫96.64%,P<0.05;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中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检出率分别为97.48%、96.64%、97.48%。结论:在骨盆骨折患者诊断中,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出率较高,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了精准依据,应用价值较高。
    • 张双; 龚小雨; 李锋
    • 摘要: 患者,男,17岁。发现颏下渐大包块6个月。6个月前无意间发现颏下一包块,大小约2.0 cm×2.0 cm。6月来包块逐渐增大至4.0 cm×4.5 cm,无明确颌面部外伤史。体检:颏下局部隆起,皮肤完整,不伴疼痛,无红肿、破溃、流脓、色素沉着等。颏下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4.0 cm×4.5 cm,包块质软,无压痛,活动欠佳,边界尚清,与周围组织结构无明显粘连。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 蔡亦奇; 木明江·依沙克; 毛金平; 沈进稳
    • 摘要: 肌萎缩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amyotrophy,CSA)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上肢肌肉萎缩,伴有不明显的感觉障碍,单侧发病多见。以往对CSA的认识不足,特别是与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鉴别较为困难,容易误诊、漏诊,延误治疗,导致预后不佳。Tauchi等[1]研究结果显示,CSA的症状持续时间长与手术疗效差成正相关,尽早行手术治疗有利于恢复。
    • 纪涛涛; 闵晓燕; 徐官珍; 曹阳
    • 摘要: 患者男,30岁。3年前因“颜面、双下肢水肿”就诊,诊断为慢性肾病5期,后规律行血液透析治疗,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左大腿根部出现包块,间断有疼痛不适,未行特殊诊治,现症状进行性加重。X线摄影显示左髋部7.8 cm×5.6 cm×10 cm混杂密度肿块影,病灶以高密度为主,内见小片状低密度影,边界尚清。右髋部亦见片状高密度影(图1)。双髋关节CT显示左股骨旁软组织内见7.8 cm×5.6 cm×10 cm混杂密度肿块影,边缘呈分叶状,病灶以高密度影为主,内见小片状低密度影,似分层,周围软组织分界清晰,邻近骨质未见受侵。
    • 张英惠
    • 摘要: 目的探究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特征。方法96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病灶直径大小分为A组(病灶直径1~2 cm,52个病灶)和B组(病灶直径0.05)。B组患者的瘤体边缘光滑征占比55.77%高于A组的21.57%,分叶征占比26.92%、毛刺征占比17.31%低于A组的76.47%、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中,分叶征、毛刺征等会随肺癌进展而发生变化,但早期占比并不高,且病灶密度无特异性,临床诊断中易造成误诊、漏诊状况,而观测支气管征、空泡征、假性空洞等征象可有效鉴别早期周围型肺癌。
    • 陈先锋; 陆娴; 张勤
    • 摘要: 目的:分析磁共振(MRI)联合超声检查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胎盘植入孕妇103例,产前均接受超声和MRI检查。比较超声、MRI及MRI联合超声三种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间的差异,评价三种检查方法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03例疑似胎盘植入孕妇经病理确诊64例。McNemar检验显示,超声、MRI及MRI联合超声三种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系数检验显示,超声、MRI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吻合度一般,MRI联合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吻合度高。MRI联合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23%、95.31%、87.18%、92.42%、91.90%,超声分别为77.67%、79.69%、74.36%、83.61%、69.05%,MRI分别为71.84%、73.44%、69.23%、79.66%、61.36%。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M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高于超声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诊断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12.82%和4.69%,超声为25.64%和20.31%,MRI为30.77%和26.56%,联合检查诊断假阴性率低于超声和M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联合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准确率、敏感度明显高于单一应用超声、MRI检查,可有效减少漏诊现象。
    • 徐丹妮
    • 摘要: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与MRI联合用于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康平县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8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行MSCT、MRI检查,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MSCT、MRI、MSCT与MRI联合检查的分期诊断的准确性。结果:MSCT诊断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性为77.38%(65/84),Kappa值0.501(P<0.05)。MRI诊断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性为86.90%(73/84),Kappa值0.614(P<0.05)。MSCT与MRI联合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性为97.62%(82/84),Kappa值0.833(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的分期诊断中,采用MSCT与MRI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性高,与手术病理分期的一致性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 陈莹; 王刘中; 桑建中; 郭晓; 戴耀章; 曹华; 杨伟光; 申园园
    • 摘要: 目的 研究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手术入路、并发症及预后,并探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141例经病理确诊的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41例患者中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99例明确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0.21%,27例(19.15%)未明确诊断,15例误诊,误诊率为10.64%。133例手术治疗,37例(27.82%)出现并发症,8例观察随访。结论 神经鞘瘤手术治疗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前应完善影像学检查,根据肿瘤位置及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尽量保护神经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