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MSCT

MSCT

MSCT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2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6篇;相关期刊330种,包括现代医用影像学、放射学实践、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腹部影像学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广东省腹部影像学学术会议、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第21届学术大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届全国医学影像腹部学术大会等;MSCT的相关文献由3095位作者贡献,包括余琼、范华君、肖格林等。

MSCT—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2 占比:97.71%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1.11%

专利文献>

论文:16 占比:1.18%

总计:1353篇

MSCT—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潘银梅; 洪志友; 汪保平; 江河利; 姚孝应
    • 摘要: 目的分析MSCT征象诊断不同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18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MSCT检查。对18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类型阑尾炎的CT征象;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基准,计算MSCT诊断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准确率。结果MSCT对单纯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为100%,化脓性阑尾炎为98.06%,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P>0.05);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在阑尾周围渗出情况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无回盲部淋巴结增大情况。结论MSCT可为急性阑尾炎诊断提供全面参考依据,MSCT征象中有无阑尾周围渗出对不同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鉴别有较大参考价值。
    • 郑海茹; 林海锋; 徐军女; 李传资; 王勇
    •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三期增强CT扫描联合GP73、AFP及AFP-L3检测对PHC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55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在本院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55例,肝部良性疾病患者55例。对55例PHC患者所得MSCT图像进行分析,比较不同人群中血清GP73、AFP及AFP-L3含量,计算GP73、AFP、AFP-L3、MSCT四种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对PHC患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不同人群中血清GP73、AFP及AFP-L3含量有明显差异(P<0.001)。在四者单独检查中,AFP-L3在特异性上明显高于其他单独检查(P<0.05),GP73+AFP+AFP-L3+MSCT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90%、98.18%、96.36%,明显高于四种单一检查(P<0.05);CT表现:PHC大多平扫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门静脉-延迟期期肿瘤密度减低;时间密度曲线呈速升速降型,为肝癌的特征性表现。结论三期增强CT扫描联合GP73、AFP及AFP-L3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高,可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率。
    • 姜永继; 邱冬; 郑萍; 安阳; 王乔; 秦伟
    • 摘要: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扫描评估肝癌介入治疗临床效果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且经病理学活检或MRI确诊的5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病灶直径、位置、碘油沉淀形式等特征。分析MSCT对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病灶直径、供血动脉来源及门静脉癌栓的准确性。结果50例患者进行TACE治疗共173次,手术均顺利完成。经病理共检出病灶71个,其中残留病灶48个,新发病灶23个;经MSCT检出70个,检出率为98.59%,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SCT诊断直径≥3cm、0.05)。MSCT显示碘油沉积类型中完全型、缺损型、稀疏型及新发病灶分别有12个、25个、14个、20个。结论MSCT检查可直观、全面显示肝癌病灶直径、供血动脉来源及门静脉癌栓,对评估介入治疗效果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梁权海; 郭晓婷; 叶桥钦; 文康彦; 陈忠
    • 摘要: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RP)技术在乙状结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接收的疑似乙状结肠梗阻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提取横断面图像及MRP图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评价横断面及MRP图像质量;并计算诊断价值。结果:MRP图像伪影、图像清晰度评分及图像变形程度评分均高于横断面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P图像诊断乙状结肠梗阻的敏感度及准确度高于横断面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P图像诊断绞窄性乙状结肠梗阻准确率及整体准确率高于横断面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的MRP图像质量优于横断面图像,MRP图像在乙状结肠梗阻及绞窄性乙状结肠梗阻诊断价值高于横断面图像。
    • 陈丽珍; 丁小辉; 邵伟伟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怀疑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共9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高场强MRI和MSCT检查,并以手术治疗及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评估两种检查的最终标准。比较MRI及MSCT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 本研究怀疑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92例患者中,经手术治疗或膝关节镜检查最终诊断确诊为隐匿性骨折者64例,非隐匿性骨折28例,多层螺旋CT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均显著低于高场强及MRI检查。MSCT可见骨皮质断裂或出现骨折线影,部分患者可见局部骨折缺损和移位骨折吻合;高场强MRI中T1WI为低信号或片状低信号表现,FSPD为高信号,骨折线呈低信号。结论 对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高场强MRI拥有更高的诊断率、敏感性及特异性,适合临床早期选择应用。
    • 李蔚洪; 张挺
    • 摘要: 目的探讨MSCT和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检查效能差别。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怀疑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入选患者均接受MSCT三维重建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不同隐匿性损伤类型中的差异,并且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准确率、灵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MRI检查在髌骨骨折,腓骨小头骨折,胫骨平台骨折和股骨下端骨折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MSCT检查;MRI检查在检查效能方面的效率均显著高于MSCT,包括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等方面。结论MRI检查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检查效能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刘斯平; 毛海燕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扬州市中医院及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拟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73例,其中男48例、女25例,年龄(65.3±10.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SCT全腹部多期增强扫描,并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共同分析患者MSCT影像资料,得出术前CTTN分期诊断结论。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评判标准,评价术前MSCT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准确率。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研究MSCT的准确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术前T期诊断总准确率为91.78%(67/73),其中T_(1~2)期的准确率为84.61%(11/13),T_(3)期准确率为93.55%(29/31),T_(4)期诊断准确率为93.10%(27/29),T_(3)及T_(4)期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T_(1~2)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5)。CTT分期与病理分期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69,这说明二者一致性非常好。术前N分期诊断总准确率为73.97%(54/73),准确率与T期相比明显较低;其中N0期准确率为65.62%(21/32),N1期为79.17%(19/24),N2期为82.35%(14/17),N0期准确率明显低于N1、N2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P<0.05)。CTN分期与病理分期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11,这说明二者一致性较好。结论MSCT多期增强的应用能够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前TN分期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后续诊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何洪淳; 唐强
    • 摘要: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病灶MSCT、MRI影像学表现及对内镜手术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MRI检查。观察患者影像学表现,记录并比较MSCT检查、MRI检查所需总时间、病灶检出时间以及对脊柱结核阳性征象(脊髓侵犯,骨质钙化、坏死,椎管狭窄、椎旁脓肿以及骨质破坏等情况)检出率。结果MSCT检查所需总时间、病灶检出时间均短于MRI检查(P0.05),在脊髓侵犯、骨质钙化、坏死检查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结核MSCT影像学表现为骨质坏死、椎旁脓肿、死骨形成、椎间盘破坏、骨质增生硬化等;MRI检在细菌浸润阶段可发现异常信号。结论MSCT、MRI在检查脊柱结核上各有优势,通过对两种检查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对患者内镜手术治疗有较高指导价值。
    • 胡政乾; 耿雪; 朱红伟; 周志强; 郝继伟
    • 摘要: 目的分析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MSCT肺容积百分比与常规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52例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治疗的单纯COPD患者61例。观察患者所得图像,对比不同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差异以及不同程度废气中患者LAV%差异,并分析LAV%与肺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COPD合并肺气肿组患者FEV;/FVC、FEV;%、DLCO%低于单纯COPD患者,RV/TLC高于单纯COPD患者(P0.05);全肺、右肺(上、中、下)、左肺(上、下)LAV%与DLCO%为负相关(P<0.05),肺各部LAV%与FEV;%、RV/TLC无相关性(P<0.05)。结论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MSCT肺容积百分比与FEV;/FVC、DLCO%存在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断、治疗、病情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 连晓萌
    • 摘要: 目的分析颅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DR及MS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7例颅面部FD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DR及MSCT检查。对患者所得DR及MSCT图像进行分析,并对比两种检查对颅面部FDB检出率。结果MSCT对颅面部FDB检出率为98.50%,稍高于DR检查(95.52%),但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67例颅面部FDB患者中,71.64%(48/67)患者为多骨型,其余28.35%(19/67)为单骨型,无Albright综合征患者。DR图像表现:患者外板、板障骨质出现膨大、增厚,颜面骨有局限性或者呈广泛性增大。67例患者中43例为磨玻璃样改变,囊状样改变16例,弥漫性硬化改变5例,“丝瓜瓤”样改变3例。MSCT图像表现:患者病变处骨正常结构消失,且有不同程度膨性增粗、畸形,检查中无软组织肿块影出现。结论颅面部FDB患者在DR、MSCT检查中影像学特征明显,DR检查可反映出整体病灶情况,而MSCT检查对病灶内部解构、范围、复杂部位显示等方面显示有优势,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