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应激性溃疡

应激性溃疡

应激性溃疡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88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96篇、会议论文76篇、专利文献9029篇;相关期刊757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齐鲁护理杂志、中国急救医学等; 相关会议63种,包括201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学术年会、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等;应激性溃疡的相关文献由575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兆申、等、聂时南等。

应激性溃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96 占比:23.49%

会议论文>

论文:76 占比:0.64%

专利文献>

论文:9029 占比:75.87%

总计:11901篇

应激性溃疡—发文趋势图

应激性溃疡

-研究学者

  • 李兆申
  • 聂时南
  • 吴建胜
  • 邢晓璇
  • 闫素英
  • 刘红梅
  • 林金锋
  • 吴金明
  • 孙兆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绍帅; 钱小吾; 盛玉青; 陈昕晟; 王娜; 王艳; 曹莉
    • 摘要: 通过回顾性方法收集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12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普外科手术患者信息,对PPIs的用药指征、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在使用PPIs的696倒手术患者中,507例有用药指征(占72.84%),其中385例为预防应激性溃疡,122例为治疗术后创面溃疡,各项评价指标均合理的病例仅有29倒.剩余189例无用药指征(占27.16%).注射用奥美拉唑(冻干粉)成本效果比最低.质子泵抑制剂在围手术期预防使用中存在问题,需要医生与药师一起努力共同促进PPIs合理经济的使用.
    • 王海英; 王新锁
    •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辉县共城医院收治的230例CI患者资料,参照SAP诊断标准分为SAP组和无SAP组,SAP组80例,无SAP组150例。分析两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CI患者并发SAP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心房纤颤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吞咽障碍、意识障碍、使用脱水剂、使用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鼻饲治疗、尿蛋白阳性、大面积脑梗死、伴出血转化、伴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有意识障碍、有吞咽障碍、伴应激性溃疡为CI患者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无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意识障碍、有吞咽障碍、伴应激性溃疡与CI患者发生SAP存在密切关系,临床应制定相应针对性干预措施,以促进SAP发生率的降低。
    • 李哲; 李丹丹; 温爱萍; 沈素
    • 摘要: 目的:考察我国围手术期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的相关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涉及围手术期预防应激性溃疡情况调查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为不同期刊的创刊时间至2020年12月3日,阅读全文,对纳入的研究进行相关资料提取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6项研究,涉及22624例外科患者,其中进行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的患者共17865例。18项研究考察了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率,其中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率为49.29%(4539/9208);29项研究评价了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是否符合相关指征,无指征预防用药率为51.90%(6758/13020);19项研究评价了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的合理性,不合理用药率为72.68%(8329/11460)。结论:我国围手术期预防应激性溃疡存在大量过度预防用药的情况,并且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
    • 强卫平; 官蜀钧(指导)
    • 摘要: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常因并发应激性溃疡、感染及脓毒症而致使其死亡率明显升高。应用“保胃气”理论可有效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预防肺部感染与尿路感染,防止反流与误吸的发生,维持患者胃肠道功能。“保胃气”理论在防治脑出血并发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袁伟; 李岩松; 刘淑媛; 马育; 张广健
    •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对应激性溃疡大鼠胃组织炎性因子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每组各15只。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均建立应激性溃疡模型。造模后第1天,药物组大鼠每日给予2 ml奥美拉唑肠溶片溶液(0.2 mg/kg)灌胃,连续5 d。电针组大鼠针刺“中脘”“梁门”“阳陵泉”与双侧“足三里”,对上述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针刺,进针后行电针,连续5 d。空白组及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20 ml/kg,连续5 d。对比各组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HIF-1α、CO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空白组胃黏膜溃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P<0.05);药物组、电针组胃黏膜溃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胃黏膜溃疡指数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电针组溃疡抑制率高于药物组(P<0.05)。空白组胃黏膜无红细胞渗出,黏膜腺体排列整齐,其结构正常,无病理变化;电针组大部分胃黏膜结构相对完整,极少量红细胞渗出,部分细胞坏死;药物组胃黏膜较完整,少数红细胞渗出,细胞坏死;模型组胃黏膜严重损伤,腺体严重充血且排列混乱,大量红细胞渗出。空白组IL-2、IL-6及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IL-4水平高于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P<0.05);药物组、电针组IL-2、IL-6及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IL-4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IL-2、IL-6及TNF-α水平低于药物组,IL-4水平高于药物组(P<0.05)。空白组胃黏膜组织HIF-1α、COX-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P<0.05);药物组、电针组HIF-1α、COX-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HIF-1α、COX-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电针能够调节应激性溃疡大鼠炎症因子水平,降低HIF-1α、COX-2蛋白表达水平,促使缺氧因子水平下降。
    • 张晓雅; 杨谊
    • 摘要: 目的分析本院2019年至2020年围手术期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开展手术治疗500例病患资料,分析围手术期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情况,判断用药合理性。结果400例病患在围手术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应激性溃疡,使用率为80.00%。使用率较高的前三位依次是消化外科手术、骨科手术以及胸外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以及泮托拉唑是本院质子泵抑制剂主要类型,其中使用率较高的前两位依次是奥美拉唑以及兰索拉唑。在围手术期质子泵抑制剂使用不合理类型中,占比较高的前三位依次是“给药频率超标”、“无适应症用药”以及“手术后疗程较长”。结论本院2019年至2020年围手术期质子泵抑制剂应用率较高,有不合理用药情况存在,需要针对有关情况实施相应干预措施。
    • 刘红; 杨静静; 王瑞英; 张阿利; 娄敏娟
    • 摘要: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在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中的表达水平,以期为重症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重症患者218例,基于其有无并发应激性溃疡进行分组研究,将发生应激性溃疡的重症患者设定为观察组(n=33),未发生应激性溃疡的重症患者设定为对照组(n=185),对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白细胞介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等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重症患者中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15.14%;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6及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溃疡作为重症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其白细胞介素-2则出现降低的趋势,应激性溃疡越严重,白细胞介素-6及TNF-α表达水平则越高,许多细胞因子在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李秀丽
    • 摘要: 目的探析影响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脑卒中)合并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康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及治疗情况对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急性血管病合并应激性溃疡发病率为5.60%,且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死亡率高于无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P0.05)。结论年龄60岁以上、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疾病类型为脑出血、GCS评分3~10分、长期预防性抗凝治疗、H2R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等因素均可提高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临床工作时应予以重视。
    • 张海军; 薛长理; 闫妍; 曹培超; 梁春东; 李革军
    • 摘要: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铝镁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SU)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胃肠激素、胃液pH值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S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联合铝镁加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铝镁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胃肠激素、胃液pH值、血清IL⁃2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7 d时,观察组患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3 d:t=3.767、5.170,P均<0.001;治疗7 d:t=12.980、8.506,P均<0.001);血管活性肠肽(VIP)、胃液pH值及血清IL⁃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3 d:t=2.236、2.484、11.050,P=0.028、P=0.015、P<0.001;治疗7 d:t=7.827、2.124、3.926,P<0.001、P=0.037、P<0.00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2.085,P=0.037);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并发SU患者兰索拉唑联合铝镁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抑制胃酸过度分泌,提高血清IL⁃2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 王子轩; 孙琳; 张晓勇; 韩景田
    • 摘要: 目的分析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在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常规治疗+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心率(74.26±12.37)次/min、呼吸频率(22.31±4.27)次/min、热休克蛋白70(HSP70)(1.61±0.37)ng/ml、热休克蛋白90(HSP90)(112.31±12.29)ng/ml低于对照组的(84.36±14.27)次/min、(27.26±6.31)次/min、(2.74±0.26)ng/ml、(127.34±14.25)ng/ml,中心静脉压(6.27±2.37)cm H_(2)O(1 cm H_(2)O=0.098 kPa)、血氧饱和度(97.25±7.16)%、胃部pH值(6.09±0.26)高于对照组的(4.93±2.17)cm H_(2)O、(91.27±7.29)%、(4.05±0.16),溃疡愈合时间(7.23±2.19)d短于对照组的(12.37±1.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治疗方法应用于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治疗过程中,能迅速控制病情,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