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汪曾祺

汪曾祺

汪曾祺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33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36篇、会议论文3篇、相关期刊1235种,包括读书、文学自由谈、文学教育(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9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等;汪曾祺的相关文献由2458位作者贡献,包括汪曾祺、苏北、陆建华等。

汪曾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36 占比:99.9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9%

总计:3339篇

汪曾祺—发文趋势图

汪曾祺

-研究学者

  • 汪曾祺
  • 苏北
  • 陆建华
  • 林超然
  • 孙郁
  • 铁凝
  • 翟文铖
  • 王国平
  • 汪朗
  • 南在南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段丽丽
    • 摘要: 食物不仅是一种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求的"实物",同时,它还蕴含着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无论是《受戒》中多次出现的自然清淡的"素食"意象,还是《异禀》中的不同"卤味",都再现了乡村小人物清淡的欢愉,透露出他们乐观豁达的人生哲学和朴素平淡的生活态度.在《受戒》和《异禀》中,简单的食物分别体现了出家人生活中的世俗烟火味和普通人平凡生活中的人情味,凸显出主人公在物质与精神、生存与生活、生理与心理层面达到一种融合.本文以"食物"为引线,尝试把握汪曾祺小说《受戒》和《异禀》中的别样意蕴.
    • 张楚涓
    • 摘要: 汪曾祺的饮食散文在他的散文创作中占有较大比例,滋味丰富,趣味性、审美性、人文性三者共存。饮食散文并不仅仅停留于纯粹味觉的感官体验,而是蕴含了丰富的文学意蕴和文化价值,体现为自得其乐的人生哲学、乡思乡愁的情感抒发以及饮食之道与文学观之间互通有无。汪曾祺的饮食散文,一方面勾连了“饮食入文”的文学传统,一方面又开拓了当代散文的写作路径,意蕴深厚,值得细品。
    • 翁子齐(口述); 严濂(整理)
    • 摘要: 汪曾祺曾有言,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或许是旅途中的过客,抑或是身在异乡的游子,每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亮起,是否都会徒生一种向往?最难忘的味道,莫过于“家”的味道。“麻婆豆腐”,是一道家喻户晓的家常菜,也是我所有故事的开端。在我看来,人间烟火气,最是暖人心。
    • 卢义恺
    • 摘要: 《复仇》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在情节结构和小说主题的设计上都具有鲜明的意识流特征。在选取乡村环境、融汇中西文化、注重隐喻色彩等方面,它完成了对中国早期意识流小说的继承,同时也在诗化语言、叙述视角和异化中的解脱方面进行了新尝试。它进一步完善了意识流手法在中国语境中的书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 徐阿兵
    • 摘要: 在《昆明的雨》中,汪曾祺最想要表达的感情不是“我想念昆明的雨”,而是对青春的怀想。文章的抒情手法,不是许多研究者所公认的“直抒胸臆”,而是委婉其辞。作者有意运用“偏题”与“枝蔓”、“含藏”与“曲笔”等特殊笔法,避免了情感表达过于直露。将《昆明的雨》与汪曾祺早年作品对读,有助于更深入地领会“回忆的诗学”。
    • 谢倩
    • 摘要: 汪曾祺小说创作40余年,始终不受时代主题和文学思潮的影响,以独有的民间情怀和审美追求,书写承载着他童年回忆和梦想的故乡高邮的民间生活场景,描绘了一幅幅丰富而可亲可爱可感的民间人物群像,挖掘他们身上的美和诗意,为读者呈现出原始生命本真,打通了现实与审美之间的桥梁。汪曾祺坚持弘扬民间的天真、善良和诗意,用欣赏与眷恋的眼光,注视着大地上淳朴乡民们的日常生活及散发光明的美好人性;力图用平淡的民间叙事、诗意的民间语言、温情的民间关怀、独特的民间审美追求和怜悯之心描摹理想的人类生存图景,让我们从中找到心灵慰藉,探寻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 杨雯
    • 摘要: 作为京派传统在当代中国的延续,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在八十年代再度迎来关注热潮。 汪曾祺的小说虽着力烟火生活的书写,却传递出诗意和美,既显出汪曾祺纯熟的小说创作技巧,又表达出他“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情怀。 本文将结合汪曾祺四十年代创作的?鸡鸭名家?和八十年代初创作的《受戒》《岁寒三友》,简要分析汪曾祺写作的延续性及其特点。
    • 金实秋
    • 摘要: 汪曾祺与央珍认识较睌。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1992年春。那时,汪先生已是誉满天下的文坛名人了,而央珍则是一位初露头角的年轻作者。汪老70多岁矣,央珍才30岁,刚与龙冬结婚不久,从拉萨调到北京工作。苏北是汪先生的忘年交,也是龙冬夫妇的好朋友,汪老曾给龙冬、苏北的小说集写过序。龙冬是在西藏工作时,与央珍认识并恋爱结婚的。
    • 覃毅
    • 摘要: 汪曾祺曾评价《大淖记事》与《受戒》两部作品皆有一种“内在的欢乐”,从对比分析小说内容可知,“内在欢乐”的具体体现不仅是在汪曾祺设定的优美诗意的生活环境中,还存在于独特和谐的人文风情、清秀健康的人物外在和作者刻意淡化的磨难与矛盾里。在汪曾祺对内容的精心安排下,读者能够真切地体会到作品所传达的“内在欢乐”。
    • 张学昕
    • 摘要: “大约1998年,作家苏童向我推荐张学昕的两篇评论文章。当时稿子没有用,我给张学昕写了一封信,具体的内容我记不清了,但是无非是强调苏童是继汪曾祺以后的当代‘短篇大师’,我希望张学昕在这个方面多下一点功夫。后来毫无音信。直到2003年,张学昕第一次在本刊露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