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亨利·詹姆斯

亨利·詹姆斯

亨利·詹姆斯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82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4篇;相关期刊264种,包括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读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当代世界文学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宁波市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等;亨利·詹姆斯的相关文献由42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跃洪、闻莉、魏新俊等。

亨利·詹姆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0 占比:94.8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40%

专利文献>

论文:24 占比:4.74%

总计:506篇

亨利·詹姆斯—发文趋势图

亨利·詹姆斯

-研究学者

  • 王跃洪
  • 闻莉
  • 魏新俊
  • 刘薇
  • 陈丽
  • 傅淑琴
  • 丁璞
  • 冯亦代
  • 包薇
  • 周元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悦
    • 摘要: 不可靠叙述广泛存在于现代文学作品中,而在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中却比较罕见,这一现象或许说明叙述可靠性与现实主义范式之间具有某种内在关联。为探究这一问题,本文聚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文学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以转型期的关键人物亨利·詹姆斯的理论和创作为依托,探讨现实主义范式的转型如何影响叙述可靠性,以及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的不可靠叙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 王楠; 王欣宇
    • 摘要: 亨利·詹姆斯后期创作对"真实"的模糊性处理令人难以捉摸。他用隐喻的语言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边界,在充满隐喻的意识世界中捕捉对真实的感知经验,其最后一部小说《金碗》尤为如此。对读者来说,女主人公玛吉的丈夫与继母之间的私情是公开的秘密,但小说没有直接道明这一事实,玛吉是否得知真相令人莫衷一是。玛吉是否获知"真相"又如何把握并提升对"真实"的认知?本文认为玛吉从对真相的"无知"到"感知"的自觉转变,再从"感知"到"认知"的自为提升是理解詹姆斯小说真实观的关键。玛吉苏醒后的自我意识以及自觉行动为认知科学提供了一个文学注脚。
    • 王跃洪; 黄美娜
    • 摘要: 本文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与绘画同道"的观点,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对其国际主题小说《黛西·米勒》的空间叙事形式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詹姆斯在小说创作中借鉴了绘画艺术中的空间概念,他以地志空间画意书写为媒介建构文本描绘空间、以地志空间文化因子驱动的情节设计建构文本纪事结构空间、以路径意象为认知媒介建构文本意义模式隐喻空间。詹姆斯让被视为时间艺术、以文字为媒介的小说体现出与绘画类似的空间视觉效果,他的这一创新性尝试为现代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
    • 云龙飞
    • 摘要: 作为英国小说创作“伟大的传统”脉络中的一位重要的作家与理论家,亨利·詹姆斯一直是小说批评家的重要研究对象。利维斯、卢伯克、布斯以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人文关怀”与“艺术追求”为研究中心,从不同方面对其作品进行了观察和思考,提出独特的见解。通过他们对于亨利·詹姆斯的评价,有助于对于其小说创作以及相关理论更深入地了解。
    • 程心
    • 摘要: 本文试图脱离德里达对档案的解读框架,转向关注作为遗物的“阿斯彭文稿”。遗物包括纪念品和名人文物,分别对应于个人记忆和历史记忆。通过承载个人记忆的纪念品,詹姆斯表达了对信件的私密性和物质性以及个体隐私的关注。而在叙述者对文稿狂热追寻的背后,是作者对阿斯彭的文学名声和美国人记忆遗产的思考。小说的结尾揭示了纪念碑超越时间的物质性以及画像作为视觉记忆承载物的特殊性。
    • 摘要: 19世纪70年代,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住在巴黎,与同住在巴黎城区的俄国著名小说家伊凡·屠格涅夫私交甚好。屠格涅夫从容不迫、笔调冷静的文风深深打动了詹姆斯,屠格涅夫显然在每个句子上都花费了大量功夫,不断权衡、修改、润色。这种写作方式体现了他野心勃勃、善于振奋人心的特点。
    • 韩飞虎
    • 摘要: 亨利·詹姆斯的作品主要涉及“国际主题”,展示了欧美文化的相互影响。但同时,他的一些作品还关注人的心理现实,探索人的意识和知觉。本文试图从空间视角解读其小说《丛林猛兽》,通过关注该作品中人物心理的空间建构,展现空间视角下人物的情感状态以及隐含的深层意义。
    • Boris Groysberg; Susan Seligson
    • 摘要: 大流行前所未有地挑战着企业管理者,大家在疲于应对时却忽略了一个强大的领导战略:善良"人生有三件事很重要。首先是善良。第二是善良。第三还是善良。"——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美国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剧作家和散文家)随着Covid-19大流行在各个层面改变生活,越来越多人开始思考如何在一个充满巨大不确定性和前所未有压力的时代做一名好领导。很多公司高管都讲述了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叙述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使不是大多数人,这也是许多人记忆中最困难的时期。父母们努力平衡远程工作和在家上学的要求。独自生活的员工在远离亲人和传统社会支持的情况下努力保持专注。
    • 蔡沛珊
    • 摘要: 亨利·詹姆斯(1843—1916)的小说《专使》讲述了一个美国中年男子在巴黎的短暂停留.在此期间,他欣赏了欧洲的古典建筑和深厚文化,并结识了形形色色的欧洲人.由此,该小说被称之为旅行文学的典型.本篇从旅行叙事角度出发,集中研究旅行主体、客体以及旅行意义,并进而揭示该小说的主题,即其不单单讨论了文化冲突以及道德价值观问题,更突出了个人在旅行中的成长,特别是观察—想象—发现的成长过程.
    • 萨如拉
    • 摘要: 亨利·詹姆斯,横跨美国和欧洲大陆的著名现实主义作家,他最为人所知的小说内容皆是关于美国人移民到欧洲大陆后,和欧洲人之间的价值观、道德观、文化以及处事方法差异.与此同时也着重体现了他印象中的美国人特质.该文旨以他晚年撰写的一篇游记作品《美国景象》(1907)为切入点分析詹姆斯前期以及后期文学作品中塑造的美国人的特质,以及他作为移民文学的先驱者对自身的认同、对美国人的定义及对塑造美国人特质所做的贡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