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并联均流

并联均流

并联均流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224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61086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电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等;并联均流的相关文献由56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洋、任航、刘吉海等。

并联均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1086 占比:99.93%

总计:161205篇

并联均流—发文趋势图

并联均流

-研究学者

  • 王洋
  • 任航
  • 刘吉海
  • 向龙
  • 吴兆麟
  • 吴益飞
  • 吴翊
  • 姚国顺
  • 张胜发
  • 杨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伟东; 廖建军
    • 摘要: 随着整机系统用电功率的增加,对开关电源的并联均流精度和均流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了一款具有自动均流功能的开关电源,在传统的并联均流方案基础上,通过采用数字控制来代替模拟均流方案,提高了并联系统的均流精度,同时为系统增添了智能特性,提高了并联系统的可靠性。参与均流的电源模块交错互补输出,减小了系统的输出纹波,增强了电源模块的动态响应能力。基于以上方法,设计了一款试验电路,仿真和试验电路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开关电源满足要求。
    • 张兰涛; 熊俊; 牛小南; 黄小羽
    • 摘要: 针对大功率IGBT模块在短路极端运行条件下的可靠性问题,将器件的功率端口不均流现象和由此产生的动态结温变化进行综合分析。首先,通过实验对英飞凌某型3300 V/1500 V IGBT模块在短路条件下的并联端口均流特性进行测试,进而得到不同功率端口的功率损耗。其次,采用有限元法构建IGBT模块的热模型,进一步研究功率端口不均流对IGBT芯片瞬态热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路条件下的端口电流差异可达1500 A,其导致IGBT结温相差11°C左右,进而增加器件发生瞬时热失效的风险。研究结论可为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 邓远钊
    • 摘要: 介绍了一种基于TV硬件的LED并联均流控制方法,详细讲述了均流方案的系统模型对应的具体功能和均流方案控制流程;最后通过仿真数据说明了均流方法采用条件PWM信号的占空比实现,取代了原有的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组成的总时间来使LED灯组上的平均电流等于预定的电流值,使得系统的调节精度更高。
    • 汤旭日; 刘澜涛; 肖楠
    • 摘要: 采用LLC谐振变换拓扑,结合分析当前的并联均流方式,提出一种数字式LLC谐振变换器均流技术。基于CAN总线通讯可实现模块间实时通信,从而实现并联系统的数字化均流。在MATLAB/Simulink下建立了全桥LLC并联系统的闭环仿真模型,实现了零电压开关,通过三环控制和PI算法相结合,对比加入此均流策略前后的输出电流波形差异,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 张爱君
    • 摘要: 探究一种主从法控制的交错并联Buck电路来实现小功率电源的并联均流,主要用于驱动大功率LED,利用仿真软件来检验电路是否实现了均流控制。分析认为,与传统线性电源相比,通过主从法控制的交错并联Buck电路对多组电源并联具有均流控制效果。
    • 刘祖贵; 兰勇; 贾吉武
    • 摘要: 为了实现供电单元并联的功能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在稳态和瞬态负载条件下各供电单元之间的负载电流均衡分布,需要对并联变换器的均流环路进行分析、设计和验证。通过单机模型的建立和环路分析,建立了基于最大均流法的并联系统小信号模型,对恒流和恒阻两种通用负载模式下的均流环路模型展开了分析,提供了可行的均流环频率响应测试方法来验证设计,结合所建立的模型搭建了仿真电路和实验样机。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和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 徐贵鑫; 金海
    • 摘要: 本设计采用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采用双极性SPWM调制方法,以单相全桥逆变电路为核心电路,实现双逆变器的并网供电。提出一种新型主从控制方法,通过对主从机不同的SPWM调节速度的控制,实现电流内环电压外环控制。提出了系统软启动以及过流之后重启动的控制思想,保证系统始终处于安全工作状态,并且可以快速响应。通过UART完成两单片机之间通信,实现了从路输出相位跟随主路的目标。利用SPI的通信模式与采样模块相配合,加入系统的PID算法的分段调节,实现了高精度的采样和快速的系统闭环控制。本系统输出电压较为稳定,THD在2%以下,可以实现两逆变器输出电流按比例分配为1:1、1:2、2:1,效率达到90%以上。
    • 刘彦呈; 庄绪州; 张勤进; 朱鹏莅; 郭昊昊
    • 摘要: 在直流微电网的传统下垂控制中,电路参数及线路阻抗的不一致造成DC-DC变换器下垂特性均存在差异,降低了变换器的均流精度.下垂控制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直流母线电压跌落.为了提高直流微电网的控制性能,模拟交流微电网的频率下垂控制机理,提出一种基于虚拟频率的多DC-DC变换器下垂控制方法.在控制器中构造了频率与输出电流成比例的虚拟交流量,利用低带宽通信共享各变换器的虚拟频率并求出平均值.该平均频率及虚拟交流量进一步用于产生虚拟无功功率以调整变换器的电压设定点,协调各变换器输出电流的大小.在不造成母线电压跌落的前提下,提高了多变换器间的负载电流分配精度.利用小信号模型分析虚拟频率下垂控制的闭环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和基于Starsim和dSPACE快速原型样机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魏星; 朱信舜; 袁宇波; 周启文; 葛雪峰; 杨晨
    • 摘要: 应用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级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PET)能够实现柔性互联、电压变换、电气隔离和功率控制等多种功能.由于级联型PET内部的级联H桥级和双有源桥级之间电气耦合程度高且控制目标不同,提出一种分级解耦控制方案,在简化控制架构的同时可实现各级的独立灵活控制.此外,针对级联型PET采用多个功率单元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拓扑结构,提出一种基于分级解耦控制的串联均压并联均流控制策略,以降低参数差异的影响.研制了一台额定交流电压为10 kV、额定直流电压为750 V、额定容量为500 kVA的级联型PET.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方案工程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 陈志强; 于彬; 刘洋; 杨定堃
    • 摘要: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在耐压及通流方面性能的加强使其在大功率应用场景中较GTO(可关断晶闸管)、IGCT(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等其他全控器件更具优势.IGBT模块作为风电变流器的核心应用器件,为了满足变流器大功率化的需求,需要将IGBT模块并联使用.通过梳理现有IGBT模块并联应用技术的特点,分析并联模块组件在静态及动态方面的均流特性及其对变流器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同时给出了一种IGBT模块损耗的计算方法,以此来论证IGBT模块损耗对变流器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及仿真,分析IGBT模块不同数量并联对变流器系统稳定性及性能方面的影响,给出一种变流器中IGBT模块多并联应用的策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