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目标优化设计

多目标优化设计

多目标优化设计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403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8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270105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机电工程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七届电工技术前沿问题学术论坛 、第四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中国航空学会第八届动力年会等;多目标优化设计的相关文献由1144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清、魏锋涛、宋俐等。

多目标优化设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8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70105 占比:99.89%

总计:270390篇

多目标优化设计—发文趋势图

多目标优化设计

-研究学者

  • 胡清
  • 魏锋涛
  • 宋俐
  • 周昇
  • 张涛
  • 郭宗和
  • 刘亚杰
  • 史志超
  • 宋文战
  • 朱孝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佟文明; 马雪健; 位海洋; 吴胜男
    • 摘要: 针对基于有限元法(FEM)的常规优化方法存在计算量大、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一种磁场解析模型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轴向磁通永磁电机(AFPMM)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保证一定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快速实现电机的优化设计。首先,将AFPMM从复杂的三维模型等效为二维模型,通过子域法得到了电机的磁场解析模型,利用麦克斯韦张量法求出电机的电磁转矩;然后,将解析计算结果与FEM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磁场解析模型的准确性;最后,该方法以电磁转矩平均值和电机有效成本为优化目标,将解析模型与遗传算法相结合进行全局优化,以获取具有更优电磁转矩与有效成本的设计方案。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AFPMM的电磁转矩平均值增大了11.91%,有效成本降低了9.81%,验证了解析模型与遗传算法结合的优化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 刘卓群; 张翔; 黄奕勇; 陈小前; 赵勇
    • 摘要: 气控软体驱动器的结构特性对其运动和力学特性影响显著,目前气控软体驱动器支反力和倾角性能亟须提升。基于ABAQUS提供的脚本接口,采用Python语言开发脚本建立气控软体驱动器参数化仿真模型,将尺寸因子作为优化变量,联立Isight和ABAQUS,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确定倾角和支反力两个目标量的高敏感性影响因子。运用归一化与加权策略及进化优化算法对倾角与支反力进行全局目标优化,得到最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支反力和倾角相对于响应初值分别提升29%、136%,实现气控软体驱动器有限元计听语音聊科研与作者互动算和多变量优化耦合运行,同步提升了气控软体驱动器的弯曲变形能力和负载能力。
    • 潘哲贤; 张洪信; 步天翔; 韩明轩; 杨健
    • 摘要: 为了兼顾纯电驱动和混合驱动的优点,本文主要对基于田口法的机电液耦合器永磁体分布进行优化,研究了一种将电驱动系统和液压驱动系统高度集成的机电液耦合器。针对机电液耦合器参数众多且互相耦合的特点,参照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优化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田口法的机电液耦合器内置式永磁体分布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分析了永磁体转子的布置形式和永磁体宽度、厚度对机电液耦合器输出电磁转矩的大小及其工作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影响的权重大小,选定其中最合理的参数组合方案进行计算并完成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未优化模型,采用田口法优化后的机电液耦合器,输出的电磁转矩提高了9.78%,永磁体的利用率提高了28.86%,齿槽转矩降低89.68%,纹波转矩降低45.4%。说明优化后的机电液耦合器电磁性能输出转矩更大,转矩波动更小,优化方法效果显著。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 武振江; 杨建森; 曹建; 吴杨
    • 摘要: 对基于分析驱动设计的白车身焊点布局多目标优化进行研究。首先建立隐式参数化白车身关键零部件模型,以实现有限元模型的快速更新,并验证其准确性。利用Isight优化平台集成参数化模型和相关计算模块实现后台全自动运算功能。以焊点数量最小,扭转刚度最大为目标,焊点的间距为设计变量,采用NSGA-II算法对白车身进行轻量化多目标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在扭转刚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焊点总数量与初始值相比减少了179个,优化效果明显,同时计算效率较高,证实了隐式参数化设计结合Isight优化平台方法在汽车平台开发设计方面的高效性与实用性。
    • 张人会; 刘锋; 陈学炳; 李仁年
    • 摘要: 传统离心泵多目标优化设计中,代理模型的预测精度随着Pareto前沿不断向前推进将逐渐降低,为改善离心泵多目标优化效果,提出一种基于动态RBF代理模型与NSGA-Ⅱ算法的离心泵叶轮优化方法,将生成的Pareto前沿解中部分最优样本添加到RBF样本集中,重新训练RBF代理模型,依据动态代理模型预测子代各样本的目标函数值.以MH48-12.5型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选取叶片的进口安放角、出口安放角及叶片包角为优化变量,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LHS)构建代理模型初始样本空间,并以扬程和效率为优化目标进行多目标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动态RBF代理模型多目标优化方法得到的Pareto前沿要大大优于静态代理模型方法结果,静态代理模型方法得到的Pareto前沿各点均被动态模型方法得到的Pareto前沿所支配;动态代理模型对前沿解的预测精度均大于静态代理模型;动态代理模型方法得到扬程最大点比原始设计高2.86%,比静态模型高1.03%;动态代理模型方法得到水力效率最高点比原始设计效率高4.36%,比静态模型高1.32%.
    • 杨从新; 赵斌; 丁佰岑; 曹宗彪
    • 摘要: 针对风力机叶片的气动噪声问题,耦合风力机叶素动量理论与翼型气动噪声BPM模型,计算了某3 MW风力机叶片的气动噪声;同时,采用NSGA-II算法,以叶片的弦长和扭角分布变化为优化变量,将风力机年发电量最大、叶片气动噪声声压级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对该风力机叶片进行了低噪声外形优化设计。结果显示:BPM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较好;风力机年发电量和叶片气动噪声两优化目标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当风力机年发电量增大时,叶片的气动噪声也会随之上升;通过该次优化设计,得到了满足年发电量不下降的情况下气动噪声降低2.84 dB(0.41dBA)的新叶片和气动噪声不上升且年发电量增加534.51 MWh的新叶片。
    • 胡文秀; 刘永旭; 吴豪豪; 殷宝麟
    • 摘要: 针对面向普通病床的往复式移位护理装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本文以装置中的关键机构—手动轮椅车提升机构为分析对象,运用Creo三维制图软件绘制提升机构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提升机构进行静力学分析,以非标连杆1、非标连杆2、安装板的质量为设计变量,安全系数、最大应力和应变、杆的厚度为约束条件,对提升机构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在减少提升机构重量的同时使得提升机构满足强度与刚度的要求。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手动轮椅车提升机构质量减轻了18.34%,且面向普通病床的往复式移位护理装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可得到理论保证。
    • 曹慧鑫; 英玺蓬; 耿东岭; 阎军
    • 摘要: 低温柔性管道是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系统中输送液化天然气的核心装备之一。U型波纹管作为低温柔性管道最内层结构,直接影响低温管道的安全性。本文选取波径和环板长度作为独立结构设计参数进行结构分析,解决了在传统的U型波纹管灵敏度分析中,波高会随波距的改变而改变的耦合计算问题。构建了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代理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U型波纹管结构开展了多目标优化,获得以拉伸刚度最大和弯曲刚度最小为优化目标时的帕累托最优解集,为U型波纹管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提供有益的设计参考。
    • 张嘉伟; 曾正; 孙鹏; 王亮
    • 摘要: 集成Pin-Fin散热器可以降低功率模块的结-流热阻,提升车用电机控制器的功率密度和可靠性,是车用功率模块先进热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然而,Pin-Fin散热器的设计面临电-热-流多物理场耦合的挑战,难于解析表征与定量优化,设计的周期长、成本高。基于响应面优化方法,该文提出一种集成Pin-Fin散热器的模型化设计方法,建立集成Pin-Fin形貌结构与阵列排布的数学描述,给出Pin-Fin散热器热-流性能的理论模型,建立Pin-Fin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获得Pin-Fin散热器结构的最优设计。为了验证理论模型和优化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搭建面对面变流器对拖实验平台,对标商业化车用功率模块的Pin-Fin设计,采用大量固定工况,以及实际车用工况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优化后的Pin-Fin能降低车用功率模块7.62%的结-流热阻,减小65%的功率模块损伤,提升车用电机控制器寿命1.8倍,为车用功率模块低热阻集成Pin-Fin散热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英玺蓬; 曹慧鑫; 杨志勋; 杨亮; 刘淼儿; 范嘉堃; 李方遒; 阎军
    • 摘要: 低温柔性管道是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系统(FLNG)的核心输运装备。针对低温柔性管道多材料、多层复合的结构设计难点,将其按照不同功能解耦成内衬层、抗拉铠装层以及辅助层三个关键结构层。基于神经网络模型(RBF)、Kriging模型以及响应面模型(RSM)三种建模方法建立了上述三个结构层响应分析的代理模型,并通过模型准确度的比较,发现RBF的误差均最小。在优化设计中,基于遗传算法分别对低温柔性管道上述关键结构层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在内衬层结构的优化中,以质量及弯曲刚度最小为优化目标;在抗拉铠装层结构的优化中,以质量最小及拉伸刚度最大为优化目标;在辅助层结构的优化中,以质量、弯曲刚度及传热速率最小为优化目标。研究工作为低温柔性管道的结构提供了关键设计参数及理性的设计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