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师陀

师陀

师陀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7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2篇、专利文献977篇;相关期刊189种,包括中州学刊、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平顶山学院学报等; 师陀的相关文献由209位作者贡献,包括叶淑钦、王欣、李春红等。

师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2 占比:21.78%

专利文献>

论文:977 占比:78.22%

总计:1249篇

师陀—发文趋势图

师陀

-研究学者

  • 叶淑钦
  • 王欣
  • 李春红
  • 吴军英
  • 李伟锋
  • 李红艳
  • 邱诗越
  • 马俊江
  • 江红
  • 陈晨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司方维
    • 摘要: 师陀的《一片土》延续了五四时期文体互融的传统,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文体特征也与其行脚人的题材相互契合。行脚人"他"的身上有鲁迅式"过客"的深刻影响,但"他"流浪的起因是完满而非痛苦,与田汉笔下的流浪者更为相像。师陀在《一片土》中并未采用自然与社会对立的模式刻画乡土,对乡土景物人事的诗意描绘显现出京派的陶染,但"他"并不视乡土为灵魂的安宁土。因完满而跋涉,不因短暂的美好而停留,"他"的流浪不是自我与他者的对抗,而是在个体内部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迷惘与追寻。
    • 刘元
    • 摘要: 在众多小城镇题材小说中,师陀笔下的中原小城小说颇具特色。他有意以自己笔下的“这一个”小城来表现整个中国,并在其中寄寓了深沉的文化思考。为了使对个体、民族及文化的思考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师陀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简化与泛指是师陀运用的主要手法,这两种手法既强化了作品的整体象征意蕴,又使笔下的人与物具有了某种寓指性。
    • 王亦孜
    • 摘要: 《果园城记》作为师陀的代表作,突出体现了其所说的“泥土气息”。本文试从果园城布满尘土的景象、人物经历命运与土的关联性,以及师陀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入手,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探究了《果园城记》中“泥土气息”的深刻内涵。
    • 林跖蓝
    • 摘要: 记得多年前读废名的作品,读到过他的一篇《阿左林的话》,由此对“阿左林”这个名字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发现,阿左林(有时也被翻译成“阿索林”),是不少京派作家的心头好。如林徽因、师陀、沈从文、汪曾祺都说过自己喜爱阿左林。卞之琳曾痴迷于阿左林,沈从文写诗调侃他:“我讨厌一切,真的,只除了阿左林。”
    • 王亚琪
    • 摘要: 《果园城记》是师陀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代表作,它在散文化和诗意的写作中展现了一种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营构,其中多重的空间形态潜藏着师陀思想意识中城与乡的相互对立与映照.果园城这个小城空间和故事背后,凝结着师陀一次自我"矛盾分裂"情境下的"潜在"还乡之旅,谱写了一曲现代中国乡村和小城的挽歌.
    • 叶淑钦
    • 摘要: 文章尝试从师陀小说中的"恶托邦"世界来阐释师陀小说创作的主题内蕴,人普遍处于一种难以逃脱生命的恶托邦的世界,人生的恶托邦,无处不在的荒凉、虚无、绝望、死亡,师陀把这些提升为人类命运的普遍性、本质性存在.这是师陀作品在精神上的深度与超越性.这一残酷又深刻的人生命运体验,让作者解构了文学史上诸如革命与启蒙、乡村与城市等一系列重要概念,也是对现代文学的审美意蕴与精神深度的开掘上的价值贡献.
    • 叶淑钦
    • 摘要: 在现代文学中,巧用人称代词可使叙事效果倍增。在师陀小说中的叙事人称上频繁采用了第二人称的叙事,叙事人称的指代没有确定性,既将读者、叙事者与叙事人物高度卷入到文本空间中,又使得叙事人称的体验普遍化。这些人称代词的使用使得师陀小说的内在涵义升华为弥漫在所有人身上的一种无法逃避的人生困境,向我们较好展示出了他丰富的人生体验。
    • 叶淑钦
    • 摘要: 作为活跃于 30、40 年代现代文坛的作家,师陀的创作显示出相当的个性与艺术独特性,其小说背景的泛化、情节的简化和人物形象的类型化使得文本实现了“普遍所指”的功能和高度的散文化、象征化,从而使作品的内在意蕴升华为弥散在所有人身上的一种无可逃遁的人生困境,展示了作者对人生无处安放的一种虚无感体验。
    • 赵晓菲
    • 摘要: 就文学创作而言,写作这一具有作家主体性特征的行为,本身便包含着潜在地域性因素的影响,《果园城记》中建筑意象和自然意象的设立和书写,蕴含了丰富的中原元素,展现出丰富的中原文化和景观特征.师陀对果园城意象的建构以故乡为参照并非有意,而是其故乡文化环境、自然环境作用于他记忆、情感的结果,它们形成了师陀在创作中的审美自觉.以师陀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中的意象创建为视点,探析其作品中潜在的地域性特征,对研究师陀作品的风格有补充意义.
    • 毛康丽
    • 摘要: 师陀在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中描绘了一个中原小城.这一小城可看作是作者故乡的艺术化呈现.果园城这一故乡形象并不是偶然得出的,而是作者经历了多种文化的影响后形成的.从作者对故乡态度的变迁中可以看出其在各种文化之间挣扎时的心态变化.果园城的书写不仅丰富了河南文学版图的内涵,还为我们了解以师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心态变迁提供了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