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857篇,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学、基础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5篇、会议论文78篇、专利文献1844017篇;相关期刊460种,包括昆虫学报、遗传、医学综述等; 相关会议64种,包括全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2014华东胸部肿瘤论坛暨第七届浙江省胸部肿瘤论坛、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等;基因结构的相关文献由2267位作者贡献,包括谢宝贵、严俊杰、徐豫松等。

基因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5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7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44017 占比:99.95%

总计:1844860篇

基因结构—发文趋势图

基因结构

-研究学者

  • 谢宝贵
  • 严俊杰
  • 徐豫松
  • 范华
  • 巴彩凤
  • 张磊
  • 李伟
  • 李利斌
  • 江玉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兰蕾; 郑旭; 迟媛媛; 王雪婷; 王梦园; 朱元祺; 闫志勇
    • 摘要: CRISPR-Cas系统是一种细菌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参与特异性防御不同类型的可移动遗传元件,如质粒、噬菌体、转座子等的入侵。旨在分析肠球菌(Enterococcus)基因组中该系统的基因结构,并探讨其与细菌耐药基因之间的关系。NCBI数据库中下载10种肠球菌的全基因组信息,利用软件对CRISPR-Cas系统的分布、cas1基因、重复序列、间隔序列等进行比对分析;查找耐药相关基因,分析其与CRISPR-Cas系统之间的关系。235株肠球菌中含完整CRISPR-cas系统的有35株(14.9%),含确定CRISPR阵列196个和cas基因簇46个。肠球菌基因组中CRISPR系统主要为II-A型(80.4%),其次是II-C型(15.2%),cas1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与CRISPR-cas系统的分型基本一致。肠球菌CRISPR-Cas系统的分布在不同菌种之间差异较大;CRISPR-Cas系统可能阻碍肠球菌某些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
    • 张瑾涵; 吴银礴; 田万年; 吕树臣
    • 摘要: 为了解卵形巴贝斯虫吉林株HSP70基因的结构及功能特性,采用PCR方法对其HSP70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结构分析显示,卵形巴贝斯虫吉林株HSP70基因片段大小为1947 bp;测序结果显示,卵形巴贝斯虫吉林株HSP70基因与卵形巴贝斯虫日本株(XM_029011319)同源性为99.8%,与双芽巴贝斯虫同源性为95.12%,与牛巴贝斯虫同源性为86.72%;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卵形巴贝斯虫吉林株与双芽巴贝斯虫亲缘关系较近,与牛巴贝斯虫及其他虫种亲缘关系较远。
    • 梁莎莎; 庞春英; 邓廷贤; 陆杏蓉; 段安琴; 马小娅; 方艳艳; 梁贤威
    • 摘要: 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s)基因家族进行了motif、基因结构分析、共线性分析、不同物种系统进化分析和表达量分析,旨在挖掘水牛STAT基因家族的功能。结果表明,水牛STAT基因家族共有7个家族成员并分别命名为bbu.STAT1~6,其中bbu.STAT5分为bbu.STAT5A和bbu.STAT5B。bbu.STAT1和bbu.STAT4位于2号染色体,bbu.STAT2和bbu.STAT6位于4号染色体,bbu.STAT3、bbu.STAT5A和bbu.STAT5B位于3号染色体。这7个STAT蛋白长度在748~865 aa之间,等电点PI均小于7,说明水牛STAT蛋白均属于酸性蛋白质。基因结构分析发现不同的组具有不同的内含子数模式。Motif分析发现,除bbu.STAT2外,均含有预测出的motif 1~10且排序相同,说明水牛STAT基因家族成员蛋白功能相似。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水牛和奶牛中均存在3对相同成员的STAT基因表现出串联重复且没有发现片段重复,推测串联复制在水牛和奶牛STAT家族的扩增中起着主导作用。发现2个水牛STAT基因对的Ka/Ks值小于0.5,且STAT5A-STAT5B小于0.1,说明该基因对具有更强的纯化选择压力。不同物种STAT系统发育分析显示,STAT基因家族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其中水牛与奶牛和牦牛的聚类更为相近。表达量分析发现所有STAT基因在乳腺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STAT5A的表达量最高,STAT4的表达量最低,推测水牛STAT基因家族参与调控乳房发育及泌乳过程,其中STAT5A可能起更重要的作用。
    • 麻新妍; 南春利; 薛永常
    • 摘要: 植物中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是黄酮类物质合成途径的第二个关键酶,上调查尔酮异构酶基因(chi)的表达可以增加植物体内黄酮类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在抗血栓、降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以及肿瘤防治等药物设计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对CH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花色改良、药用成分提高,而对其分子结构及功能方面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对CHI的分类、功能以及基因结构等方面进行介绍。
    • 卞云迪; 张驰; 王雪晴; 杨晨晓; 王光钰; 刘晓颖; 王颖; 方芳; 王振英
    • 摘要: 为了探究AP2/ERF基因家族在小麦基因组中的分布及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小麦全基因组数据信息,在小麦全基因组范围内共鉴定出74个TaAP2/ERF转录因子基因.鉴定所得基因编码的蛋白大多数呈酸性,且大部分被定位在细胞核中,与多数转录因子蛋白相关报道一致.这些基因的启动子区包含多个应答植物激素和环境因子的顺式作用元件,如茉莉酸、脱落酸、光响应、厌氧和低温胁迫等.热图分析发现了6个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下特异表达的基因:AP2-S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特异表达;CBFIIId亚家族的3个基因(CBFIIId-B19、CBFIIId-D19和CBFIIId-24.1)结构相同,在非生物胁迫下特异表达;CBFIVb-D21和CBF2基因能够对小麦的病原菌侵染作出响应.
    • 摘要: 饲料所研究创新了鸭胚肝脏原代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科研人员研究创新了一种简单、快速的鸭胚肝脏原代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并研究了鸭胚肝脏原代细胞胆碱缺乏模型中的基因可变剪切,为鸭胆碱与基因结构的相关性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动物生物科学(Animal Bioscience)》上。
    • 鲁丹丹; 谭政委; 杨红旗; 李磊; 余永亮; 许兰杰; 杨青; 梁慧珍
    • 摘要: 黄酮类物质是红花的主要活性成分,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是黄酮类物质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为解析红花黄酮类物质的合成途径,以大果球红花为材料,通过逆转录PCR(RT-PCR)及PCR技术克隆红花CHS(CtCHS)基因的cDNA和gDNA序列,分析其基因结构、蛋白质结构和系统进化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分析CtCHS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及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CtCHS基因的cDNA序列长1317 bp,gDNA序列长1815 bp,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构成。内含子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且明显高于外显子中AT含量,内含子序列含有类似增强子及光照、干旱胁迫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可能在增强基因转录中发挥作用,并可能受光照、干旱等胁迫的诱导。该基因的cDNA序列包含1个1206 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编码401个氨基酸,相应的蛋白质为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序列,不存在跨膜结构,定位于细胞质。药用植物CHS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CtCHS与矢车菊CHS的进化关系最近,与白芨、铁皮石斛等CHS的进化关系较远,且药用植物CHS蛋白具有明显的种属特性。qRT-PCR检测结果表明,CtCHS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初期果球和幼根中的表达量最低。不同花期,红色和白色红花中CtCHS基因的表达量呈现相同的表达趋势,均在盛花期表达量最高,但红色红花在花组织形成后期表达量最低,而白色红花在花瓣开始伸出期表达量最低。另外,CtCHS基因的表达量在红色和白色红花花组织形成初期、后期及幼茎和幼叶中差异显著,在花瓣基本伸出期差异极显著,而在其他时期、其他组织中差异不显著。激素胁迫后的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CtCHS可响应不同外源激素处理,从而影响其表达。
    • 郑佳秋; 梅燚; 吴永成; 王薇薇; 张丽娜; 张永吉; 陈以博; 祖艳侠; 万红建
    • 摘要: 基于辣椒全基因组序列,对辣椒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基因家族进行鉴定、系统分析,并对其在果实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的表达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辣椒基因组中鉴定出6个CaPSY基因,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编码358~432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辣椒PSY基因与其他相关物种PSY基因分为2大类。通过MEME工具鉴定出辣椒PSY基因共有8个保守基序(motif1~motif8)。辣椒PSY实时定量检测结果表明,6个CaPSY基因在辣椒根、茎、叶、花和果实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不同,呈现出组织特异性,推测这些基因在辣椒组织中有不同的功能。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辣椒PSY基因进化关系、功能差异等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谢梦; 张哲华; 周江; 许巧情; 邹远超
    • 摘要: 为了解白介素在黄鳝抗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黄鳝il-6、il-12p35、il-12p40、il-15、ebi3和il-34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特征,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分析了这些基因在健康和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黄鳝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黄鳝6个白介素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尼罗罗非鱼相似性最高且进化关系最近;6个白介素基因与其他鱼类的基因结构基本相同;共线性分析显示il-15在进化上相对保守;白介素基因在健康黄鳝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白介素基因的表达在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il-6、il-12p35和ebi3参与早期阶段的黄鳝抗菌免疫反应。研究结果表明,il-6、il-12p35、il-12p40、il-15、e bi3和il-34基因在黄鳝抵抗病原入侵的免疫防御活动中均有调控作用。
    • 潘好远; 戴晓婷; 胡乃娜; 曾启繁
    • 摘要: Smad基因介导的细胞信号在调节动物发育和细胞干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功能的多样性和重要性,Smad基因家族一直受到广泛的研究.然而,双壳贝类Smad基因家族缺乏系统的鉴定和分析.为了理解双壳贝类Smad基因家族的进化和生物学功能,本文在虾夷扇贝基因组鉴定出4个Smad基因,并对其遗传和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时空表达谱显示,Smad3基因在虾夷扇贝受精卵和2~8细胞时期有较高的表达量,而在胚胎及幼虫阶段该基因表达量迅速降低,推测其在胚胎早期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mad6在胚胎发育早期表达量较低,在囊胚期及原肠胚时期表达量显著升高,可能与母源调控向合子型调控过渡的"中期囊胚转换"有关.Smads基因在各组织中也呈现了独特的表达模式,其中Smad3、Smad5和Smad6分别在肌肉、血细胞和鳃中表达量最高.而Smad4在各个组织内均有表达且表达量相似.实验结果暗示了Smad基因在虾夷扇贝中不仅参与协调了早期胚胎的发育,也与组织器官的形成和稳态有关.本研究有助于理解贝类Smad基因的进化及功能,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家族在贝类中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