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普希金

普希金

普希金的相关文献在1937年到2022年内共计168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6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798种,包括看世界、世界文化、俄罗斯文艺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第六届“俄罗斯学”研究生国际学术论坛等;普希金的相关文献由145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铁夫、普希金、宋德发等。

普希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86 占比:99.8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12%

总计:1688篇

普希金—发文趋势图

普希金

-研究学者

  • 张铁夫
  • 普希金
  • 宋德发
  • 曾思艺
  • 陈训明
  • 高莽
  • 孙晓博
  • 朱宪生
  • 林怀民
  • 查晓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干琳琳
    • 摘要: 大海的奔放与自由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让他们留下一篇又一篇对大海的赞歌。普希金《致大海》赋予大海自由的象征,通过一个个海之意象的歌唱表达出对自由的热爱,最终坚定地踏上传播自由的征程。《致大海》中,大海成为自由的象征,也成为诗人理想的载体。当自由之花盛开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时,诗人的理想之花也随之盛开,从现实的“面朝大海”过渡到想象中诗人精神世界的“春暖花开”。
    • 常金秋
    • 摘要: 邵燕祥诗歌创作中潜隐着“俄苏气质”,特别是与普希金的关联,不仅体现在内容、题材方面,还有文学创作的精神、风格,以及写作的姿态。邵燕祥在接受普希金的过程中,首先聚焦于普希金人格品质层面,其次在诗歌创作领域。因此在考察邵燕祥对普希金的接受时,既要看到邵燕祥受到普希金影响的实质,又要关注他的“消化”与新的“生长点”。他从模仿、融合,进而展现出自我的创造性,建立了自己的诗学体系,实现了“采蜜”到“酿蜜”的过程。
    • 李蓓蓓; 杨学峰
    • 摘要: 普希金是俄国诗歌不落的太阳,他的最后一部叙事长诗《青铜骑士》创作于1833年,与二十世纪反乌托邦作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时间跨度。所有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特点在叙事长诗《青铜骑士》中都得到充分展现,有机地构成了未来文学体裁结构的雏形。普希金在《青铜骑士》楔子中既有对理想国度乌托邦式的赞美,在第二部分中又有对主人公个人命运的反乌托邦式的刻画,历史和现实并存,颂扬与谴责共在,表现了诗人凝重的历史观和鲜明的现实感。
    • 刘月
    • 摘要: 俄罗斯帝国时期,沙皇试图加强君主专制,实行保守主义统治。在文学领域的扩展行动,也就成为其君主意志的重要体现。尼古拉一世时期既是俄罗斯文学的繁荣时期,也是俄国君主建立第三厅进行社会控制加强专制的时期。亚历山大·赫尔岑曾评价这是一个外在奴役和内在解放的时代。俄罗斯国家机构第三厅和文学发展的关系也就成为关注的焦点。
    • 王云燕
    • 摘要: 《四小悲剧》是普希金借助世界文学中的素材进行的全新文学创作,其中有《吝啬的骑士》《莫扎特和沙莱里》《石客》《瘟疫肆虐时的盛宴》。尽管这些素材多来自欧洲文学,但《四小悲剧》的故事内涵还是体现出普希金对自己周围生活、对时代的所思所感。每部小悲剧都深入分析了人性,描写了人的劣根性,以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戏剧性起伏的情节、死亡的悲剧性结局达成极具感染力的艺术效果,蕴藏着内涵丰富的伦理意义。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出发,研究《四小悲剧》矛盾冲突情节中暴露的伦理问题,探究普希金在作品中传达给我们的道德思考。
    • 摘要: 普希金是俄国著名诗人,他很富有,却一直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他无论去哪儿,总是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上衣,看起来就像一个穷困潦倒的流浪汉。有一天,一个富家公子去饭店吃饭,在角落的位置看到了穿着朴素的普希金。他常听别人说,普希金是一位很著名、很有钱的诗人,今日一见,感觉差别甚大。于是,他走上前去,用略带嘲讽的口吻对普希金说:“尊贵的诗人,瞧您这身特别的打扮,我猜您口袋里一定装满了钱吧!”
    • 金钢
    • 摘要: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来自哈尔滨的冯晏便登上了诗坛,在内地和香港都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她早期的诗作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以及香港的《星岛晚报》《新晚报》等报刊上,《星岛晚报》还连续发表评论文章推介她的作品,认为她的诗歌是舒婷、北岛等新一代诗人之外又一个值得关注的声音。冯晏的诗歌创作以新世纪为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以《原野的秘密》《冯晏抒情诗选》等为代表,偏重抒情,受普希金、莱蒙托夫、雪莱等诗人的影响较为明显,语言也比较浅白。在20世纪90年代,冯晏停笔了几年,2000年又重新开始写诗,陆续出版了《看不见的真》《纷繁的秩序》《镜像》《碰到物体上的光》等作品集,以及民刊“诗歌哈尔滨”系列诗集《小月亮》《边界线》《意念蝴蝶》等。
    • 耿海英
    • 摘要: 19世纪50年代中期俄国文学的一场大争论“普希金倾向”与“果戈理倾向”之争,其源头要追溯到20年代关于普希金的论争。当时重要的批评力量都参与到了普希金评论中:格拉戈列夫、沃耶伊科夫、维亚泽姆斯基、别斯图热夫、雷列耶夫、波列沃伊、韦涅维季诺夫、布尔加林、杰利韦格、纳杰日金、基里耶夫斯基、舍维廖夫、波戈金、米·德米特里耶夫、普列特尼约夫等。这是真正的众声喧哗,在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萌芽的现实主义甚至政治用意的争论中,普希金处于批评的漩涡中。如果从刊物角度看,参与到批评中的有《欧洲导报》《祖国之子》《北方蜜蜂》《莫斯科电讯》《文学报》《莫斯科导报》等,虽然不构成一对一的论争,但在对待普希金创作的态度上,大致前三者的否定多于肯定,后三者的肯定多于否定。从这些论述中,可以大致看出后来发展为特定术语的“普希金倾向”的内涵。
    • 程敏; 相红
    • 摘要: 《外国诗二首》是部编版初中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包括两篇外国诗歌,一首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是写于普希金被流放的日子里,作者写这首诗聊以自慰,自我勉励,并在往后的日子里勉励了读到这首诗的无数读者。另一首是《未选择的路》,源于弗罗斯特的一位朋友经常在选择之后后悔,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诗,是为了告诉朋友这样一个道理--其实未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既然选择好了路,就应该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 邱俊
    • 摘要: 在去甘肃送教的列车上,我还在想我的课。在连续上的三节课里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篇幅最短,我备课的时间却最长。短短的句子如浅浅小溪般流过我的心田,唤醒了青春年少的遥远记忆。那时候的诗抄本上,有普希金、海涅、汪国真……我多么渴望能以直抵内心的教学智慧播下诗歌的种子,带学生走进文字,融入课堂,让他们平凡的日常因诗歌而闪耀独特的光芒。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