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女性生殖道感染

女性生殖道感染

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80941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中国社区医师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首届全国民间中医药开发工程大会、全国抗菌药物临床新进展与规范应用(张家界)学术交流会、2007年全国女性外阴阴道疾病诊治进展学术研讨会等;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文献由27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健、于红、任慕兰等。

女性生殖道感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0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0941 占比:99.82%

总计:81090篇

女性生殖道感染—发文趋势图

女性生殖道感染

-研究学者

  • 张健
  • 于红
  • 任慕兰
  • 吴月莲
  • 吴静
  • 周丹
  • 唐小凤
  • 张德明
  • 朱习平
  • 李惠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金丹丹; 孙艺秀; 葛运生; 谢洁琼
    • 摘要: 目的 探讨阴道微生态环境在HPV感染及宫颈病变发生的中介作用.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某集团军医院就诊患者4459例,检测HPV基因分型及阴道内乳酸杆菌含量、菌群分布及其他项目检测,分析阴道微环境各种指标对HPV感染的关系.结果 ①HPV感染中最常见的基因型是HPV16,其次是HPV52、HPV18.②HPV阳性组中细菌密度、多样性、乳酸杆菌异常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24.16%、16.54%、14.42%,在HPV阴性组分别为8.32%、6.02%、8.4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5、清洁度异常、沙眼衣原体感染、H2O2、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异常同样在HPV阳性组感染较高,在HPV阳性组中异常率分别为12.56%、10.64%、8.47%、9.13%、11.30%、14.22%,在HPV阴性组中异常率分别为6.34%、3.96%、4.32%、5.94%、7.63%、4.8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在HPV阳性组淋球菌、TV、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率分别为7.92%、5.5%、9.03%,在HPV阴性组异常率分别为6.42%、4.52%、7.4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菌群密度及多样性、pH值、清洁度、沙眼衣原体、H2O2、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乳酸杆菌异常促进HPV感染.
    • 周丹; 李惠贞; 黄涛; 张德明; 谷大伟
    • 摘要: 目的 探究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在临床诊断女性生殖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深圳市中医院就诊的生殖道感染女性患者的宫颈分泌物或尿液标本共95份.采取SAT对以上标本进行沙眼衣原体(CT)-RNA、淋病奈瑟菌(NG)-RNA、生殖支原体(MG)-RNA、解脲脲原体(UU)-RNA检测.观察以上4种病原体阳性检出率及其混合感染率,并分析比较不同临床诊断及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各病原体检出率结果差异.结果 95例患者中,4种病原体均有阳性检出,单纯1种病原体感染64例(67.37%),其中UU29例(30.53%),CT16例(16.84%),NG11例(11.58%),MG8例(8.42%);2种或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有31例(32.63%),其中CT+UU混合感染占比最高,共计14例(14.74%);在不同临床诊断中,诊断为阴道炎患者中UU检出率显著高于宫颈炎及盆腔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段中,年龄段在36~45岁之间女性生殖道感染者中UU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结论 SAT在检测女性生殖道感染中灵敏度较高,其中UU是女性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 周丹; 李惠贞; 黄涛; 张德明; 谷大伟
    • 摘要: 目的探究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在临床诊断女性生殖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深圳市中医院就诊的生殖道感染女性患者的宫颈分泌物或尿液标本共95份。采取SAT对以上标本进行沙眼衣原体(CT)-RNA、淋病奈瑟菌(NG)-RNA、生殖支原体(MG)-RNA、解脲脲原体(UU)-RNA检测。观察以上4种病原体阳性检出率及其混合感染率,并分析比较不同临床诊断及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各病原体检出率结果差异。结果95例患者中,4种病原体均有阳性检出,单纯1种病原体感染64例(67.37%),其中UU29例(30.53%),CT16例(16.84%),NG11例(11.58%),MG8例(8.42%);2种或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有31例(32.63%),其中CT+UU混合感染占比最高,共计14例(14.74%);在不同临床诊断中,诊断为阴道炎患者中UU检出率显著高于宫颈炎及盆腔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段中,年龄段在36~45岁之间女性生殖道感染者中UU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结论SAT在检测女性生殖道感染中灵敏度较高,其中UU是女性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 郭敏
    • 摘要: 目的:探讨计生技术在防治女性生殖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9月随访的生殖道感染女性200名,通过观察200名女性计生技术前后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生殖道感染发生率,从而分析计生技术在防治女性生殖道感染中的作用.结果:计生技术实施前后,女性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生殖道感染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对计生技术在防治女性生殖道感染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策略可以提高女性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女性患者及其家属对工作的满意度和信赖度,提高工作效率.
    • 曹燕飞; 姚文香; 马菁璟
    • 摘要: 目的:通过对我地区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五年来门诊、住院及体检的共4151例女性生殖道HPV基因型分布状况的调查分析.了解不同亚型HPV在女性中的感染情况,以期为宫颈癌的预防提供参考,并为HPV疫苗在我地区的应用提供区域性数据参考.方法:对4151例妇女由妇科医生进行样本采集,用宫颈刷刷取宫颈分泌物,放入盛有2ml生理盐水的无菌小试管中,备检.采用PCR-反向杂交法技术进行HPV28个基因型别(含15种高危型别,3种疑似高危型别,10种低危型别)的检测及基因亚型分析.结果:4151例女性中,HPV感染者661例.总感染率为15.92%(661/4151),28种基因亚型均被检出.在611例阳性感染者中,全部为高危型感染者占11.88%(493/4151),全部为低危型感染者占2.33%(97/4151),混合感染高危型和低危型占1.71%(71/4151).排列前五位的HPV亚型分别为HPV16、52、58、53、51.阳性率分别为18.6%、12.7%、9.5%、5.3%、5.1%.其中单一亚型感染率为73.2%(481/661),两种或两种以上感染率为26.8%.感染高峰年龄为40岁~49岁,与其他组比较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4151例中,其中门诊和住院就诊患者共2748例,病人阳性率为18.9%(519/2748).体检人员1403例,体检阳性率为10.1%(142/1403).就诊患者与体检人员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银地区女性生殖道患者HPV感染及型别分布有地区特异性,了解本地区HPV感染及型别分布,为探索及有效防治HPV相关疾病提供了流行病学资料.
    • 武素平(整理); 李东燕
    • 摘要: cqvip:女性生殖道感染是妇科常见病,也是全球性的社会及公共卫生问题,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流行范围广的特点。生殖道感染若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可导致不孕症、异位妊娠、流产、死胎、死产、早产、先天感染及新生儿感染、慢性腹痛等并发症,给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家庭带来严重影响。
    • 李茂刚
    • 摘要: 本研究目的为女性生殖道感染(RTI)防治的相关知识,探讨防治RTI的研究进展.RTI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女性正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所具有的患病率高、无症状比例高等特点还会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出现异位妊娠、不孕、流产、死产等严重后果.基于RTI具有的危害,我国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探讨并研究RTI的防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女性的身心健康得到基本保障,同时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RTI的发生率极高,并且存在治疗难度大、易反复等特征,所以不论是患者自身还是相关部门,都要予以高度重视,采用可行性的方法进行防治.在现实中,首先要清楚RTI的发生原因,分析国内防治RTI现状,运用有效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加大研究力度.唯有此,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RTI的发生率,从而为女性的身心健康提供基本的保障.
    • 潘宁; 蒋贤高; 刘赛朵; 叶新春; 吴正兴; 周月影; 施伎蝉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孕女性生殖道感染病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诊治的不孕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无菌条件下,采集所有患者生殖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试验,观察生殖道分泌物中的病菌种类及其耐药性情况.结果 在158例不孕女性中,生殖道感染病原学检测发现菌株406株,其中解脲支原体152株(37.44%)、人型支原体67株(16.50%),其对氧氟沙星、红霉素及环丙沙星的耐药性较强,耐药率>80%,但二者对强力霉素、原始霉素、交沙霉素、替考拉宁及米诺环素的耐药性较低,耐药率70%,但三者对多西环素、原始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性较差,耐药率80%,但二者对克霉唑的耐药率为0.结论 不孕女性生殖道感染主要是支原体,其次是细菌和真菌.它们对一些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因此,临床上需针对不孕女性生殖道感染病菌耐药性制定合理的治疗对策.
    • 金桂林1; 杨军平1; 杨小军1
    • 摘要: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感染者的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方法:采用珠海迪尔公司试剂盒,对我院2897例疑似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实验检测。结果:2897例患者中2265例支原体阳性(78.2%),其中Uu阳性者1536例(53.1%),Mh阳性者68例(2.3%),Uu+Mh阳性者661例(22.8%)。药敏实验显示,对支原体敏感性高的抗生素分别为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四环素;耐药性高的药物分别为红霉素、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结论:女性生殖道感染以Uu感染为主,其耐药形势严峻,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应以药敏试验为依据,合理选择抗生素;对于多耐菌株可探索中药治疗途径,中西医结合降低细菌耐药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 金桂林; 杨军平; 杨小军
    • 摘要: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感染者的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 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方法:采用珠海迪尔公司试剂盒, 对我院2 897例疑似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实验检测.结果:2 897例患者中2 265例支原体阳性 (78.2%), 其中Uu阳性者1 536例 (53.1%), Mh阳性者68例 (2.3%), Uu+Mh阳性者661例 (22.8%) .药敏实验显示, 对支原体敏感性高的抗生素分别为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四环素;耐药性高的药物分别为红霉素、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结论:女性生殖道感染以Uu感染为主, 其耐药形势严峻, 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应以药敏试验为依据, 合理选择抗生素;对于多耐菌株可探索中药治疗途径, 中西医结合降低细菌耐药率, 提高临床治愈率.%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nfec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mycoplasma in female genital tract aiming to provide reliabl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nd reducing bacterial resistance.Methods:2 897 cases with suspected 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s were detected with Mycoplasma culture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using Zhuhai Deere Company kit.Results:The positive numbers of Mycoplasma were 2 265 (78.2%) among the 2 897 sample;1 536 cases (53.1%) were Uu positive;68 cases (2.3%) were Mh positive;661 cases (22.8%) were both Uu and Mh positive;the high susceptibility to 12 antimicrobial drugs in sequence were DOX, JOS, MIN, TET;the high resistance drugs in sequence were ERY, LEV, OFL, CIP.Conclusion:Uu infection is the main type in female genital tract infections and the situation of drug resistance is severe.The treatment of mycoplasma infection should based on the susceptibility test and rational selection of antibiotics.The treatment of multi-resistant strains may u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may reduce the bacterial resistance rate,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e rate.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