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1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654种,包括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俄罗斯文艺、博览群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全国区域国别研究博士后论坛等;屠格涅夫的相关文献由988位作者贡献,包括屠格涅夫、朱宪生、卢兆泉等。

屠格涅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1 占比:99.9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8%

总计:1182篇

屠格涅夫—发文趋势图

屠格涅夫

-研究学者

  • 屠格涅夫
  • 朱宪生
  • 卢兆泉
  • 吴嘉佑
  • 林怀民
  • 佚名
  • 张毅静
  • 智量
  • 朱红琼
  • 狄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慧; 徐晓佳
    • 摘要: 屠格涅夫是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在俄国文坛的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中短篇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不朽的成绩。他的诗歌作品主旨深刻,语言细腻,意蕴丰富。屠格涅夫的创作既全面的描绘了一个敏感作家的情感世界,也标志着俄国现实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通过拜读屠格涅夫的几部诗歌著作,对其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行简要阐述与分析,不仅增强了自身的阅读能力,更提升了自身的文化涵养。
    • 赵雪
    • 摘要: 俄国文学巨擘屠格涅夫在一系列小说作品中创造了独具审美特色的自然景观,因而被称为“风景画大师”。在小说《阿霞》中,自然景物描写贯穿全文始终,赋予了小说以浪漫的诗意色彩。小说中的自然景物描写以多变的形式出现在故事发展的各个阶段,以浪漫诗意的抒情氛围为现实生活赋上理想化的色彩。本文将以小说《阿霞》中的自然景物描写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自然”在情感表达、人物刻画、故事发展以及哲理性思考等方面的表现形式及作用,进而探讨屠格涅夫寓于《阿霞》的自然观念及其精神内涵。
    • 辛雅敏; 孙爱迪
    • 摘要: 在惯常的印象中,堂吉诃德多是以喜剧形象呈现。但随着更多解读声音的发出,堂吉诃德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丑角”的形象。在19世纪的俄国,其形象开始被不断提升。屠格涅夫《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可谓是堂吉诃德形象变化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对堂吉诃德形象的解读带有丰富的“圣愚”气质。主要原因是,屠格涅夫在对堂吉诃德的形象评价中受到了俄国传统文化中圣愚形象的影响,以及堂吉诃德自身与圣愚具有诸多相似性。
    • 李宗刚; 高明玉
    • 摘要: 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深刻地影响了汪曾祺。早在1938年,汪曾祺便阅读了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等短篇小说,并自觉不自觉地把他的短篇小说视为自己文学创作的重要资源。从主旨来看,汪曾祺受屠格涅对人富有同情与悲悯的情感影响,在作品中注重对人性美的开掘;从文体来看,汪曾祺受屠格涅夫简洁精练的短篇小说文体影响;从文学语言来看,汪曾祺更是明显受到屠格涅夫作品语言精炼化和诗化特征的影响。在屠格涅夫影响的背后,隐含了跨文化传播的某些内在规律。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具有世界性的文化特质,这为其跨文化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汪曾祺深刻理解外来短篇小说的内在精神,并以此激活了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创作出了具有鲜明风格的短篇小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现当代文学。
    • 雷阵小雪
    • 摘要: 作为同代作家,屠格涅夫曾是托尔斯泰文学之路的引路人,而最终却因为阶级立场的不同而走向分裂。有史可考的记录是1861年5月的一天,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应邀来到作家朋友费特的庄园做客。期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辩,使得两位伟大作家的关系长久不能弥合。
    • 摘要: 19世纪70年代,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住在巴黎,与同住在巴黎城区的俄国著名小说家伊凡·屠格涅夫私交甚好。屠格涅夫从容不迫、笔调冷静的文风深深打动了詹姆斯,屠格涅夫显然在每个句子上都花费了大量功夫,不断权衡、修改、润色。这种写作方式体现了他野心勃勃、善于振奋人心的特点。
    • 徐兴正
    • 摘要: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直渴望从容创作,他五十岁那年,还在一封信中写道:"……我想从容不迫地写,就像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冈察洛夫那样。但愿我至少有一本书是自由地写出来的,而不是被迫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的。"在写这封信九年以后,《卡拉马佐夫兄弟》勉强可以算为从容创作,但这本书未能最终完成,只写完第一部他就撒手人寰,不过这第一部就长达七十万字(中译本字数),已经是鸿篇巨制了。
    • 点点
    • 摘要: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小时候特别喜欢读克雷洛夫和德米特里耶夫的寓言故事。一天,德米特里耶夫来屠格涅夫家做客。屠格涅夫的妈妈为了在客人面前显示一下儿子的才能,就对儿子说:“快朗诵一篇先生的寓言给先生听。”
    • 陈国恩
    • 摘要: 俄罗斯文论,作为世界文苑中的一颗明珠,深受中国现代作家的推崇,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对中国左翼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因为俄罗斯文学是美的,甚或堪称美之极致。拥有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契诃夫、托尔斯泰等世界闻名的文学巨匠的俄罗斯文学,具备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底蕴。
    • 明斋
    • 摘要: 1937年暑假后,日军攻占了江阴,隔江相望的高邮也处于危急之中。此时,就读于江阴南菁中学高二年级的汪曾祺,不得不终止学业,作别母校回到家乡以躲避战火。不久,国民党军队战局失利,人心惶惶,于是他又随着祖父和父亲,到距离县城稍远一些的农村庵赵庄避难,一住就是半年多时间。为了打发这段枯寂难耐的日子,汪曾祺挑选了两部文学作品随身携带,一部是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一部是《沈从文小说选》。从《猎人笔记》中,他认识到了俄国农奴主的残暴和农奴们遭遇的悲惨;当然,俄国庄园的日常生活、俄罗斯壮美的自然风光等,也都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