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头颅侧位片

头颅侧位片

头颅侧位片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105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特种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专利文献428780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北京口腔医学、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等; 头颅侧位片的相关文献由27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奕、林久祥、张端强等。

头颅侧位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28780 占比:99.98%

总计:428877篇

头颅侧位片—发文趋势图

头颅侧位片

-研究学者

  • 刘奕
  • 林久祥
  • 张端强
  • 贺红
  • 郑博文
  • 张苗苗
  • 谢以岳
  • 魏艳华
  • 任旭升
  • 侯玉霞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凌云; 颜家榕; 汤博钧; 赵婷婷; 花放; 贺红
    • 摘要: 头影测量是正畸和正颌外科诊疗过程中普遍采用的关键技术。常规的手工头影测量和半自动头影测量依赖于医师手工定点,存在耗时过长、精确度和稳定性欠佳等问题。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领域最热门的技术方法之一,具有强大的图像识别能力。在头影测量领域,目前已有较多研究致力于采用DL实现头影测量的自动化,包括自动定点、自动诊断分析、颈椎成熟度分析、腺样体肥大自动诊断和气道分析。研究显示,DL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其准确率多已达到80%以上,与金标准之间的差异多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当前此类研究仅限于自动定点的实现,其数据集往往存在数据量不够丰富、数据范围局限等问题。后期研究应进一步扩展研究范围、提升算法的同时注意数据集的丰富程度,并将DL技术与其他AI技术适当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算法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普适性。
    • 邢珂; 周嘉玮; 张冠凝; 梅宏翔; 李娟
    • 摘要: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高角成年女性上气道形态、颅颈姿势和前牙位置之间的关联,为正畸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4例未经正畸治疗的骨性Ⅱ类(ANB≥4.7°)成年女性的头颅侧位片,根据下颌平面角分为高角组(MP⁃SN˃37°)(n=52)和均角组(29°≤MP⁃SN≤37°)(n=52),对各组上气道矢状径、颅颈角、前牙位置进行测量。结果与均角组相比,高角组的鼻咽部、腭咽部、舌咽部气道更狭窄(P<0.05),颅颈角更大(P<0.05);高角组鼻咽部气道矢状径与颅颈角呈负相关(P<0.05),高角组及均角组喉咽部气道矢状径均与颅颈角呈正相关(P<0.05);高角组及均角组颅颈角均与上前牙唇倾度呈负相关(P<0.05),高角组与均角组颅颈角均与咬合平面倾斜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骨性Ⅱ类高角成年女性上气道较狭窄、颅颈姿势较伸展,颅颈姿势同时与气道形态和前牙位置具有相关性,提示呼吸功能、头颈部姿势、牙面形态存在一定程度关联。
    • 李亚其; 王梓千; 刘家琦; 肖楚翘; 颜哲彬; 熊鑫; 刘映鸿
    • 摘要: 目的:评估不同颈椎成熟度患者的蝶鞍形态及大小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339例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其中男166例,女173例。依据颈椎成熟度将患者分为3组:组Ⅰ(青春期前);组Ⅱ(青春期);组Ⅲ(青春期后);利用Uceph头测软件对蝶鞍的长度、深度和直径进行测量;对蝶鞍的形态进行判定;运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Ⅲ的蝶鞍线性测量值大于组Ⅱ,组Ⅱ的蝶鞍线性测量值大于组Ⅰ(P0.05)。结论:随着颈椎发育的成熟,蝶鞍的线性大小随之增加;鞍桥的发生可能与颈椎成熟度有关。
    • 李真真; 吴瑶; 徐依山; 司超; 刘佳; 曹宇; 张惠超; 杨陆一
    • 摘要: 目的:测量不同骨面型患者蝶鞍尺寸并探讨其与颅面部各测量项目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26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矢状骨面型分为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组、骨性Ⅲ类组;按垂直骨面型分为均角组、低角组、高角组。测量颅面部相关硬组织数据以及蝶鞍尺寸,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不同性别患者蝶鞍尺寸无显著差异(P>0.05);(2)矢状骨面型组中,各组患者的蝶鞍尺寸无显著差异(P>0.05);(3)垂直骨面型组中,高角组蝶鞍直径、深度、面积最大(P0.05);(4)蝶鞍长度与下颌平面角呈正相关(P<0.05);直径、深度、面积均与全面高、下面高、下颌体长、下颌平面角呈正相关(P<0.05)。结论:蝶鞍尺寸与垂直骨面型存在相关性,即蝶鞍直径、深度、面积越大,高角型趋势就越明显,可为正畸诊疗提供参考。
    • 孟宪敏; 邹佳静; 王学玲; 梁奕; 席光伟; 王帅
    • 摘要: 目的:研究腭部微螺钉-横腭杆-摇椅弓结合的支抗系统治疗上颌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取14例需要强支抗内收前牙的上颌前突患者(拔除14、24、34、44),直径1.2 mm横腭杆与腭部6 mm微螺钉结扎固定作为支抗系统,摇椅弓作用下,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一步法内收上前牙,取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定点测量,比较第一、二恒磨牙矢状向和垂直向位置变化;取治疗前后模型,测量双侧第一恒磨牙中央窝宽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上颌第一、二磨牙未见明显矢状向和垂直向位置变化(P>0.05),第一磨牙间宽度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支抗与横腭杆、摇椅弓结合的方式,可在长、宽、高三维向上实现上颌强支抗。
    • 李亚其; 王梓千; 刘家琦; 颜哲彬; 肖楚翘; 王军; 熊鑫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程度恒牙先天缺失患者蝶鞍与颅底的大小及形态差异。方法选取2020—2021年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的3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先天缺牙数目将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无恒牙先天缺失,112例);试验Ⅰ组(先天缺失1~2颗恒牙,104例);试验Ⅱ组(先天缺失3颗及以上恒牙,106例)。使用Uceph头影测量软件对每位患者头颅侧位片的蝶鞍的长度、深度和直径以及颅底相关线性和角度参数进行测量。对每位患者的蝶鞍形态进行判定。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的蝶鞍长度、深度、直径以及颅底相关的线性和角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鞍桥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虽然蝶鞍的线性大小及颅底特征在正常人和先天缺牙患者中未见明显差异,但在先天缺牙患者中鞍桥发生率更高,提示该人群的蝶鞍解剖学形态可能异常。
    • 朱铭慧; 邹贤玉; 樊佳兵; 徐卫华
    •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骨面型成年人上颌窦形态差异,探讨其与颅颌面骨骼形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180例成人根据矢状骨面型分为骨性Ⅰ类、骨性Ⅱ类以及骨性Ⅲ类3组,再根据垂直骨面型将每组患者分为低角、均角以及高角3个亚组,所有患者均拍摄头颅侧位片及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BCT),测量并比较各组双侧上颌窦长度、宽度、高度以及体积,并对上颌窦大小(长、宽、高)、体积与颅颌面骨骼形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间及亚组间患者的上颌窦长度、宽度、高度以及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上颌窦长度与前颅底长(S-N)、上颌基骨长(Ptm-A)、面中长度(Co-A)、U1-NA距、上面高(N-ANS)呈正相关(P <0.05);上颌窦宽度与后颅底长(Ar-S)、Ptm-A、Co-A、N-ANS、全面高(N-Me)呈正相关,与S-Ptm呈负相关(P <0.05);上颌窦高度与SN-MP、下颌平面角(FH-MP)、Ar-S、Ptm-A、牙合平面角(OP-FH)、U1-ANS、U1-PP、U6-PP、N-ANS、下面高(ANS-Me)、N-Me、后面高(S-Go)、下颌升支高度(Go-Co)呈正相关,与S-Ptm呈负相关(P <0.05);上颌窦体积与S-N、Ar-S、Ptm-A、Co-A、U1-ANS、U1-PP、U6-PP、N-ANS、ANS-Me、N-Me、S-Go、Go-Co呈正相关,与S-Ptm呈负相关(P <0.05)。结论 不同骨面型成年人的上颌窦长度、宽度、高度以及体积无明显差异,上颌窦的大小、体积与颅底形态、垂直骨面型、上颌骨长度、下颌升支高度、上切牙和上磨牙的高度、面高均有相关关系。
    • 李莹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透明压模保持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20例,根据矫治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57)与观察组(n=63).对照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观察组采用改良透明压膜保持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比较两组的头颅侧位X线测定数据.结果 治疗1年后,两组的MP-PP、OP-PP、U1-PP、L1-MP、UIE-FHp、UIA-FHp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U1-PP、L1-MP、UIE-FHp、UIA-FHp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透明压模保持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后牙支抗消耗,值得临床推广.
    • 靳淑梅; 任旭升
    • 摘要: 目的:观察锥形束CT(CBCT)与头颅侧位片和曲面断层片中,对于上颌中切牙牙根长度的测量结果有无差异。方法:对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错畸形患者的锥体束CT(CBCT)进行评估,应用Dolphin软件生成头颅侧位片,应用NNT生成曲面断层片。分别使用3种影像结果,测量120颗上颌中切牙牙根长度。应用 SPSS13.0 统计软件对三种方法测量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三组测量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面断层组与CBCT组和头颅侧位片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曲面断层片对于上颌中切牙牙根的长度测量上,精确度较差,应该结合头颅侧位片判断,必要时行CBCT检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