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DC/DC变换器

DC/DC变换器

DC/DC变换器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021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4篇、会议论文171篇、专利文献2899928篇;相关期刊479种,包括电工技术学报、电源技术、电气传动等; 相关会议78种,包括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中国电源学会第18届全国电源技术年会等;DC/DC变换器的相关文献由388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波、刘健、陈治明等。

DC/DC变换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4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7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899928 占比:99.94%

总计:2901723篇

DC/DC变换器—发文趋势图

DC/DC变换器

-研究学者

  • 张波
  • 刘健
  • 陈治明
  • 方佩敏
  • 许建平
  • 张逸成
  • 王卫国
  • 姚勇涛
  • 徐德鸿
  • 房绪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荣德生; 刘谨瑞; 孙瑄瑨; 田东豪
    • 摘要: 为提升二次型Boost变换器的电压增益和效率、降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将耦合电感引入现有二次型Boost变换器中,形成一类基于耦合电感的有源钳位Boost变换器。该类变换器通过耦合电感和钳位支路的有机结合,不仅提高了电压增益、有效地降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而且利用有源钳位支路回收漏感能量,缓解了漏感与寄生电容谐振的现象,有效地抑制了开关导通时的尖峰电压,实现软开关工作状态。本文详细阐述了变换器的原理和稳态工作性能,通过变换器之间的对比证明了该类变换器的优越性,最后搭建了一台150 W的实验样机,采用普通元器件测得变换器最大效率为92.7%,论证了上述理论的正确性。
    • 程琳; 黄凯成; 吴可汗; 陈朔
    • 摘要: 电动汽车性能的稳定性离不开稳定、高效的充电控制技术。采用恒压充电策略对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进行电路设计,所设计的充电控制系统采用零电压移相全桥变换器作为直流变换器,并在控制系统中设计了基于电池组端电压反馈的PID控制方式。通过对设计的系统进行建模、软件仿真,仿真结果证实了设计的控制电路能够在电动汽车蓄电池充电时实现对电压的稳定控制。
    • 杨泽青; 鞠国铭; 刘志博; 孟凡钦; 汪芮; 周围
    • 摘要: 针对传统DC-DC变换器存在的输出电压增益不高、能量转换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高升压比直流变换器。该变换器主电路拓扑结构由Boost电路和电荷泵倍压电路组成,具有相互独立的控制环节,与现有典型的高增益阻抗源DC-DC变换器相比,所提出的变换器可以在较低的输入电压下实现更高的升压增益,同时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详细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使用Simulink工具对升压方案进行仿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5 V输入下,输出电压为380 V,输出纹波为0.82%,转换效率最高为80.6%,可用于驱动高工作电压传感器。
    • 杨晓光; 席利根; 李宇麒; 高正; 温静
    • 摘要: 模块化技术可有效提高变换器容量,广泛应用于高压大功率场合。但由于模块间参数差异,各模块输出电压往往难以均衡,使得变换器难以稳定工作。针对输入并联输出串联IPOS(input-parallel output-series)模块化LCC谐振变换器,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控制策略,主模块采用脉频调制PFM(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方法调压,其脉频调制步长由数学模型准确给出,从模块采用脉宽-脉频调制PWM-PFM(pulse width modulation-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方法调压。建立了该策略的控制流程,为控制算法的软件实现提供了依据;分别对主从模块调压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对三模块变换器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模块间的均压控制和系统的恒压输出,具有稳态性能好、暂态响应快、抗扰动能力强的优点。
    • 孙嘉梁; 符晓
    • 摘要: 为解决常规PID控制难以应对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随时间变化非线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PID控制策略GA-FP。GA-FP通过模糊控制器调整PID的系数,应用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重新计算模糊PID控制器中的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以提高控制响应速度,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剖析了移相全桥变换器的电压闭环运行机制,设计了GA-FP的实现步骤,并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GA-FP在稳定负载或负载突变时均可在0.5 ms内将输出电压稳定于48 V,调节速度快、超调量小,控制性能比没有优化的模糊PID和常规PID更好,且自适应能力更强。
    • 张扬; 张雷
    • 摘要: 随着当今便携式消费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对DC/DC变换器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单一集中式电源供电很难满足对多路输出参数的需求。本文基于LTC3855芯片,提出一种双通道同步降压DC/DC变换器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原理验证。双通道变换器采用buck拓扑结构,输出采用双MOS构成的推挽结构,具有突发、连续、脉冲跳跃三种工作模式可以选择。该设计具有结构紧凑、工作稳定、效率高、功率密度大等特点,设计原理经过验证,设计方案具备一定的普适性,可作为负载点电源进行推广使用。
    • 裴忠晨; 宋晓民; 刘闯; 林琳; 朱帝; 姜宇; 王菁月; 李辉
    • 摘要: 双极性结构低压直流配电系统具有负荷灵活接入、运行可靠性高等优势。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功率变换级数并提升双极母线电压平衡能力,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双极性低压直流微电网的自平衡隔离型DC-DC变换器。首先,介绍了自平衡隔离型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与调制策略,并分析了不平衡负载情况下正负极性直流电压自平衡机理及其换流过程;然后,结合零电压开关工作原理与输出电流纹波要求,对平衡电感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并推导了不平衡负载直流偏置引起的中性点电位偏移量;最后,搭建了一套实验样机验证了所提变换器在两直流极不平衡负载下甚至其中一直流极空载下可平衡双极母线电压。
    • 房绪鹏; 臧颖; 阚兴宸; 王旭
    • 摘要: 针对传统Π源DC-DC变换器输入电流不连续、升压能力不强、电路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Π源DC-DC变换器拓扑,在保留传统Π源DC-DC变换器所有优点的同时,新的拓扑利用由电容、电感和二极管构成的无源吸收回路来吸收漏感能量,从而抑制输出电压尖峰。该网络不仅具有更高的电压增益,而且连续的输入电流特性使其能够应用于现代能源系统。对该变换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用仿真和实验进行了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变换器的有效性及其作为高升压DC-DC转换器应用的可行性。
    • 何妮; 杨三成; 张虹
    • 摘要: 针对目前市场对高性能、小体积、大功率DC/DC电源模块需求的不断增长,陕西华经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用户需求研发了一款新的双面组装、三路独立控制的新型芯片化DC/DC变换器电源模块,其体积、功率、组装密度以及工艺均优于同类产品。该产品的成功研制,解决了目前市场对三路独立控制DC/DC变换器的供需问题。
    • 徐海博; 花磊
    • 摘要: 三级式电力电子变压器在传输过程中,输入/输出级必定会产生二次纹波,降低电压质量,影响供电可靠性。现提出了一种新的二次纹波消除方法,闭环控制策略上采用PIR控制,使得双有源桥低压侧输出电压纹波显著降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降低输出电压二次纹波方面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